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创新者的胜任力结构
在以信息技术和网络为基础、以全球化为支撑的知识型经济时代,经济的变革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创新管理中,我们所需要的创新者是拥有知识和创造力,并运用知识进行创新性工作,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创造力和知识使价值得以实现。创新者是科学知识、工程技术、实践经验、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以及其他要素(伦理道德的、艺术的、文化的)有机结合的载体,新时代创新者胜任力结构(如图2-2所示)。
图2-2 创新者的胜任力结构
1.汇聚科学、技术、工程与人文的知识基础
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也是以掌握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只有及时掌握最先进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始终站在创新的最前沿。扎实的文化基础、宽阔的知识信息面、独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创新能力的基本功底。因此,新时代的创新者不仅要适应,还要主动开拓新的知识领域,主动从事科学技术的创新。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且飞速发展,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知识日趋综合化,这就要求现代化的人才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掌握,而且还要有完善而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人曾经用“人才=知识×知识结构×能力”这个公式来描述知识结构的重要作用。知识结构不同,其功能和作用就各异,人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大小也不同。在知识比较丰富的情况下,知识结构越合理,人的能力就越强,知识结构越独特,人在某些方面就更具优势。同时,知识结构还应该是一个不断适应、不断创新的动态平衡系统,它能适时地将不同的知识经过系统化、网络化后重新组合,从而使知识结构始终保持高效的状态。所以,新时代的创新者不仅精通本门学科的专业知识,还必须熟悉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既掌握自然科学,又涉猎社会科学,将科学知识、技术知识、工程知识、人文知识相互融合,各种知识广泛交叉渗透,建立全方位、综合的、立体的、动态的知识结构。
北京大学王选教授的发明与创新,使中文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大步跨进“光与电”的时代。他被公认是对中国印刷出版业的现代化作出最大贡献者之一,被人们赞誉为“当代毕昇”和“汉字激光照排之父”。王选老师成为杰出创新者的原因如下所述。
第一,对科学的热爱和激情。王选老师曾说:“一个献身于学术的人,就没有权利再像普通人那样生活,必然失掉常人所能享受的一些乐趣,也会得到常人所不能享受到的不少乐趣。”就像他讲的,名誉也好,地位也好,都不能够带来真正的快乐,只有为一个科学研究中的问题长期思考一直找不到答案,某一天躺在床上突然想到了解决办法,立刻起身把问题解决了,这个时候所享受到的那种愉悦是无法形容的。只有投身于科学实践的人,才会有这样切身的体会,才能够得到这样的享受。王选老师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首先就在于他对科学的热爱和激情。
第二,具有胆识和魄力,以及坚忍不拔的精神。王选老师曾经提出,搞科学技术一定要“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一流原始创新的学术,“立地”就是要让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他一开始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就是“顶天”,因为照排机在当时的国外也只有一代机,二代机和三代机都还在探索实验阶段,而王选却跳过了二代机和三代机,直接研制四代激光照排机。他提出的设计方案在世界上首次采用由控制信息(参数)描述汉字笔画特性的方法,而这在当时看来就是“异想天开”,绝大多数人甚至有些权威人士都表示怀疑,王选老师却坚信这个事业是一定能够做成的。在一片质疑声中和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他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攻关,最终取得了成功。
第三,自信而不自负,懂得要依靠团队。王选认为做人首先懂得要为别人考虑,要以身作则,先要做个好人,才能成就事业。王选老师从来不想自己,他想的都是别人,所以别人才愿意跟他合作。王选老师非常重视提拔优秀的年轻人,为他们创造条件。正因为这样,他在北大方正计算机研究所里才能成为精神领袖,他用自己个人的这种人格魅力取得了大家的信任,并团结起这样一个团队取得了重大成就。
第四,交叉的知识结构。王选老师非常重视学科交叉,他曾经说,我为什么能够取得这些成绩?有两条,一条就是有非常扎实的数学基础。他在北京大学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时期,听了许多大师讲的基础课,打下了扎实的数学基础。另外一条就是搞学科交叉。毕业后,他选修的是当时的冷门——计算机数学专业,使他后来较易进入计算机技术领域。他在搞了两年硬件以后,又转向软件,使他能够驾驭相关领域的知识,促进创新成果的产出。此外,王选老师还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他深厚的人文功底对科研创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多元复合的实践技能
创新是从创意产生直至成功商业化的系统过程,创新者在推进创新成功的过程中也需要具有相应的多元复合的实践技能。在研究开发阶段,作为企业创新重要力量的创新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造力倾向;创新的本质是“新”和“商品化”,因此在创新扩散的过程中,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动同样重要,创新者树立市场意识,重视顾客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创新的不确定性要求创新者在创新开拓、创新设计时还要有风险意识,创新者应该具备敢于承担风险的心理准备,更要具备善于化解风险的创新能力。
在创新过程中,企业资源开始从资本转变为信息和知识创造力,获取信息和资源的商务能力也是创新者所必须具备的。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是有效创新的基础,因此创新者需要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分析和整合的能力,具有使用多种高效的信息数据处理工具和信息沟通设备能力,能够快速地捕捉瞬息万变的信息,使自己在创新中立于不败之地。
3.卓越的合作技能
互联网的诞生使人类个体和群体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变得空前容易,竞争与合作已经日益突破国家或区域界限而出现不可逆转的全球化趋势,创新资源的流转呈现出网络化和分布化的特点。在这种背景下,合作精神变得空前重要,任何企业的发展与繁荣、任何个人的进步与成功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合作。这里讲的“合作”绝不是对独立创造精神的否定,它恰恰是个人潜能得到创造性发挥前提下的合作。因此创新者必须掌握人际交流和沟通的良好技巧,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环境。
4.持续的创新创业精神
一个国家如果缺少雄厚的科学和技术储备,缺乏创新能力,必将失去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因此,创新型人才的状况,实际上是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谓创新型人才不仅需要较高的智力因素,也需要较高的非智力因素,甚至非智力因素比智力因素更为重要。国外学者将创新能力与智力作了比较,认为二者最大的差别是创新能力包含了态度和性格的要素,有创新思维而没有勇气胆识、献身精神和坚强意志,是不可能完成创新过程的,自然也不会有创新带来的辉煌。
哈佛大学的托尼·瓦格纳教授在《教育大未来》一书中提到了面向未来的“七大生存能力”,包括批判性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跨界合作与以身作则的领导力、灵活性与适应力、主动进取与开创精神、有效的口头与书面沟通能力、评估与分析信息的能力、好奇心与想象力。但在近几年,他意识到上述能力尽管是职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未必能确保年轻人在动态发展的全球社会中发挥最大的潜力。许多公司和政府的领导者都对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寄予期望。托尼·瓦格纳教授发现,尽管一个成功的创新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但创新者们的内在动机——始终具有改变世界的信念和勇气,这种独特的创新创业精神才是创新者最重要的素质。
微软公司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
在对创新者的素质要求上,微软公司具有独到的见解:
(1)了解和关注公司的产品、技术与顾客的需求;
(2)自己有一个长期的发展计划,并注重开发自己的独特能力;
(3)充分利用所给予的机会;
(4)了解公司是如何赚钱的(公司赚钱的途径与商业运作模式);
(5)关注竞争对手;
(6)善于动脑筋;
(7)保持基本的人品:诚实、讲究伦理和勤奋工作;
(8)具有独创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也是创新者的非常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