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西部地区占我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聚居着三亿多勤劳善良的各族人民,蕴藏着丰富的物产。这片土地在我国发展格局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既关乎区域协调发展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关乎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更关乎新时期我国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成效。
自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历届中央政府都对西部开发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从“十五”规划纲要对该战略进行了具体部署,提出“力争用五到十年时间,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有突破性进展,科技、教育有较大发展”;到“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以“四大板块”为基础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即“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再到“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着力解决西部发展问题一直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
经过16年的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西部大开发取得了显著成绩。以高速公路、铁路(高铁)、机场、市政设施、农村供水、村村通(农村公路)等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面貌和现代化水平与沿海地区的差距明显缩小;经济总量及人均水平迅速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各地区加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17.1%提升到2014年的20.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的比值由59.5%提升到74.6%;工业化水平迅速提升,在成为全国最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的同时,重庆、四川、陕西等省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基础教育和医疗条件获得巨大改善;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使消退的绿色逐步回归大地。这些成就表明,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完全有能力在实现全国中、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当前,西部大开发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与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要求相比,西部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具有发展潜力。步入“十三五”以来,西部大开发工作面临的基础、形势和要求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但增速进入中高速区间,而且增长动力发生了显著变化。同时,我国已进入双向开放发展的新时期,资本开始大规模“走出去”,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开局良好。在此背景下,原有的全国劳动分工模式以及我国在全球劳动分工中的角色都将发生变化。另外,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最近中央也对完成这个目标做出了具体的战略部署。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统筹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的西部大开发工作,是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中国科学院“中国区域发展问题研究组”长期坚持研究西部地区发展问题,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之初,就在陆大道院士的支持下出版了《2000中国区域发展报告:西部开发的基础、政策与态势分析》。之后,根据原国务院西部办的委托,该研究组承担了“西部开发重点区域规划前期研究”,为西部大开发的空间布局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2009年,根据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的委托,该研究组进行了“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及到2020年中长期发展思路研究”,出版了《2009中国区域发展报告:西部开发的走向》,为制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提供了科学支撑。
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正在组织编制《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鉴于中国科学院“中国区域发展问题研究组”对西部地区发展研究的系统性、专业性以及研究工作中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为了更好完成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西部开发司此次又委托该研究组进行了“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发展思路研究”。本报告即是这项研究成果的产出。
该报告针对西部大开发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结合我国发展阶段和发展理念的变化,深入分析了西部地区的发展态势,提出了新时期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并对产业发展、能源基地、特色农业、社会事业及扶贫、对外开放、城镇化、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领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阐述。其中的一些观点对于制定“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统筹部署、扎实推进“十三五”期间的西部大开发工作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为此,特做此序,为之推介。
田锦尘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西部开发司司长
201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