地理语言学和衡山南岳方言地理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1 中国语言分区地图

《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编写,香港:朗文出版(远东)有限公司,1987~1989年)的地图是彩色分区地图,分成3种:(1)综合地图,一共5幅,分析全国的语言和方言格局;(2)汉语方言分区地图,一共16幅;(3)少数民族语言分区地图,一共14幅。学者们从1979年开展工作,经历10年,调查涉及到600多个县级方言点。

它给汉语方言分区提出的层次系统。从小到大分成“点—小片—片—区—大区”的5个层次。“点”指方言点,《地图集》中的方言点一般一个县份选一个方言代表点,在方言复杂的县份选多于一个的代表点。以前分成“土语—次方言—方言”3级。

它把汉语方言分成10个大区:官话、晋语、吴语、徽语、赣语、湘语、闽语、粤语、平话、客家话。早期分区没有晋语、徽语、平话,只有7大方言。其中官话大区分成8个小区: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闽语大区分成7个小区:闽南、莆仙、闽东、闽北、闽中、邵将、琼文。江淮官话的范围比原来的“下江官话”范围扩大,包括湖北的黄冈、孝感和江西的九江、瑞昌等。把晋语从原来的官话中分立出来,因为有入声声调,接近江淮官话。把徽语从原来的吴语里划分出来,因为这里的方言既有吴语的特征,又有江淮官话特点。把赣语和客家话从原来的客赣方言里分开,因为部分古代浊音声母上声语素客家话现在读阴平,赣语多数方言没有这个特点,一些常用的古代全浊声母语素客家话读不送气清音,赣语仍然读送气清音。确立平话方言的独立分区地位,因为古代的全浊声母语素现在读塞音、塞擦音的时候,一般都是不送气清音,跟广西其他方言不同,但是跟湘语有一些接近。

它对方言区域的划分,抓住了两个重要的标准:一个是古代入声的演变;一个是古代浊音声母的演变。按照古代入声的演变标准,可以把官话和非官话分开,官话方言绝大多数地点古代入声现在都没有单独形成一个声调,而是合并到非入声声调里了。根据古代清音声母入声的归属演变,又可以把官话大区分成8个小区。按照古代浊音声母的演变等标准,可以划分9个非官话方言。

具体到各个方言区域的主要特点是:

官话大区:除了江淮官话和其他官话的零星地点外,官话方言没有入声,古代入声现在跟非入声声调合并。

东北官话:古代入声清音声母语素现在读上声的比北京多。

北京官话:古代入声清音声母语素现在分别归属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分散归属。

冀鲁官话:古代入声清音声母语素现在多数读阴平。

中原官话:古代入声清音声母和次浊声母语素现在读阴平。

西南官话:大多数地方古代入声语素不论清浊都读阳平。

胶辽官话:古代入声清音声母语素现在多数读上声。

兰银官话:古代入声清音声母语素现在读去声。

江淮官话:古代入声语素现在保留入声。

晋语:古代入声语素现在保留入声,在这个特点上接近江淮官话。

赣语:古代全浊声母语素现在读塞音和塞擦音的时候,不论平仄都读送气清音;古代次浊声母上声语素一般不像客家话读阴平。

客家话:古代全浊声母语素现在读塞音和塞擦音的时候,现在读送气清音,但是一些口语常用语素(例如“渠、笨”)往往读不送气清音;部分古代全浊声母上声语素现在读阴平。

徽语:古代全浊声母语素现在读塞音、塞擦音的时候,现在大多数读送气清音,少数读不送气清音。这个特点接近客家话。

粤语:古代全浊声母语素现在读塞音和塞擦音的时候,多数地点遇到阳平、阳上读送气清音,遇到阳去、阳入读不送气清音。

吴语:古代全浊声母语素现在一般读不送气浊音声母。

湘语:古代全浊声母语素现在读塞音和塞擦音的时候,老派一般跟吴语接近,读不送气浊音,新派不论平仄都读不送气清音。

平话:古代全浊声母语素现在读塞音和塞擦音的时候,一般都是不送气清音,在这个特点上接近湘语。

闽语:古代全浊声母语素现在读塞音和塞擦音的时候,现在多数读不送气清音,少数读送气清音。

根据上面描述,我们可以根据古代全浊声母语素现在读塞音和塞擦音的时候是否送气,给10个大方言分层次分类:

(A)官话(晋语)——平声送气类型方言。古代全浊声母语素现在读塞音和塞擦音的时候,遇到平声送气,遇到仄声不送气,全部清音化。

(A1)典型官话。典型官话没有独立的入声声调了。包括广大官话大区方言的大部分。

(A2)非典型官话。包括官话大区中的江淮官话和其他官话的零星地点,还有晋语。

(B)非官话——整齐送气或者不送气类型的方言。古代全浊声母语素现在读塞音和塞擦音的时候,要么遇到像官话但是上声跟平声合流;要么基本上都送气或者都不送气。

(B1)赣语、客家话、徽语、粤语方言——整体送气类型方言。古代全浊声母语素现在读塞音和塞擦音的时候,几乎一律读送气清音声母,而且一般都已经像官话一样全部清音化。其中粤语读不送气声母的比较多,而且像官话一样根据声调不同分流,但是由于阳上也读送气,所以跟官话相比,送气占有主流地位。

(B2)吴语、湘语、平话、闽语方言——整体不送气类型方言。古代全浊声母语素现在读塞音和塞擦音的时候,几乎一律读不送气声母。其中闽语读送气声母的特殊例子多一些,同时率先全部清音化。湘语在清音化的过程中,有的读清音,有的还读浊音。吴语清音化的速度最慢。平话接近湘语,也可以说是湘语广西的变体。

根据陈立中(2004)研究,在湖南、湖北、江西3个省交界的区域,存在一条连通湘语和吴语历史渊源的方言走廊。这里面对湖北官话和江西赣语的包围,坚守有典型吴语、湘语特点的方言阵地,是吴语和湘语形成藕断丝连的局面。

(B3)混合类型的方言——整体送气同时读浊音甚至浊音反常。这种类型的方言不是成片分布,出现在比较偏僻的地域。例如,湖南新化因为地处偏僻的雪峰山东南脚,古代全浊声母既保留赣语一律送气的特点,又具有周围老湘语读浊音的特点。这说明,越偏僻,从江西来的移民越能够保持赣语的特点。在湖南东北角,跟赣语区域交界的岳阳县城方言,这种读浊音的特点,甚至反常地同化到古代次清声母。

这是老湘语在浊音特点上对赣语过度同化的结果。由于本来是赣语,按照赣语的送气特点导致古代次清和全浊声母现代都送气,形成送气特点一致的同盟。又因为来到了湘语区域,受到湘语影响,要改读浊音,所以这个同盟一起读浊音。这样本来从古代到现代的方言都不读浊音的古代次清声母,也跟着古代全浊声母,反常地读了浊音。

根据陈立中(2004)研究,在江西北部,跟湖南东北、湖北东南交界的区域,存在一条连通湘语和吴语历史渊源的方言走廊。这里除了出现有典型吴语、湘语特点的方言,还出现赣语,特别是出现岳阳县城这样杂交混合的反常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