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量才适位,高能为核
(一)量才适位
量才适位就是根据一个人才能的高低给予适当的工作岗位,让人得其事,事得其人,人尽其才,事尽其功。中国古人所讲的“用人必考其终,授任必求其当”,就是这个道理。摩托罗拉就很注重遵循量才适位的用人之道:在最恰当的时间将最好的人放到最恰当的位置上。
1.量才适位,就要注意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人才高消费;另一种是纵容能力不足的人。人才高消费,就是高层次人才低岗位配置,这种人才配置方式一方面造成了“高位”无人才和“低位”人才堆积的情况,造成人才的浪费;另一方面也挫伤了“大材小用”人才的积极性和能力的发挥。努尔哈赤对侍臣讲:“有善于征战者,即定用之征战,不可私事驱使。若机密之地,必择谨慎端方者处。辞命之任,必择言论敏达者委之。凡有任使,俱因人择用可也。”意思是:不可以乱用人,而应择其所长,量才适用,才尽其用,不能大材小用,也不能小材大用。大材小用或有才不用都是人力资源的浪费。所谓“才尽其用”,把人摆对位置是很重要的,这是考验领导者用人的智慧,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指导原则。李嘉诚也曾说过:“知人善任,大多数人都会有一些长处和一些短处,好像大象食量以斗计,而蚂蚁一小勺便足够,各尽其能,各得所需,以量材而用为原则。”最好的未必适合自己,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达尔文是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可是他却对化学一窍不通;诸葛亮神机妙算,善于在幕后运筹帷幄,可是他不能到阵前交战。陈景润在数学研究上出类拔萃,卓有成就,可他不善讲演,当中学教师时,差点被哄下台。让“李逵绣花”、“林黛玉挂帅”都是错位用人。显然,无论是企业用人,还是人才寻职,做到人适其岗,岗能匹配就是最好的。历史上的王安石就有这样的睿智,他认为:人才无论大小、长短、强弱,只要给以适当的职务,则愚笨粗俗、浅薄之人皆能尽力而为地做些小事,至于聪颖贤达的人更会倾其智囊,努力行事。
【案例链接】
宋太祖赵匡胤用“活”败军之将陈承昭的事例就是对“量才适位”这一原理的最好诠释。陈承昭本是南唐的大将,官至南唐保义节度使,在南唐的地位非常显赫。在赵匡胤率后周的先锋部队与南唐统帅的军队的交战中,陈承昭作战无能,败逃之中为赵匡胤生擒活捉。从此,陈承昭身败名裂,在后周只作了个右监门卫将军的小官,再不能用兵。宋朝初建,赵匡胤打算兴治水利。这回赵匡胤谁都没看上,只选中了陈承昭。陈承昭虽然打仗不行,但对水却很有研究。如此,陈承昭重振雄风。惠民河的顺利疏通使赵匡胤大用陈承昭于国家的治水之事,在日后黄河决口的治理问题上,陈承昭更是不负宋太祖之望,在黄河两岸广植根系较密的榆树,以防黄河决堤。赵匡胤欲平南唐时,忌江南水军之利。正在无计可施之时,陈承昭建议建立一支能打水仗的水师。于是在京城朱明门外凿挖水池,引惠民河之水灌入大池之中,操练水军。宋朝既有水军,水又能通汇江淮,很快平定了南唐。这都是缘于赵匡胤用人之功。陈承昭带兵打仗是庸才,用于治水就是良才,这就是量才适位用人的奥妙。
2.量才适位,不仅要量人之智,还要量人之力。只有谋士之才,不能任为将军;只有县令之能,不能作宰相;只知冲锋陷阵的,不可以统帅全军。“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而就短,智者难为谋。”三国时期的马谡是一位颇富才气的军事参谋,在运用谋略上,出了不少好主意,连谋略大师孔明也特别赏识他。但马谡的才能,不在实战能力上,而在运筹能力上。他不适合做征战沙场的将军,实战能力虽与运筹能力密切相关,但毕竟是两种能力。诸葛亮忽略了这一区别,用他作大将,让他带兵守军事要地街亭,结果被曹兵打得大败,被诸葛亮挥泪给斩了,而蜀军也从此一蹶不振。企业用人也应该有智和力的差别之分。企业的人才智能不尽相同,有高有低,能力也是不尽相同,有大有小。企业的岗位也有差别,用人之前的比较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什么类型的人才做什么类型的事,千万不要张冠李戴。只有各就其位、各谋其职,各项工作才会有条不紊和卓有成效地展开,从而将每一个人才所具备的最优秀的品质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3.量才适用,就要用好不好用的人才。一个人的长处与短处都是相对存在的。人才不仅有才华出众、胜任工作的能力,大都还有个人意识强,不怎么服从领导的毛病。美国麦克阿瑟将军曾希望有这样的部下,他们唯命是从,个个忠实,但他们胜任不了工作,所以富于创造力和极强工作能力的人难找。他感叹道:“人才有用不好用,奴才好用没有用。”不好用的人才,得不到重用,组织目标就会受挫。给不好用的人才最适合的岗位,是量才适位深层次的本质的要求。领导者的过人之处就是抛开自己的喜好与志趣,以整体利益为重,不讲“人情”,不重“感情”,不报“恩情”,忍痛舍弃那些令自己“喜爱”的奴才、媚才,果断发掘那些令自己“讨厌”的高才、不好用的人才,并创造发展和约束条件,激活他们超出别人的长处,爆发出惊人的工作潜能,又改善它们的心理定势,让他们修正自我。
【案例链接】
美国IBM公司的总裁小沃森用人的特点就是“用人才不用奴才”。
有一天,一位中年人闯入小沃森的办公室,大声嚷嚷道:“我还有什么盼头!销售总经理的差事丢了,现在干着因人设事的闲差,有什么意思?”
这个人叫伯肯斯托克,是IBM公司“未来需求部”的负责人,他是刚刚去世不久的IBM公司二把手柯克的好友。由于柯克与小沃森是对头,所以伯肯斯托克认为,柯克一死,小沃森定会收拾他,于是决定破罐破摔,打算辞职。
沃森父子以脾气暴躁而闻名,但面对故意找茬儿的伯肯斯托克,小沃森并没有发火,他了解他的心理。小沃森觉得,伯肯斯托克是个难得的人才,甚至比刚去世的柯克还精明。虽说此人是已故对手的下属,性格又桀骜不驯,但为了公司的前途,小沃森决定尽力挽留他。
小沃森对伯肯斯托克说:“如果你真行,那么,不仅在柯克手下,在我、我父亲手下都能成功。如果你认为我不公平,那你就走,否则,你应该留下,因为这里有许多的机遇。”
后来,事实证明留下伯肯斯托克是极其正确的,因为在促使IBM做计算机生意方面,伯肯斯托克贡献最大。当小沃森极力劝说老沃森及其他高级负责人尽快投入计算机行业时,公司总部响应者很少,而伯肯斯托克却全力支持他。正是由于他们俩的携手努力,才使IBM免于灭顶之灾,并走向了更辉煌的成功之路。
后来,小沃森在他的回忆录中,说了这样一句话:“在柯克死后挽留伯肯斯托克,是我有史以来所采取的最出色的行动之一。”
小沃森不仅挽留了伯肯斯托克,而且提拔了一批他并不喜欢,但却有真才实学的人。他在回忆录中写到:“我总是毫不犹豫地提拔我不喜欢的人。那种讨人喜欢的助手,喜欢与你一道外出钓鱼的好友,则是管理中的陷阱。相反,我总是寻找精明能干、爱挑毛病、语言尖刻、几乎令人生厌的人,他们能对你推心置腹。如果你能把这些人安排在你周围工作,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那么,你能取得的成就将是无限的。”
(二)以能力高的人为组织中的领导核心
按照质量互变规律,任何布局必须有一个,并且只能有一个维系全局的核心。以能力高的人为组织中的领导核心,是量才适位原理的深化和必然要求。
1.领导活动必须有主帅。三军以帅为主。领导班子的结构是要有核心的,没有核心的班子结构是不稳定的。领导学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领导必须是唯一的,即不能被分散。在集体领导核心不能形成的情况下,这个核心也就只能由个人来承担。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必须把责任落实在个人头上,即实行个人负责制。而全责就要由主帅来承担。如果没有这个全部责任的具体承担者,那么,这个领导集体就不会有效率、效能可言。集中意见,协调事项也必须有一个人牵头。否则,在意见分歧的情况下,没有一个权威人物出面,就无法集中了;出现问题没有人协调,连最基本的稳定也保证不了。整个领导集体就要围绕那个最有威望、最有能力、最富牺牲精神的核心人物,凝聚起精神,建立起个性。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如大脑控制四肢、如心脏控制血液一样收放自如、稳定和谐的、高度智能的领导结构。列宁讲过这样一句话:“历史必然性的思想也丝毫不损害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因为全部历史正是由那些无疑是活动家的个人行动构成的。”
2.主帅必须是高能者。领导班子要形成围绕核心的结构,就必须以品德和能力高的人为主帅。主帅处在全局、战略、统领的位置,必须具有较一般人更为长远的视野和眼光;要经历过比常人多得多的风风雨雨,必须具有超过常人的心理和意志品质;要长时间地从事具体的领导工作,必须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要做什么样的事情,经验也要比一般人多;手中掌握很大的权力,要避免权力滥用和以权谋私,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准。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北辰就是北极星,众星拱之,就是北极星不动,北极星外面的北斗七星围绕着北极星旋转。领导班子的核心人物就是北极星。刘邦就是自己军事集团的北极星,萧何、张良、陈平、樊哙、周勃、曹参这些人就是围绕他转的北斗七星,这就是刘邦成功的一个原因。中国人在造字上,也洋溢着“高能为核”的智慧思想,“三个人在一起,就得有个人上人(众)”,“两个人在一起,也得有个人走在前面(从)”。这个“人上人”和“走在前面的人”,必须是个高能者,否则,这种结构就不能维持。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带不出将军的元帅不是好元帅。强将手下无弱兵,强兵上面有强将。
3.主帅能够决定一个组织的整体功能。主帅是一个组织的舵手,是一个团队的灵魂人物。领导者在组织和建设领导班子时,必须防止“核心低能”。因为核心常常能够决定一个群体的整体功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拿破仑说:“一只绵羊领着一批雄狮的部队,打不过一只雄狮领着一群绵羊的部队。”对一个组织或企业而言,一旦低能者被推到不称职的核心职位,就会造成组织效率低下、发展停滞的状况。平庸者出人头地,也是用人机制的死结。人才往往是有特性的,宁给好汉子牵马坠镫,也不给赖汉子当祖宗。你在领导核心的岗位上错用一个庸才,就会气伤一批人才,甚至气跑一批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