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区域发展脆弱性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区域系统。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三大经济圈之一,一般是指按照“2+8”模式所确定的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廊坊、保定、唐山、秦皇岛、张家口、承德、沧州8个地级市的地域空间范围[1][2]。京津冀都市圈总面积18.4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9%;2013年底户籍人口达到7574.41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6%;生产总值达到56250.15亿元,占全国的9.9%;北京、天津的人均GDP全国领先,河北省生产总值全国排名第六位。京津冀都市圈地处共和国腹地,政治地位突出,经济作用也非常重要,其发展关系国家大局。
2014年2月26日,在北京召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
这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式上升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京津冀(京津冀都市圈)的可持续协同发展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这一问题也随之成为决策层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笔者按照脆弱性研究范式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1.1.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关于脆弱性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对自然灾害的研究,随后其研究范围不断扩展到自然、人文、社会等多个领域(郭劲光,2011)[3],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脆弱性研究逐步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与前沿,快速增长的势头日渐显现。罗伯特·凯茨(Robert W. Kates)等学者于2001年在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的《环境与发展——可持续性科学》(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Sustainability Science)一文,把“特殊地区的自然社会系统的脆弱性或恢复力研究”列为可持续性科学的7个核心问题之一[4]。“保证安全和减少脆弱性”成为2002年世界经济论坛大会的六大主题之一,论坛的创始人克劳斯·施瓦布先生在这届年会上指出:“脆弱性是世界面对的一个现实……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就要减少发展的脆弱性。”[5]根据马尔科·詹森(Marco Janssen)等学者(2006)对1967年至2005年近40年间2286份权威出版物进行的研究,发现其中939份(占41%)与“脆弱性”有关[6]。
随着脆弱性研究被多个国际性科学研究计划和机构所采用,如国际陆界生物圈计划(IGBP, International Geosphere-Biosphere Program)、全球环境变化的人类因素研究计划(IHDP, International Human Dimensions Program on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等,脆弱性研究的科学知识体系逐步健全;近年来,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脆弱性研究不仅成为可持续分析领域的重要理论工具[7],也发展成为可持续研究的一种非常流行的范式[8]。经典的区域经济理论侧重研究“如何去实现可持续发展”,脆弱性作为目前研究的前沿,从另一个视角研究“如何才能进行可持续发展”。
从脆弱性视角探讨区域发展问题,是脆弱性研究范式在区域科学领域的新应用。区域系统是一个变量多、机制复杂、不确定性因素作用显著、人参与其中的、具有学习功能的、开放式的复杂巨系统[9];而脆弱性是区域系统及其子系统的一种固有属性[10]。区域系统发展过程中,内外部因素扰动下,系统的稳定机制就会遭到破坏,不稳定性会增加,可持续发展会随之受到影响。这就是区域发展的脆弱性。但是如何理解脆弱性与可持续性的关系,如何准确界定区域发展脆弱性、剖析其形成机理、区分其类别、进行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评估等都离不开相关的理论指导。
2.现实意义
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三大经济圈之一,改革开放后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不及珠三角、长三角辉煌,而且自身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自然环境方面,生态脆弱,水资源匮乏而且污染严重,雾霾等更使得河北七市进入了2013年国内“十大污染城市”之列。经济发展差距悬殊,北京早已发展到后工业化时期,2013年天津人均GDP突破10万元大关,与北京一起位居全国前两位;河北省人均GDP却只有38832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社会方面,京津冀城市体系发育不健全,大量人口(外来人口)在京津两个特大城市聚集,使得城市人口承载力面临巨大挑战;更为严重的是,环绕京津、在京津冀的上风上水还存在着连片的贫困地区——“环京津贫困带”。凡此种种,使脆弱性在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不断累积,严重威胁着京津冀都市圈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这些纷繁复杂的表象,准确把握京津冀都市圈各种脆弱性的时空特征、变化趋势、产生原因以及解决之道,对降低脆弱性,实现京津冀可持续协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