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玩转移动支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 初步探索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技术从诞生之日发展至今,已有近10年的历史,但其发展速度却较为缓慢,一直未能被大规模推广。然而在最近两年,移动支付的发展受到运营商、支付厂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重视,它们纷纷投入到移动支付的开发和运营中来,关于移动支付的各种新闻报道也层出不穷,移动支付由此开始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

1.1.1 场景:一部手机走天下

移动支付、电子钱包、手机购物、移动银行……这些若干年前业界曾经描绘的概念和愿景,在2013年的现实生活中一路高歌猛进。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新型支付服务蓬勃涌现,不断刷新着人们对支付概念的传统认知,并给人们的出行、消费、缴费等日常生活带来诸多新变化。从此,中国步入互联网金融的移动支付时代。

下面描述了小王一天的精彩生活,看看他是如何使用一部手机走天下的。

【场景写照】1:刷手机乘坐公交

小王每天早上7点起床,洗漱完毕后,就带上手机出门了。刷手机乘坐公交,不再需要公交卡和零钱了,如图1-1所示。

图1-1 刷手机乘坐公交

【场景写照】2:刷手机买早餐

下了公交车后,小王来到公司楼下的便利店,刷手机购买早餐。

【场景写照】3:刷手机考勤

到达公司门口,小王刷手机通过门禁进入办公室,同时完成了刷机考勤,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工作。

【场景写照】4:刷手机就餐

上午的工作结束后,小王来到公司食堂就餐。在餐厅结账时,他掏出手机在POS机上一刷,就快速完成了付款。

【场景写照】5:刷手机购物

下午下班后,小王和同事一起来到公司附近的大型超市,悠闲地选购商品,刷手机结账。

1.1.2 移动支付的含义与分类

智能手机的普及带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又推动了移动电商的进程,而移动电商的发展又需要有移动支付做支撑。现在,移动支付在整个移动互联网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互联网系、银行系、电信运营商系已经开始针对移动支付市场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1.移动支付的基本定义

移动支付论坛(Mobile Payment Forum, MPF)对移动支付的定义为:移动支付(Mobile Payment),也称为手机支付,是指交易双方为了某种货物或者服务,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的商业交易。移动支付所使用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PDA、移动PC等。

通过移动支付,用户可以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单位或个人还可以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行为。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如图1-2所示。

图1-2 认识移动支付

根据eMarketer对全球手机使用量最新预测,中国是世界上智能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预计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将超过5亿,10个智能手机用户中有近3个是中国人,这也为中国移动支付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数量如此巨大的手机消费群体和银行卡持有者,对于通过将手机和银行卡绑定来进行各种消费活动的移动支付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金矿”。如今,移动支付在手机网民中的扩散已基本完成,逐渐形成了一群成熟、稳定的手机银行用户,依据相关数据其年龄分布如图1-3所示。

图1-3 手银用户年龄分布

从图1-3中可以看出,使用手银的用户中18~34岁的人群占80%以上,而这些人正是消费能力最强、最能接受新鲜事物的人群。这就表示,银行进行互联网金融,可能取得最大成绩的方式就是大力发展移动支付业务。

专家提醒

手机银行虽然已经兴起,但即使是财大气粗的银行,要发展手机银行业务也绝非易事。除了自身的原因之外,来自银行体系之外的挑战也日益严峻,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已经出现了强大的对手——第三方支付平台。早在2011年5月,包括财付通、支付宝、快钱在内的27家民营第三方支付公司,就已拿到了人民银行发放的《支付业务许可证》。随后这一阵容扩大至40家。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建立起来的移动支付系统,对手机银行形成了正面威胁。但正是因为有这样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才使得手机银行更上一层楼。

随着智能手机的异军突起和迅速普及,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须臾不可离身的沟通平台,可以真正做到24小时与用户形影不离。无论是从其实用性,还是用户的使用率,移动支付都将成为互联网金融的主力市场。

笔者认为,移动支付说到底是金融业务与传统电信业务领域融合的产物,其一方面在推进电信市场朝着更加开放和多样化的阶段发展,另一方面也让每一个人都向顺畅沟通和电子交易迈进了一步,甚至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沟通和支付方式。由此,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及第三方服务商开始优势互补,协力前行,共同向移动增值领域掘金。

2.移动支付的主要分类

根据移动支付的使用场景,可以将其分为近场移动支付和远程移动支付两大类,如图1-4所示。

图1-4 移动支付的主要分类

近场移动支付也叫近端支付,主要是指通过带有支付功能的手机与读写器,实现购物、签到、刷公交卡、支付门票等功能,或者直接通过手机完成与别人互换名片、传输文件、联机玩游戏等活动,如图1-5所示。

图1-5 近场移动支付

专家提醒

近端交易一般就是指目前运营商大力推广的刷卡手机服务;远程支付则需要通过手机中的支付软件平台完成远程付款和转账。

近场移动支付根据POS机支付时的认证方式,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① 脱机支付。刷卡POS机在脱机(即不通过通信线路与收单银行主机或银联主机联机)状态下进行的交易,一般只需要提供卡号、有效期、CW码、签名等,即可完成扣款操作。例如,直接在POS机上刷信用卡支付等,如图1-6所示。

图1-6 刷信用卡支付

② 联机支付。在支付过程中,POS机通过网络连接到收单银行主机或银联主机进行联机交互认证,完成用户验证和付款操作,如图1-7所示。

图1-7 联机支付

远程移动支付是指通过手机上的App例如支付宝、网银等支付工具直接支付的功能,如图1-8所示。远程支付与在PC端上的支付过程类似,都是通过软件输入账号密码来完成的。按照不同的业务模式和产品形态,远程支付还可以分为手机银行、手机钱包、终端POS机、手机圈存以及手机一卡通等支付类型。

图1-8 远程移动支付

1.1.3 移动支付发展的5个阶段

总的来说,支付的发展经历了实物支付、货币支付、现金支付、电子支付以及移动支付5个阶段。

1.实物支付

实物支付是指以货品或服务代替现金支付。在原始社会后期,商品生产开始萌芽,此时人们开始相互交换劳动产品,通过交换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由此,支付工具产生了雏形。例如,一只绵羊和两把斧子相交换。这时候的交换带有偶然的、个别的性质。

2.货币支付

支付货币是指实际支付使用的货币,例如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如图1-9所示。从实物支付到货币支付的转变是支付技术发生的第一次重要变革。大部分国家的商品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几乎都使用过金银等货币,而且它们还具有共同特点。

图1-9 黄金货币

专家提醒

金银等货币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① 币值稳定,便于携带。

② 价值大,易于分割。

③ 不受场景、季节的影响,而且易于储藏。

④ 具有统一的价值衡量标准。

3.现金支付

现金支付是目前交易中最常用的价款支付方式,纸币(Paper-note)的出现是支付技术发生的第二次重大变革。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是唯一合法的流通货币,现金支付即付出人民币。

纸币是在信用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由国家印制、强行发行并代替金属货币使用的价值符号。从由贵金属做后盾的纸币发展到与贵金属无关的纸币,意味着货币形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信用货币阶段。

从现金支付开始,商品的交换过程与支付过程发生了分离,而且产生了各种具有银行信用性质的支付工具,如支票、汇票、本票。在这个过程中,全球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支付系统。

4.电子支付

20世纪90年代,国际互联网迅速走向普及化,逐步从大学、科研机构走向企业和家庭,其功能也从信息共享演变为一种大众化的信息传播手段,商业贸易活动逐步进入这个“王国”。通过使用因特网,既降低了成本,也造就了许多商业机会。电子商务技术从而得以发展,并逐步成为互联网应用中最大的热点。为适应电子商务这一市场潮流,电子支付随之发展起来。

电子支付系统的产生同时催生了支付系统的新一轮变革,支付工具和支付手段也在发生变革,而且有逐渐取代传统支付系统的趋势。一种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中并能通过计算机网络而使用的资金,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电子货币”。电子钱包、网络货币的出现,不仅从支付方式上进行了变革,而且从货币本质上对现代金融理论以及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提出了挑战。

电子支付过程如图1-10所示。

图1-10 电子支付过程

电子现金的支付过程可以分为以下3步。

(1)用户在银行开立账号,预先存入现金,并获得相应的银行卡或者存单等凭证。

(2)用户使用电子现金凭证支付所购商品的费用。

(3)接收电子现金的商家与电子现金发放的银行之间进行清算,银行将用户购买商品的钱支付给厂商。

电子支付的业务类型按电子支付指令发起方式,分为网上支付、电话支付、销售点终端交易、自动柜员机交易和其他电子支付。

(1)网上支付。网上支付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银行所支持的某种数字金融工具,发生在购买者和销售者之间的金融交换,从而实现从购买者到金融机构、商家之间的在线货币支付、现金流转、资金清算、查询统计等过程。由此为电子商务服务和其他服务提供金融支持。

(2)电话支付。电话支付是电子支付的一种线下实现形式,是指消费者使用电话(固定电话、手机、小灵通)或其他类似电话的终端设备,通过银行系统从个人银行账户里直接完成付款的方式。例如,电话预定飞机票就是一种电话支付方式,其流程如图1-11所示。

图1-11 电话预订飞机票的一般流程

5.移动支付

手机与钱包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两件随身物品。而随着终端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和钱包这两件在使用属性和功能上截然不同的物品越来越呈现出合二为一的趋势。手机终端越来越智能化,为电子支付提供了一种新的产品形态以及实现方式,即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也经历了以下3个发展阶段。

(1)手机短信支付。通过手机短信接入方式支付是中国最早的手机支付,此方式从2001年运营商开始推广,到目前为止,很多手机用户都体验过,如图1-12所示。但是这种方式只能是小额支付,运营商并不支持大金额的支付,而且功能也比较简单。

图1-12 手机短信支付

(2)WAP网站支付。很多WAP上的商家通过自己的支付方式与手机用户完成交易。但是这种方式发展比较缓慢,主要制约因素是当时的2G通信网络比较慢,用户会失去耐心。

(3)远程支付和近端交易。远程支付的典型应用则是通过手机里面的交易平台完成远程交易转账或付款,如手机支付宝等。近端交易的典型应用则是刷卡手机,各大运营商都在推广。

下面笔者列举了近十几年来移动支付的一些大事件,以此来展现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历程。

1999年,中国移动与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部门合作,在北京、广东等地开始进行移动支付业务试点。但一直以来,受限于技术、政策、商业模式等原因,手机支付发展缓慢。

2004年下半年,若干主要第三方移动支付运营商的业务有放量增长的趋势,使得移动支付业务的地域覆盖范围越来越广,产业链的其他环节也越来越积极地寻求合作机会,移动支付进入地域快速扩张的阶段。

2005年,移动支付用户数达到1560万人,同比增长134%,占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4%,产业规模达到3.4亿元。

2007年,由于产业链的成熟、用户消费习惯的形成和基础设施的完备,移动支付业务将进入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的拐点。

2009年,随着3G在中国投入运营及其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手机支付技术的不断成熟,移动支付变得更加便利。这一年,我国正式将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工程(手机支付)列为《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部署的六大重点引导工程之一,为移动支付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专家提醒

2009年,国内各大银行、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公司分别推出了以自身为主导的手机支付业务。如2009年6月27日,交通银行推出新一代手机银行——e动交行,用户只要知道对方的手机号就能转账;11月10日,支付宝推出手机支付业务,用户通过手机即可向对方支付宝账户付款和缴纳水电气费;12月21日,中国电信江苏公司宣布“翼卡通”业务在南京和苏州投入商用,用户只要刷“天翼”手机便可直接乘坐公交车、地铁和购物。

2010年,中国手机支付市场规模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同比增长率为312.0%。

2013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总交易量达1.22万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707.0%。

以上事件似乎表明,中国的手机支付发展已经开始了。但是从中国的用户群、中国互联网的支付量以及手机支付的发展模式来看,无论在业务量上,还是在商业模式上,中国的手机支付还处在发展的初期。

笔者认为,移动支付在未来3~5年内将占到第三方支付领域的30%~40%。目前手机支付还没有形成竞争格局,因为它完全是全新的行业,处于发展的初期,需要很多企业从各自的优势推进这个行业的发展。

1.1.4 移动支付的3大主要技术

近几年,电子商务在我国飞速发展,由此也引发了电子支付领域的巨大变革。随着3G和4G无线网络的广泛应用,“移动支付”作为一种灵活、便捷的支付方式,正在受到人们的青睐。移动支付在其发展过程中,运用到了大量的新技术,尤其以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最为重要。

1.移动通信技术

移动通信已成为现代综合业务通信网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和卫星通信、光纤通信一起被列为三大新兴通信手段。目前,移动通信已从模拟技术发展到了数字技术阶段,并且正朝着个人通信这一更高阶段发展。

2013年12月4日,国家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发放4G牌照,从此开启了中国4G网络的商用时代。很多用户不明白4G的概念,下面笔者通过一张图来简单说明一下各种类型网络的区别,如图1-13所示。

图1-13 各种类型网络的区别

在过去的10年中,世界电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移动通信特别是蜂窝小区的迅速发展,使用户彻底摆脱了终端设备的束缚,实现了完整的个人移动性、可靠的传输手段和接续方式。进入21世纪,移动通信技术将逐渐演变成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1)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它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如NMT和AMPS。NMT于1981年投入运营。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基于模拟传输,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安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1G主要基于蜂窝结构组网,直接使用模拟语音调制技术,传输速率约为2.4Kbit/s。

(2)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在1996年提出了GSM Phase 2+,目的在于扩展和改进GSM Phase 1及Phase 2中原定的业务和性能。尽管2G技术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但随着用户规模和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频率资源已接近枯竭,语音质量不能达到用户满意的效果,数据通信速率太低,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满足移动多媒体业务的需求。

(3)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也称IMT 2000,是正在全力开发的系统,其最基本的特征是智能信号处理技术,智能信号处理单元将成为基本功能模块,支持话音和多媒体数据通信。它可以提供前两代产品不能提供的各种宽带信息业务,如高速数据、慢速图像与电视图像等。

(4)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且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如图1-14所示。此外,4G还可以在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没有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

图1-14 各阶段移动通信系统的速度对比

2.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Internet Work, Internet),1969年始于美国,又称因特网,是全球性的网络,是一种公用信息的载体,是大众传媒的一种方式。互联网具有快捷性、普及性,其传播速度,比以往任何一种通信媒体都要快。互联网行业是“人”的网络消费,市场大是行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腾讯等一批内地互联网企业的发展都受惠于此。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其增长速度超出人们的想象。可以预见未来移动互联网将会创造经济神话。

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来临,移动互联网行业也在迅速发展。最近有消息表明,2013年全球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24亿。另外,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还在不断地向传统互联网和手机用户扩散,如图1-15所示。

图1-15 移动互联网将继续向5亿互联网及手机用户扩散

移动互联网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短信、铃图下载、移动音乐、手机游戏、视频应用、手机支付、位置服务等丰富多彩的应用迅猛发展,正在改变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

笔者认为,在支付领域,“移动互联网”好于“固定互联网”,客户黏性更高。20世纪90年代,美国互联网发展虽然较快,但仍然是“固定互联网”,也就是用户必须要坐在电脑前才可以上网,而目前已发展成为“移动互联网”,通过手机即可上网。因此,目前我国互联网的客户黏性好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作为销售平台的优势更大。

3.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以及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词,国内外普遍公认最早是由MIT 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在1999年研究RFID时提出的。2005年在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同名报告中,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技术”,是在其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技术;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笔者认为,简单来讲,物联网就是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控制,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关键技术架构如图1-16所示。

图1-16 物联网关键技术架构示意图

专家提醒

物联网基于云计算平台和智能网络,可以依据传感器网络用获取的数据进行决策,通过改变对象的行为进行控制和反馈。例如,海尔已计划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洗衣机、彩电、电脑、手机、热水器等全线产品,如图1-17所示。

图1-17 物联网技术控制电器产品

1.1.5 移动金融技术的创新需求

随着银行业信息化和虚拟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银行客户和电信用户的范围越来越重叠,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和交易通过银行与电信的精密融合来实现。银行业与电信业的合作与发展正在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由单一的电信向银行提供技术、网络支持发展为联手开发新产品、实现客户共享等全方位的合作。例如,国内各大银行都先后推出了网上银行业务,向客户提供包括信息检索、网上支付、转账、贷款、代缴各种费用、债券买卖、个人理财等多种金融服务。

其实,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起步并不晚,招商银行于1997年率先推出中国第一家网上银行,仅比世界第一家网络银行晚两年。但在2013年之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可以说是“零发展”,直到2013年才开始全面爆发。这主要取决于互联网技术的成熟。

金融体系根据社会需要,提供多数人可接受的支付工具,即货币供应。以第三方支付为例,全球移动支付总额在2013年约为2354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将以年均42%的速度增长,2016年将达到6169亿美元。从更长的时间来看,随着熟悉互联网的年轻一代逐渐成为社会主流,互联网支付方式对传统支付方式的替代会越发明显。

另外,随着我国手机用户的不断增加,手机的便捷性在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用户可以得到随时随地的服务。因此,手机这种便捷的通信工具成为支付工具,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是金融技术的创新需求。

新型支付业务的开发,是跨行业合作的产物,对于产业链上的各方来说,不论是电信运营商还是银行,都应该清楚地看到,单个团体不可能形成消费者支付手段的革命。电信运营商、银行、信用卡协会及有影响力的贸易商,如果想在新型支付领域打造新的天地,就必须携起手来加强合作,如图1-18所示。

图1-18 移动金融产业链

如今,在移动支付快速增长的形势下,以手机银行为核心的移动支付金融业务已成为银行业务的创新趋势。目前移动金融的主要形式包括手机钱包和手机银行。手机钱包是通信运营商同银行联手将客户的手机号码与银行卡进行绑定,通过手机办理相关银行业务;手机银行则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及终端办理相关银行业务。

2010年3月,中移动确认以398亿元人民币巨资认购浦东发展银行20%的股权,成为浦发银行第二大股东,开启了国内运营商与金融机构的深度合作。随后中国工商银行与中国联通推出移动支付、手机银行业务。自2010年起,深圳发展银行、浦发及招商银行都开始发力移动金融业务。例如,招商银行联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推出Android(安卓)版手机银行。与别家银行不同的是,新Android版手机银行除涵盖一卡通和信用卡等常用功能以外,还可以直接用手机购买招行受托理财产品黄金,还提供外汇自助结售汇服务。用户还可以直接浏览查询基金净值、外汇实时汇率、黄金市场行情、理财产品净值等金融资讯。

笔者认为,将金融服务与移动通信相结合,具有成本低廉、随身便捷的特点,能够使人们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享受到优质的金融服务。相对传统的网点服务和日渐成熟的网上服务,移动金融属于更加领先的服务平台,代表了金融服务的发展方向。

同时,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信息技术已进入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周期。相比桌面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客户规模和市场规模将以近10倍的数量级爆发式增长。

对于电信商来说,通过移动通信技术提供有关金融服务,既能抢占移动支付先机,又能巩固扩大客户群。因此,移动金融业务受到电信、银行以及互联网公司的热捧,被视为金融业务创新的重要领域。

1.1.6 移动支付发展的3个背景

在全球范围内,随着互联网络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银行服务方式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移动支付是移动互联网增值服务中的一个缩影,它激发了一个全新的消费概念,带动了多产业的融合,形成了集合产业的同步发展。

影响移动支付诞生与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性发展、智能终端的发展以及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1.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性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电信服务质量情况显示:随着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2013年第三季度,全国电话用户达到14.77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超过12亿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86亿户,其中4M以上用户占宽带用户总数的比重达到75.4%;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8.2亿户,其中3G上网用户占比超过30%。国内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如图1-19所示。

图1-19 国内移动互联网用户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用户规模的激增,为移动支付提供了用户基础,必将创造出巨大的移动支付市场。

2.智能终端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成为发展最迅速的科技产品技术。随着规模的扩大、产品的普及和中间平台的推广,互联网和智能终端逐渐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从根本上影响着人们生活、工作、休闲、沟通的方式。同时,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促进了互联网内容和应用的发展,也为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规模性的终端基础。

根据IDC的报告,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了10.042亿部,第一次突破了10亿这个里程碑数字,比2012年的7.253亿部增加了38.4%。2013年中国智能终端市场的出货量接近3.9亿台,智能手机在未来两年将继续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如图1-20所示。

图1-20 中国智能终端市场出货量预测(2012—2016)

来源:IDC中国智能终端市场季度跟踪报告

专家提醒

越来越多的城市基础设施设备将被连接到互联网上,用来支持更多的移动终端,实现与用户的实时互动。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得互联网将摆脱以电脑为中心的局面。例如,由于手机支付使用方便且其安全程度高于传统的支付方式(不必向商家提供信用卡号码)。在瑞典、英国、奥地利和西班牙,人们可以利用手机拨号购买饮料、买票乘坐公共汽车。

3.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移动电子商务就是利用手机、PDA及掌上电脑等无线终端进行的B2B、B2C、C2C或O2O的电子商务。它将因特网、移动通信技术、短距离通信技术及其他信息处理技术完美结合,使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线上线下的购物与交易、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

如今,人们几乎离不开手机,而且智能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比如手机支付功能,可以解决钱包的问题,去购物不用带银行卡,用手机一刷,就能付款。

预计到2016年,企业App数量将达到60万个,企业App开发及移动营销市场产业的规模将达到480亿。中国市场Android与iOS设备的使用量跃居全球首位,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整个互联网行业增长最快的领域,而App客户端也就成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之一。如图1-21所示,为2010—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细分行业结构占比。

图1-21 2010—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细分行业结构占比

从图1-21中可以看出,2013年移动购物在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中占比为38.9%,居于首位,并且占比将在未来5年继续扩大,预计到2017年占比达到55.0%。移动营销也将稳步提升,预计到2017年将达到21.8%。

因此,国内外500强的企业纷纷开通属于自己的手机App,务求从线下乃至手机上也把顾客捕获,诸如麦当劳、肯德基等餐饮巨头尤甚。在智能手机迅猛普及的情况下,当移动互联网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的时候,人们将毫无疑问地习惯指尖之下的订餐、购物、娱乐、社交等活动。

在电子商务领域,B2B和B2C无疑是最常见的两种模式。但是,随着团购网站的火爆,一种新的模式O2O,渐渐进入到投资人与创业者的视野。

专家提醒

如今,从团购开始,互联网的渠道特性开始大规模伸向线下。然而,这其中也有重大不同,主要在移动终端的普及。目前O2O的爆发主要集中在生活电商领域,依赖于目前移动终端的不断演进和发展,其功能也越来越强大。“移动终端+地理位置LBS+线上支付”这一完美的组合,统一通过移动互联网集成在一起。商家把自己的优惠信息发布到服务平台上,用户通过LBS查找到附近的餐馆等场所,再使用电子优惠券进行附带支付后,就可以享受到商家提供的服务和产品了。因此,O2O仅仅是商家的另外一个渠道,就如商家发的DM宣传单一样。

O2O电子商务即Online(线上网店)和Offline(线下消费),商家通过免费开网店将商家信息、商品信息等展现给消费者,消费者通过线上筛选服务,线下比较、体验后有选择地消费。这样既能极大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也节省了消费者因在线支付而没有去消费的费用。商家通过线上网店将商业信息传播得更快、更远、更广,可以瞬间聚集强大的消费能力。O2O模式的一般运作流程如图1-22所示。

图1-22 O2O模式的一般运作流程

在新的O2O电子商务模式中,互联网展现的是通向实体商务的渠道价值,然而与之前的纯互联网渠道不同,由于牵涉到垂直的商业领域,网站经营者对于实体商务的运作能力要求很高。手机移动互联网会在这个模式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PC互联网形成互补,而非取代。

笔者认为,移动电子支付手段的成熟为无线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传统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电子支付手段的成熟,移动电子商务也不例外,其发展离不开移动电子支付手段的支撑。随着各种支付App的推出,移动支付已经能够助推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了。

专家提醒

移动互联网应用和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推动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技术不断涌现,主要包括:无线应用协议(WAP)、移动IP技术、蓝牙技术(Bluetooth)、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移动定位系统(MPS)、移动通信系统(3G、4G)、移动电子商务提供的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