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建设中土地资源保护与集约利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 公路建设中土地资源保护与集约利用的重要性

1.1.1 快速增长的公路建设用地与节约土地资矛盾日益突出

近年来,公路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占地量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在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相对突出的情况下,使得高速公路用地数量巨大与节约土地资源矛盾非常突出,同时该问题也成为目前和长远交通发展的重点问题之一,而且高速公路建设用地还在持续增加。首先,为适应激增的交通量需求,高速公路总的规模和建设里程在不断增加,导致用地总量的不断增大(截至2013年,我国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0.4万km,高居世界第一位);其次,与高速公路建设早期大量兴建的4车道高速公路相比,现阶段有相当比例的高速公路(特别是在东部发达地区和部分中西部地区)系按照6~8个车道新建或扩改,路幅增加导致用地相应增大;再次,高速公路互通间距越来越小,随着高速公路成网加密,枢纽互通数量在迅速增加,服务设施的用地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加上其他用地需求,都导致了高速公路用地规模激增。

1.1.2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公路交通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我国整个交通系统来看,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交通用地的大幅度增加,高速公路等交通用地需求量的增加给土地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土地资源紧缺地区,像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集,人均土地资源紧张,但是对完善和发达的交通体系又是维系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谐的必备条件和必要因素。

199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将“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基本国策写入《土地法》,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又将“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一起作为基本国策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并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家“十一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一项重要任务。这一做法意味着,重要资源短缺的中国将摒弃依靠资源高消耗实现经济增长的发展路径,从而转向节约型发展模式。在这种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交通行业作为资源占用型和能源消耗型行业,其发展模式转变也势在必行。交通运输部强调“十一五”是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关键时期,交通行业必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落实到交通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各个环节中,建设节约型交通,实现对资源的少用、用好和循环利用。

1.1.3 公路建设中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研究的必要性

据交通部统计数字,到2020年,我国公路里程将发展到260万~300万km(不含村道),其中高速公路就突破10万km。公路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随着我国中西部地区以及各地山区等不发达地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越来越多地向中西部地区(我国总体地势呈现西高山东平原)以及各地山区等不发达地区延伸,所以山区公路建设越来越多。但山区具有地质地貌环境复杂、生态环境脆弱、耕地严重不足的特点,因此山区公路的高填深切多,对环境的破坏大,对占用土地特别是耕地的敏感性强,因此面对公路建设大面积占地的需求和山区土地资源紧缺、生态环境脆弱的现状,如何有效解决公路占地的供需矛盾,最大限度地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理论和技术问题之一。

公路建设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会对项目所在地区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产生深远影响,进而改变区域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生态利用价值。一方面,公路受地形等条件及线形要求所限,要最大限度发挥其功能特点,必然永久或临时占用大量的土地,尤其是附加价值极高的土地资源;另一方面,公路的穿越将直接造成耕地的破碎化,对耕种和管理产生不良影响,公路切割农田的排灌系统,也可能使得耕地因灌溉或排涝受阻而无法耕种,从而对项目周边区域的农业生产造成影响。另外,公路建设中路基开挖、取土、弃渣而引起的水土流失也会对下游土地资源形成各类危害,而且还可能造成土壤环境的污染等。以上问题对于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耕地资源相对紧缺的山区来说显得尤其突出。目前,交通运输部虽然对公路建设节约用地提出了严格要求,也开展了相关典型示范工程研究,但目前在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规划、选线设计及施工阶段如何节约土地资源还没有具体的规范或标准可循,示范工程研究也多从景观、生态保护角度考虑,并未将土地资源节约作为根本出发点。因此,系统研究公路规划选线、设计、施工阶段的土地资源保护技术,对于缓解我国山区公路占地的供需矛盾,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综上所述,十分珍惜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公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系统研究公路设计阶段的土地资源保护技术,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