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营销:微时代营销大革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章 微搜索,头文字D

微波,速度超越地震波

Twitter运营副总裁桑托斯·贾亚拉姆,正呆在Twitter位于旧金山的办公室里,突然有Twitter工程师注意到“地震(Earth quake)”一词的热度陡然攀升。但他们并不清楚究竟是哪里发生了地震。几秒钟后,他们的大楼便开始摇晃。事实上,地震就发生在距旧金山南部60英里处的摩根山(Morgan Hill)。换句话说,Twitter的传播速度甚至比地震波还快。国外微博代表Twitter如图6-1所示。

图6-1 国外微博代表Twitter

微博的诞生,重新定义了“快速”这个永远相对、含混不清的词语。在古希腊,仅仅为了传达马拉松战役的胜利消息,雅典付出了一名长跑健将的生命。那时,长跑健将的速度就是“快速”的标准。

电报是另一个标杆,条件具备时,人们能够实时沟通。不过,点对点的传递不无遗憾。在《舆论学》中,美国著名的专栏作家李普曼举过一个惨痛的例子:“一战”中,当德国投降后,由于边缘地带的士兵们并不知道战争已经结束,同盟国和协约国双方在这些地方依然把对方当作敌人,导致7000余人伤亡。

网络终于出现,博客更是革命性的举动。在博客上发布一篇文章的时候,读者能够直接看到,可以说是“快速”,但远未到实时,因为大部分信息需要搜索引擎充当中介,于是Google的时代来了。唯有微博,才第一次达到“实时”的速度。在Google上,常常能看到几分钟前发布的文章,但在微博上,可以看到几秒前的信息。如果不停地刷新,则能见证一个主题相关信息的成倍增长,然后才会有Google的搜索结果,当然,再然后,才可能有传统媒体的参与。听上去,谈论“快速”和“实时”的话题更像是文字游戏,但事实上这并不简单。因为速度概念的改变能革新人们的网络体验,甚至可以重组生活——尤其对那些“信息瘾君子”们。也许你会想起来1961年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如此描述21世纪:“《未来时报》一个小时出四版,真的叫‘时报’。现在信息越来越多,他们准备改成《未来分报》——每分钟出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