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登当了21年太子为何没称帝
孙登(209~241),字子高,是孙权的长子。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然而,赤乌四年(241年)五月,他身染重病去世,年仅33岁。孙登当了21年的太子,却没有成为王者。
孙权一生共育有七子,分别是孙登、孙虑、孙和、孙霸、孙奋、孙休和孙亮。按照传统观念,皇帝确立太子都是“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的原则,这样的话,吴国的第二任皇帝似乎应是孙登。然而,造化弄人,最被孙权器重的长子孙登却是英年早逝,没有帝王之命。
魏文帝黄初二年(220年),孙权向曹魏称臣,被加封为吴王。曹丕还封孙登为东中郎将,封万户侯,但孙权以孙登年纪尚幼为由辞去了曹丕所封的爵位。同年,孙权立孙登为吴国王太子,为孙登选择老师,并选取一些优秀的士人作为他的宾友。任命南郡太守诸葛瑾之子诸葛恪、绥远将军张昭之子张休、大理顾雍之子顾谭、偏将军陈武之子陈表等进宫为孙登讲读诗书,随从骑马射猎。从中可以看出,孙权对于这个庶出的长子还是非常青睐的,可见孙权的良苦用心。孙登不负父亲孙权所望,从小就为人谦和,好学上进,严于律己,在宫中口碑极佳,深得孙权的喜爱。孙权已经在无形中把孙登作为自己的接班人选。黄龙元年(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孙登时年仅12岁。
孙登
孙登的生母身份低微,所以徐夫人便以养母的身份一直抚养着孙登。孙登对徐夫人也是十分尊敬和爱戴。孙登在被立为王太子时,就希望孙权能够立徐夫人为王后,群臣也是同样的意思,但是孙权却想立自己宠爱的步夫人为王后,犹豫不决之余,孙权最终没有正式确立王后。黄武四年(225年),孙权为王太子孙登聘娶了周瑜的女儿为王太子妃。
孙登为人和善,懂得尊师重道之礼。孙登在听属下张休讲授《汉书》时,从不以高姿态示人,更没有要求下属要严格奉行尊卑礼节,而是以一种平民化的姿态与众人进行交流和相处。孙登会和诸葛恪、张休、顾谭等坐在同一辆车上,或者是睡在一起,从中可见太子孙登的礼贤下士。孙登身边一直都是人才济济,名士盈门,他以诸葛恪为左辅都尉,张休为右弼都尉,顾谭为辅正都尉,陈表为翼正都尉,并合称为“四友”。而谢景、范慎、刁玄、羊衜等也都是他的座上宾。
229年,孙权迁都建业,留下太子孙登和诸皇子及尚书九官。并传令大将军陆逊辅助太子孙登镇守武昌,统领留守武昌的相关事宜。太子孙登在处理事务上非常谨慎得体,而且十分尊重尚书是仪,凡事都要先向是仪请教,之后再开始施行。
嘉禾元年(232年),孙权的次子孙虑过世,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境况,孙权感到非常伤心,因而饮食起居都有所减少。太子孙登赶到建业劝父亲不要过分悲伤而伤了身体,凡事应先以社稷大业为重。孙权采纳了孙登的建议,开始增加膳食。几日后,孙权欲送孙登回武昌,但孙登执意要留在父亲身边,于是孙权便让孙登留在了建业。嘉禾三年(234年),孙权攻打魏国的合肥新城,命孙登留守建业,着手管理后方事务。时逢农作物收成欠佳,且盗贼猖獗,孙登制定了许多对付盗贼的法令,取得了颇佳的效果。
据史料记载,孙登的三弟孙和与母亲王夫人也非常受孙权宠爱,孙登与孙和也是非常亲近的,孙登十分敬重孙和的为人与才华,并时常会表现出想要让位于孙和的意思。
岂料,赤乌四年(241年)五月,年仅33岁的孙登竟身染重病死了。孙权面对自己非常器重的皇太子英年早逝,悲痛万分,并称“国丧明嫡,百姓何福?”可见,孙登的逝世不但是孙家的损失,更是国家的损失。
孙登死后,孙权追谥他为“宣太子”,并在离都城建业60公里外的句容县境内找到了一处坟地,用以安葬太子孙登,此地被称为“宣太子坟”。也许是不忍让自己的爱子长久落单于此地,孙登死后三年,孙权又将孙登墓迁葬于钟山之阳,在自己的寿陵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