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
岑参(约715—770),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天宝进士,曾随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到过安西,后来往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后世称岑嘉州。卒于成都。
岑参是唐代边塞诗人中成就最高者。其边塞诗擅长描写西北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想象丰富新奇,气势豪放雄健,情辞慷慨激越。岑诗中,以七言歌行和七绝成就最高。有《岑嘉州诗集》传世。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戏问花门酒家翁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注释
沽:买或卖。首句的“沽”是卖的意思,末句的“沽”是买的意思。
花门:即花门楼,凉州(今甘肃武威)馆舍名。花门口指花门楼口。
榆荚:榆树的果实。春天榆树枝条间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称榆钱。
简析
这是一首新颖有趣的生活抒情小诗,诗人在经历了辛苦旅程之后,在欣赏道旁榆钱初绽春色的同时,用诗歌记录了老人安然沽酒待客的画面。
开头两句“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用白描手法,写老翁待客、美酒飘香的情景,描画了一幅盛唐时代边塞安定和谐的风俗画。三、四两句“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十分有趣,诗人领略了道旁榆钱初绽的春色和老人安然沽酒待客的和谐画面,自己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心情,遂用轻松、诙谐的话语戏问那位当垆沽酒的七旬老翁:“老人家,摘一串榆钱来买您的美酒怎么样呀?”一句玩笑话大胆随性,令人捧腹。诗人丰富的想象,把生活化成了诗,从中可充分感受到盛唐时代人们乐观、开阔的胸襟。这首诗用口语化的语言,写眼前景物、人物栩栩如生,十分诙谐、幽默。
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载(751)旧历三月,安西节度使高仙芝调任河西节度使。岑参当时在高仙芝幕府供职,也和其他幕僚一道跟随高仙芝来到春光初临的凉州城中,见有老人卖酒,写下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
名家点评
〔唐〕杜确: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岑嘉州诗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