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原籍祁(今属山西)。唐代著名山水诗人和画家。
王维的诗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为主要风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名与孟浩然合称“王孟”。现存诗歌400余首。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
暝:天色将晚的时候。
空山:形容山之幽静。
竹喧:从竹林中传来的喧笑声。
浣女:洗衣的女子。
随意:任凭。
歇:凋谢,消失。
王孙:贵族子弟,这里指诗人自己。
简析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山水诗,诗歌描绘了秋天傍晚山中幽美的景色及恬静的生活情趣。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两句紧扣题意,写一场秋雨过后,万物为之一新,山间显得更加幽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山间夜晚的景色。雨后月出,光辉照耀松林之间;石上泉流,似乐声一般美妙。诗人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由景及人,景人合一。“竹喧”一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少女的欢声笑语给空山增添了生机。“莲动”一句,荷叶向两边披拂,渔舟顺流而下,亦以荷动舟行反衬山间之幽静。“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由写景转入抒情,诗人反用《楚辞·招隐士》的典故,以一个“留”字呼应开篇,表达隐居空山的愿望。
背景
这首诗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所作,表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对高洁理想境界的追求。
名家点评
清·章燮:此诗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者,最为难学。(《唐诗三百首注疏》)
明·吴乔:右丞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极是天真大雅。(《围炉诗话》)
清·张谦宜:“空山”两句,起法高洁,带得通篇俱好。(《茧斋诗谈》)
清·高步瀛:随意挥写,得大自在。(《唐宋诗举要》)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注释
鸟鸣涧:鸟儿在山涧中鸣叫。
人闲:没有人声打扰。
桂花:这里指春天开的木樨。
空:空空荡荡。这里是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什么都没有。“人闲桂花落”,枝叶繁茂,花瓣细小的桂树,如果在夜间凋落,并不容易被人察觉。只有“人闲”这个前提下,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到了。“夜静春山空”,诗人不禁要为这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了。这里,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当月亮升起,为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山鸟居然惊觉起来。鸟惊,当然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此刻,月光的明亮让幽谷前后景象发生了变化。诗中的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简析
背景
这是诗人在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游历江南之时,寓居在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即若耶溪)时的作品,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
名家点评
南宋·刘辰翁:皆非着意。顾云:所谓情真者。又云:何限清逸。(《王孟诗评》)
明·高棅:闭关时有此佳趣,亦不寂寂。(《批点唐诗正声》)
明·钟惺、谭元春:钟云:此“惊”字妙(“月出”句下)!钟云:幽寂(末句下)。(《唐诗归》)
清·朱之荆:鸟惊月出,甚言山中之空。(《增订唐诗摘钞》)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释
红豆:又叫相思子,是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简析
这首诗是眷怀友人之作,借咏物而寄相思,全篇不离红豆,用其相思子之名以关合相思之情。
首句“红豆生南国”写出红豆的产地,虽然语句简单,却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红豆生在南国,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第二句“春来发几枝”用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语言质朴,而又极富形象性,暗逗情怀。第三句“愿君多采撷”言在此而意在彼,表面似乎叮嘱人相思,背地里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第四句“此物最相思”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
背景
这首诗的题目也叫《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为了怀念友人所作。史料记载,天宝末年安史之乱时,李龟年流落江南曾演唱此诗,因此可以考证为天宝年间所作。
名家点评
睹物思人,恒情所有,况红豆本名相思,“愿君多采撷”者,即谆嘱无忘故人之意。(《唐诗评注读本》)
红豆号相思子,故愿君采撷,以增其别后感情,犹郭元振诗,以同心花见殷勤之意。(《诗境浅说续编》)
此以珍惜相思之情,托之名相思子之红豆也。(《唐人绝句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