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里的中国历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合纵连横

【合纵连横】见“合从连衡”。【合从连衡】从,通“纵”。战国时苏秦游说齐、楚、燕、赵、韩、魏六国诸侯联合抗秦,南北为纵,故称合纵。衡,通“横”。张仪游说六国诸侯联合事秦,六国在东,秦在西,东西为横,故称“连衡(横)”。两者均为战国七雄争霸天下时所用的策略。汉·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中国成语大词典》)

马陵之战,孙膑大胜庞涓,魏国被打得一败涂地,再难崛起。此时在诸侯国中,齐国和秦国势力最为强盛。就在齐国联合赵国打击魏国时,秦国抓住时机抢夺魏国的土地,先夺得黄河以西的地盘,进而攻占了魏国的上郡。齐国士兵浴血奋战牵制了魏国,秦国轻取土地渔翁得利,齐国当然不满,两国的摩擦争端时常发生。而且两国各自设法壮大自己,孤立对方,形成联齐抗秦和联秦抗齐的两大阵营。这也就是合纵与连横,这段历史凝结为成语合纵连横。

从合纵连横的历史现象看可以分为两大阵营,但是,这两大阵营实际由两个人物操纵。一个是以苏秦为代表的合纵,一个是以张仪为代表的连横。

苏秦出生在周天子身边的洛邑,却是个农民的后代。农民的儿子要出人头地,必须有非凡的才干。才干从何而来?读书学习是最好的办法。据说苏秦读书困倦,害怕睡着,便用锥子扎大腿,一疼,立即清醒了,埋头接着读书。这就是“锥刺股”的来历。有了学识和才能,苏秦就想建功立业,发挥作用,可周天子对他不屑一顾。他到了秦国,向秦惠文王讲述了一个灭掉六国的连横之法,没有得到重视。但苏秦没有气馁,听说燕国交好秦国,就千里迢迢奔波至燕国。燕文公洗耳恭听苏秦的高论,苏秦说:“燕弱秦强,燕国暂时没有遭受秦国侵犯,是因为西面的赵国是挡风墙。赵国与燕国是近邻,赵强燕弱,要是得罪了赵国,人家来攻,朝发夕至啊!您不与赵国交好,反而给秦国土地,这是自讨苦吃。不如,先与邻近国家订立联盟,再和中原诸侯联手,一起抗秦才是正道。”

苏秦的方略打动了燕文公,燕文公下令给他准备车马,携带礼物,去游说赵国。到了赵国,苏秦给赵肃侯分析了列国大势,指出赵国与韩国、魏国相互依从的战略关系,说明合纵对抗秦国的主张。他说:“如果六国形成一体,秦国士兵就不敢出函谷关东侵,那赵国就可以称霸。”赵肃侯觉得合纵有理,资助他去游说别的诸侯。

苏秦到了韩国,开门见山地向韩宣王陈述利害关系,他说:“讨好秦国,就得割让土地。秦国图谋得逞,还会变本加厉。韩国土地有限,秦国欲望无限,讨好就是走向灭亡。韩国地势坚固,有几十万强悍的军队,而且善于冶炼制作兵器。大王如此英明,为何甘居秦国之后?我真替大王感到羞耻!”苏秦透彻地分析,适时地使用激将法,令韩宣王脸色愤然,按剑表态,愿意根据他的方略合纵抗秦。

魏国屡屡受秦国侵犯,心有余悸。苏秦对症下药,举出越王勾践和武王伐纣以少胜多的战例,给魏王壮胆。还怕魏王犹豫,他威胁道:“如果魏国屈从于秦国,那没有一个国家会出兵救援。”一语点醒梦中人,魏王害怕孤立,答应加入联盟。

苏秦每到一个国家,分析形势,陈述利弊,鼓动齐心抗秦,六国君王皆被打动,合纵结成了。公元前333年,齐、楚、魏、赵、燕、韩六国诸侯会聚盟誓,结拜为兄弟。苏秦佩戴六国相印,组成了浩浩荡荡的抗秦大军。

苏秦为合纵奔波时,张仪则在为连横努力。张仪被怀疑偷盗和氏璧遭受毒打,离开楚国,曾去赵国见苏秦。据说苏秦不见张仪,却暗中资助他去秦国。这很有意思,苏秦为何要给自己设置对立面?有研究者认为,只有张仪助推秦国,威胁各国,才会显示合纵的意义,也才会展示苏秦的生命价值。为了个人的名利,而鼓动诸侯征战,甚至不惜血流漂杵,实在可恨。然而,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并不少见。张仪得到苏秦资助来到秦国,受到秦惠文王召见,陈述了瓦解合纵的办法。并说如果马上出兵进击,六国会一同抵御,不如联络多数,分化诸侯,打击少数。

六国当中,齐国和楚国最强,他们结成联盟最让秦惠文王头疼。张仪就从瓦解齐、楚下手。他出使楚国,先用重金贿赂了楚怀王身边的宠臣靳尚,然后面见楚怀王。他分析天下大局,指出当今大国有七个,可真正有实力的无外楚、秦、齐三国。秦王派我来,就是要与楚国和好。秦楚联合,天下无敌。接着设法拉拢楚怀王,要是楚国与齐国断绝往来,秦国愿意将商于附近六百里的地盘划给楚国。听到有利可图,楚怀王立即答应与齐国断交。大臣们都赞成楚怀王的做法,唯有一个大夫不同意。楚怀王说:“不费一兵一卒,白得六百里土地,有何不好?”

这位大夫说:“那就拿到土地再与齐国断交。”

楚怀王担心不与齐国断交,秦国不给商于,不听这位大夫所言,一面派遣使臣去齐国宣布断交,一面派逄侯丑跟随张仪去秦国领受土地。逄侯丑到了秦国,张仪避而不见。等了好长时间,总算见到了,可张仪根本不承认送给楚国六百里土地这事,只送给楚国秦王赏给他的六里土地。逄侯丑气坏了,气呼呼赶回国告给楚怀王。楚怀王比逄侯丑还生气,立即发兵攻打毫无信义的秦国。大臣陈轸认为出兵不妥,已经和齐国弄僵,没有援军,恐怕难以获胜。楚怀王火气正盛,哪里听得进去。公元前312年,楚国与秦国在丹阳(今河南省丹水北岸)交战。秦军击败了楚军,占领了汉中。楚军不得不反击,一鼓作气打到蓝田。岂料,孤军深入,犯了兵家大忌,秦军奋力一战,楚军大败溃退,汉中失掉了。张仪略施小计,便解除了楚国对秦国的威胁。

秦国一边打击楚国,一边归还了占领魏国的土地,有拉有打,分化瓦解,一度声势浩大的合纵大军,停止了前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