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研究目的和意义
经济发展中的两个事实说明,研究我国对外开放的国际技术溢出与TFP增长的关系具有重要价值。第一,90%以上的世界研发由OECD国家尤其是少数几个发达国家进行,但世界各个国家也都经历着技术进步。第二,由于对外开放度、开放政策、经济结构以及人力资本水平等因素的差别,世界各国家的技术进步并不同步,国别差异显著。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合中国经济及其对外开放的特征事实,研究对外开放与TFP增长的关系,对于充分利用国际技术溢出推动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2.主要内容、重要观点和对策建议
本研究主要沿着三条线路在三个层面考察我国对外开放与TFP增长的关系。三条线路指:从单一对外开放形式(贸易开放或投资开放)到多种对外开放形式及多种因素(贸易开放、投资开放和国内R&D)考察对外开放对TFP增长的影响;从对外开放与单一生产率变量(TFP增长率)的关系到与多个生产率变量(TFP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的关系;从人为事先设定生产率增长模型到引入生产率增长模型的不确定性。三个层面指:经济整体、省际层面和行业层面。具体地,本研究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1) TFP的测算和分解。选择基于产出导向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度我国及各省市的TFP变化,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高两个部分。研究发现:1993—2007年我国TFP年增长3.2%,其中技术进步年增长2.7%,技术效率年增长0.5%, TFP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提升的贡献较小;尽管东、中、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率、技术效率均为正增长,但东部地区的各生产率指标的增长速度均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增速高一倍以上,而中部和西部各生产率指标的增长速度比较接近,中部略快于西部。
(2) 国际贸易与中国TFP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与以往单纯从商品流动方向的角度讨论进口贸易和/或出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不同,我们结合贸易品的技术密度与技术吸收能力分析贸易的技术溢出对我国TFP增长的影响,并以三种专利授权量代理自主创新能力,实证研究国际贸易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①贸易品的技术密度与技术溢出效果正相关,但技术溢出效应存在时滞(即国内的吸收和消化时滞),并且以一定的技术吸收能力(人力资本水平)为条件;②资本品相对消费品、高技术品相对中低技术品的比例越高,国际贸易的TFP增长效应越显著;③相对于人力资本的结构和分布,人力资本水平在提高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方面的作用更为明显。同时,国际贸易还对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产生了显著的溢出效应。东部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显著地提高了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中西部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对技术含量较低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总体上,贸易对技术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呈现出东部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的格局。
(3) FDI与中国TFP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与以往的研究不同,我们以经济整体(而不是内资企业)的生产率为因变量,且考虑市场制度变迁本身的生产率效应,在市场化改革和FDI流入互动的框架下考察FDI对我国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FDI的技术溢出显著地促进了我国的TFP增长,但在分离市场化改革的作用后,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不显著甚至为负。因此,要利用FDI实现技术和产业升级,继续推进和深化市场化改革是首要的,国内市场环境和制度条件的完善有利于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FDI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为资源配置效应——FDI作为一揽子要素的复合体,通过与劳动力的有效结合,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实现了中国在全球的比较优势。
(4) 国际技术溢出、国内R&D与中国TFP增长关系的综合研究。上述(2)、(3)的研究表明:贸易渠道和FDI渠道的国际技术溢出都是影响我国TFP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是,依据Romer(1990)为代表的内生增长理论,在长期国内R&D才是一国TFP增长的决定力量。因此,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这几类因素都纳入TFP增长模型,全面、系统地考察各类因素在我国TFP增长中的作用。
以工业行业和省域面板数据为样本的研究均显示:进口贸易和FDI的国际技术溢出显著地促进了我国的技术进步,也提高了技术效率,是我国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其中,FDI的技术溢出作用最大,且主要发生在东部沿海省份、发生在技术密集度较低、内外资的技术差距较小、容易产生示范和模仿效应的行业;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作用次之,且主要发生在进口开放度较高的省份和行业。相比之下,国内R&D的技术进步效应并不显著。
依据“模型的不确定性及其研究结论不稳健问题”的最新理论进展(Sala-i-Martin,2004),生产率增长率模型具有不确定性,人为事先设定模型的解释变量及其形式可能导致研究结论产生系统性偏差。因此,我们引入模型的不确定性,采用经典贝叶斯平均估计(BACE)方法对文献中出现的可能影响我国TFP增长的16个变量按其重要性进行分类和排序。研究发现:在16个可能的解释变量中,FDI进入程度、进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专科以上学历人数占从业人数的比率、相邻地区的生产率,以及市场化程度对我国TFP增长的解释能力最强,并且都具有良好的稳健性。该方法结合东、中、西部地区面板数据的研究再次证实了对外开放的国际技术溢出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综合实证研究的结论,我们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1) 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利用国际技术溢出促进技术进步。当前,相对于自主创新、对外开放的技术进步效应更显著。因此,一直以来我们强调的自主创新战略并不是唯一选择,相反,对于实现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对外开放战略具有比较优势。
(2) 调整贸易结构和外资结构,提高国际技术溢出的水平。着重开展与R&D资本存量较大的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尤其是资本品和中间品的进口;着重在内外资技术差距适度、容易产生示范和模仿效应的行业引进FDI,避免片面追求高技术,因为过大的技术差距不利于FDI技术溢出作用的发挥。
(3) 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强教育投资,改善国际技术溢出的效果。建立以经济效率为基础的公平竞争环境,消除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歧视性制度,解放现有企业的竞争潜力,这样才能激发国内企业的模仿和学习能力,创造FDI产生技术溢出所必须的制度条件。同时,加强教育投资,提高财政预算内支出用于教育支出的比重,提高吸收国际技术溢出的能力,改善技术溢出效果。
此外,鉴于对外开放的国际技术溢出的区域差异显著,我们建议实施差异化的区域发展战略:
(4) 东部和中西部实施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东部地区对外开放引致增长的机制体现为“开放—技术创新—经济增长”,为了提高技术溢出的效果,调整贸易和投资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合理的选择。在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引致增长的机制体现为“开放—资源配置—经济增长”,传统理论强调的比较优势效应和资本积累效应居主导地位,为了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发挥劳动力和资源禀赋的优势,扩大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规模是合理的选择。因此,东部和中西部应该实施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东部地区基于自主创新,中西部地区基于比较优势。
3.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本研究的学术价值主要有四个方面。
(1) 指出贸易和投资开放的生产率效应都体现在两个层面:①贸易品投入生产和外资企业本身直接的作用。②贸易品内含的和外资企业使用的技术扩散产生的间接作用。
(2) 以贸易品的技术密度代理Coe和Helpman(1995)构造的“外国研发资本存量”,使得研究贸易的技术溢出能够更好地结合贸易结构,并应用到行业分析。
(3) 梳理并总结了国际贸易影响东道国技术创新能力的五种渠道:研发知识的国际溢出、减少各国研发活动的重复、市场规模效应、竞争效应、资源配置效应(要素价格效应)。
(4) 在市场化改革和FDI流入互动的框架下考察FDI对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的影响,使得在发展中国家研究FDI的作用更科学、更准确。
本研究的应用价值主要有两个方面。
(1) 对我国利用国际技术溢出促进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四点重要观点或建议,尤其是“当前,对于实现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对外开放战略相对自主创新战略具有比较优势”的观点,以及“东部地区的开放和发展基于自主创新,中西部地区基于比较优势”的建议。
(2) 首次把经典贝叶斯平均估计(BACE)方法和模型不确定性引入生产率增长研究,该方法克服了采用单一理论模型研究生产率可能产生的系统性偏差,可以为政府的经济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