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16年中国文化产业的行业发展概况
(一)新闻出版行业发展概况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正当各大经济领域都在深化“三去一降一补”改革时,我国新闻出版发行业也在压力与机遇面前逐渐进入了新常态,产业发展出现结构性调整,行业格局呈现资源性整合,传统传媒正在转型阵痛中走向优化升级,新兴业态也在政策和技术的双重引领下走向规范发展。
第一,传统媒体整体衰落。报刊行业出现大面积亏损,全国各大都市报年发行量、阅读量均一路下跌,2015年零售发行相比去年同期下降幅度高达50.8%。第二,移动阅读成为主流。2016年移动阅读市场规模有望在2015年101亿元的基础上达到135亿元,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也有望在2015年60%的基础上实现更大的突破。阅读方式的改变深刻地影响了阅读内容的生产。第三,媒体加速融合发展。近年来,国内不少大型新闻传媒集团积极应对挑战,整合跨界资源,探索全媒体融合道路。第四,技术改变传播方式。网络直播在2016年实现爆发式增长,并带来网红经济和粉丝经济等新业态。2016上半年网络直播市场营收82.6亿元,同比增长209.3%,用户规模已迅速达到3.2亿,占网民总体的45.8%。第五,图书销售额增幅趋缓,库存居高不下。2016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总规模为701亿元,同比增长12.3%,比2015年12.8%的增幅略微下降。其中渠道销量差异明显,传统实体书店首次出现2.33%的负增长,而网上书店则继续保持30%左右的增幅,总码洋首次超过实体书店。第六,数字出版发展势头继续看好。2015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4403.85亿元,比2014年增长30%,数字出版产业收入在新闻出版产业收入的总比由2014年的17.1%提升至20.5%。
(二)广播电影电视服务业发展概况
在“互联网+”与多媒介融合发展的社会背景下,2016年的中国移动电台市场突破16亿,这是广播产业“UGC+PGC”的转型发展模式所带来的成功,结合技术创新、资源整合、云端共享等,中国的广播产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繁荣。但与此同时,广播节目的内容细化、制作与类型等还亟待创新。
2016年,中国电影银幕总数达到41179块,位居全球第一,生产的各类电影数量也稳步增加到944部,但是全国的电影票房收入及观影人次两者增长速度都相较2015年明显放缓。我国电影产业热度的确是依旧不减,市场仍有巨大潜力,只是面对观众的选择愈加趋于理性的今天,影片需要通过提高质量以增加自身竞争力,扩大国内市场,打开国际市场。
网络在线视频的市场在2016年可谓方兴未艾,众多视频播放平台依靠优质自制的网综网剧或购买知名IP等吸引用户,网络视频用户达6.83亿人,相比2015年(6.25亿人)增长0.58亿人,增幅达9.3%,同年第2季度中国网络视频广告市场规模已经达到91.1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36.1%,同比增长51.6%。新媒体的春天使得传统电视媒体面临寒冬。同质节目泛滥、节目质量低下、电视台体制障碍等问题使观众大量流失。因此,传统电视媒体也开始以合作创新谋出路,台网联动、科技体验等都在实践发展中探寻出新道路。
(三)文化艺术服务业发展概况
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分类方法,文化艺术服务市场分为文艺创作与表演服务、图书馆与档案馆服务、文化遗产保护服务、群众文化服务、文化研究和社团服务、文化艺术培训服务和其他文化艺术服务7个类别。
文化艺术服务的发展虽然在文化及相关产业中占据较小的份额,但其对社会的影响和文化的传播却是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行业内主要服务以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为主,从2016年的文化服务业营收状况来看,营业收入仅达312亿元,但比2015年同比增长22.8%,增长率远高于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7.5%,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文化艺术服务产业处于一个高速发展起步期,其所具有的产业性发展空间也非常巨大。在国家和文化部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指导下,2016年文化艺术服务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艺术创作生产和艺术表演成果累累,艺术扶持政策更加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文物保护和利用成效显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正在形成,文物和其他产业融合进一步深化;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文化艺术培训市场取得新进展。2017年必将延续这种发展态势,将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服务产业化发展深度结合,完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文化艺术服务。“产业化”“无墙化”“PPP模式”“深度融合”“适度开放”“人才培养”都将是本年度关注的重点问题。
(四)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发展概况
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作为一个起步较晚、发展较快、渗透领域广的战略性新型产业,已经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提质增效、创新发展上占据重要位置。截至2015年底,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858亿元,增速为16.3%,占文化产业的比重为10.5%。在文化产业十大行业中,增长速度位列第二,仅次于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从业人员为88.2万人,增长12.8%。2016年上半年,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营业收入为2502亿元,增长29.7%,位居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10个营收增长行业的第一位。互联网信息服务已经逐渐成为文化信息传输服务内容的主战场,2015年,互联网内容提供商营收规模接近3000亿元,较2014年度增长35.1%,2016年营收规模接近4000亿元;2015年,包括IP版权交易规模和授权衍生周边在内的广义产值突破4200亿元,较2014年度增长42.5%,2016年产值突破5600亿元。文化信息依托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等基础骨干网络的建设,构筑了宽带、融合、泛在的新一代文化信息基础设施和现代传播体系,实现了公共文化信息、文化休闲娱乐信息、个人定制化信息的全面传输,融入社会生产生活,深刻改变着文化产业的内部格局、行业利益的重组和文化安全的重新建构。
(五)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发展概况
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分类方法,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市场分为广告服务、文化软件服务、建筑设计服务、专业设计服务4个种类。2016年,我国广告业进入了一个空前活跃时期,无论是广告公司的数量、从业人数,还是广告营业额,都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2016年,我国软件服务进入创新爆发期,并不断在行业洗牌中进行换血,市场主导性越来越强,并呈现出文化软件和广告服务相互促进的发展特征。2016年,我国建筑设计服务在与行业市场继续保持黏度和依赖性的同时,开始以文化创新和设计思维开拓高附加值市场,并与文化领域尤其是公共文化服务融合更加紧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日趋完善,公共建筑领域的设计服务不断优化行业发展,提高设计水准,并与公共文化领域融合更加紧密。2016年,我国专业设计服务领域的“专业性”更强,行业集中度在资本市场的作用下进一步提升,互联网思维为专业设计服务领域的深刻变革提供了催化剂。更多的业内企业运用并购杠杆来寻求规模的迅速扩张,融合背景下,专业设计服务机构为实现规模效益,开始尝试进行横向并购扩张,探索通过跨领域收购助力多元化发展。同时,2016年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融合发展特征也十分突出。一是新兴业态对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同相关产业所融合的领域、融合的深度起到关键作用;二是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我国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
(六)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发展概况
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是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结晶,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带动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分类方法,文化娱乐休闲服务业主要包含景区游览服务、娱乐休闲服务、摄影扩印服务3个部分。在我国经济总量和人均GDP不断攀升的时期,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也在逐年增加,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个极具活力和优良发展前景的产业。2015年,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实现增长2044亿元,增速达19.4%,占文化产业的比重为7.5%,比2014年提高0.5个百分点。2016年上半年,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作为文化及相关产业领域实现两位数增长的5个行业之一,营业收入达496亿元,增长17.8%,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七)工艺美术品发展概况
2016年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工艺美术行业一改前几年快速增长的态势,各项经济指标呈现增长放缓的状态,与2015年相比,工艺美术品行业发展有所复苏。据国家统计局相关资料统计,2016年1—11月,全国工艺美术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5290家,其中亏损企业435家。工艺美术行业规模以上工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9731.5亿元,与2015年同比增长2.62%;实现利润528.6亿元,同比增长7.14%;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12.4亿元,与2015年同比上升1.14%。据海关相关资料统计,2016年1—11月,全国工艺美术行业主要商品海关出口总额287.9亿美元,同比下降了76.3亿美元,下降了20.95%;进口额43.96亿美元,同比下降了6.95亿美元,比2015年同期下降13.65%。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特点表现为:第一,行业增速放缓。第二,国家政策助力工艺美术品行业发展。第三,特有资源和区域特色为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第四,传承与创新融合促使工艺美术品行业活力焕发。
(八)文化及相关产品生产概况
随着中国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文化衍生品开发在近年迎来发展高潮。2015—2016年,国内文博业、影视业、动漫游戏业等都纷纷以IP为核心,开发各类衍生产品。文化衍生品开发既有着人们消费升级的需求,也符合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
第一,文化衍生品开发进入快车道。近年来,中国文化衍生品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据美国授权业评估,中国正版授权衍生品市场以每年15%的全球最快速度增长,而同期的美国和日本已经是3%~5%的饱和状态。第二,文博衍生品“活化”特征明显。博物馆文创产品将博物馆拥有的历史元素和现代设计结合,一方面力求把握传统文化脉络,另一方面注重探索现代表达方式,实现游客“博物馆文化带回家”的愿望。第三,动漫元素成为衍生品媒介。纵观中国电影市场,衍生产品卖得较好的一般都是具有动漫基础的作品,超级英雄电影一类的大片《变形金刚》《美国队长》《蜘蛛侠》等,或者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大鱼海棠》等。第四,衍生品开发更加重视与现代科技的结合。现代科技在不断改变文化产业业态和发展模式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文化衍生品的开发和营销。从2015年起,故宫博物院除了加强英文网站建设外,还重点推进“数字故宫”建设,自主研发并上线了《胤禛美人图》《紫禁城祥瑞》《皇帝的一天》《韩熙载夜宴图》《每日故宫》和《故宫陶瓷馆》6款App应用,通过数字技术,以立体、多元、全方位的信息化手段推进故宫衍生品的展示和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