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创业者心理
创业本身是一个鲜活的过程。它的鲜活不仅体现在创业过程当中,也体现在创业者的身上——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依据普通心理学的研究,人的行为受到动机、思维、能力的影响,体现在创业过程中,即为创业者的心理特征。对此,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各种创业者心理模型,例如:
美国学者菲利普·芬(Phillip H Phan)的“创业倾向模型”认为,随着个体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正规教育的培训,个体的创业态度反而会有所削弱;个体对自身创业特质的自信和认可度与创业倾向显著相关;学生的创业态度和创业倾向存在显著相关。
加拿大学者谢恩·史密斯(Shane Smith)等的“创业动机与创业过程模型”,在梳理前人关于创业动机的研究基础上,扩大了创业动机的内涵,指出创业动机不仅包括了成就需求、冒险精神、模糊情景(不确定性)的耐受性、内控力、自我效能感、目标设定等,还包括情感、想象力等因素,因而将创业动机因素分为一般动机、特定任务动机两个维度。Shane指出,创业动机因素和认知因素影响创业机会识别、创业构想产生和创业行为;而环境因素一方面通过直接作用于创业机会并影响创业行为,另一方面通过调节创业动机因素、认知因素,对创业机会识别、创业构想产生和创业行为施加影响。德国学者伊娃·施密特-罗德蒙德(Eva Schmitt-Rodermund)提出的“创业职业期待预测模型”认为,父母教养方式通过影响早期创业能力,进而影响创业兴趣,并最终影响创业职业期待,创业人格特质则直接或通过创业能力影响创业期待;年龄及创业家庭背景分别通过创业竞争力和创业兴趣影响创业期待,而早期创业能力表现为个体在学校的领导力、好奇心及创业技能。
美国学者卢杰和弗兰克(Luthje & Frank)的“创业意向结构模型”指出,人格特质通过态度对创业意向产生影响,而个体感知到的环境支持因素和阻碍因素则直接作用于创业意向。作者在MIT(麻省理工学院)对512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创业者人格特质主要包括个体冒险倾向和内控性,与创业态度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并通过创业态度对创业意向产生作用;环境因素中对象感知到的支持因素和阻碍因素,分别促进和阻碍创业意向。
这些模型对于创业者的心理各方面特征与创业行为的关系作出了解释。这些模型也在提示,创业者的心理特征对创业成败的影响,以及创业者应如何在创业心理素质方面有所提升。在具体的创业实践中,则普遍存在两种直接造成失败的、因心理素质而产生的行为方式:等待和盲动。
6.1.1 创业者的等待和盲动
有很多一直想创业的人,因为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创业”,迟迟不敢动手;当看到别人以和自己相似的创意赢得成功时,又陷入深深的懊悔。也有很多遭遇创业失败的人,有了一个想法就盲目投入资金、强行上马,艰难维持一段时间后不得不关门大吉。
案例6-1
在等待中错过和在盲动中失败
两个年轻人小王和小李,头脑都非常灵活,善于钻研。不同的是,小王经常是止于思考,不见行动;小李则比较冲动,有了想法就要去尝试。两个人上大学期间就有很多小发明,得到过老师同学的肯定,还申请过专利。
毕业以后,小王依然保持着思考的习惯,他曾经设计过一种门窗上用的自动合页,可以定时开关,非常方便。有人劝他,现在建筑装修行业正红火,不如以此创业,他总觉得时机不成熟。直到有一天,他偶然听一个亲戚说起某个同类产品卖得非常红火,懊悔不已。小李则是另一番风景。他听说一种遥控器,可以同时遥控电视、空调等家用电器,觉得大有可为,就组织资金、厂房和人手开展创业,生产这种产品。产品很快生产出来,却在市场上吃了闭门羹。原来各种电器都有自带的遥控器,这种产品根本打不开销路,而厂商也不愿意提高成本生产一种可以遥控别的电器的遥控器。类似的还有几次,小李的创业都半途而废。
几年过去,两个人尽管被周围的人一致评价为“聪明”,但依然在普通企业里高不成低不就。
从创业心理角度看,被动地等待,是以旧的、既有的思维和眼光理解自身、看待周边,缺乏足够的创业动机,因而难以识别创业机会并付诸行动;盲目的冲动,是缺乏对创业过程的理解和把握,在创业能力、创业思维等方面的积累不足,导致创业失败。从创新的角度看,被动等待是缺乏创新动机和创新思维的表现,盲目冲动则是缺乏创新的能力,并对创新能力的欠缺估计不足。
6.1.2 创业者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从前述的创业心理模型中可以看到,创业者的动机、思维、能力等心理特征对其创业的意向、目标、行为等有着显著的影响。
1.创业者动机
动机在创业者身上更多表现为创业者的态度,即其对创业活动的偏好、想法、目标等。在Shane Smith的创业动机与创业过程模型中,创业动机被整合为两个维度:一般动机因素和特定任务动机因素。其中,一般动机因素包括成就动机、内控力、想象力、独立期望、内驱力、热情等,特定任务动机包括目标设定和自我效能感两个方面。按照这个模型,我们设计了表6-1来测量创业者应具备的心理动机因素。
表6-1 创业者动机的因素和测量指标
普通心理学认为,在具有特定目标的活动中,动机涉及这种活动的全部内在机制,包括能量的激活、使活动指向一定的目标以及维持有组织的反应模式,直到活动的完成。在创业过程中,创业动机涉及创业活动的全过程,并影响创业的目标、行为和创业者的情绪、情感等。因此,充分的创业动机,是创业者必备的心理素质。
2.创业者思维
思维是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早期,思维被划分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学界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的思维模型。与逻辑思维的概念、判断、推理系统不同,问题解决思维依然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实现,但又不同于一般的逻辑思维;它是任务主导的思维过程,属于指导性思维。创业思维就是由任务主导的思维过程,具有灵活性(策略选择)、可能性(资源条件)和必要性(效果评价)等特征。
策略选择方面。创业者面对的是一个大的任务,它又可以分解为若干问题,这些问题从属于任务。创业者要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方法往往不止一个;这些方法在任务的整体目标方案之下,服从、服务于目标的完成。创业者在选择解决方法,甚至在制订目标方案时,一方面遵循它们的逻辑关系,另一方面又要完成策略的选择。这就需要创业者具备灵活、果断等心理素质。
资源条件方面。创业者要对任务能否完成、问题能否解决作出资源条件上的判断,以对创业的可能性作出估量。这些资源条件具有相当程度的客观性,而创业者的判断又是非常主观的。创业者要排除一些主观的干扰性因素,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资源条件,就要具备诚实、冷静等心理素质。
效果评价方面。创业者需要充分的动机去支撑,在效果追求方面就体现出强烈的自信;而效果评价并不是直接的,需要时间验证,在验证过程中可能出现困难和挫折。创业者继续自己的创业行为或者放弃,其理据往往就是效果评价。这就需要创业者具备坚定、自信等心理素质。
除此之外,策略选择还可能体现为冲突,资源条件还包括竞争与合作,效果评价还涉及道德和价值观等,都需要创业者具备相应的心理素质。
3.创业者能力
在各种关于创业者能力的描述中,大多把创业者的人格(气质和性格等)、智力等心理能力和创业者的实践能力合并起来,并不对其作细致的区分。这也表明,创业者的各方面能力是整合的。同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单一的能力很难取得竞争的优势,而是取决于创业者拥有的、能够运用的各种能力。在心理学领域,对于一般能力(智力)的认定,也趋于多向化和复杂化。
例如,德鲁克认为创业者应具备以下能力:
● 开创企业的能力;
● 运行企业的能力;
● 及时识别和评价创业机会的能力;
● 积累和运营知识及技能的能力;
● 整合资源的能力;
● 评估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 创新能力;
● 团结和鼓励团队成员的能力。
以“团结和鼓励团队成员的能力”为例,团结和鼓励既需要创业者具备亲和、热情、诚恳等心理能力,也需要创业者具备与人沟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则需要创业者具备创造性、想象力等心理能力,以及一定的背景知识和动手能力。综合各方面专家学者的意见和论述,我们把创业者所需要的能力概括为以下几种,如表6-2所示。
表6-2 创业者能力及其指标
6.1.3 锤炼创业精神
创业者的动机、思维和能力会内化为创业者的人格特征,外化为具体的创业实践。在外部的观察者看来,这些内容体现的就是创业精神。创业者要不断地锤炼创业精神。
1.把握时代的脉搏
时代是人所处的客观环境,也是具备鲜明特征的一段历史。创业者要锤炼创新精神,就先要对时代有着充分的、客观的、全面的理解,抓住时代发展的主流,感受时代的跃动脉搏。
案例6-2
创业英雄的创新精髓
比尔·盖茨在少年时代就以善于编写程序闻名,而与他同样善于编写程序的人,或许依然在编写程序。他的成功在于发现了PC时代计算机步入家庭的机遇,创新了计算机操作系统这个人机交互的通道。
马云在创办阿里巴巴前,经历了多次失败的挫折。在做企业黄页项目时他发现了电子商务当中蕴含的巨大商机:当时人们都在谈论电子商务,却不知道怎么去实现。马云发现了其中的关键——交易才是商务,而交易需要信息,阿里巴巴就以信息作为撮合交易的途径。
杨致远创办雅虎则是在上网过程中产生的灵感。他发现,人们连接了互联网,却不知道用它来干什么。门户网站就是给上网者提供一个上网以后干什么的通道。尽管现在门户网站已经衰退,但它所创造的价值已经写进历史。
德鲁克指出,创新是每位高层管理者的职责,它始于有意识地寻找机遇。创业者要把时代的走向、主流作为创新的开端。离开时代的创新,很难获得市场的响应;而紧跟甚至稍领先于时代的创新,就能走在前面,先人一步。
2.捕捉市场的需求
有了对时代的初步感受和理解,还要善于捕捉市场的需求。如果说时代是一个大的环境,那么市场就是一个具体的领域。每一个创新,都是对市场需求的回应;那些出类拔萃的创新,甚至主动去创造一个新的需求。创造需求的创新,甚至发现了市场都还没有发现的需求。熊彼特(J A Schumpeter)认为,成功的创业者,都能抓住机会,挖掘市场中存在的潜在利润。
这就需要创业者去深入观察市场。市场的每一个发展变化,都在更新着需求。创业者未必去找出每一个新的需求,但对自己有兴趣的、准备创业的领域,一定要密切观察。必要的时候,创业还要进入市场去调查、研究一番,得出更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捕捉到市场的需求,与自身创新创业的精神和条件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创业的时机。
3.积累创业的要素
创业并不是凭空而来,它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有时,客观条件并不一定具备,比如市场虽然有需求,但是技术条件还不成熟。这个时候,创业者要勤于积累,不断提升自己的主客观条件,为创业做好一切准备。机遇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
而最需要积累的要素,莫过于创新。某一个创新的思路,可能因为条件不成熟被舍弃。即便如此,创新的思维仍然得到了锻炼;更重要的是,明白了取舍,也就有了鉴别创新成果的能力。这样,既不会因不够成熟的创新而盲动,也不会对已经成熟的创新成果失去自信。
每个人每一天都面对不同的世界。创新,其实是人的本能,也是人的生存方式。创新精神是创业者必备的心理素质,而它实际上根植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明确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素质,锤炼创新精神,是每一个创业者成功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