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衡量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首先,我们对现代化做一个简单的定义。基于张培刚先生关于工业化的定义,我将现代化定义为:“全社会范围,一系列现代要素以及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的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的变化或变革的过程。”中国现代化实践,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人口最多、最为成功的现代化实践,不仅快速追赶西方现代化,还超越了西方现代化,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
怎样从理论角度说明中国为什么在百年衰落之后重新崛起?这涉及国家发展生命周期理论。从这一理论看,中国先后经历了国家现代化的发展生命周期,第一阶段是初步成长期(1949—1977);第二阶段是迅速成长期(1978— ),到现在尚未结束。
如何衡量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采用什么样的指标才能比较准确地衡量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我这里主要是进行中美两国总量比较,采用了三类指标:一是与经济发展相关的GDP指标。从GDP(购买力平价,1990年国际美元)指标来看,中国相对美国的水平从1900年的70%下降至1950年的17%,而后呈上升的趋势,到2010年已经达到104%。最近,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数据(购买力平价,美元现价),也得出同样的结论,2014年中国GDP总量相当于美国的102%。二是与现代化因素相关的发电量指标。中国相对美国的水平从1900年的0.01%,到1949年仅提高至1.2%,而后迅速上升,1980年为12%,到2013年已经达到126%。三是与科技发展实力相关的发明专利申请量指标。直到1984年中国才开始实施专利法,比美国(1790年)落后了194年,但是到了2013年,仅用了30年的时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专利申请国。
从中国相对美国水平看,这三大核心指标(经济因素、现代化因素、科技创新因素),中国先后经历了初步追赶、迅速追赶、并驾齐驱、不断超越的现代化过程。由此可知,中国用了相对短得多的时间,实现了美国花上200多年时间走过的工业化、现代化过程。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即使中国在以上三大指标总量方面超过了美国,中国的三大指标人均量方面还与美国之间有相当大的差距,而缩小这些相对差距还需要更长的时间,也将成为21世纪中国追赶的重要目标。
中国的创新能力,决定了中国的国家发展生命周期,也决定了中国不仅能够成功追赶美国,还会成功超越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