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春秋三百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晋夫人助夫成霸业扬名千古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些涉足政界的女人不外乎有两种,第一是自己独揽大权,第二是帮助丈夫成就权力。春秋时候的晋文公夫人则属于后一种。晋文公的称霸与其他几位不同,虽然得力于天时、地利、人和各项条件,然而他的夫人苦劝丈夫抛弃安乐,鼓励丈夫开创一番事业也是其称霸的重要因素。就是这位夫人,她不以儿女私情为重,不恋夫妻一时的安逸和温柔,甘愿忍受独守空帏的孤寂,才使得重耳如愿以偿成为国君。


晋文公名重耳,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是与齐桓公齐名的春秋五霸之一。

晋文公是晋献公的五个儿子之一。在晋献公还是太子的时候,父亲武公就为他娶妻贾姬。贾姬无子,后来他又娶过两位夫人,一个叫狐姬,是大戎主的侄女,生子重耳,一个是小戎允姓女子,生子夷吾。就在武公晚年时,又娶了个年轻的夫人——齐桓公的女儿齐姜。不料,青春年少的齐姜在过门不久却和太子勾搭上了。等到武公死去之后,晋献公干脆把他的继母娶来做了夫人,后来还生了一子一女,男孩就是申生,女孩就是后来嫁给秦穆公的伯姬。这样,晋献公就有了三个儿子——重耳、夷吾和申生。若按年龄,申生排在最后,但因为其母亲是齐桓公的女儿,所以在那个子以母贵的时代被立为太子。

公元前671年,在晋献公率兵攻打骊戎的时候,意外地夺得了骊姬和其妹少姬。由于骊姬十分美貌,所以非常得献公的宠爱。等到骊姬生下儿子奚齐,献公更是不顾群臣反对,册立她为夫人。当了夫人的骊姬一直为儿子窥视着君位,暗中常常加害于重耳。由于受继母骊姬迫害,重耳不得已带着贤士赵衰、狐偃、咎犯、贾佗、先轸及其他数十人背井离乡,逃到狄国。

不久,晋献公死去,晋国发生宫廷政变,奚齐被杀,夷吾当上了晋国国君。面对政治变化,重耳深感压力日益加重,于是再度流亡,又逃到齐国。当时,齐国很强大,齐桓公厚礼相待重耳,为他建造了华丽的住所,拨给他骏马,并把自己宗室的年轻女子齐姜,嫁给他做妻子。

晋文公雕像

在重耳出逃的日子里,齐姜也曾常常以齐国宗室之女的特殊身份,周旋于齐国大臣之间,多方为丈夫争取舆论支持,凝聚协助的力量,企图返回晋国。她甚至请求齐桓公派遣大军护送丈夫返国,但是齐桓公没有答应。

在重耳知天命之际,晋国国王夷吾死亡,其子继位,就是历史上的晋怀公。即位后上的晋怀公不仅残杀异己,造成国内动荡的局面,而且喜新厌旧,遗弃了他原来的妻子——秦穆公的女儿,引起秦国的愤恨和仇视。大家都认为重耳归国的大好形势已经到来,应该乘机回国整治局面。但是重耳对于自己的现状非常满意,安于享乐的他不想再回国了,随他出逃来到齐国的赵衰、狐偃等人十分焦急。

一天午后,狐偃、赵衰等人在一起商量让重耳离开齐国的办法,一个采桑叶的侍女听到了这些,就回去告诉了齐姜。虽然也舍不得和重耳分开,但齐姜觉得总不能让晋国公子无所作为吧,于是暗暗下了决心,准备送他回国。于是义正辞严地对丈夫说:“你贵为一国公子,事情到了这种地步,不快回国挽救危难,却沉醉于安乐,不害羞么?”任凭妻子好言相劝,甚至反唇相讥,重耳始终安于现状,无动于衷。

这天晚上,忍无可忍的齐姜设宴,乘机把重耳灌醉,叫来几个人把重耳绑到车上,然后朝宋国飞速而去。等到离开齐国有一百多里路时,重耳才清醒过来。等他弄清楚原委时,十分气愤,但也无可奈何。而且,为了丈夫的大业,担心秘密泄露出去,齐姜早把那个为她通风报信的采桑女杀了。

重耳路过各国受到了不同的待遇。他经过曹国时,曹国国君仅派人馈送饭食而已,不敢留宿,更不敢商谈政治;经过宋国,宋襄公刚刚被楚国打败,以国小民困为由而闭门不纳,连饭食都不敢给,怕受牵连;经过郑国,郑文公犹豫不决,举棋不定,害怕因重耳惹来杀身之祸;到了楚国,楚成王虽以诸侯之礼相待,但却尊而不亲,敬而远之;到了秦国,秦国的态度却与以上各国截然相反。秦国为了结好公子重耳,除锦衣玉食供应不缺,好生接待外,还将宗室五女下嫁给他,当时就为他举办了婚礼。

原来,自从秦穆公的女儿和晋怀公的政治婚姻失败之后,秦穆公始终对晋国怀恨在心,这回听说公子重耳到了楚国,迅速派人前往联系,以图借机报复晋怀公领导的晋国。于是重耳率领随从人员风风光光来到了秦国。远在齐国的齐姜听到这一消息,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认为得到秦国鼎力相助是好事,公子返国的机会来了。

这时,晋国与秦国已经形成里应外合之势。一是晋国的旧日官员长期以来不堪忍受晋怀公的酷政,听说公子重耳在秦国“做客”,纷纷通过各种渠道暗通消息,并做好了内应;赵衰等人则求见秦穆公,力求秦国慨然相助。他们提出晋国已是“孤臣之仰君,如百谷之望时雨”。于是,秦国派遣重兵护送重耳一行返回晋国。晋怀公感到大势不妙,在各方势力的逼迫下,无奈让位。重耳登上国王宝座,成了晋文公。

晋文公重掌政权后,迫不及待派人到齐国迎接他的那位识大体、明大义、有远见、更有魄力的妻子。正是由于晋文公夫人的精心辅佐,晋文公终于成为大半个中国的诸侯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