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林业的地位与作用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中明确提出: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状况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加快现代林业建设步伐,国家林业局等七部委联合制定了《林业产业政策要点》(林计发〔2007〕173号),对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做了进一步阐述。
(1)林业产业是涉及国民经济第一、二、三产业的复合产业群体,具有基础性、多样性、生态性、战略性等特点。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要求。
(2)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维护国家木材安全的根本途径。森林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木材是国际公认的四大原材料(钢材、水泥、木材、塑料)之一。森林资源的稀缺性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的刚性需求的矛盾日益尖锐。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立足国内解决木材和林产品供应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3)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战略举措。林业产业内容丰富,产业链条长,就业空间广。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可以为农民提供昀适应、昀直接、昀可靠的就业机会,对于增加农民收入、破解“三农”难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1]。
(4)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主要内容。林业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加快林业产业发展,不仅将产生巨大的生态、社会效益,而且将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多种需求。
2014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促进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协调发展,推动实现2020年农民收入倍增和林业“双增”目标,国家林业局又出台了《关于加快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对经济林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指导思想、主要目标作了阐述,并提出了提升经济林产业生产能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措施、构建产业化发展支撑体系、强化产业化发展的保障措施。
1.1.2 山东省支持林业发展系列文件
山东省响应国家林业局的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林业法制建设实现突破,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十二五”期间,山东省人大颁布了《山东省森林资源条例》,省政府先后出台和转发了《山东省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加快全省林业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林业局关于切实加强野生植物培育利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森林防火能力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全国性经济林产品节(会)管理规定》《山东省湿地保护办法》《国有林场管理办法》等14个林业重要文件,为山东省林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为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加强森林防火能力建设、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加强湿地保护、加快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等提供了重要保障。这些法规、规章和重要文件,对进一步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林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林业资源和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绿色、生态山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山东省政府制定实施了全省果业、苗木花卉产业振兴规划,正在制定湿地保护、森林防火、木本油料、种苗、花卉5项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省林业厅制定了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林权抵押贷款、林业专业合作社、森林保险等管理办法。济南、青岛、淄博市结合各地实际,制定了古树名木、公益林管理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林业规章。
1.1.3 山东省林业发展概况
1.山东省林业资源概况
山东省是我国沿海省之一,地处黄河下游,2013年土地调查总面积15.67万平方千米,截至2015年12月底,辖17个地级市,县级单位137个(山东省民政厅数据)。地貌类型以平原和山地丘陵为主,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热同季,无霜期长,自然环境优越,有北方落叶果树王国之称。
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截至2012年年底,山东省林地面积为3819万亩(主要包括乔木林、经济林),森林覆盖率为16.73%,林木绿化率为20.23%。截至2015年年底,全省有林地面积5946万亩,林木绿化率25.1%,木材产量485.8万立方米,活立木总蓄积量14832万立方米;湿地总面积达2606.25万亩,湿地率为11.09%;森林、湿地及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75处,总面积1646万亩,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2]。但是与其他林业资源发达省份相比,山东省仍是森林资源相对匮乏的省份,全省有林地面积、林木覆盖率等主要森林资源指标均居全国后列,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小省。
2.山东省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在系列政策、措施和指导意见的引领下,山东省探索以产业化带动林业现代化的路子,大力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全省的林业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有效地带动了农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林业经济规模总量大,集群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山东省委、省政府开始将林业产业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抓,提出要加强以种植业、养殖业等第一产业为主体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和扶持以林产品加工为主体的龙头企业,发展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体的第三产业,逐步形成木材生产与加工、果品生产与储藏加工、林木种苗业、花卉培育业、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利用、森林生态旅游业、林下种养业等七大林业产业,将林业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通过发展林业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延长产业链条,大力培育具有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2011年年初,山东省林业局又联合财政厅、发展改革委、农业厅等9部门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全省林业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振兴木材加工业、林果业、森林旅游业、种苗花卉业、林下种养业、特色养殖业六大林业主导产业,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林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山东省林业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十二五”期间,山东省林业产业总产值由2010年1820亿元增长到6198亿元,居全国第二位,占全国林业总产值的10.6%,比2009年度增长3%;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比例由45:53:2调整为35:58:7。全省人造板年均产量达6659万立方米,产值达1330亿元,占全国总量的21.67%;全省纸及纸板产量1780万吨,排名居全国第二,占全国产量的17.6%。造纸企业平均规模为8.7万吨/年,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9倍,全国十强造纸企业山东省占4席;全省具有家具制造及木材加工规模以上企业1851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48亿元、利税299亿元、利润200亿元,家具制造业列广东省之后居全国第二位;全省特色经济林面积达到2220万亩,年产量稳定在2000万吨以上,综合储藏加工量占总产量的比例达到40%以上,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均居全国首位;种苗花卉生产面积400余万亩,年产值600亿元,年产各类苗木30亿株;森林旅游蓬勃发展,年均接待旅游4530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40多亿元。高标准建设了天津绿博会齐鲁园,获得第三届全国绿化博览会金奖和昀佳植物配置奖[3]。山东省以占全国大约1%的森林资源总量创造了占全国近12%的林业产值,实现了由资源小省到产业大省“蝶变”的佳绩。
(2)木材加工能力强,产业集聚度高
山东省木材加工业门类齐全。调查显示,山东省木材加工业大体分为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贴面板、家具、木门、地板、条柳编、其他等共九大类。其中,产业链上游的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贴面板等属于人造板行业,为初级产品;产业链下游的家具、木门、地板、条柳编等为消费终端产品;其他类主要包括木制工艺品、文教用品以及木塑产品等。2013年,山东省木材加工业产值达到2686亿元,占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的48.2%,占全国木材加工业产值的12.9%;2013年,全省人造板产值达到1260.9亿元,占全省木材加工产值的46.9%,占全国人造板产值的24.3%。全省规模以上木材加工企业总数2754家,其中人造板企业1639家,占59.5%;从产值看规模以上企业中人造板企业占49.06%。
截至2013年年底的相关调查显示,山东省木材加工业的集群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临沂市聚集了各种人造板材、木地板、家具的生产,产量大、门类全,拥有全国昀大的华东装饰板材销售市场,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板材之都”;日照市岚山区建有国家级木材加工贸易示范区,区内木材加工贸易企业近300家,年进口木材460万方,占全省总进口量的60%以上;聊城市以茌平为中心,形成了旋皮、人造板、木地板生产的一条龙产业链;菏泽市形成了以旋皮、家具、木质装饰材料为主的产业链;寿光市划定了木材加工园区,聚集了近200家木材加工企业,拥有世界昀先进的橱柜生产线;宁津县是闻名的实木家具生产基地,是国家命名的“中国桌椅之乡”,有家具企业3000多家,年销售收入150亿元。
(3)林产品加工业带动就业及农民增收
木材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根据调查数据推算,山东省木材加工企业容纳就业总人数约为248万,男女比例为1.44:1;普通工人、技术工人、专职研发人员、管理人员与其他人员人数之比为100:20:2:13:4。根据全省总人数推算,全省普通工人约为176.7万人,技术工人约为35.9万人,专职研发工人约为4.3万人,管理人员约为23.6万人,其他人员约为7.5万人。
从平均工资看,山东省木材加工业普通工人为2487元/月,技术工人为3529元/月,专职研发人员为4249元/月,中层管理人员为3895元/月,高层管理人员为5879元/月。由此可以得出,山东省木材加工业每年可以为从业人员实现工资性收入70多亿元。这些从业工人基本都是当地农民,使他们实现了本地就业及工资收入比务农收入更多的愿望。
(4)市场开拓力度大,同时拓展国内外市场
在林业产业发展中,山东省始终将建立林产品市场体系作为一项战略措施,注重培育林产品交易市场,每年举办中国(菏泽)林产品交易大会以及相关苗木交易会、花卉博览会、森林旅游推介会等。截至2013年年底,山东省已建成各类不同规模的初级林产品市场5000多个。同时,山东省还在林产品的主产区,高标准培育开放度大、辐射面广、吞吐能力强的林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华东板材市场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2014年市场的年交易额已经突破100亿元,日进出车500多辆,在整个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在紧盯国内市场的同时,山东省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把原材料基地建在海外,利用境外资源,开拓国外市场。目前,山东企业在俄罗斯、加拿大、柬埔寨和老挝等国家拥有的境外林地林权面积达690万公顷,蓄积约6亿立方米,面积相当于全省版图的40%以上,蓄积量是全省林木蓄积量的近6倍,有效解决了省内林业资源短缺的瓶颈。
目前,山东省林业产品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20个,出口林产品种类达到200多个,林产品进出口额不断攀升。许多林业企业开始从国外购买林业资源,生产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然后把产品投放国外市场,赚取较高的林业增加值,大大拓展了产业的发展空间。2013年,山东省林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151.4亿美元,占全国林产品进出口总额的12%,比2012年度增长8.7%。林产品中除刨花板、纤维板、木门主要面向国内销售外(国内销售额92%以上),家具、地板、胶合板国内外市场兼顾(国内销售额约45%~65%,国外销售额35%~55%),条柳编则主要以海外销售为主,国外销售额占近95%。
(5)利用龙头企业的名牌效应,积极开展品牌建设
龙头企业名牌效应放大产业影响力,“亲近自然,好客山东欢迎您”—这是山东整合森林旅游资源在中央电视台打出的宣传口号,目的是创造全国知名森林旅游品牌。太阳纸业、鲁丽人造板、尧舜牡丹、霞光实业、汇源果汁、松源木业等龙头企业,不仅在山东省内叫得响亮,在全国也是为人熟知;泰山、日照海滨、滕州滨湖、原山等国家森林(湿地)公园等被评为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临沂市被授予“中国板材之都”,日照市被命名为“国家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发展林业产业,山东省着力培养有活力、有实力、有潜力的国家级和省级林产品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名牌产品的带动效应推动产业化发展。目前,全省林业产业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林业企业有50多家,通过“山东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认定的企业达144家。
在经济林产业发展过程中,山东省着力打造特色经济林优势产区,大力推动经济林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建有4处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100处省级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36个县(市、区)被命名为“中国经济林之乡”,经济林产业化经营格局基本形成,经济林重点县(市、区)农民来自经济林产业的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涌现出了一大批农民人均林果收入过万元的乡村,过10万元的农户,全省经济林产品产量、产值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位;有80多个单位被命名为“国家级特色林木种苗生产基地”,昌邑市被命名为“国家级苗木交易市场”,成为江北昀大的苗木集散地;沾化冬枣、阳信鸭梨、蒙阴蜜桃、历城核桃、泰山板栗、郯城银杏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知名品牌,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经济林产业化经营格局基本形成。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各地特色经济林的社会知名度,各地举办了各类赏花节、采摘节、文化节、交易会、展销会等,把节会活动和品牌培育结合起来。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山东省举办的各类节会活动60多个,引起了社会对经济林产业的广泛关注,扩大了影响,培育了品牌,并拉动了生态旅游业发展。
(6)林业基地发展迅速
“十二五”期间,山东省按照“生态优先、产业支撑、文化引领”的发展思路和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路线,利用贴息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在鲁西北、鲁西南和鲁中南地区打造林纸、林板一体化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500万亩;以发展、高端、高质、高效、经济林为重点,改造、新建名特优新经济林基地500万亩;以发展核桃、板栗、蓝莓等高效果品为重点,建设木本粮油、药材和生物质能源林产业基地500万亩;加快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旅游小区、湿地公园等森林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观光采摘、休闲疗养等森林旅游业。各类林业基地的建设,为山东省林业产业的发展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
(7)大力培育林产品专业市场、行业协会
山东省目前已基本建立起覆盖全省、面向国内外市场的林产品物流营销服务体系。中国(昌邑)北方苗木交易会、青州花博会、临沂鲁南花卉市场、泰安花卉苗木市场、济宁苗木交易会等,为山东省苗木花卉业的发展搭建了良好的交易平台;中国(菏泽)林产品交易会,曹县庄寨木材交易市场,临沂华东胶合板专业批发市场,德州、聊城、济南、滨州、淄博等市的大型家具、木材交易市场,为山东木材加工业走出山东、面向世界创造了有利条件;济南堤口果品批发市场、鲁东果品批发市场、临沂果品批发市场等,为果品的快速、有效流通提供了便利。这些专业市场在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协助下,以移动互联网为手段,应用电子商务开拓市场,推进线上线下市场融合发展,为全面推进农林产品流通的方式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另外,山东省各级政府还大力培育林产品流通和中介组织,先后组建了林产工业协会、经济协会、花卉协会、银杏协会、种苗协会、兰花协会、牡丹协会等社团和中介服务组织,全省已组建林业中介组织790个,会员14万多。通过举办经贸洽谈会、产品博览会、产品展销会等活动,搭建交易平台,为企业和林农提供多层、全方位的服务[4]。
1.1.4 林业产业集群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本书从生态系统视角研究林业产业集群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对产业集群各要素系统的功能及要素系统间关系的分析,从内在机理上刻画出林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影响因素、动力机制、演进路径,为林业产业组织与林业产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践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把生态学概念、原理应用于产业集群研究中,并对产业集群理论所关注的一些问题进行阐释,把产业集群系统内的各种组成要素对应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用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规则引导林业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是本书的主要目的。如何使林业产业集群系统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则,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本研究的理论意义所在。
2.现实意义
产业集群不仅是产业成长过程中的历史现象,也是提升产业结构的重要组织特征,是企业以区域聚集取代企业规模,从而达到规模效应并取得竞争优势的一种重要区域发展方式。产业集群并非简单的企业扎堆,而是由价值链上的相关企业组织而成的有序系统,它具有产业关联及相应支撑机构,能产生较强的集聚效应,从而提高区域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虽然山东省近年来在积极引导和培育林业产业集群,人造板、家具和木质装饰材料生产、果品生产与储藏加工业、种苗花卉业、森林旅游业、林下种养繁殖业等产业集群业已形成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但发展中仍存在许多的不足和障碍。突出的问题是产业集群数量少、企业规模小、专业层次低、产业链不完善、物流(含保鲜物流)、保鲜储藏、财政金融政策等配套措施还不够完善等。同时,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不够细致紧密,社会化服务程度低。现有的产业集群基本上属于同一产业链条内部企业的集聚,林业产业链条中的营林业、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仍然相对割裂,上下游产业间还亟待进一步相互延伸,产业集群中的企业、消费者、行业中介以及政府等不同主体间缺乏协同。如何使现有集群保持持续的稳定发展、避免衰落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这同样需要从生态学视角对产业集群形成和演化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制定正确的发展对策。所以,针对林业产业集群成长问题开展研究,可以为山东省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的制定奠定基础,对山东省林业产业集群的引导和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