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教师教学胜任力调查
2.3.1 教师胜任力问卷制定
利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我们得出教师胜任力有60个胜任力因子,分别是承受力、抓住机遇、创新性、分析性思维、服务意识、概念性思维、高学历、个人形象、个人影响力、沟通技能、好奇心、合作意识、获取支持的能力、效率感、记忆力、技能展示能力、坚持性、谦逊、接受挑战、开放性、可靠性、客观性、宽容心、乐观幽默、理解与引导能力、利他行为、灵活性、冒险性、培养下属、谈判能力、平易近人、期望感、教学技能、情绪洞察力、热情、身体素质、视野开阔、适应性、专业实践反思能力、成就动机、推理能力、计划性、信息收集、组织管理能力、学科专业知识、自我控制、研究力、艺术感、责任心、正直诚实、质疑态度、治学严谨、吃苦耐劳、顺从别人、学识渊博、自信心、自学能力、选择性、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然后将60个因子制成李克特量表,对每一个胜任力条目的重要性进行程度评定,1代表“非常不重要”,2代表“不重要”,3代表“一般”,4代表“重要”,5代表“非常重要”,将问卷进行发放,实施测验。
2.3.2 教师胜任力问卷调查与分析
本研究以甘肃省康县和广东省大埔县的多所公立中小学的教师为被测对象,共发放问卷570份,回收75份,其中有效问卷71份,问卷有效率为94.67%。将回收的有效问卷,利用SPSS统计软件探索性因子分析。
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Correlation Matrix”相关性分析,删除了9个因子,分别是顺从别人、研究力、适应性、谈判能力、灵活性、宽容心、技能展示能力、获取支持能力、承受力。其次,对剩下的51个因子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分析数据如图2-32所示。
图2-32 分析数据
通过Bartlett检验,KMO值为0.667,大于0.5,可以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对51个胜任力因子进行降维。在SPSS 17.0软件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素分析等统计运算。从51个因子中抽取特征值大于0.4的25个因子,解释率为92.764%。说明该25个因子基本可以解释全部因子。
根据“Component Matrix”找出25个因子,如表2-6所示,其中遵守规则、反思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3对重复,故最终得到22个因子。
表2-6 22个因子
最后,如图2-33所示,按照所抽取出来的22个因子所包含的胜任力的内涵特征进行如表2-7所示的命名。
图2-33 因子内涵
表2-7 因子命名
2.3.3 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
为构建网络环境下利用社交网络促进教师胜任力的模型,笔者首先研究了我国目前关于教师胜任力方面已取得的成果,采用德尔菲法分析教师胜任力因子并进行问卷调查证实因子成分构建教师胜任力模型。在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分别以“胜任力”、“教师胜任力”为关键词进行,期刊来源为“核心期刊”、“cssci”检索,共检索到81条结果。剔除无效样本,选取与本研究相近的13篇论文重点研究,编制《教师胜任力因子核检表》,核检表中共66个因子。将核检表发放给由九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各位专家以匿名的方式选出他们自认为重要的胜任力因子,经过三次征询与反馈专家们的意见最终趋于一致,得出了胜任力因子22个:沟通技能、教学技能组织管理能力、艺术感、遵守规则、治学严谨、质疑态度、热情、概念性思维、个人影响力、客观性、创造性、情绪洞察力、坚持性、自信心、接受挑战、抓住机遇、自我控制、成就动机、效率感、反思能力、利他行为。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师胜任力调查问卷》,调查广东大埔和甘肃康县的实验老师200名,回收188份,有效率94%,在SPSS软件中进行因子分析,22个因子进行降维,得出六个因子群:专业潜力、思维潜力、高阶潜力、内驱潜力、人际潜力、外显因子。关于胜任力模型最早的有“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它们都共同说明了教师胜任力是由外显和内隐两部分构成,外显部分主要指的是显示在冰山表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表面的可以很容易观察到的,而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隐藏于冰山下面的那部分内隐因素,是内在的、根本的、不容易被观察到的,需要通过因子分析才能发现。根据分析结果和内隐与外显的关系,建出教师胜任力模型,如图2-34所示。
图2-34 教师胜任力模型
在此模型中,专业潜力、思维潜力、高阶潜力、内驱潜力、人际潜力是隐藏于冰山下面的起决定作用的部分,而沟通技能、教学技能、组织管理技能则属于显现于外的可观察到的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胜任力的外显部分,即外显胜任力因子。在此模型中,内隐胜任力因子与外显胜任力因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内隐决定外显的发展方向、发展潜力,而外显是发展的具体程度,是内隐的外在表现,通过此模型,我们同样可以发现,内隐部分犹如冰山潜藏水底的部分,不可直观却实际拥有巨大能量,而外显部分即所谓的“冰山一角”。通过此模型,我们能很好地分析教师胜任力构成成分及要提升教师胜任力应该把握的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