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模因与美国南方文化本土性的构建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 研究现状与述评

南方文化本土性历来是美国南方文化研究中备受中外学界关注的研究热点。迄今该领域研究成果卷帙浩繁,或从对南方政治、经济、宗教、历史的宏观把握入手,或聚焦于南方文学作品的微观探查,或以南方精神和价值观念为重心,对南方文化本土性的内涵、起源和本质等问题进行了多方位的阐释和剖析。

1.3.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该领域的研究文献数量丰富,类型多样,主要集中在美国。综而观之,美国学界对南方文化本土性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五个层面展开:自然因素、种族关系、历史遗产、宗教信仰、南方精神。

自然因素层面:南方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气候湿热等独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使许多学者倾向于从自然环境因素阐释南方文化的本土性。威廉·林奇(William O.Lynch)在其研究中指出,“强调气温而不是降雨量的气候比其他因素更铸就了南方的本土特性。”(Newby,1978:26)伍德沃德(Woodward)也将地理、气候因素视为造就南方崇尚舒适悠闲文化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Woodward,1968:25)克拉伦斯·卡森(Clarence Cason)指出,“暖热的气候促使南方人放松并给他一种抵抗改善现实状况的愿望的免疫力。”(Newby,1978:26)詹姆斯·戴伯斯(James Dabbs)甚至把南方夏天暴烈的雷雨与南方人的暴力倾向联系起来。(Degler,1977:10)上述观点集中反映了美国学界对自然因素与南方本土特性关系的基本认知。

种族关系层面:许多学者从黑白种族关系层面探究南方本土文化特性,认为黑人的存在是南方特性的根本原由,而崇尚白人至上的种族观念则是南方本土文化本质性的特征。耶鲁大学历史学家尤里奇·菲里普斯(Ulrich B.Phillips)在其名著《南方历史的中心主题》(The Central Theme of Southern History)中提出推动南方历史的根本动力是南方白人力图保持对黑人的统治和优越。他写道,“南方是一块有着多样性的统一地,人们有着共同的欢乐和悲伤,最主要的是,白人有着一个共同的不屈不挠的决心——维持一个白人的国家……它是一个南方人和南方历史中心主题的根本主题。”(Newby,1978:12)尼克松(Herman C.Nixon)也认为,黑人一直是“南方历史的中心主题并构成地方特性的主要基础。”(Ibid.,14)弗朗西斯·西姆金斯(Francis B.Simkins)的观点更进了一步,他认为“白人至上使南方区别于美国其他地区,扼杀白人至上将摧毁南方主义的本质并使南方沦为美国的一个地理概念。”(Ibid.,15)

历史遗产层面:南方历史学家伍德沃德(C.Vann.Woodward)从历史视野考释,认为南方历史遗产造就了独特的南方性。他在1958年发表的论文《寻找南方身份》(The Search for Southern Identity)中强调,“南方人民共同的历史经历,使南方与美国其他地区相区别。南方最独特之处正在于此。”(Woodword,1991:16)其独特的历史主要包括:“第一,与美国其他地区的富裕相对照的长期的非美国的相对贫困的体验。第二,沮丧、失败和战败混合的经历,不仅体现在军事上,还体现在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第三,与美国的单纯相比,南方携带的社会邪恶,主要表现在奴隶制度和分裂行动。”(Ibid.,18)

宗教信仰层面:克里斯蒂·海曼(Christine Leigh Heyrman)在《南方的十字架:“圣经地带”的起源》(Southern Cross:The Beginnings of the Bible Belt)一书中追述了南方福音派新教产生并逐步发展繁荣的历史过程和文化根由,分析了当代南方宗教思想和情感的历史根基。该书最有价值的内容在于其揭示了南方福音新教运动由最初秉持包括黑人、女性在内的所有人平等、自由的宗教信条而遭受南方主流社会的坚决抵制从而不得已最终妥协,走向倡导所有“白人男性”享有平等和荣誉的宗教理念从而在南方发展繁荣的历史事实,使南方“家庭价值宗教”(family values religion)的“权威主义、种族主义”本质昭然若揭。其他宗教专著如唐纳德·马修(Donald G.Mathews)的《旧南方宗教》(Religion in the Old South)、大卫·威尔斯(David W.Wills)的论文《美国南方宗教:历史与文化中的新教与其他教派》(Religion in the American South:Protestants and Others In History and Culture)等也均以不同方式揭示了南方宗教的发展演化历史、主要特点及其对南方人思想观念的影响。

南方精神层面:从此层面审视南方特性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南方知名学者卡什(W.J.Cash)。他认为南方本土文化特性就是南方精神的共同体,是“一种相当明确的思想模式,联合一种相当明确的社会模式,即由关系、思想习惯、社会情绪、偏见、规范和价值观、理想的联合,这个共同体,如果不是由每一个南方白人群体共同享有,也至少在除了相对不重要的大多数白人群体中以这种多点那种少点的形式存在。”(Cash,1941:89)在卡什看来,南方精神则是一组以南方内部环境和文化的矛盾性为推动力的产物:加尔文教和享乐主义,好客和好斗、个人主义和服从、工作伦理和喜好悠闲、种族压迫和杰弗逊民主和新约全书基督教义等。

1.3.2 国内研究现状

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该领域研究起步较晚,大体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但直到90年代才开始呈现出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研究热潮。因而总体上看,与国外该领域研究在系统性和深广度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初步文献检索表明,陈永国教授的《美国南方文化》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一本系统论述南方文化的专著。这本专著虽侧重以南方文学艺术为中心,但对南方文化的历史渊源、奴隶制与黑人问题、宗教信仰、乡村音乐、艺术风格、南方文学等多元文化背景的阐释对于深入理解南方文化特性极具参考价值。

王恩铭教授在其著作《当代美国社会与文化》(2007年第二版)第八章《美国的文化区域》中也以简短的篇幅概述了南部文化特性,对南方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对农业经济的倡导、对荣誉感的奇特追求和南方人性格中保有的务农者的共性等进行了分析,指出南方文化的独特性和鲜明性主要是南方特殊的社会历史和经济造成的。

在基于农业经济视角探讨南方文化特性的研究成果中,何顺果教授的《美国棉花王国史——南部社会经济结构探索》(1995)无疑最具代表性。这部农业经济史专著以18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浪潮为背景,以“棉花王国”的兴衰为历史线索,以探索南部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奴隶制对南方经济的影响为重点,旨在表明,尽管黑奴制处于内战前“南部文明的核心”地位,但从根本上说为整个南部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直接提供动力的还是植棉业的扩张,而棉花种植园经济的扩张又是以国内外市场对棉花的极大需求为前提的。(何顺果,1995:4)该书对全面、深入认识和把握旧南方农业社会的本质和特点,领悟南方奴隶制和重农主义的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其他探讨南方农业经济文化的代表性论文包括张红菊的《英属北美殖民地烟草种植园经济的兴起及特征》(2006)、吴浩的《试论内战前美国南部的白人约曼经济》(2008)等。

探讨南方种族问题的代表性作品包括高春常教授的《文化的断裂:美国黑人问题与南方重建》(2000)。该书论及了南方黑人问题的起源、本质,细致审理了南方重建这个复杂历史时期的种族关系特性。陈志杰在论文《美国内战前种植园奴隶主与黑人奴隶的关系》(2002)中从南方社会对奴隶主与奴隶关系的界定、奴隶主与奴隶的对立与斗争、精神奴役与心理较量、缓和与妥协四方面考察战前南方奴隶主和奴隶的关系,认为二者在斗争与妥协中寻求最大限度有利于自身的生活方式,使得奴隶制在南方得以长期维系。

更多研究集中于从南方文学背景的文化视野加以考察,主要散见于各类文学专著中。肖明翰教授的《威廉·福克纳研究》(1997)将福克纳研究置于南方文化背景下,其中对旧南方农业社会、种族问题、清教文化、个人主义以及南方人神话过去的倾向等文化特性进行了细查,指出南方最本质的特点是“农业社会、种族问题和清教主义;而南方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是南北战争。所有这些都是决定南方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思想意识的核心因素”,(肖明翰,1998:51)对后世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奠基意义。李杨教授的专著《美国南方文学后现代时期的嬗变》(2006)和《美国“南方文艺复兴”——一个文学运动的阶级视角》(2011)虽均是关于南方文学论著,但其对文学作品中所透射的旧南方文化特性在历史意识、家庭观念、道德准则、礼仪规范、阶级格局等方面的表现及其嬗变的揭示全面而深刻,有助于准确理解、客观评价南方文学、文化特性的本真内涵,为深入把握南方本土文化特性提供了新的认知和阐释空间。史志康的《美国文学背景概观》专辟一章《神秘虚幻与浪漫传奇的南方》解析南方文化特性,对南方白人至上论、骑士精神、悲剧意识、浪漫保守主义等南方本土文化的具体表现进行了解析和评述,指出南方独特的历史人文背景形成了南方人心中独特的意识,其对现实的梦幻态度、对南方“过去”难以割舍的感情、失败的事业、个人乃至社会内疚感等是产生所有南方历史的母题。曾军山的博士论文《斯诺普斯三部曲的互文性研究》(2012)则从文学与文化互文关系切入,揭示福克纳《斯诺普斯三部曲》中所蕴含的旧南方骑士、淑女文化以及重农思想文化等南方特性。

1.3.3 研究述评

上述国内外研究代表了长期以来南方文化本土性研究的主流态势与立场。然而,如果对这些研究归类梳理,则会发现它们几乎不约而同将目光锁定在南方区域内部,执着地从南方范围之内探查其本土文化的发生、发展及特点,普遍倾向于将南方文化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宗教信仰、行为准则等地域特性归结为南方本土内生、自我创造的结果,由此学界内形成了主要从南方内部探究其本土性的传统研究范式,而对外部因素特别是欧洲文化对南方文化本土性筑基、塑形的重要作用则并未给予应有的关注,仅偶尔被提及,或只零星散见于中外学者有关南方文学或文化的论述里。

南方著名作家、文学理论家兰瑟姆(John Ransom)曾在《我要选择我的立场》(I'll Take My Stand:The South and the Agrarian Tradition)中提到旧南方上流社会文化对欧洲文明的继承、弘扬问题,他指出,“旧南方践行了欧洲的既定哲学,将其作为其精神至上的生活方式的基石……南方文化不太具有本土性,南方实际上是采用了英格兰的模式。”(Ransom, 1930:21)另一南方名家泰特(Allen Tate)也指出旧南方是欧洲文明在西半球的最后一个堡垒,内战实质上是古老的欧洲文明与现代工业化之间的较量。南方著名作家珀西(Walker Percy)则从历史渊源上指出旧南方的社会体制继承了古老欧洲的人文精神和崇尚勇气和尊严的行为规范,实践了西方文明对理想的追求。《美国南方文化》的作者陈永国教授也指出,南方上层社会的中坚文化有史以来一直是以英国高雅社会的价值和行为准则为基础的,南方贵族也试图把美国南方文化说成是英国文化。(陈永国,1996:69)另一中国学者吴瑾瑾则注意到南方人对古希腊、罗马经典艺术和诗学传统的高度推崇和研习。(吴瑾瑾,2007:152)

尽管上述研究者在不同程度上认识到欧洲文明对南方文化的重要影响,揭示了欧洲文明与美国南方文化的内在关联,对此也做出了一定的论述,但这些学者均未就此展开深度开掘,更没有直接针对欧洲文明对美国南方文化本土性形成、发展的构建过程和机理等展开系统、深入的专题剖析和论释,从异域影响视域展开的南方本土文化研究长期以来也一直处于受冷落的境地。

此类问题的存在,一来是研究者受惯性思维模式制约所致。学界目前对南方文化本土性的传统研究,普遍存在着一个惯性思维:任何地域文化均是在某个区域空间中自然生成的或是由本地区人们独立创造的。受这一思维惯性的驱动,大多数研究者往往容易下意识地将研究的视野或着力点直接定位于南方这一空间范围之内,致使南方本土文化结构中所包蕴的欧洲元素被研究者无意中所屏蔽、忽略。二来传统的研究定势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研究者对该领域的深入探究。在主流研究范式长期的濡染与引领下,更多研究者接受了已有的研究立场,执着于跟随主流方向从地方视野出发探寻南方文化特色及其成型、发展规律,使得异域影响维度的研究陷入长期受忽视的境地。最后,南方乃至美国大多数学者对地域文化独异性和地区身份的有意强调和维护也是致使该领域研究相对薄弱的重要根由。在倡导独立自主精神的美国社会,南方乃至相当一部分美国人虽然难以否认美国文化的欧洲始源,但在言行上却往往大力倡导摆脱欧洲的影响,以彰显本民族、本地区文化的独立性、创造性,这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潜在思想意识映射到南方文化研究上即是把源自异域的欧洲影响有意淡化处理,对欧洲的影响问题或是视而不见,或是以沉默方式避而不谈,或是不愿承认欧洲文化对南方文化所施加的影响。总之,无论是无意忽略,还是有意淡化,这一重内部考量轻外源探查的单一、片面的思维定式或研究范式没有给予欧洲文化影响以应有的地位和客观的评价,由此引发的对研究焦点、范围的选择以及对南方文化特色成因和本质的评说均会出现某种偏差,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南方文化本土性的本真内涵,也影响了对其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与定性。

本研究发现,外源因素是铸就南方文化本土性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其不仅为南方文化的铸造提供了足资借鉴的思想资源与精神养料,而且直接促成了南方地域文化特质的生成、积聚与突显。因而,可以说,南方文化特性并非仅源自南方本土,欧洲文明在建构其本土性方面奠定了重要基石,其是对欧洲的思想意识、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礼仪规范等文化遗传因子的吸纳、融合与弘扬。因此本书将尝试摆脱以往传统的研究范式,借鉴模因论的研究成果,选取欧洲重农文化、宗教信仰、骑士文化三个层面,探究欧洲文明对美国南方文化本土性的建构与塑形,为正确、全面、客观地认识、阐释和评价南方本土文化发生、成型的特点及本质开拓新的研究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