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饶人处且饶人
古时候,在蔡州褒信县(今河南新蔡)有一位道人,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下围棋。道人棋术高超,在县城里,无论是专业棋手,还是业余高手,没有一个人能赢他。
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很喜欢和道人下棋,因为这个道人每次下棋时都让对手先走,有时候下得高兴了,还会让对方几个棋子。在这种情况下,大家输棋也输得心服口服,和道人下棋也没什么压力,反正最后都是他赢。
若干年后,道人去世了。在临终前,道人把村里一位喜欢下棋的年轻人找来,对他说:“我有件事要麻烦你,希望你能在我去世五年后,把我的遗体重新改葬。”说完,道人就离开了人世。
五年后,年轻人一直记着道人的遗嘱,他来到道人的坟墓前,把坟墓挖开,竟然发现里面只有道人的衣服和一本书。年轻人好奇地拿起那本书,竟然是棋谱,书中除了记载了道人研究的各种棋局,还有一首诗:“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年轻人突然明白,原来这个道人已经修炼成仙了。
“得饶人处且饶人”的意思是能谦让的地方就谦让,表现了一种居高临下而又与世无争的风度。
【例句】
做人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得饶人处且饶人,才能受到他人的敬仰。
【博闻馆】
围棋
围棋是由中国人最先发明的一种棋类。据说大约公元前6世纪,传说中尧帝的儿子丹朱性格顽劣,为了教育儿子丹朱,尧帝发明了围棋,用于陶冶儿子的性情。有关围棋最早的记载,见于春秋时期的《左传》,战国时期的弈秋是被写入史书的第一位棋手。
汉朝时,围棋的棋盘为17道棋盘,到了南北朝,棋盘才定为今天我们看到的19道棋盘。这时围棋开始传入朝鲜半岛,人们同时开始评定棋手水平,一共分为九品。围棋也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知识阶层修身养性的必修课,成为古人“琴棋书画”四种必备技能的一种。
古人“琴棋书画”四种必备技能之一的“棋”,即“围棋”。
唐朝初期,围棋传入西藏,相传松赞干布的大臣琼波·邦色是一位围棋高手,围棋在西藏也发生了改变,被藏族人民改良为藏棋。唐代还出现了和围棋有关的官职——棋待诏,是一种专门陪同皇帝下棋的专业棋手。著名的棋待诏王积薪作的“围棋十诀”在现代围棋中依旧适用。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有“四人分曹围棋”即四人围棋的记载。
清朝初期是中国围棋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涌现了大批著名的棋手,留下大量名局棋谱,如黄龙士与徐星友师徒二人的“血泪篇”,施襄夏与范西屏的“当湖十局”。同时,围棋理论的研究也达到一个高峰,代表作有徐星友的《兼山堂弈谱》和施襄夏的《弈理指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