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的秘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幸福三阶段

人们追寻幸福:所有人都追寻幸福。生活中别无其他目标,无论是通过放纵还是禁欲,自私还是牺牲,幸福都是永恒的追求。

幸福是一生中唯一的目标。

即使自杀也在追求幸福,因为自杀挣脱了一切枷锁,试图逃离与幸福相悖的痛苦。

在追求幸福中,人们的感知经历了三种截然不同的理性形式。首先是最低级的理性形式,这种形式其实更像一种非理性的状态。此时的人们还不明白生命是一场具有先后顺序的渐进过程,今天的“果”是由于昨天种下的“因”——先因后果。人们追求幸福,希望现在获得幸福。然而人们却不懂预测之乐、耐心之美,也不明白自控会带来美妙的奖赏。

第二阶段是美德时期。此时人们已经初识因果法则,明白淫逸放荡后会头痛,放肆狂欢的结果是过于饱足,懂得对错有别。事实上,这意味着人们具备了辨别的能力——从错误中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人们在这点上思考甚多,并且谈论、记录、宣扬对与错。人们区分识别,避恶扬善:一生致力于分辨好坏;对于所有自认的美好之事,人们渴望占有;对于自认的邪恶之事,统统丢弃。

如果人们拥有这种能力,则会同意规定有严厉处罚的禁令。看见“罪恶之事”,将其消灭,了解什么是最好的(或自认了解),为了使其他人幸福,他制止他们,强迫他们安分守己,循规蹈矩,就像清教徒、雨格诺教徒、早期的卫理公会派教徒,以及所有一直存在的卓越阶层,例如着名的早期基督教。

第二阶段的人每天在斗争中生活——与神赐的灵魂挣扎,与世间的不平斗争,与内心的恶魔交战。他相信自己天性邪恶,将内心的魔鬼连同生命的重要目标消除得一干二净。他将绝大部分的精力用于“抵挡诱惑”。他是禁欲者、节制者。他的大部分生活是消极,而非积极的;他认为克制约束是每个人的职责。事实上,“职责”的想法对他而言永远强烈。

第一阶段的人们无法分辨对错。第二阶段的人们将对错分离。在无经验者看来,第三阶段与第一阶段相似,因为第三阶段的人们也不寻求对错之分。他们认为罪恶的基础是善良;对错是相对的,能够轻松转换。第三阶段的人们相信坏人心存善良甚于好人心怀邪恶。他们发现,罪恶其实是被滥用的精力,只要加以教导,就不算彻底邪恶。

当然,我阐述的三个阶段是略显武断的分类,三个阶段或多或少重叠,人们可能今天还处于一个阶段,明天就变成了另一阶段。第一、第二阶段的现象随处可见,只要留意观察,就能轻易发现。第三阶段没有明确的定义;这类型的人通常不为最亲近的人所知。无经验者常常将其与第一阶段的人归为一类——他们被打上“异教徒”的烙印。但是你不必因此苦恼,如果你读过历史,就知道“异教徒”常常拥有信仰。

当同伴断定他远远落后时,其实他遥遥领先。

真正处于第三阶段的人相信一切宗教与神明。他与所有教派产生共鸣,却不属于任何一派。他认为一切宗教都是在寻求帮助,祈祷光明,不同的教派仅仅代表不同的观点与角度。他认为人皆存善,人们心目中的“神”是自己希望达到的最高境界——神即是最好的自己,恶魔即是最坏的自己。

然而智者不会无端指摘信仰的多样性与教派间的冲突。就自己而言,他更偏爱联合而非分裂人类的宗教。他明白宗教派别代表着人类曲折向前、向上发展的阶段。所有教派都动荡不安,但所有教派都极力对某一类型的人们给予援助。鸟类换羽毛,是因为它们不断成长,拥有更好的羽毛;因此总有一天,这些同样的“正统教派”的信徒将欣喜地改变曾经为之扞卫的观点。

智者不仅相信一切宗教,还相信所有人——不论好坏,无论是否受过教育,无论强弱。他认为夜晚与白天一样必不可少;四季都是美好的;所有天气都是美妙的。狂风吹走了浊气,正如流水涤净了自我。冬季是为迎接夏季所做的准备。

万事万物都是整体的一部分。我们与鸟儿、动物、树木、鲜花和谐共存。生命无所不在——甚至岩石也有生命——格兰特·艾伦曾说过:“小小一平方英尺的草地中有至少两百种不同的生命形式。”生命无处不在,合为一体,我们只是其中的几颗微粒。

生命是美好的。在人类所有的理性思考中,最具价值的是了解到自然中没有错误出现;所有看似的过错——即所谓的“罪孽”——是迈向更高层次善良的台阶。每一条真理都是一种悖论,每一个坚强的人都为自己的崩溃寻找证据,所有真理只有一半的真理——真理永远存在矛盾。意识到这些的智者因此不再吹毛求疵。他们知道你无法向任何人解释什么,如果对方不明白这一点,无论你如何极力想让他明白,最终只是徒劳一场。

所有人在某一时间的行为只是因为他认为此时这样做是最好的。他相信自己能够做决定,但是事实上,他的天性屈服于最强大的吸引力;他与纯净的氧气和氮气一样,受自然法则的掌控。哲学家叔本华曾说过,如果你看见一块岩石从山上滚落,你将其拦住,问它为何滚落;如果岩石是有意识的生命,它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滚落是因为我选择滚落。”

拥有某种秉性、某些经历的人受某些品质所支配,会在某一条件下做出某件事。如果你能够找出与一个人相似的另一人,他在类似的条件下也会做出与前一人完全相同的事情。

了解到这些,智慧之人便不再指责。或许会怜悯,但他不会惩罚,因为他知道在因果法则下,正义得以伸张,他绝不会错误地猜想神明赋予他审判的职责。他将在能力范围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他将改革社会、教导他人、指引方向,但绝不会试图压制或严惩。

他在生活中处处原谅,时时怜悯,撒播无穷的关爱,因此力量之源也永不枯竭。

大多数人祈祷有一处停泊的港湾,然而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浩瀚的海洋。“扬帆起航”的命令只有第三阶段的人才听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