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唐朝三百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长孙皇后为何堪称一代贤后

他,是万世敬仰的明君典范;她,是传颂千古的贤后楷模。没有“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华丽浪漫,也没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惊世骇俗,但欲问世间何为真爱,从他和她的故事里却能找到答案。她是众多的后宫故事中的一个奇迹,唐太宗创造了贞观之治,她成就了唐太宗。自古以来后宫都是波谲云诡,瞬息万变。但是在贞观时期的后宫,却风平浪静,井井有条。她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人?为什么铁骨铮铮的唐太宗在她死后失声痛哭?她究竟有着怎样的聪慧?作为大唐皇后,她到底对贞观之治有着怎样的影响?


长孙皇后(601~636),长安人,祖先为北魏拓跋氏,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父亲长孙晟隋时官至右骁卫将军。她从小爱好读书,通达礼仪,13岁时嫁给年方17的李世民为妻。

贞观时期,唐太宗治理天下,长孙皇后掌管内廷。长孙皇后自始至终以自己的方式支持唐太宗,为保证李世民全力以赴地治理天下,起到了十分显著的辅助作用。在唐代的皇后中,长孙皇后是最受尊敬和爱戴的。自古以来后宫都是波谲云诡,瞬息万变,但是在贞观时期,后宫在长孙皇后管理之下,一直是风平浪静,井井有条。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她气度宽宏,不同凡响。稳定后宫的一个重要意义是使后宫不要对朝廷治理天下形成干扰,在这一点上,她处理得很好。唐太宗跟别的宫女生了孩子,宫女因为难产而死,皇后就把这个孩子一直养在身边,像自己亲生的一样。别的妃子生病了,她就会把自己的药品拿去给人家用。这些举止,史书称为“下怀其仁”,即下面的人都感怀她的仁德。后廷中的人犯了大错,皇帝发怒的时候,皇后的方法是“助帝怒”,并请求亲自来处置,决不轻饶。等到皇帝过了愤怒期,她才开始慢慢调查处理,最后决不能让后廷的人受冤。

长孙无忌

看起来,这些都是小事,其实都牵涉贞观之治的大问题。贞观之治是中国难得的理性行政时代,所以李世民成就了中国皇帝的最高业绩,因而贞观时代就拥有了理性行政的美名。

那么,长孙皇后思考的问题仅限于后宫吗?如果仅仅把自己管理的事情做好,那么她的历史地位也是有限的,至少没有我们今天评价得那么高。皇后病重期间,太子建议皇后赦免囚徒,度人入道,当时称作“修福”。皇后说: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我向来不作恶,如果善行无效,那为什么还要求福呢?至于赦免囚徒,那是国家大事,怎可因我而乱天下法事呢?不论是在历史事实还是在唐太宗的认识中,长孙氏绝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后宫管理者,在很多问题上,她都是唐太宗的政治高参。

因为长孙皇后的所作所为端直有道,唐太宗也就对她十分器重,回到后宫,常与她谈起一些军国大事及赏罚细节。长孙皇后虽然是一个很有见地的女人,但她不愿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干预国家大事,唐太宗坚持要听她的看法,于是有一次她说出了自己经过深思熟虑而得出的见解:“居安思危,任贤纳谏而已。”

李世民牢牢地记住了贤妻的“居安思危”与“任贤纳谏”这两句话。他任人唯贤,用人不疑的作风,深得手下文武诸臣的拥护,由此属下人人自励,不敢疏怠,就是在太平安定的时期也不放松警惕,国家长期兵精马壮,丝毫不怕有外来的侵犯。

贞观年间,谏议大夫魏徵常对唐太宗的一些不当的行为和政策直截了当地当面指出,唐太宗对他颇为敬畏,但有时让唐太宗常觉得面子上过不去。一次,唐大宗兴致突发,带了一大群护卫近臣去郊外狩猎。正待出宫门时遇上了魏徵,魏徵当即进言说眼下时值仲春,万物萌生,禽兽哺幼,不宜狩猎。唐太宗怒不可遏,下马气冲冲地返回宫中,见到长孙皇后,犹自义愤填膺地表示一定要杀掉魏徵。长孙皇后劝解说:“妾闻主明才有臣直,今魏徵直,由此可见陛下明。”唐太宗觉得皇后说的甚是在理,于是满天阴云随之而消。

对于长孙家的利益,皇后也很注意维护。因为她是长孙家族最有权势的人,自认为对长孙家族有一份责任。

皇后和长孙无忌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叫长孙安业,早年曾有虐待继母和弟弟妹妹的不良记录。贞观元年(627年),长孙安业参与了李孝常等人的谋逆阴谋,要杀皇帝搞政变。这属于十恶不赦之罪,按律当斩。这时,皇后出面了,她对皇帝说:“长孙安业干出这样的勾当死不足惜,可是天下人会怎么理解呢?人们一定会以为是我们兄妹迫害哥哥,因为哥哥当年对我们不好,这尽人皆知啊。如果这样,不是很拖累朝廷吗?”

于是,长孙安业没有被杀,而是被流放到了岭南。

贞观十年(636年)六月,长孙皇后崩逝于立政殿,享年仅36岁。同年十一月,葬于昭陵。

唐太宗并没有遵照长孙皇后“一切从俭”的意思办理后事,他下令建筑了昭陵,气势十分雄伟宏大,并在墓园中特意修了一座楼台,以便皇后的英魂可以随时凭高远眺。这位圣明的皇帝想以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贤妻的敬慕和怀念。而此后,唐太宗长达数十年无论怎么宠幸妃子,都再未立过皇后。

长孙皇后以她贤淑的品性和无私的行为,不仅赢得了人们的敬仰,而且为后世树立了贤妻良后的典范,到了高宗时,尊号她为“文心顺圣皇后”。

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称:“顾内失吾良佐,哀不可已矣。”他说皇后“每能规谏,补朕之阙”,以后入宫“不复闻善言”。皇后的很多话,在李世民听来都是“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