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农村生活
我们要讲的故事应该从九十年代的农村生活说起,因为九十年代的农村已经不是你想象中的农村了,或者看到这个故事的人一提起农村就会想起土地,想起庄稼,想起牲口,想起粮食。说起农民就会想起愚昧,想起落后,想起肮脏,想起丑陋。这些词汇说明的事实就是,没有人真正喜欢农村,也没有人真正地喜欢农民,因为农村和农民代表了社会的最底层,代表了最落后,最愚昧,最肮脏的状态。那些从农村脱胎换骨的人们都会对农民不齿,对农村感到不屑,但是即使这样,他们的骨子里面却保持了一种农民的执拗,他们可以自己骂农民,贬低农村,但是听到别人贬低农村,骂农民的时候他们心中就很不舒服,很难过,就像一个妓女生了个孩子,这孩子有一天凭借自己的本事成为一个上层人物,听到别人骂妓女一样感到不舒服,这就是具有一种情结的人,农村情结。但是这种情结也仅仅会保持一代人,等到这些人的第二代,那些纯粹的城里人,他们就会彻底的厌弃农村,因为他们觉得农村太陌生,太遥远了,他们也不会再有回到农村的可能,除了有极其历史的原因,例如上个世纪的一个伟人号召了大批的城是青年上山下乡,有这样一批人被强迫性的再次熟悉了农村,并和农村发生了不少的关系。以至在他们的一生中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除此之外,包括农民自己也比并不喜欢农村,他们目标就是脱离农村,成为城里人,尽管很有一些城市人不停报怨着,羡慕着,感慨着,农村生活的好,喜欢农村的生活,其实他们不过是暂时的调剂,也只是吃惯了生猛海鲜,打算吃一些萝卜青菜换换口味而已,长时间吃萝卜青菜他们是不干的。
近两年的城市的郊区农村的变化很大,其一,大多数农民都不再种地,不务农,应该不算是农民,但是他们因为户籍本上面写的不是非农业户口,所以从根本上,法律上讲,他们还是农民。因为这已经打上了根本的烙印,你是在农村出生的,你的父母有一方是农民,你就是农民,于是你就会受到许多限制,这没有办法,这是命运。这些不再务农的农民靠什么吃饭?他们可以选择的职业很多,第一类是手艺人,工匠。这些人一年四季给别人做活儿,只要有需要,他们私下谈妥了价钱,靠自己的手艺的优劣来获得主顾,这类人一般和官府没有什么瓜葛,不用纳税也不用拍照,也基本上和官府不打交道,但是都受到人们的尊敬,生活水平很不错。包括木匠,泥瓦匠,漆匠等等。第二类人是乡镇企业的员工,他们一般都年龄比较轻的姑娘或者小伙子,干起活来耳眼都很敏捷,手头也比较利落,因为大多数活儿都计件发薪,完不成定额就要扣工资。这类人和城里的企业员工一样,有固定的收入,工作时间,薪水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但是一般都不很高。第三类是家庭养殖业主,他们养殖牲畜,家禽,根据需要给固定的主顾送货,养殖的规模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而定。第四类是纯粹靠土地生活的人,种粮食或者其他作物,什么赚钱就种什么,没有什么规律,今天种粮食,明天种草皮,听说蔬菜赚钱就改种蔬菜,有一段时间种果树。这些人的生活不算稳定,因为无论种什么都要依赖自然气候,天气状况。有时候会格外丰收,有时候会遭遇灾害。这就是现在的农村的大约的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新的职业进入了农村,就是出租车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