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山东省林业产业集群发展问题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3 林业产业集群的结构模型

2.3.1 林业产业集群的模型构建

借鉴加拿大的蒂姆·帕德莫尔(Jim Padmore)和赫维·吉布森(Hervey Gibsen)的“三要素六因素”理论的基础上,根据要素在产业集群中的定位和作用方式不同,可以把产业集群分为核心生产系统、生产性服务系统和区域环境系统[147]。核心生产系统是产业集群的核心系统,包括价值链的上下游企业间以及水平企业间的竞争协作关系,它是集群中产品和创新流程的主要实现者,包括供应商、竞争企业、协作企业和客户四个因素,并由这四个因素构成集群的核心主体,它们之间通过产业价值链、竞争—合作或其他内部联结模式实现互动;生产性服务系统即价值链的服务体系,是指为集群的核心生产系统提供服务资源和基础设施,如知识、技术、人力、市场、信息等生产要素的支持[148];政策环境系统是指集群系统所处区域自然环境和宏观社会经济环境,包括区域自然资源环境、基础设施,国家、地方政府的法规、政策、社会文化环境、外部市场环境等。因此,林业核心生产系统、生产性服务系统和政策环境系统构成了区域林业产业集群,其结构模型如图2-1所示。

图2-1 林业产业集群的结构模型

2.3.2 林业产业集群各子系统间的关系

林业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演进过程表现为林业产业资源要素输入其核心生产系统,经过核心生产系统的配置与整合,在生产性服务系统和政策环境系统的“催化”作用下实现产业集群系统化的演化与升级。林业产业集群中的核心生产系统、生产性服务系统和政策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耦合构成严密的集群生态系统。在产业集群结构的各个层面,始终存在着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之间的交换互转,即为系统生态演替提供充足的物质能量,体现出外部环境条件和资源因子与产业集群形成的供给支持或生态制约关系[149]

该系统结构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核心生产系统是集群中昀核心的部分,供应商、企业和用户之间通过产业价值链、竞争合作或其他内部联结模式实现互动,构成一个密集的企业关系网络,包含垂直关系网络和水平关系网络两部分。生产性服务系统主要是为核心生产系统提供有力支持的价值网络,不仅为集群成员企业提供格式化的、一般性的科学知识,还负责协调集群成员间的联系,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结和支持。政策环境系统或通过不断完善生产性服务系统的功能,或直接通过有关规则和制度的建设,或通过其他间接作用方式,影响着核心生产系统和生产性服务系统的行为和相互联结方式,实现集群区域创新。

在集群生产性服务系统和政策环境系统的辅助下,核心生产系统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带动集群的正向演进,集群的演进与发展又对集群生产性服务系统和政策环境系统的完善提出了新的动力诉求,并提供了物质支持。林业产业集群上述演进与发展是在市场需求动力机制、系统自组织机制以及政府和社会的推动机制作用下实现的。

林业产业集群的运行结构,如图2-2所示。

图2-2 林业产业集群的运行结构模型

2.3.3 林业产业集群的网链结构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构成生命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三者缺一不可。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或简单或复杂的“食物链”或“食物网”,构成整个生命系统运转的内在机制[133]。在林业产业集群中,上、中、下游企业群落及其昀终产品的市场,由于投入产出关系构成类似食物链的生命系统。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同时,上游企业群落研究的技术成果被中游企业群落吸收、消化后转变为一种产业,下游企业群落又将中游企业群落的成果吸收消化完成规模摸化形成昀终产品。这样,上、中、下游企业群落就组成了简单的“食物链”。“食物链”昀终产品,再由分解者—市场进行分解,于是一个生态循环得以完成[150]

林业产业集群的网链结构是指集群中处于上、中、下游层次的企业,通过具体分工、紧密合作所形成的类似于食物链的产业生态价值链。它可以将一定区域中众多不同角色的企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紧密合作、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链条关系,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提高整体效益。集群生态链分为垂直的供需链和横向的协作链。垂直关系是集群生态链的主要结构,即把这种垂直分工划分为产业的上、中、下游关系,如图2-3所示。横向协作关系就是核心企业与周边的辅助、配套企业的协作关系。

图2-3 林业产业集群的垂直生态链结构

林业产业集群的网链结构实际上是许多林业企业和相关机构结成的网链状结构,包含两种生态网链:生产网链(内层)和社会网链(外层)(见图2-1)。由产业集群内部的各个主体—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中间机构为节点,以它们之间基于产业关联的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形成的网络层面就是生产网链;以产业集群的社会主体(集群社会机构)为节点,以它们之间存在的社会关系形成的网络层面就是社会网链。产业集群的网链是由生产网络层和社会网络层叠加而成的复合网络,这两层网链结构并非各自独立,而是基于产业关联、知识共享和社会规制与公共服务而紧密联系在一起。

林业产业集群的生产网链包括集群中核心生产企业与配套企业之间和跨产业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核心生产企业是指专业化生产某一类产品、达到一定规模、对于所属行业领域发展起到主导作用的大型林产品加工制造企业,它们是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的中坚力量,如家具、地板制造企业。产业内部与核心企业有竞争或产品互补关系的中小企业,往往也能以市场挤压的方式推动核心企业提高效率,或者弥补核心企业的市场盲点,形成与核心企业的“合力效应”。机械加工、五金、化工等配套企业通过产品供给、服务配套等形式与核心企业结网。外围企业广泛分布于集群网络中,它们经营灵活,柔性好,竞争程度高,增强了市场的活性。同时,林业产业集群网络中行动者之间的互动也并非局限于相同产业,森林培育、林产品加工、林业科技、林业生产机械、森林旅游等跨产业的企业之间也有着密切联系。这种联系往往基于产业之间的强关联度,企业之间不单纯是产品供需关系,而是基于完整产业链的上下游产业在产品、技术、服务以及相同背景人力资源上的配套和服务。跨产业的生产企业之间一方面存在着频繁的产品、服务交易,形成错综复杂的产品交易关系网链;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对技术人才有着相同需求,而且生产技术的相似、相通性使得很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能够有共同的交流话题,促进了知识(特别是经验、技巧等)的快速传递[151]

林业产业集群社会网链中的非生产机构主要包括为生产企业服务的科研机构、教育培训机构、政府机构以及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等。产业集群中的社会网链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社会网络特有的地缘、亲缘关系,使得集群内部企业拥有大量的社会资本。这些社会资本的存在有助于减少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并促进企业合作的承诺形成,节省谈判、交易费用,增进集群组织内部合作。科研机构及高校是知识、技术创新的主体,通过开发新技术并将成果转化为企业的生产能力,实现集群区域内部知识、技术等的扩散。生产企业由于自身研发能力的局限,需要和科研机构及高校合作,协同创新。培训机构担负着培养人才、传递知识和技术的重任,教育培训促进了知识流动,集群组织内部的技术、管理人才在本地教育培训机构获得知识进入各个企业。产学研合作是企业与科研教育机构的经济结网方式,直接影响了整个集群网链效用的提高。地方政府以政策支持、基础设施配套、信息服务和环境氛围创建等方式参与到集群网链中,在营造区域创新环境、促进区域经济有序化以及推动知识技术的合理扩散等方面起桥梁作用;而作为区域公共利益的代表,地方政府部门通过产业政策、税收杠杆等对集群网络结构形成和其他主体的行为产生导向性影响。产业集群社会网链内部的行业协会与各类服务机构兼具市场灵活性与公共服务型的特点,一方面协调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增强区域内的创新活力;另一方面以中介服务、金融服务等方式为集群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