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有范:转型时期的文化思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16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态势和新启示

北京文博会期间,“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2016)”和“中国文化消费发展指数(2016)”于10月30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发布,本届发布会的主题为“文化+”。会上,范周教授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态势和新启示做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微评

★ 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主要采用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指标体系的建立参照了国际上的成功经验,指标的选择强调科学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充分体现了发展的全面性,突出区域发展的均衡性。

在政策体制方面,中央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领域健康良性发展的法规和政策

政策保障型

《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文化部)、《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等。

 

产业指导型

《艺术品经济管理办法》(文化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移动游戏出版服务管理的通知》(广电总局)、《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意见》(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广电总局)等。

 

规范管理型

《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工作方案(试行)》(国家知识产权局)、《文化市场黑名单管理办法(试行)》(文化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指导意见》(中宣部、财政部)等。

在产业结构方面,文化产业在科技的引领和倒逼下,自发自觉地进行产业内部的结构性调整,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

当前大数据引领新一轮科技创新,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日益加深,“互联网+文化”成为重要发展趋势。不仅表现为互联网技术在文化领域的推广应用,而且意味着信息科技在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的产业链中得到全面应用。比如:数字图书馆的云服务、数字在线出版,重构了传统出版流程和发行方式;艺术品业、表演业、新闻出版业、电影业等传统文化业态也以崭新形式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已从领域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多项相关文件的出台以及各级地方媒体系统的积极响应均表明,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积极应对新媒体的冲击,重塑传统媒体主流地位是当前关系新闻传媒领域长远发展的迫切问题。

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发展迅猛,2015年实现增加值2858亿元人民币,增速达16.3%,占文化产业的比重10.5%;到2016年上半年,该行业收入为2502亿元人民币,已接近2015年全年收入,同比增长29.7%。

在文化贸易方面,文化产业呈突飞猛进发展态势,从数量到结构再到文化产品内容,都取得明显进展

微评

★ 文化贸易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窗口,目前我国文化贸易的重点在于提高质量,真正打造一批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文化自信的优质产品。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报告,自2013年起中国就已成为全球文化产品最大出口国,近些年我国主要文化产品出口额仍持续增长。同时,文化产品出口模式也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比如利用国际书展、电影节等国际化平台来展示中国文化产品,已经成为推动对外文化贸易的主流途径之一。另外,通过直接投资、收购兼并等方式积极拓展海外文化市场,扩大中国文化品牌知名度,也为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创造了更多的机会。据电影局提供的数据,2015年国产影片海外销售收入27.7亿元,比2014年增长48.13%。

在产业形态方面,文化产业和相关产业跨界联姻、深度融合,催生系列新业态

“文化+”是文化创意元素向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渗透和植入。在创新驱动下,文化产业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拓展新空间,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文化+农业、文化+康养、文化+体育、文化+制造、文化+智慧城市、文化+特色小镇、文化+人工智能”……“文化+”横向拓展、纵向延伸,不断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创新,不断向一、二、三产业和上、中、下游全产业链覆盖延展,通过资源整合和跨界竞合,突破行业壁垒,创造产业空间,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也将开拓一片新蓝海。据统计,2015年全年文化企业并购166起,除23起未透露并购金额,并购规模近15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影视行业并购总额最高,达507亿元人民币,而旅游业每起并购的平均金额最高,近30亿元。

在产业内容方面,科技推动促进文化产业外延不断拓展,为文化产业研究提供新视野和新空间

“互联网+”是知识社会创新驱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样产生极其巨大的影响。它既对文化产业的表达和传播形态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对文化产业的内容生产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网络红人、网络直播、新媒体、自媒体、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AI人工智能,以及基于社交网络和分享经济的文化服务和商业模式等一系列新事物的诞生,不断与文化产业碰撞出创意的火花,为文化产业从业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新视野。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报告,截至2016年上半年,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25亿,占网民总体的45.8%。据市场分析,才刚刚兴起的网络直播,2016年市场规模已达150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600亿。

微评

★ 截至2016年10月,网络直播行业除孕育出欢聚时代、9158两家上市公司外,斗鱼和映客也已跻身独角兽行列。

在文化消费方面,市场的建设、培育和分类更加趋于科学合理

2016年,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家发改委联合26个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消费带动转型升级的行动方案》,鼓励以需求为导向,从供给端发力,为扩大文化消费、促进产业转型提供政策指导。文化消费市场逐渐朝着数字化、多元化、个性化、差异化的方向发展。

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我国生活性服务业的产品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方式创新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标准化的服务要素组合起来,满足消费者灵活多变、时间碎片化的需求,更加注重增强消费者体验和参与度。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等文化场馆的建设和运营取得了长足进展,文化遗产创意设计、文化衍生品开发、艺术再造、艺术培训、在线旅游、在线教育等文化消费项目也取得良好的市场反响。据统计,2015年全国居民用于文化娱乐的人均消费支出为760.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3.2%,增速比全部人均消费支出高4.8%;文化娱乐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8%,比上年提高0.2%。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均稳步提高。

2016年既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实现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之年。到2020年,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因此从当前到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文化产业将成为经济增长、创新创业的主要动力之一,也将在调整产业方向、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化+”将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将对各个领域的发展持续地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