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低碳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应用
1.5.1 低碳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低碳经济的概念起源于英国,在美国称为“低碳能源技术”(Low-carbon Energy Technology);韩国把低碳与环保相互融合,称为“低碳绿色增长战略”(Low-carbon Green Growth Strategy);日本则将低碳的概念渗透到各个领域,定位为“低碳社会”(Low-carbon Society)。此外,加拿大政府提出了“让科技成为加拿大优势”的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将低碳与环境科技与能源领域紧密结合;德国政府实施了气候保护高技术战略,将低碳与气候保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列入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并通过立法和约束性较强的执行机制制定气候保护与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和时间表;瑞典将低碳经济的理念与执行运用到了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如加强了对环保型汽车的推广;丹麦将低碳与风力发电、秸秆发电、超超临界锅炉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高效能源技术相融合,走上了一条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政府针对低碳也有独到的认识和见解,有“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园区”、“低碳社区”、“低碳能源”、“低碳技术”、“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发展”等许多提法。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脆弱,人均收入较低,发展经济仍然是当务之急,因而一定要立足中国特色低碳减排和发展经济。特别是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发展”的概念涵盖经济结构、经济增长、生态保护、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收入分配、人力资源、生活质量、社会福利等广泛的内容,注重的是经济发展的“质量”。所以,中国的“低碳经济”实质上强调的是“低碳发展”(Low-carbon Development),它兼顾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友好,更符合中国的国情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研究“低碳经济学”实质上是研究“低碳发展经济学”。
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薛进军先生编著的《低碳经济学》,包含了低碳经济学理论与方法、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两部分。“低碳经济学理论与方法”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低碳经济学概论、低碳国民经济学、低碳经济哲学、低碳可持续发展学、低碳政治经济学、低碳增长经济学、碳排放测算的卡亚模式、低碳经济计量学、低碳国际经济学、低碳环境经济学、低碳国际贸易学、低碳关税理论、低碳财税学、碳排放与就业的经济学、低碳经济指标、低碳商务模型;“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低碳经济政策、低碳社会计划、低碳城市建设、低碳绿色成长战略、低碳经济的市场机制、低碳能源发展、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与碳排放拐点及经济发展差异与碳排放差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先生撰写的《低碳经济学》将研究内容集中在9个方面:低碳经济转型及其意义;CO2的排放规律与减排潜力;低碳经济的发展重点与路线图;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传统产业低碳化;低碳交通与新能源汽车;低碳城市建设与管理;非化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
针对发展低碳经济,很多专家和学者开展了诸多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有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次论证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认为要抓住“节能优先、化石能源低碳化、激励低碳技术研发、建立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等关键领域;有从低碳产业、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城市和碳汇5个方面谈论低碳经济发展;有通过农村低碳化建设、城市低碳化运营、工业低碳化发展等讨论低碳城市发展;有从低碳经济政策保障进行分析,认为要完善低碳能源政策、低碳技术政策、低碳产业政策、低碳消费政策,鼓励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根据以上分析,低碳经济也即低碳发展经济,它包括“低碳能源”、“低碳技术”、“低碳产业”、“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农村”、“低碳交通”、“低碳建筑”等方面。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可以因地制宜地选择重点发展,形成特色。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发展重点涉及5个方面:①低碳经济针对经济、社会、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来讲,是一种新型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②低碳经济针对节能减排来讲,是一个科学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国际政治问题;③低碳经济针对产业、能源、技术来讲,是经济结构和布局调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改造和升级的综合措施,是新型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增长模式;④低碳经济针对生产、生活和消费来讲,是为应对气候变化解决人类活动过多地排放CO2等温室气体而引发的地球生态圈碳失衡而进行的自救行为,是新型的消费形式和生活方式;⑤低碳经济针对市场行为、国际贸易、社会责任来讲,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管理模式和国际社会责任规范。以上正是《低碳经济学》研究的中心内容。
本书从“基础理论”、“实践探索”、“公共政策”、“对策与展望”4个方面进行研究。“基础理论”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低碳经济与发展经济、低碳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低碳经济学中的计量分析等;“实践探索”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碳排放及其市场交易、城市建设中的低碳经济、土地利用中的低碳经济、产业发展中的低碳经济、生活中的低碳经济等;“公共政策”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低碳经济与公共政策、低碳经济与财税政策、低碳经济与金融政策等;“对策与展望”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低碳经济技术、低碳经济评价、低碳经济发展策略等。
1.5.2 低碳经济学的应用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经济发展也面临着瓶颈的制约。胡锦涛总书记在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讲话中讲道:主要依靠物资投入的传统发展方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发展技术含量不高,广大人民对生活水平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但生态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扭转,环境治理的任务相当艰巨。“低碳经济”作为前沿经济理念,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创新、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等来说,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碳生产率即每单位碳排放所创造的GDP或附加值得到提高;二是社会人文发展水平、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低碳经济学》应当围绕这两个基本特征,在“普及低碳理念,培养高端人才”、“应对气候变化,做好节能减排”、“发展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1.普及低碳理念,培养高端人才
低碳理念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低碳经济是全球各国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节能减排、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性选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这使得低碳人才备受关注,节能减排、垃圾处理、废水、空气处理、新能源等相关低碳经济领域的人才空前受宠。但由于我国低碳人才的教育起步较晚,人才培养专业有限、数量不多,难以满足当前低碳岗位的人才需求。解决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人才短缺问题,已经引起了教育管理部门、高等院校、低碳企业等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2010年3月9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工作的通知”,表明要加大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保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力度,支持与鼓励有关高校从本科教育入手,积极申报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相关的新专业。各高校、企业也都纷纷采取了相应的行动。
尽管哥本哈根会议已渐行渐远,但它所倡导的低碳生活和绿色经济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可以预见,低碳技术将成为下一个科技的制高点,低碳科技人才也将是下一个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的重点,谁能培养更多优秀实用的低碳人才,谁就掌握了新科技的话语权和定位权。为此,有必要从教育要紧跟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将新型低碳人才培养纳入到国家的教育规划中,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强对低碳专业的职校生、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满足各行业、各层次的人才需求。同时,国际气候谈判中我国面临的诸多困境和尴尬,足以凸显国内既懂专业又懂外语又会谈判的国际型人才的缺乏,而碳减排需要严格的科学依据和精确的推算,因此培养具有低碳专业背景的国际型人才尤为迫切。
2.应对气候变化,做好节能减排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最大贸易出口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最快的国家。同时,中国也是一个碳排放大国。根据IPCC第四次报告:在1751—2007年,中国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的21.9%,居世界各国之首;2008年的年排放量占全球的20.6%,同样居世界各国之首。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的数据,1990—201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由26.4%左右递增到47.5%左右,人均碳排放量由6.4吨左右增加到6.8吨左右。尽管这些计算结果不一定科学、准确,也有许多质疑的声音,但依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在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阶段,提高能源效率是减少碳排放最为有效的方式,而且能源效率提高的空间非常大。工业能源效率的提升空间也非常大。由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最先进的技术有,最落后的技术也有。这就意味着要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据统计,西方发达国家的碳排放1/3是建筑物排放,1/3是交通运输排放,1/3是工业排放。中国现在是工业排放量占大头,交通和建筑类排放较小。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住房面积越来越大,住房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效仿欧洲的零排放建筑,在建筑节能这块有很大潜力。交通运输领域,现在各地机场建设提速、私人交通工具猛增,但航空交通耗费的燃油量与低效率的小汽车相比,高出一倍以上,与大容量的公交、高速铁路相比,至少高出3~4倍,如何科学规划交通运输对减排工作影响深远。电力能源方面,中国现阶段离不开火电,那么就要上大压小,使单位度电的排放量降到最低。
3.发展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
低碳经济是以保护地区生态环境为基本条件,维持地区正常重建和发展速度为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其目的是提高碳的生产率,构建低碳均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低碳发展应当以《低碳经济学》的理论和知识为指导,分别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不同领域,分多个层次,依据综合集成和统筹优选的思想有序地展开。
(1)在低碳产业发展过程中,应按照低碳的要求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整合提升,建设低碳产业体系。根据地区现有产业基础,在产业间开展多级连接,推进产业体系共生,是低碳经济建设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高产业集聚、完善产业集群和优化资源空间布局的重要途径。
(2)在低碳工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快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大力开发新能源的同时,采用低碳技术、节能技术和减排技术,逐步减少传统工业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努力提高现有能源体系的整体效率,遏制化石能源总消耗的增加。建设生态工业园区,通过园区的带动,促进低碳清洁、节约环保的生态工业城市的形成。
(3)在低碳企业发展过程中,通过实施低碳战略,强化企业低碳意识;开展清洁生产,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加快技术创新和推广运用,转变生产方式;加强国际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4)在低碳城市发展过程中,建设低碳城市,应从倡导低碳消费、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公用设施等方面展开,推行低碳消费模式,构建低碳交通系统,发展低碳建筑体系,建设低碳公用设施。
(5)在低碳社区发展过程中,将社区内所有活动所产生的碳排放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源,减少环境破坏与污染,实现零化石能源使用的目标,形成能源需求与废物处理基本循环利用的居住模式,并且通过生态绿化等措施,达到低碳排放的目标。
(6)在低碳家庭建设过程中,城镇家庭更多的是从低碳生活方式入手,推动家庭节能减排,在生活细节中全方位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