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突围:跨越企业成长的12个陷阱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推荐序二

创业是一项伟大的修炼

中国正面临重大的历史机遇,经济趋势持续向好,国际影响力日益增长,有望在我们这一代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越来越以创新者的面目出现,不仅是产品,中国企业的商业模式、商业流程、管理模式也都在创新。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费尔普斯教授认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并不依赖于某个重大技术,而在于其民族特性。中华民族是有创新基因的,这也是中华文明能够持续五千年而不衰亡的原因。

新一轮推动中国经济前进的重要力量是高科技创业。在国家“双创”政策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投入创业队伍,因此诞生了一大批高技术、高品质的产品。我觉得创业者是很了不起的,他们大多在原有的环境中非常舒适,却毅然抛弃一切,把自己前半生的所有积累全部拿出来,去实现一个理想。现在的创业者也是幸运的,我常常鼓励我的学生说,你们这辈子如果不创业就太对不起这个伟大的时代了,今天中国的时代是四千年不遇的,未来两千年可能也不会有这样的时代出现。在这个时代,创业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主题,也是我们精彩人生的机会。人生就是一场创业,是你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这对人生来说是非常精彩的,不论成败。

我与创业教育有着特殊的缘分。2009年,我还在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的时候,新华都集团董事长、新华都慈善基金会的创办人陈发树先生找到我,问我愿不愿意帮他实现一个理想:他愿意捐巨资,用民间力量去推动中国商学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帮助商业实践者顺利成长。后来我了解到,陈发树先生小时候因为家里贫穷,上到小学四年级就被迫辍学,现在心中一直留有遗憾,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慈善行为,帮助更多的人圆一个教育梦。陈发树先生的一番话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希望建立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商学教育体系,更好地帮助创业者成长。后来我常常跟自己的学生说,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如果有人捐资帮你去实现教育理想,是不可拒绝的。正如当年的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先生,他为了办学到处筹钱,有一天骑着自行车回燕京大学的时候,看到路边有很多乞丐,他说我跟乞丐差不多,只不过乞丐为了自己,我为了教育。我个人很幸运,我碰到慈善家委托我们办学,能够按照自己毕生的理想去打造教育项目,这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福分。

创业教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它不是多加一两门课或增加一点教学手段与方法。它需要价值观、文化氛围、教育体系、教育方法和学校服务的全面转变。过去20多年,中国的商学教育体系基本源自欧美的商业理论,而且重点关注的是培养职业经理人,而不是培养中国本土的创新创业者。作为中国创业教育的实践者,如何根植中国的文化,为中国培养负责任的创业、创新者,提供一套适合中国国情,又走在世界前沿的教育体系,并能够向世界输出管理思想,是我思考很久的问题。

我对美国的创业教育体系做过一些研究,美国的创业教育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种模式:一是“创业+”模式,如创业战略学、创业人力资源学、创业营销学,把过去MBA的课程前面加上“创业”,内容、案例等更偏向创业。二是“创业过程”模式,根据创业时期,比如说0到1你需要什么知识,1到10需要什么知识,10到100需要什么知识,按照创业不同时期的逻辑而展开。三是“创业知识模块”模式,根据创业者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归纳成五项,即领导学、营销学、战略学、财务学、人力资源学,按照所需要的知识展开教学。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就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

在对世界各国创业教育体系进行广泛研究的基础上,我提出创业赋能教育理念,把中国特色创业教育总结成五个赋能要素,分别对应中国五行里的“金、木、水、火、土”。

第一要素是创业智慧,不是有知识就能创业,必须有创业智慧。智慧是金,我们说点石成金,是靠智慧,创业者要对自己从事的领域有商业感觉,有洞察力。

第二要素是创业知识,我们根据创业者不同发展阶段配置相应的管理知识,尤其是文化底蕴知识。我们说知识是木,聚木成林,创业者要通过学习,构建商业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对商业事务有全维度的观察和思考。

第三要素是创业素质,素质是水,水善利万物,老子说“以其不争,固天下莫能与之争”。创业者需兼具情商与智商,很多企业家讲可能情商占到80%,也许没有那么高,至少是各占50%。在商业领域打拼,创业者自己的判断力很重要,在不确定的环境下或在创新前沿,也要有能力团结一批人,形成一个团队,构建一个生态。拿破仑说,一个优秀的军官必须形成正方形,他的知识和他的勇气必须是同等的,画起来是正方形。

第四要素是经验,我们把它比喻成火,借光借火,把别人的火种借过来,把自己的火烧得更旺一点,形成燎原之势。这里主要指的是案例教学、海内外企业游学、参访,到实地去感受。

第五要素是实践,是立足自己实践的土壤,在富有经验的实战型导师引领下开拓前进,这样可以少走弯路。这是土,土接地气。创业者教育与军官教育是一样的,不能仅仅教知识,还必须与实战高度结合。

以上创业者教育五个要素,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创业者教育体系,包括人格塑造、经验获取等。这个完整的体系,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土壤里成长,借鉴世界创业教育的经验,会走出一条自己的创业教育道路。

在众多创业教育探索中,郑旭所著《创业突围》一书,是一项很好的实践,恰逢其时。郑旭与我有三重缘分,他是我们北大光华管理学院2004届国际MBA毕业生,当时在课堂上我就对他印象深刻,因为他既有实战经验,又善于总结归纳。后来在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他又与我同事两年,再后来我创办新华都商学院,他被我邀请来担任首任非学位创业教育中心主任,为我们的创业创新教育立下了汗马功劳。

自2014年李克强总理大力推动“双创”工作以来,如何赢得投资人青睐,如何发展创业型企业,如何设计好的商业模式等创业话题,在创业者群体中得到了大力推广,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还是出了很多问题。如果有创业者告诉我他从来没有遇到“坑”,或者没有掉进过“坑”里,首先我不信,其次我相信他今后一定会掉进某个“坑”里。其实越早掉进“坑”里越好,爬起来就是了,我们也可以从这本书里看到别人掉的“坑”,引以为戒。“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如果能够提前知道创业过程中的沟沟坎坎,也许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失误,起码不会在阴沟里翻船,这样成功的概率自然就高了。

《创业突围》汇集了12个真实案例,很宝贵,都是血的教训。很多“坑”是书本上无法学到的,比如授权,教科书里是鼓励我们授权给下属的,不授权的企业肯定做不大,但授权是否需要把握尺度呢,我看是需要的,在这本书中就有实例,下属权力过大,反而开始破坏公司的整体管理。再比如,获得外部投资是创业企业都努力追求的,为此很多创始人花了不少精力去见投资人,但拿到钱公司就能发展了吗?其实也未必,公司如果准备不足,投资来了反而有负面效果。所以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阅读这本书,可以从他人的失误中汲取教训。

创业是一项伟大的修炼,是创始人自我完善的过程,要不断找出自己的短板,补齐它,自己的长板才能发挥作用。在这项长期修炼的过程中,创业者要有正确的心态,一是戒骄,不能因为自己取得某些阶段性进展,就自我满足,对外部风险、客户需求变化等视而不见,须知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短板的时候,往往就是危机四伏的时候。二是戒躁,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怨天尤人,感觉自己付出这么多,为什么得不到收获。很多时候成功迟迟没有来,不是因为我们的努力白费了,而是由于我们的努力还不够。正如《西游记》里唐僧师徒,要取得真经,必须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少经历一个都不行。在这个千年难遇的创新创业大时代,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只要我们胸怀大志,坚韧前行,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北京大学教授、新瑞学院院长
何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