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制造的智慧”
中国制造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发展机会问题,二是国民需求问题,三是互联网带来的冲击。
中国制造目前已发展到上述所提及的第三个问题,其中包含了两个方面。第一,中国制造不应该再停留在人力或工厂领域。国内的一些制造企业目前还只是停留在工厂进行加工生产,而不是开发技术,那么即使行业做得再大,关键零部件仍要依靠进口。第二,中国制造不应该再把贴牌当作是一种正常的模式。贴牌生产并不能代表企业强大与否,因为企业基础零部件基本上全部靠进口,基础工艺全部靠照搬。制造追求的是工艺的卓越性,从手工制造,到机器制造,到软件集成,到最后的未来数字化制造——不是我们帮别人生产,而是让全世界帮我们制造,这才是制造的智慧,才是中国制造应该具备的智慧。
另外,需要避免智能制造三大误区。其一,智能制造并不等于自动化。自动化不是智能制造,自动化是制造领域里解决一次性和质量偏差的手段,其中包含标准化和合理化的观念,它是一个过滤器而不是一个目标。其二,3D打印不等于智能制造。3D打印技术是NSF在1990年先期投资的硏究成果,我在NSF工作期间曾赞助了许多教授开发新型3D打印技术。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3D打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其中的很多工艺并没有变化,只是把其中的一些方式改变了,而且是否能够取代原材料与应用还没有经过验证。智能制造必须满足三个特性,即可预测性(Predictability)、可加工性(Producibility)、生产力提升性(Productivity)。所以说3D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型制造技术,而不算是智能制造。其三,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对“互联网+”,尤其是云计算的概念的理解存在误区,他们认为只要加上物联网,把机器在云上和互联网中连接起来,就实现了数字化制造的目标,这种行为就好比穿了名牌就代表是名人了,其实内在的核心制造能力并没有提升。中国智能制造存在的三大误区几乎覆盖每个省市,并没有差异化。
未来智能化一定需要互相分享,用CPS(信息-物理系统)做记忆管理。所有物理系统都要能够把数据的关系建立起来,这是人工做不到的。CPS作为一种看不见的智慧,能为人类避免错误并纠正错误,现在中国行业对CPS、人工智能、大数据还存在很多误区。利用CPS的难点就在于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数据的有效收集方式。问题不在于数据量,而在于数据的质量。数据的特征大于数据的参数,最重要的是如何把数据转成智慧的工艺,这就要靠竞争。虽然我们能快速生产数量庞大的零部件来完成指标,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具有竞争力,我们必须将投入生产的人力物力考虑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