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理论
第一节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含义与特征
海洋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和地球上的最后空间,拥有丰富资源与能源的海洋已成为沿海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物质来源。进入21世纪,中国海洋经济得到了各级政府的普遍重视,沿海各地都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出台了“海洋强国”“海洋强省”“海上山东”等不同层次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但在对海洋经济的认识上,无论是海洋主管部门,还是理论界都还存在很大的争议。海洋产业的概念与范围如何界定?这些都是困扰着海洋经济统计与研究方面的问题。因此,本部分将结合现有的文献,对海洋产业、海洋新兴产业和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进行科学的界定,分析这些产业的特征,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一、海洋产业的概念与分类
(一)海洋产业概念界定
海洋经济的概念在中国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90年代开始流行,迄今尚未形成普遍认同的标准。理论界主要从区域经济或产业经济的视角进行界定,或者将两者融合进行研究。事实上,现阶段的海洋经济主要指海洋产业的简单聚合体,还不能称得上独立的经济体系研究范畴。因此,国外对海洋经济的研究较少,主要体现在涉海经济研究中,如美国将涉海经济划分为海岸带经济和海洋经济两大类。而国外对海洋产业的研究相对较多,如澳大利亚、加拿大、欧洲对海洋产业的界定,英国对海洋关联产业的界定等。
1.国外海洋产业的界定
各国对海洋产业的定义基本类似,主要指涉及海洋资源及其利用的相关活动,但其包含的内容却不尽相同,归类标准和体系也存在很大差异。比如,美国将海洋产业定义为:在生产过程中利用海洋资源或因某些源于海洋的特性,生产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活动。加拿大的海洋产业是指加拿大海区及与海区相邻的沿海社区为基地的产业活动,或者其收入与海区活动密切相关的产业活动。依据加拿大海洋战略(2002),海洋产业包括在加拿大海域及与此相连的沿海区域内的海洋娱乐商业贸易开发活动以及依赖于这些活动所开展的各种产业经济活动,但不包括内陆水域的产业活动,诸如在加拿大五大湖、运河和河流进行的运输和渔业活动。澳大利亚的海洋产业是指利用海洋资源进行生产,或是把海洋资源作为主要投入的生产活动。
2.国内海洋产业的界定
海洋产业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活动,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狭义的海洋产业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活动,主要包括海洋产业及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过程中所进行的科研、教育、管理及服务等活动。广义的海洋产业还包括海洋相关产业及临海产业。海洋相关产业是指以各种投入产出为联系纽带,与主要海洋产业构成技术经济联系的上下游产业,包括涉及海洋农林业、海洋设备制造业、涉海产品及材料制造业、涉海建筑与安装业、海洋批发与零售业、涉海服务业等。在对临海产业内涵与构成的界定上也同样存在不同观点,大致可分成两类:一类是“等同论”。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临海产业等同于临港产业。许进、陈万灵(2005)等是这一观点的支持者。另一类是“差异论”,认为临海产业不同于临港产业。持这一观点的主要有栾维新等(1998)。
上述分类标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海洋经济统计分类与代码》(HY/T052—1999)中规定的海洋三次产业的划分在内容上存在许多不同,在海洋产业统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因此,中国海洋产业的界定和国外相比,由于标准不同,其内容上存在许多差别,还需要依据“海洋经济”的概念及内涵进一步统一和细化。
本书的海洋产业是指广义的海洋产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在此范畴内选择。
(二)海洋产业的分类
1.国外海洋产业分类
目前,西方沿海国家对“海洋产业”的表述基本相同,如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海洋产业”、英国的“海洋相关活动”、加拿大的“海洋产业”及欧洲的“海洋产业”等。虽然各国对于海洋产业的定义基本类似,但其包含的内容却不尽相同,归类标准和体系也存在较大差异。
(1)美国的海洋产业分类。
2003年,Colgan(科尔根)等依据《国民经济统计标准产业代码》将美国的海洋产业划分为七大类,即海洋工程建筑、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等)、海洋矿产业(石灰石/沙/砾石、油气钻探和油气生产等)、海洋娱乐与旅游业(海洋娱乐、动物园与水族馆、游艇运营、餐饮食宿、娱乐公园和营地及运动产品等)、海上运输业(货物运输、海洋客运、搜索和航行设备、仓储等)、船舶制造与修理业及其他海洋产业活动(包括各级政府的海洋管理、滨海不动产和海洋教育与研究等)。
(2)澳大利亚海洋产业分类。
澳大利亚于1997年发布的《海洋产业发展战略》将海洋产业归纳为四大类,即海洋资源开发产业(海洋油气业、海洋渔业、海洋药物业、海水养殖业和海底矿产业)、海洋系统设计与建造(船舶设计/建造与修理、近海工程、海岸带工程)、海洋运营与航行(海洋运输业、漂浮或固定海洋设施的安装、潜水作业、疏浚和废物处理)和海洋仪器与服务(机械制造、电信、航行设备、海洋研发与环境监测、教育与培训)。其中,海洋石油和天然气业指海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提炼和加工及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等活动;海洋旅游业指与海洋旅游相关的旅行社和旅游经营活动、出租和运营、空中和水路运输、住宿,娱乐及其他零售贸易等活动;海洋渔业和海产品加工业指海洋渔业捕捞、海水养殖和海产品加工等活动;海港工业指码头装卸、水路运输、港口营运及其他服务和水路运输服务等。
(3)加拿大海洋产业分类。
根据三次产业分类法,加拿大的海洋三次产业分类为,海洋第一产业包括原油和天然气、海洋渔业、采石和砂矿产业;海洋第二产业包括造船和修船业、机电设备业、鱼产品加工业、石油冶炼、海洋建筑业;海洋第三产业包括通信业、省级政府服务、海洋运输及相关行业、仓储存储业、经营服务业、批发与零售贸易业、专业经营服务业、教育服务业、食宿和餐饮服务业、非经营服务业、政府服务业、娱乐和服务消遣业、国防服务业、其他联邦服务业。
(4)英国对海洋产业的分类。
在英国,尽管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海洋产业统计,但对海洋相关产业活动的研究相对深入。英国政府海洋科学和技术机构委员会于1994—1995年和1999—2000年两次对英国的海洋产业活动进行了系统调查。两次调查包含了与海上、海底等关联的海洋活动,包括18类,即海洋渔业、海洋矿产、海洋制造、海洋工程建筑、海洋运输与通信、商业服务与保险、海洋油气业、海洋教育、科学研究、航海与安全、海底电缆、港口业、海洋国防、海洋设备、海洋可再生能源、许可和租赁业务、海洋环境、休闲与娱乐。这些基本涵盖了现有的海洋产业分类,并且海事保险与金融、海洋污染防治和海军等也包括在内。
从上述海洋产业的界定中可以看出,各国对海洋产业的概念和分类都有自己的标准,目前国外也没有一致的概念。除了海洋娱乐与旅游、滨海不动产、海洋环境、海军建设等类别外,其他所包括的海洋产业类型大体一致,但在产业具体内容上和国内的定义存在一定差异。例如,海盐业和海洋化工在国外的计量中并未明确提出;各国的海洋旅游业只包括涉海的部分内容,除美国单列一类外,其他各国没有单独列出,而是分散在海上交通运输和服务业中。
2.中国海洋产业分类
根据《中国海洋统计年鉴》,目前国内海洋产业的分类标准大体有以下几种:
(1)历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中将海洋产业划分为主要海洋产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和海洋相关产业,部分文献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临海产业。
(2)根据海洋三次产业划分标准,可以分为海洋第一产业、海洋第二产业和海洋第三产业。海洋第一产业,是指海洋渔业中的海洋水产品、海洋渔业服务业及海洋相关产业中属于第一产业范畴的部门;海洋第二产业,是指海洋渔业中海洋水产品加工、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及海洋相关产业中属于第二产业范畴的部门;海洋第三产业,是指除海洋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及海洋相关产业中属于第三产业范畴的部门。
(3)根据国民经济物质生产部门分类标准,可以把海洋产业划分为海洋农业、海洋工业、海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洋商业服务业。
(4)根据海洋产业发展的时序和技术标准划分,可以将海洋产业划分为传统海洋产业、新兴海洋产业和未来海洋产业。
(5)根据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作为划分海洋产业的基本标准,海洋经济活动范围覆盖整个国民经济15个门类中的13个,包括31个大类、31个中类、48个小类的经济活动。
(6)根据资源相关性的原则,将海洋产业划分为狭义海洋产业、前向海洋产业、后向海洋产业等。
(7)根据各海洋产业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将海洋产业划分为先行性产业、主导性产业、支柱性产业、服务性产业和发展性产业等。
(8)最后一种是基于资源的视角对海洋产业的分类。根据资源自身的属性及显示的分类状况,可以将海洋资源分为5个基本的类别,即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空间资源和海洋能量资源。其中依靠海洋生物资源而形成的海洋产业有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业;依靠海洋矿产资源而形成的海洋产业有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产业;依靠海洋化学资源而形成的海洋产业有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依靠海洋空间资源而形成的海洋产业有海洋船舶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业;依靠海洋能量资源而形成的海洋产业有海洋电力业和海水利用业。本书主要根据《海洋统计年鉴》标准列出了前两大分类标准。
二、海洋新兴产业的概念与特征
由于早期无节制开发,海洋自然资源的供给能力逐渐衰退、生产力逐渐下降。近年来,各国开始注重对海洋的保护,大力支持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以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促进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相继发布了多个涉及沿海地区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国家级区域开发战略规划,发展海洋经济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海洋产业特别是对海洋新兴产业的研究也逐渐兴盛。
(一)海洋新兴产业的概念与范围界定
1.国外对海洋新兴产业范围的界定
对于海洋新兴产业,国外学者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和相应的划分标准。21世纪以来,各沿海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海洋发展战略,并根据自身经济发展和海洋开发情况对海洋新兴产业的范围进行了界定。
作为美国主要制定和执行海洋战略的政府机构,NOAA将未来20年海洋技术发展的重点行业定位为:海洋观测、海洋生物技术、深海开发和海洋空间利用等方面,并将海洋工程、海洋生物、海水淡化、海洋新能源等高新技术海洋产业确定为近期目标。
《21世纪日本海洋发展战略(2002)》中,日本明确了海洋新兴科技的主要内容: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技术、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技术、海水资源利用深海技术等。
《澳大利亚海洋产业发展战略(2003)》中,强调了海洋新兴产业对澳大利亚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将海洋生物技术和化学品、海底矿产、海洋替代能源(波能、热梯度能等)、海水淡化等产业界定为当时的海洋新兴产业。
2007年,欧盟和韩国也指出了未来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2007年10月,欧盟委员会颁布了《海洋综合政策蓝皮书》,提出了欧洲海洋新兴产业的范围:蓝色生物技术产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水下技术与装备产业及海洋水产养殖业等。《21世纪韩国海洋发展战略》(2007)中指出,未来韩国新兴海洋产业主要包括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洋能源开发、海洋装备、海水淡化。
2011年9月,英国政府发布了《英国海洋产业增长战略》。该报告明确对海洋新兴产业的范围做了界定,即海洋装备、海洋商贸、海洋休闲及海洋可再生能源。
可以看出,各国政府根据本国经济环境和产业发展状况而界定了海洋新兴产业的范围。同样也表明,海洋新兴产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因各国发展阶段不同而存在差异。
2.国内对海洋新兴产业的界定与分类
(1)海洋新兴产业的概念界定。
海洋新兴产业一词在20世纪末就开始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与探讨,已有文献主要将海洋产业与新兴产业交叉和融合进行了概念界定。郑贵斌(2004)认为,海洋新兴产业是海洋资源大规模开发为背景、以高新技术发展为依托,进入产业成长期的海洋“新”产业。它代表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水平、海洋产业进化的新方向、具有产业关联带动和产业集聚效应。刘容子、张平(2010)对海洋新兴产业的概念界定与此类似。他们认为,海洋新兴产业是以海洋高新技术为基础,在海洋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战略性、创新性、引领性的产业门类。它反映了海洋经济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体现了一个地区海洋科技研发的水平和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制高点。因此,与传统的海洋产业相比,海洋新兴产业不仅是利用高新科学技术的海洋产业,而且是低污染、低耗能、高效益、可持续发展海洋经济的产业(于婧、陈东景,2012)。
上述分析表明,国内学者针对海洋新兴产业的概念界定存在较为一致的意见,并具有以下两层含义:首先,从时序维度上考虑,海洋新兴产业是相对于海洋传统产业而言的新产业,反映了海洋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趋势。其次,海洋新兴产业是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新”产业。它以海洋高新技术发展为依托,推动海洋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具有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带动效应。因此,海洋新兴产业可以界定为,以高新技术发展为依托、针对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而发展起来的、具有产业带动和产业集聚效应的高效益、低耗能产业。
(2)海洋新兴产业的分类。
传统海洋产业与新兴海洋产业共同构成了海洋经济的主体部分。与海洋产业的分类标准相类似,学者们根据海洋新兴产业的概念界定和特征,从不同视角对海洋新兴产业进行了分类,主要有:根据产业功能定位进行分类。刘容子(2010)等将海洋新兴产业区分为资源型海洋新兴产业、制造型海洋新兴产业和服务型海洋新兴产业。资源型海洋新兴产业以海洋资源为依托,已经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能力,产品市场潜力巨大,对未来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较强,包括海洋生物育种和健康养殖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水利用业、海洋可再生能源电力业。制造型海洋新兴产业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具有战略意义和关系国家经济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这类产业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满足国家安全需要,核心任务是技术创新和自主生产。另一类是产品需求量大、通用性强的产业。这类产业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升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具体包括海洋船舶和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新材料、海洋监测仪器设备制造业。
根据产业演进与技术复杂度相结合进行分类,于婧和陈东景(2012)以海洋技术发展为背景,将海洋新兴产业区分为三类群体:第一类是现代海洋渔业,它是将高技术融合到传统渔业中的产业;第二类是本身具有较高技术,且已经较为成熟的海洋产业,包括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电力业等;第三类是技术尚未成熟,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海洋产业,如海水综合利用业、海洋生物医药业等。
(二)海洋新兴产业特征
随着海洋开发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海洋新兴产业有了惊人的发展,也展现出新的特征。
1.高科技性
海洋资源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开发难度较大,技术要求高,如深海采矿,不仅需要高端的潜水设备,还需要海底地形探测装备。浅海石油可以采用固定平台与陆地相似,但是深海开采则需要漂浮式的平台,而其对科技水平的要求就较高。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海洋技术已被国家列为高新技术。以海洋探测、海底采矿、海洋生物基因工程等为标志的海洋高新技术取得重大推进。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必将为深海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高成长性
传统海洋产业依靠劳动密集和低技术,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晚期,在海洋产业布局中的地位将逐步弱化甚至退出。依托高技术和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新兴海洋产业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初创期或成长期,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未来将具有更大的成长空间和较大的市场份额。
3.高风险性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未来发展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海洋”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自然环境决定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本身具有较高的风险。与此同时,海洋新兴产业处于产业发展的萌芽或成长期,往往需要大量的技术、资本等前期投入,短期内难以实现回报,一旦研发或成果转化失败,产业发展也将受到相应的阻碍。
4.高增长性
近年来,新兴海洋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2006年,中国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海洋总产值的17.99%,2010年这一占比已经达到20.89%。其中,增长最快的几大产业依次为海洋电力、海洋油气业、海洋生物、海洋工程,2010年它们的增长率分别为80.1%、53.9%、29.9%和23.9%,此外,海水利用、海洋能、海洋采矿等其他新兴产业也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与特征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
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具有战略性和新兴性两大特征,概括地说,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先导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换起着决定性的促进和导向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市场前景、扩散效应及引导科技进步的能力,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产业安全。目前,学术界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暂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界定。
第一,从其战略性、新兴性等特性出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界定。比如,于淑娥和张炳君(2010)、吴传清和周勇(2010)、王镝和黄成明(2010)等人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些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具有良好市场前景、能够拉动上下游产业并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产业。仲雯雯(2011)等认为,新兴性是有别于传统的,而战略性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与未来长远发展的关键问题,视发展水平和历史阶段而存在差异。这与钟清流(2010)提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利益与风险并存的产业”是一致的。他们都强调,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没有可遵循的已经成熟的发展模式,因而具有探索性。
第二,从科技引领视角界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宋河发、万劲波(2010)等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基于新兴技术,科技含量高、出现时间短且发展速度快,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具有较大溢出作用,能带动一批产业兴起,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支撑作用,最终会成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业态形式。姜大鹏、顾新(2011)等也支持这一观点,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了当前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和方向,具有广大的市场前景、经济技术效益和产业带动效用。冯赫(2010)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以科技重大突破为前提,以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深度融合为基础,发展潜力巨大、经济效益高的产业。王昌林等(2010)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建立在重大前沿科技突破基础上,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李桢(2012)等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寻经济新增长点、满足社会需求和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等需要而培育和发展能够引领未来产业和技术发展方向,并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作用的新兴产业部门。陈柳钦(2012)认为,所谓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伴随信息、生物、纳米、新能源、环保、海洋和空间等新技术的进步而涌现出的一系列新兴的产业部门,它们代表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在各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发展中将起到战略性的作用。王新新(2011)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而产生的科研成果、技术发明、知识创意、组织形式聚集吸引技术、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形成的对一个国家经济的长期战略发展具有支柱性和带动性的产业,是指一批具有全新社会形态、全新经济形态、全新技术形态、全新组织形态的产业群或产业集群。姜江(2010)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随着新科研成果的发明及新技术的应用而出现的产业。
第三,主要从产业发展和结构演进视角界定战略性新兴产业。贺海强(2007)从产业生命周期的角度指出,“新兴产业是一种处于成长阶段,技术层次尚在萌芽阶段,以科学技术为支撑,未来具有竞争力、前瞻性及市场性的先进技术为基础而衍生出来的产业群聚”。陈柳钦(2012)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以重大科技突破为前提,以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深度融合为基础,能够引致社会新需求,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庄媛媛(2011)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是能够优化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带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产业。陈柳钦(2011)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那些代表着产业未来发展方向,能引致社会新需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产业。来亚红(2011)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那些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长期发展具有导向性、支柱性的企业,是产业结构演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李赶顺(2002)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第四,主要从国家经济安全角度界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刘洪昌、武博(2010)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关系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命脉和产业安全,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广、市场空间大、节能减排优的潜在朝阳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深度融合的产业。王镝和黄成明(2010)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符合国家未来发展战略目标、具有自主核心技术、能产生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新兴产业。林源园(2010)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各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发展中将起到战略性的作用,它们代表着产业发展的一般方向。张一玲(2010)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特征的新兴产业。朱瑞博(2010)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是经济增长的先导产业,关系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安全和经济命脉。
综合政府及学者的观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界定为:在一个国家和地区具有科技引领作用、关系国家经济安全、优先发展的先行主导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升级有着巨大的促进与先导作用,以高新技术发展为支撑,知识技术密集、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巨大和环比效益高的产业;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能够带动市场发育的、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产业。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
与传统产业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投入产出、生产方式、成长潜力和综合效益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高风险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企业的市场风险。企业生命力的强弱主要体现在对市场的应变能力,能够迅速应对市场变化,实现预期收益的企业往往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反之,应对市场反应迟缓,短期内难以获得利益的企业将增加投资风险。第二个层面是行业技术风险。研发和技术的不确定性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面临的另一大重要风险。比如,自金融危机之后,新能源产业和低碳产业并未如预期那样获得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有些产业呈现出大幅亏损现象。第三个层面是社会风险。即市场中可能存在垄断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及制度缺失所导致的道德风险。
2.高投入
新产业的发展初期需要在各方面投入较高的成本。一方面是产业发展初期的研发和固定资产需要大量的投入;另一方面是企业的规模扩张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产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大量的融资来源。
3.高回报
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主导性和前瞻性的特点,一旦投入生产并打入市场,收益也相对较高,特别是那些占据市场先导优势、具有较大市场份额和较强控制力的企业,在产业成长期具有更高的利润。
4.产业主导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对国家经济发展起到重要贡献的主导产业,它不仅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成长空间,而且能带动其关联产业的发展,引导相关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5.生产的智能化
与传统产业机械作业为主导的生产方式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在其强大的智能化生产方式基础之上。数字技术的发展使生产日益智能化,通过电子化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极大地节约了时间和成本,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6.资源利用的有效性
与传统的低资源利用效率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的有效性,解决过去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与特征
(一)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概念
1.理论视角的界定
与西方国家相比,国内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同时兼具“海洋”“战略性”“新兴性”三者的共性。自从温家宝同志2009年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作为其中之一的海洋经济发展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2010年年初,在“展望2010,撑起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讲话中,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指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处于产业链条上游,掌握核心技术、附加值高、经济贡献大、耗能低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引领海洋经济发展方向,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特征的海洋新兴产业。近两年,国内涌现了大量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涉及相关概念的文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从国家海洋战略发展视角进行界定。仲雯雯(2010)认为,中国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是指能够体现国家的海洋战略意图,以海洋高新技术为首要特征,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巨大发展潜力,能够引领海洋经济发展方向,推动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和海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海洋新兴产业。王曙光(2008)认为,海洋战略性产业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海洋产业。中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有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水淡化和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产业、海洋装备业、深海产业等。
第二,从产业链视角界定。向晓梅(2011)认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具有高技术引领性、资源综合利用性、环境友好性、与陆地经济的融合性、对国民经济的主导带动性的产业。姜秉国、韩立民(2011)认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以海洋高新科技发展为基础,以海洋高新科技成果产业化为核心内容,具有重大发展潜力和广阔市场需求,对相关海陆产业具有较大带动作用,可以有力增强国家海洋全面开发能力的海洋产业门类。张亿平(2012)认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有重要地位,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与生态环境和谐等特征,处于海洋产业链条高端,对上下游行业有巨大推动作用,能引领海洋经济发展方向,有较强的全局性、长远性和导向性的海洋新兴产业。
第三,从环境和资源的角度进行界定。姜江口(2011)等认为,当今世界,面对陆地资源日渐枯竭、天空资源开发风险较大等紧迫形势,很多国家都把未来战略重点转向蓝色海洋经济。而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指以海洋高新技术发展和海洋资源大规模开发为支撑的,具有重要引领作用、较强产业关联和巨大发展潜力的海洋新兴产业。宋河发等指出海洋战略新兴产业是科技含量高、产品价值高的先导性产业;是综合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友好型产业;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导向型产业。
第四,从科技的角度进行界定。李靖宇(2012)认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科技为其助推器的海洋产业,其首要特征就是有海洋高新技术的支持。仲雯雯(2010)认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具有科技含量高、技术水平高、环境友好的特征,是关系海洋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及能够带动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孙志辉(2010)认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拥有新资源开发利用的配套装备和基础设施的高新技术产业。
2.实践视角的界定
自温家宝同志2009年提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之后,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沿海各省分别基于自身发展的情况,界定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范围。具有代表性的包括:
(1)山东省。
2009年4月,胡锦涛同志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目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通过突出发展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新能源和海洋开发等重点产业,力图打造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和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主要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包括:①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船舶产业。覆盖海洋、电子、机械、材料、通信技术、工业设计、精密制造等领域。②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产业。包括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洋化学资源利用工业,是解决水和化学矿产资源危机的战略途径之一。③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指以海洋生物资源为对象,以海洋生物技术为手段,以海洋药物和具有药用价值的海洋生物制品为主导产品,包含相关功能产品的产业类群。④海洋新能源产业。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海洋风能区划及发电技术集成创新和转化应用。⑤深海战略资源开发产业。指以大洋深海资源,包括海底固体矿产(多金属结核、结壳)、深海石油天然气、海底热液硫化物、海底天然气水合物、深海生物及其基因、稀土资源等为对象的勘察和开发利用。
(2)广东省。
根据《广东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广东省确立了以下几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发展重点:①海水综合利用业。加快研发和推广海水综合利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并形成产业化,近期目标是实现海水淡化的技术突破,未来目标是海水直接利用,海水提取溴、镁、铀等。②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海水利用成套设备、深海勘探开采设备、海洋新能源开发设备及海洋环保设备制造业,具体包括海上作业平台、深潜设备、大型特种船舶、海洋风力发电设备、深海金属开采设备、海水污染处理设备等,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海洋装备制造产业群。③海洋生物医药业。发展海洋生物育种业、深海养殖业、海洋生物基因技术,研发海洋药物、海洋微生物产品、海洋生物功能制品、海洋生化制品等海洋生物医药制品,努力打造国家海洋生物医药的品牌基地。④海洋新能源产业。加快海洋风能、波浪能、潮汐能、潮流能、温差能发电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向广袤的海洋索取可持续的能源。⑤海洋环境产业。加快发展海洋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海洋污染防治技术、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技术,促进海洋绿色经济的发展。⑥海洋现代服务业。依托海洋中心城市、主要港口和临港工业基地,大力发展现代港口物流、海洋会展业、海洋信息服务业、海洋航运业和海洋金融保险服务业,完善海洋经济产业结构。
(3)浙江省。
围绕浙江省“十二五”规划的阶段特点,浙江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船舶制造业,覆盖海洋、电子、机械、材料、通信技术、工业设计、精密制造等领域。②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业,发挥浙江省现有研发和产业优势,突出技术与装备国产化,巩固提升全国领先地位,增强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业的国际竞争力。③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业。指以海洋生物资源为对象,以海洋生物技术为手段,以海洋药物和具有药用价值的海洋生物制品为主导产品,包含相关功能产品的产业类群;发挥浙江海洋生物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优势,坚持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结合,加快产业化水平,力争成为中国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业重要基地。④海洋清洁能源业。包括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等海洋能和海上风能、海洋生物质能,对推动海岛开发、海洋勘探开发和海洋科研意义重大,发挥浙江省丰富的海上风能、潮汐能、潮流能等清洁能源和示范工程、科研团队优势,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增强海洋开发的能源安全保障能力。⑤海洋勘探开发服务业。指以大洋深海资源,包括海底固体矿产(多金属结核、结壳)、深海石油天然气、海底热液硫化物、海底天然气水合物、深海生物及其基因、稀土资源等为对象的勘察和开发利用,发挥国家海洋二所、杭州应用声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优势,加强海洋勘探开发领域技术性与应用性研究,增强浙江省海洋勘探开发和服务能力。⑥港航物流服务业。突出港航服务业作为浙江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的战略地位,着力建设以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集输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提升港航物流服务发展水平,推进浙江港航强省建成。
(4)江苏省。
江苏省对海洋新兴产业的规划,主要涉及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海水资源、海洋服务业等领域,具体包括: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技术方面,以创新高新技术为核心,通过高等院校和研发中心进行自主研发,国外企业进行技术引进,来加快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②海洋新能源利用业。基础建设方面,建设好海上风电场,抓好江苏省11个海洋风电项目的建设;技术方面,引进优秀人才,加强风电的研发、制造和运营。③海洋生物医药业。主要是加快海洋生物基因工程药物与海洋极端微生物的研究;通过对海洋医药技术的新研发,大型的海洋生物产业基地的建设,进而生产出高端的海洋生物技术产品。④海水综合利用业。通过一系列的海水淡化技术的研发,推动和培育海水利用设备制造以及推进示范性项目的建设来实现海水的综合利用。⑤海洋商务服务业。商务服务业需要信息、文化、企业主体、CBD等各种要素来支撑,所以应该加紧各类要素的投入和发展,其核心在于培育和引进涉海类的相关人才来推动现代海洋商务服务业。
(5)河北省。
在《河北省海洋科技及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河北省提出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具体包括:①海水利用业。主要是利用新的技术高效将海水转化成淡水,用以缓解城市中的淡水供给;其次是在海水中提取可利用的化学资源;再是将其两种利用方式结合,合成综合利用的效果。②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业。主要是对海洋生物医药的研发、生产加工和市场的开拓以及对这些产品的安全监控。③现代海水养殖业。重点是引进技术,使得传统的养殖方式向现代化新兴养殖方式转变,提高水产养殖的单位增长率,搞好区域示范效应,积极培育出生存力强、抗病能力强的新兴品种,对优秀的品种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农业推广。
(6)辽宁省。
辽宁省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主要以工程装备、产业基地、能源、海洋医药、海水利用、石化新材料为重点。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实现辽宁省工程装备制造的产业集群;技术上突破一些核心技术,如大型原油运输船的研发;建设相对集中的产业基地,通过优秀企业作为主体制造生产,最终实现海洋工程制造的规模化、集聚化效应。②海洋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业。在海洋能源方面,辽宁省依托先天的自然条件优势,大力开发风电基地,加快建设丹东和葫芦岛风电能源基地,以其为示范拉动辽宁省其他新能源基地的发展。③海洋生物医药业。主要是加快技术的研发和海洋生物制药的基地建设,研发出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医药产品,形成多个产业基地,吸引外资企业的集聚,刺激整个海洋医药的快速发展。④海水资源综合利用业。以技术的创新和海水装备制造为推动力,加强海水转化成淡水产业的发展,建设装备生产和研发基地,培训和支持重点项目的建设。建设海洋石化加工和新材料基地,加快油田开发和新兴材料的研发。
(7)福建省。
福建省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则集中在海洋生物医药业、邮轮游艇业、海洋工程装备业、海水综合利用业、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业。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沿海各省主要以海洋工程装备和船舶制造业、海水开发与利用、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新能源业这四个产业为海洋发展中心,通过这四个产业带动其他相关海洋产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各省根据自身的发展优势,发展航运、养殖、清洁等可持续发展产业,全面提高其自身的海洋竞争力和海洋产业升级换代的步伐。
3.本书的界定
通过以上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析,本书从理论视角和实践视角对其概念进行梳理整合。理论视角认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同时具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海洋新兴产业的双重特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安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升级有着巨大的促进与先导作用,以高新技术发展为支撑,知识技术密集、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巨大和环比效益高的产业。海洋新兴产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以科技的创新和发展为基础,推动海洋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创建海洋新兴产业群,推动海洋新兴产业的规模化、社会化,保障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现国家的海洋战略意图,关系国民社会发展和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处于产业链条高端,是一个产业技术附加值高、经济效益显著、资源消耗低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产业。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由于各省的海洋环境资源、海洋产业发展基础、比较优势等存在差异,沿海省市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界定范围和重点领域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上述分析表明,海洋育种与高效养殖、海洋工程装备和船舶制造业、海水开发与利用、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新能源业、深海资源开发等产业将是中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最重要领域。
(二)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
有关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近两年才开始,相关研究的成果很少。就如何探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学者们所阐述特征的形式多样,但内容基本一致。现有文献主要体现在:
诸大建(2002)等学者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涉海性是海洋产业的基本特征。王广凤(2007)等学者研究的是海洋主导产业,主要从其对社会经济的作用和影响分析其基本特征。叶向东(2009)学者主要分析了海洋产业的外向性、现代性和关联性。张帆(2009)学者从海洋环境、海洋空间、海洋资源等方面主要论述了区域海洋产业的地域特性,还从科技、效益和风险等角度论述了海洋产业的基本特征。刘大海等(2011)学者也从海洋空间和海洋资源的角度论述了海洋产业的特征。除从以上方面阐述海洋产业的特征外,还从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对人才的依赖进行描述海洋产业的特征。
刘堃(2011)等学者主要从“全局性、导向性、创新性和高投入性”等特性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一些分析,同时从经济学的视角,阐述了其“准公共性、产业关联性、集群性和不确定性”的基本特征。姜秉国(2011)等学者也展开了一些研究,虽然表述的形式、内容不太一样,但实质差不多,也是从“全局性、长期性、关联性及高新科技性、发展潜力性、成长不确定性和政治性”分析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特征。徐胜(2011)学者从战略角度,分析出其如下特征:“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和方式转变、资源消耗低、综合效益好、节能环保、带动就业规模和结构转型”。向晓梅(2011)学者通过研究海洋产业发展的自身规律,同时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认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技术引领性、资源综合利用性、环境友好性、与陆地经济的融合性和对国民经济的主导带动性”五个方面的发展特征。其研究相对比较深入,观点更新颖、全面。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要把握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特征,需要将主导产业、海洋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特征结合起来分析,既具有它们之间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领域之一,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加速海洋经济结构调整,具有战略前瞻性、科技支撑性、产业关联性、市场潜力性、新兴产业性、海洋归属性等一系列属性。
1.战略前瞻性
除了具有海洋新兴产业的“新兴”特征以外,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首先应该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它不仅仅局限于短期的经济增长和发展,而是国家或地区未来发展的关键领域,具有引领未来海洋经济发展方向、提升海洋竞争力的作用。战略前瞻性,是指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具有全局而长远的影响,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产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带动海洋经济发展、提升海洋综合实力具有重大促进作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和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解决社会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为海洋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中能够保持海洋产业技术的领先地位。
从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中“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体现国家海洋战略意图的产业”可以看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布局要有战略发展眼光,即有一种战略意图,而这种战略意图集中于某一点上,发现、发展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应从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安全的整体角度出发,积极推进、协同发展。
2.科技支撑性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推动技术创新和海洋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即科技支撑性。科技支撑性,是指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基础,促进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和规模化,增强海洋科技竞争力。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能够迅速吸收最新的科技成果,而且能够创造出最新的市场价值,从而带动整个海洋产业的技术进步与发展,推动整个海洋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是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本质属性与特征。因此,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现了海洋科技发展与进步的方向,具有海洋科技优势,从而提高了海洋资源配置的效率。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因此相比其他产业来说其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更强,是以海洋科学技术带动发展的产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改变以往传统产业粗放问题也需要技术指导,因此体现了其科技支撑的属性。
3.高产业关联性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较强的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即高产业关联性。高产业关联性,是指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融合多行业的综合性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存在较强的前向与后向联系,其发展能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其他具有竞争力的相关产业的发展也能影响其发展。高产业关联性主要表现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条长、产业关联度大、带动系数大,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对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的作用大,既是陆地经济向海洋经济的空间延伸,也是传统产业向未来产业在时间上的持续。因此,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形成对相关海洋产业乃至整个海洋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而且广泛的关联扩散效应,形成发展优势。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要发展成为主导产业,其必然具备某些主导产业的属性,正是这些属性使得主导产业和其相关产业得以发展起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海洋经济发展产业链条高端,可以促进海洋产业机构的优化升级,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体现了其具有产业关联性。
4.市场潜力性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创造新的市场需求,获得持续较快的发展,即市场发展潜力大的特征。市场发展潜力大,是指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发展潜力和空间,能够引导社会市场需求,促进海洋经济整体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技术创新,推动海洋产业结构发展与调整,就是通过扩大市场、增大市场需求起作用的。而通过技术创新和创造市场需求,又能够产生快速的增长,而且是自发形成的,与外在的因素无关,因此能够产生可持续的发展。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依靠技术支撑,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污染排放,符合中国和世界产业发展的趋势。从发展的效益上看,产业技术附加值高、经济效益显著,有良好的市场发展潜力。
5.新兴产业性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新兴产业的一般特征,即新兴产业性。新兴产业性,是指从技术和市场的角度,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还处在技术创新阶段和市场开拓阶段,产业还不成熟、市场还没认知,但未来会突破技术创新和具有发展空间。因为新兴产业出现的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上下游产业链条,加上产业政策的滞后性,新兴产业缺乏显性需求。因此,在今后一段时间,会有扩大的市场趋势。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倡自主创新和支持产权的自主化,重视核心技术的作用,是具有低污染、低资源消耗特点的朝阳产业,属于节能环保的低碳产业,这些都体现了新兴产业的特性。
6.海洋归属性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海洋产业的基本属性,即海洋归属性。海洋归属性是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性质,因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首先是海洋产业,就具有海洋产业的基本特征。海洋产业具有外向性特征,世界上海洋是相通的,海洋与陆地的最大差别就是:第一,海洋具有无尽的流动性;第二,海洋难以准确地划分界线加以分割,因此,海洋是完全开放的,使得海洋经济成为开放型、国际型和全球化的经济。海洋产业具有关联性特征,海洋产业具有关联度大、渗透力强、辐射面广的特性。海洋相关产业是指在以各种投入产出关系为纽带,与主要海洋产业构成技术经济联系的上下游产业,涉及的海洋产业链比较长。海洋产业链不仅存在于纵向海洋产业之间,如海洋渔业、海洋盐业等,还存在于海洋产业的横向中,如海洋渔业的内部产业链。海洋产业具有现代性。海洋产业是根植于现代科学技术中的产业体系,对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的依赖性大。简单来讲,海洋归属性是指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海洋,其发展速度基于海洋科技的发展,是通过海洋科技,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产业经济。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依托海洋空间、能源、生物和化学等不断发展起来的产业。从概念上来看,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把战略性新兴产业限制在海洋这个空间、地理、资源范围内,因此其必然有海洋归属性的特征。
最后,本书总结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新兴产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与特征(见表2-1)。
表2-1 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新兴产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与特征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20世纪世界各国重点建设、规划和发展的国家产业,在当今世界格局发生变化的时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阶段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地位,尤其是当陆地资源开发范围的缩小和局限,海洋成为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焦点,也是世界各国竞争的集合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各国发展的重中之重。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研究范畴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海洋资源为依托,以战略性、创新性、可持续性为发展目标,利用现代海洋科学技术,深入开发挖掘海洋资源,形成新型海洋科技成果,满足更多需求的,具有广大发展潜力和较大带动作用的海洋类产业部门。每个国家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位不同,分类也有一定区别,结合我国现阶段发展状态,产业主要划分为海洋海底资源开发、海洋生物医药制造业、海洋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海洋能源生产和供应业、海水利用、海洋化工、海洋高端船舶制造业几大行业。这些行业的发展要与传统海洋产业的发展有区别,发展的战略规划、政策法规、目标理念、具体措施都要以海洋产业的战略性、可持续性、生态环保性、高效经济性为原则而设定和实施。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很多传统产业不具有的产业特征,第一是战略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首先要有战略性特点,因为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必须站在战略制高点上,进行长期的长远的规划开发才能更好更全面更高效地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第二是新兴性,新兴是与传统相对应的,不同于传统产业以资源消耗为开发前提,海洋新兴产业是以低耗能、高产出为发展目标,充分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从而提高投入产出效果;第三是可持续性,海洋资源通过战略规划的长期长远性,还不能完全实现开发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只有站在可持续的角度去设计规划实施,才能真正把海洋这样一个蕴含丰富资源的载体,让其循环利用,从而避免传统产业发展的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