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撒谎,妈妈怎么办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言出有因,寻找孩子撒谎背后的缘由

孩子撒谎令家长头疼,甚至大动肝火,但是作为家长的你了解孩子撒谎的原因吗?没有无缘无故的谎言,孩子的谎言背后往往有着诸多缘由,比如逃避责罚、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为了得到表扬……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撒谎行为去寻找孩子撒谎背后的缘由,这样才能对症下药,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

“卷子还没发下来”,孩子撒谎是为了逃避责罚

美国著名育儿专家吉诺特在分析儿童说谎的原因时曾说:“说谎是儿童因为害怕说实话挨骂而寻求的避难所。”简单来说,孩子会通过撒谎来逃避大人的责罚,确实,这种欺骗大人的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少受皮肉之苦,但是与此同时,撒谎的坏习惯也在不断形成。

卷子还没发下来

册册是属于那种比较贪玩的孩子,每天放学后都要在外面玩一会儿才回家,后来妈妈说了册册几次,册册没往心里去。有一次,册册回家实在太晚了,妈妈毫不客气地打了他一顿,不过册册并没有因为妈妈的打骂而听话,相反,册册学会了用谎言搪塞妈妈。比如册册还是隔三岔五地会玩到很晚才回去,妈妈问起的时候,册册就撒谎说是路上堵车,或是老师拖堂。这一招很管用,妈妈虽然有些怀疑,但是糟糕的交通状况妈妈也是知道的,而且妈妈不相信册册敢这么明目张胆地和自己撒谎。

渐渐地,册册明白了一个“道理”:撒谎可以免受妈妈的责罚。自此以后,撒谎就成了册册对抗妈妈的武器。一次期中考试,册册因为贪玩,本来就糟糕的数学成绩更是惨不忍睹,看着卷子上鲜红的70分,再想想妈妈以往的惩罚,特别是那次罚站,册册不由得打了一个激灵。他想:怎么办呢?上回改成绩就被妈妈看出来了,还是不要告诉她吧。册册打定了主意,准备把这件事拖到妈妈遗忘。

果然,回家后妈妈问起了册册考试的事:“册册,这次考试考得怎么样啊?”

“不知道呢,卷子还没发下来。”册册撒谎说。

过了几天,妈妈又想起这件事,问册册:“册册,卷子发下来了吗?”

“没呢,老师……这几天病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发呢。”册册继续撒谎。

听册册这么说,妈妈也没太在意,之后也忘了这件事,可是过了几天,妈妈在收拾册册的书包时无意间发现了一张数学卷子,只有70分!妈妈的第一反应是册册撒了谎,卷子早发下来了,册册怕受到惩罚撒了谎。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妈妈拨通了册册数学老师的电话,结果正如自己所料,册册果然一直在撒谎!妈妈不由得联想起之前册册总是晚回家的事,这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册册为什么会变成一个撒谎的孩子呢?

妈妈的释疑站

册册为什么会变成一个撒谎的孩子?这不仅是册册妈妈的疑问,也是很多家长的疑问。其实,孩子有时候撒谎,仅仅是出于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为了逃避大人的责罚,就像案例中的册册一样,因为贪玩怕妈妈责罚,于是撒谎路上堵车或是老师拖堂,为晚回家找一个借口;因为怕妈妈责罚,不敢把考试卷子拿出来,于是藏在书包里,并向妈妈撒谎卷子还没发下来。

哲学家罗素曾说:“孩子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确实是这样,很多孩子为了避免父母对自己的责罚,会想出各种理由来掩盖自己的错误或是推卸自己的责任,因此而撒谎。尤其是那些已经有过做错事而被训斥、惩罚经验的孩子来说,为了逃避惩罚,他们更倾向于编造谎话来掩饰自己的错误。

由此可见,要想避免孩子撒谎行为的产生,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十分重要。

妈妈的智慧锦囊

家长的态度决定了孩子是否说真话。如果家长平时总是对孩子很凶,经常以一种审问、责问的态度责罚孩子,孩子自然不敢跟家长说真话;而如果家长能以一种开放、宽容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撒谎行为,孩子更愿意和大人说实话。

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仔细观察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并不断反思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尤其当孩子撒谎时,不要一味地盘问、责罚、打骂,这样只会加深孩子的恐惧感,从而为下一次撒谎行为埋下伏笔。相反,应该给孩子创造一种说真话的宽松环境,给孩子一个接纳和理解的表示,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犯错,知错能改才是正确的做法。如果孩子说出了撒谎的原因,家长首先要表扬孩子的诚实,然后再妥善处理孩子的错误。

“老师表扬我是好孩子”,都是理解性心理错位惹的祸

经常听到有家长抱怨读不懂孩子的心理,大一点的孩子搞不懂,小一点的孩子,诸如两三岁的孩子的心理也读不懂。比如孩子总是说一些与客观事实不符的话,例如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对妈妈说,“妈妈,老师今天骂我了”或是“老师今天夸奖我了”,而等妈妈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发现原来事情根本不是孩子说的那样,妈妈不禁大为恼火,不明白孩子为什么撒谎。其实,这都是孩子的理解性心理错位在搞怪。

老师表扬我是好孩子

每天好多小朋友都会带着自己喜欢的玩具到幼儿园玩,今天克克带了自己的小汽车,而飞飞带了一个很酷的变形金刚,克克很想玩飞飞的玩具,于是拿着自己的玩具去换,可是被飞飞神气地拒绝了。

克克很生气,他决定去把飞飞的玩具抢过来。克克趁着飞飞玩别的玩具的时候悄悄走过去,一下子拿起了玩具,没想到飞飞突然站了起来,对着克克大声说:“干吗抢我玩具?!”克克不管他,揪着飞机的尾巴使劲拽。克克力气大,飞飞力气小,克克一下子把飞飞拉了过来,飞飞没站稳,一个趔趄摔倒在了地上,坐在地上大哭起来。克克站在那里呆住了,他不知道该怎么办。

老师听到哭声赶紧过来把飞飞扶起来,轻声问:“飞飞,怎么了?”

“他,他抢我玩具。”飞飞一边哭一边向老师告状。

“克克,你有抢飞飞的玩具吗?”老师问。

克克抱着怀里的玩具不说话。

“克克,抢小朋友的玩具是不对的,不过下次改了还是好孩子。”老师温柔地说。

克克想:咦?老师夸我是好孩子?克克像是一个过滤器一样,自动把老师的前半句话过滤掉了。克克心里很美,他要赶紧回家把这件事告诉妈妈。

回到家,克克向妈妈夸耀:“妈妈,今天老师夸我了。”

“是吗?克克真棒,老师是怎么夸你的?”妈妈饶有兴致地问。

“老师夸我是个好孩子呢。”克克一脸自豪。

“那是,我们克克最棒了!”妈妈在克克脸上亲了一下。

可是,不一会儿幼儿园老师打来电话,说是克克抢小朋友的玩具,还把人家的玩具弄坏了。听完老师的解释,妈妈一脸疑惑,为什么克克会把老师的批评当成是表扬,还向自己撒谎夸耀呢?

妈妈的释疑站

对于两三岁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撒谎”行为很常见,孩子们会经常说一些与客观事实不符的话,让大人觉得莫名其妙。其实,孩子的这类“撒谎”行为,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真正的撒谎行为,而是一种和认知能力有关的理解性心理错位。

对此,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做了阐述,他认为,2~3岁的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来进行思考,具有了表象的思维能力,但是对客观事物认识不足,不能全面地理解语言的含义,因此会产生理解性心理错觉,经常说一些与客观事实不符的话。

而案例中克克正是因为认知能力有限,没有完全理解老师的话,才把老师的客观批评理解成了表扬,从而出现了接下来的“撒谎”现象。

妈妈的智慧锦囊

遇到孩子的理解性心理错位,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这类“说谎”现象,不要急着去批评教育孩子,而是应该帮助孩子分析成人话语中的真正含义,消除孩子的模糊认识,建立良好的认知感。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这些撒谎现象会逐渐消失。

其次,在平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和孩子做一些听话训练,这样能帮助孩子尽快消除这类“撒谎”现象。比如说一些有转折性质的话,诸如“莉莉是个好孩子,可是今天她做错了事”“妞妞撒了谎,不过妈妈相信妞妞会改正错误,改正错误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等等。孩子的听话能力逐渐提高了,孩子的理解性心理错位现象就会自动消失。

“卷笔刀已经给老师了”,孩子撒谎是自尊心使然

所有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诚实、坦率、正直的人,于是在孩子撒谎后又是追问,又是教导,可是有时候你会发现,孩子的谎言一个接一个,而且不同的谎言背后,有着不同的说谎心态,比如孩子撒谎不单单是为了逃避惩罚那么简单,也可能是孩子的自尊心使然。

机器猫卷笔刀

卡卡回家的时候手里拿着一个蓝色的卷笔刀,手摇的那种,因为像极了玩具,所以妈妈还以为是一个玩具。妈妈问:“卡卡,你的玩具是哪儿来的?”

“什么玩具?”卡卡眨着漂亮的大眼睛问。

“那个机器猫。”妈妈指了指桌子上酷似机器猫的卷笔刀。

“那不是机器猫,是卷笔刀。”卡卡纠正道。

“卷笔刀?”妈妈拿起来瞅了瞅,还真是一个卷笔刀。

“这个卷笔刀是哪儿来的?”妈妈又问。

“是……是同学送的。”卡卡支支吾吾。

“你好好说,到底是哪儿来的?”

“是……同学借给我的。”卡卡继续支支吾吾。

妈妈心想:不用问,卡卡一定在撒谎!妈妈决心要知道卡卡的卷笔刀到底是哪儿来的。整整十五分钟,妈妈又是讲道理又是说好话,终于,卡卡交代了事实:“是我在值日的时候从地上捡的。”

“那你明天把它交给老师吧。”妈妈对卷笔刀的去向进行了判决。

“嗯,好。”卡卡有些不愿意,但是还是同意了。

妈妈本以为这件事情过去了,可是过了几天,妈妈在帮卡卡洗书包的时候,发现书包的一个侧兜里有一个鼓鼓的东西,妈妈拉开拉链——居然是那个蓝色的机器猫卷笔刀。妈妈很生气,找到卡卡问:“卡卡,你把机器猫交给老师了吗?”

“机器猫?”卡卡想了想,知道妈妈说的是卷笔刀,但是不能让妈妈知道,卷笔刀还静静地躺在书包里呢,于是卡卡说:“什么机器猫啊,我不知道。”

“那个卷笔刀,很像机器猫的那个。”妈妈想了想说。

“交给老师了啊。”卡卡并不知道妈妈已经证据在手。

“你这孩子怎么撒谎?!”妈妈的生气值瞬间快要满槽,于是直接甩出证据,“这个你怎么解释?”

卡卡看到妈妈手里的卷笔刀,看着自己的谎言被当场戳穿,窘迫得要死,脸蛋一下子成了两块红苹果,卡卡用手指挠挠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不是答应妈妈要把卷笔刀交给老师吗?为什么撒谎?”妈妈强压着怒火询问。

“因……因为怕同学和老师笑话我。”卡卡的声音小得像蚊子叫。

听到卡卡的解释,妈妈一下子愣住了,妈妈本以为卡卡撒谎是因为不想交还玩具,不曾想,小家伙是因为面子问题,怕同学和老师笑话他。想到这里,妈妈觉得小孩子的心思可真不少,她叹了口气,开始了对卡卡的教导……

妈妈的释疑站

因为一个小小的卷笔刀,卡卡向妈妈撒了两次谎,第一次是在妈妈询问卡卡卷笔刀由来的时候,第二次是在妈妈询问卡卡卷笔刀是否交给老师的时候。这两次撒谎的原因各不相同,第一次撒谎是卡卡怕妈妈知道自己没有把捡到的卷笔刀交给老师后批评自己,第二次撒谎是因为怕还卷笔刀的时候同学和老师笑话,笑话他捡了东西不及时上交,自己藏起来。

对于卡卡第一次撒谎的原因,我们很好理解,之前我们也讲述过类似的问题,孩子撒谎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推卸责任、逃避批评或惩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对于自己的过错是有知觉的,但与此同时,他们又怕受到批评、惩罚,所以就会用谎言来掩盖事实真相,硬着头皮去撒谎。这类撒谎原因可以说是最常见的,因此家长也并不感到新鲜、奇怪。

可是对于卡卡第二次撒谎的原因,很多家长不是很了解,甚至有些家长觉得孩子还小,哪来的面子问题。其实不然,孩子的面子问题源于自尊心,而孩子的自尊心从孩子的自我意识产生开始,大约两岁左右的时候,自尊心就已经产生了。比如,如果你当着孩子的面,说他尿床的事,他会很窘迫。而在这个事例中,卡卡之所以向妈妈撒谎,正是因为自尊心使然,因为自尊心,卡卡怕在同学、老师面前丢脸,怕他们笑话自己,怕他们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

所以,当孩子撒谎的时候,我们务必要弄清楚孩子撒谎的真正原因,然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妈妈的智慧锦囊

那么,如果孩子因为面子问题撒谎,家长该怎么做呢?

比如在上面的案例中,妈妈可以这样引导卡卡:“卡卡,老师和同学是不会嘲笑勇于认错的孩子的,只要你坦诚地说出实情,将卷笔刀交给老师,丢失卷笔刀的同学就会原谅你,同学们会为你的行为点赞,老师会夸奖你,不信的话,你去试一下吧。”总之,要消除孩子心中的顾虑,鼓励孩子去承认错误,承担责任。当然,这个方法是针对卡卡所在的特定的年龄段来说的,在运用的时候要注意。

如果是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告诉孩子一个道理:“他人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在意你的事。”爱面子的孩子往往很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在做错事后,时常会夸大事情的严重性,认为自己承认错误就会在他人心中留下这样一个印象:瞧,这是个撒谎的孩子。其实,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他人没有想象中那么在意我们的事。我们也要告诉孩子这个道理,让孩子客观地对待自己的错误,客观地看待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爸爸让您买给我”,撒谎是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

一位犯人在陈述自己幼时经历的时候,讲述了这样一件家庭小事:“有一天,妈妈买回几个苹果,但是大小不一样,我一眼就看见了中间那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妈妈把苹果放在桌子上,问我和弟弟想要哪一个,我想说想要最大的那一个,还没等我说出口,弟弟抢着说了,不料,妈妈十分不高兴,说:‘好孩子要学会分享,学会把好的东西让给他人,不能总想着自己。’我听了,忙改口,说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让给弟弟,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夸奖了我,而且还把最大的那个苹果给了我。撒谎使我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从此以后,我学会了撒谎。后来,为了得到我想要的东西,我又学会了打架、偷窃、抢劫,最后进了监狱。”

读完这个故事,我们会想到一个词——蝴蝶效应,即在初始条件下,哪怕是一个细小的变化都能引起巨大的连锁反应。虽然我们很难想象,犯罪能和撒谎这件小事联系起来,但是有时候事实就是这样,而这位犯人撒谎的动机也很简单,仅仅是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其实,在孩子年幼的时候,他们撒谎的目的很单纯,可能仅仅是为了得到自己喜欢的芭比娃娃。

妍妍的芭比娃娃

5岁的妍妍俨然是一个漂亮的小公主,大大的眼睛,小巧的鼻子,甜美的脸庞,就像一个芭比娃娃。妈妈的朋友见了,夸赞妍妍,“真漂亮,像是芭比娃娃一样”;妈妈下班回来了,边换鞋边朝屋里喊,“小芭比,妈妈回来喽”;妍妍到表姐家玩,看到表姐在给芭比娃娃换衣服,表姐说“这个娃娃真像你”……可是妍妍没有自己的芭比娃娃,妍妍的表姐有,隔壁的晶晶有,班上的好多同学都有,唯独自己没有,所以妍妍好想要一个芭比娃娃。

一天,妍妍对爸爸说:“爸爸,我想要一个芭比娃娃。”

“妍妍,你看看你的玩具,都要堆满屋子了。”爸爸一脸愁容地望着妍妍的小屋子发呆。

“可是,我没有芭比娃娃呀。”妍妍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乖,不买了,要什么芭比娃娃,你就是爸爸的芭比娃娃。”说着,爸爸在妍妍的脸上亲了一口。

“妈妈也这么说,可是……”妍妍很想说“可是我还是想要一个芭比娃娃”,不过看着爸爸不友善的表情,妍妍把后半句话咽回了肚子里。妍妍转身去了书房,她要去找妈妈。

“妈妈,您在看书啊?”妍妍轻轻走进了书房。

“嗯……”妈妈做了一个明知故问,且不喜欢被打扰的表情。

“那个……爸爸说让您明天下班回来的时候给我买一个芭比娃娃,套装那种也行。”妍妍说。

“嗯,好,妈妈知道了。”妈妈没抬头,仍在认真地看书。

妍妍轻轻地带上了门,高高兴兴地出去了。

第二天,妈妈拿着一个大盒子回来了,一进门便朝屋里喊:“小芭比,看妈妈给你带什么回来了?”

妍妍跑了出来,看着妈妈手里的芭比娃娃别提多开心了。爸爸好奇地走过来,看到“芭比娃娃”几个字,白了妈妈一眼,转身去了厨房。爸爸不知道妍妍对妈妈撒了谎,妈妈也不知道妍妍是在对自己撒谎,直到晚上要睡觉的时候(妍妍已经睡着了),爸爸想起这件事对妈妈小声埋怨:“你这么惯她,都把她惯坏了。”

“什么惯她?”妈妈一脸茫然。

“芭比娃娃呀。”爸爸说。

“不是你叫我给她买的吗?”妈妈脑袋上挂着一个大大的问号。

“我什么时候叫你给她买的?她朝我要,我没答应。”爸爸也一脸问号。

“妍妍对我说的呀,说你让我给她买的。”妈妈赶紧解释。

这时,爸爸妈妈才发现,原来是妍妍在撒谎!

妈妈的释疑站

妍妍很想要一个芭比娃娃,于是向爸爸申请,不过爸爸以玩具过多为由驳回了妍妍的请求。其实爸爸是不想总惯着孩子,什么事都答应她。妍妍在爸爸这里碰了一鼻子灰,转而去向妈妈求助,并且对妈妈撒了谎,妈妈没有在意,以为真是妍妍爸爸让自己给她买玩具,结果第二天果然买了芭比娃娃回来。直到晚上的时候,爸爸想起这件事和妈妈沟通,才发现妍妍撒了谎。

在这个事例中,很明显,妍妍撒谎就是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芭比娃娃,而爸爸妈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让妍妍成功地瞒天过海。

孩子的世界很天真,孩子的谎言也很简单,不像成人的谎言那么复杂,有时他们撒谎仅仅是为了得到自己喜欢的玩具,或是想要大人多给自己买一根雪糕。其实,这是他们在向家长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诉求,只不过由于年龄的缘故,他们没有足够的判断力和辨别能力去评判一件事情的好坏,在他们看来,撒谎仅仅是一种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方式而已,除此之外,他们没有更多的考虑,比如撒谎这一行为是好还是坏。他们并不会认真地去考虑。所以,对于类似的撒谎行为,需要家长的帮助和引导。

妈妈的智慧锦囊

那么,对于孩子,这类撒谎行为,家长该怎么办呢?以下是两点建议:

其一,家庭成员之间要做好沟通工作。在案例中,如果妈妈能及时和爸爸沟通,提早发现孩子的撒谎行为,就能在孩子的谎言发生效应之前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可见,家庭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很重要的。另外,孩子出现这类撒谎问题也可能是因为大人之间的教育态度不统一,所以孩子就可以乘虚而入。因此,家庭成员之间一定要加强沟通,保持一致的教育态度。

其二,让孩子明白通过撒谎的方式并不能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孩子撒谎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一旦这种方式无效,孩子便会自动放弃。比如家长可以把孩子用这种方式得来的玩具没收掉,并且明确地告诉孩子尽管玩具买了回来,但因为是撒谎得来的玩具,仍然不能玩,让孩子明白用撒谎的方式是得不到满足的。

“妈妈,这是我画的”,孩子撒谎是为了得到表扬

孩子撒谎的原因多种多样,有时他们是为了逃避惩罚而撒谎,有时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小小私欲而撒谎,而有时撒谎仅仅是为了得到大人的夸赞和表扬。不过对于最后一点,很多家长不是很理解。其实孩子有被爱的需求,也有被夸奖的需求,只不过在他们懵懂的年纪,可能并不懂得用正确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需求,所以才会撒谎。

撒谎的彦彦

最近妈妈发现,3岁的彦彦忽然变成了一个爱撒谎的孩子,总是有意无意地对自己撒谎。

事件一:

周末的时候,彦彦的小表姐虹虹到家里来玩,彦彦拿出妈妈刚给她买的画笔和虹虹一起在客厅的茶几上画画,妈妈到厨房去准备水果。

厨房的门没关,妈妈很清楚地听到了彦彦和小表姐的对话。

彦彦:“虹虹姐,你在画什么啊?”

虹虹:“在画小鸭子。”

彦彦:“哦,真好看,可惜我画不好。”

……

不一会儿,彦彦拿着画“哒哒哒”地跑到了厨房,对妈妈说:“妈妈,这是我画的。”妈妈看了一眼,画中一只黄色的小鸭子浮在水面上,头顶是一轮火红的大太阳,旁边还飘着几朵云彩。但是妈妈知道彦彦的画画水平,这绝对不是彦彦画的,况且刚才她还听到了彦彦和虹虹的对话。于是妈妈问:“这不是虹虹姐姐画的吗?”“就是我画的!”彦彦仍然坚持。妈妈想要批评彦彦几句,但是一想,还有客人在,于是随口敷衍了两句,彦彦有点不开心,拿着画走开了。

事件二:

一天,彦彦从幼儿园回来,从口袋里掏出一颗五角星,然后对妈妈说:“妈妈,我今天得了一颗五角星。”妈妈很奇怪,问彦彦:“小星星不是要贴在红花栏里面吗?”

“没有,老师叫我拿回来给您看。”彦彦想了想这样说。

妈妈觉得彦彦在撒谎,但是彦彦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事件三:

最近彦彦在幼儿园学做手工,妈妈特意为彦彦买了一大盒儿童手工串珠,各式各样的珠子五彩缤纷,十分好看,彦彦玩得很开心,不过总是穿不好,比如她会把鱼形的珠子和圆滚滚的珠子穿在一起。妈妈耐心地指导彦彦怎么把合适的珠子穿在一起,爸爸看了半天,觉得无聊,借口上厕所走开了。

彦彦拿着一串长长的、穿得乱七八糟的手串对妈妈说:“妈妈您看,我穿得多长啊。”妈妈一看,心想:这不是刚才爸爸穿的吗?妈妈还不确定,朝着厕所里的爸爸喊:“那个长长的珠子是你穿的还是彦彦穿的?”“你说那个有吊坠的吗?我穿的。”爸爸大声回应妈妈。

妈妈想:这小家伙怎么又在说瞎话,而且还睁着大眼睛看着我,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妈妈简直要崩溃了。

妈妈的释疑站

相信作为妈妈的你一定有类似的感受,孩子总是莫名其妙地撒谎,但是我们认真想一想,孩子真是在莫名其妙地撒谎吗?显然不是。案例中的彦彦为什么会撒谎呢?我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彦彦想得到妈妈的表扬,比如彦彦拿着小表姐的画让妈妈看,就是为了得到妈妈的表扬。从幼儿园拿回五角星,是想听到妈妈的夸奖;谎称爸爸穿的手串是自己穿的,是想让妈妈夸夸自己。

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妈妈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孩子撒谎本身这件事上,而没有去关注孩子的需求。其实,彦彦的这些行为属于表现性撒谎行为,即为了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而实施的撒谎行为,这种撒谎行为是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在他人面前夸耀、表现自己。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多是孩子缺少大人的关爱,缺少自信,或是单纯的表现欲过于强烈。因此,家长有必要弄清楚孩子到底为什么撒谎,如果是上述原因,就要采取一些针对性措施,而不能一味地批评教育孩子。

妈妈的智慧锦囊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要忽视孩子的需求,有时候他们撒谎仅仅是为了得到大人的一个夸赞、一个微笑或是一个拥抱,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吝惜对孩子的溢美之词,哪怕是简单的“真棒”两个字,孩子也会从中得到莫大的快乐与满足。

比如事件一中,当彦彦拿着小表姐的画向妈妈夸耀时,妈妈可以这样回应她:“这是彦彦画的呀,画得真棒,跟虹虹姐姐一样棒呢,如果下次再画得这么好,妈妈就更高兴了。”这时因为有客人在场,要注意维护孩子的自尊心,不要戳穿孩子的谎言,等到事情过去后,再慢慢教育引导她。

而且在平时的生活中,彦彦妈妈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和鼓励,满足孩子的需求,这个过程还能逐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当然,妈妈可以通过给孩子独立做事的机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当孩子认识到通过自己做事也能获得大人表扬的时候,他就会渐渐放弃使用撒谎的方法,因为毕竟撒谎要受到大人的说教。这样既能让孩子变得自信,又能逐渐改正孩子撒谎的毛病。

另外,还有一种撒谎现象是由于表现欲过于强烈引起的,比如孩子会在大人面前说大话夸耀自己。面对这种情况,如果孩子的语言存在积极的一面,要对孩子积极踊跃、敢于展示自己的精神加以鼓励和表扬;如果孩子是在一味地说大话、说空话逞能,就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比如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在平时不说大话、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