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别走向灵性的混乱
所有事态都有其对立面,不要抽离语境去理解和实践任何道理。
近年,许多人追求灵性智慧、阅读心灵书籍或学习灵性生活。不过,这些所谓走向“灵性”的人,并不一定能借着多接触启发心性的智慧而顺理成章地提升心智,有时思想反而变得越来越混乱,甚至走向极端或迷失。
我们读到某些启发心灵的道理时,最初认同了观点A,以为找到了人生答案,可是遇到貌似相反的B说法时,却像被欺骗了一样。天哪,原来相反也是对的,那什么才是真理呢?什么才是最终的答案呢?我们掉进了心存疑惑、似是而非的陷阱里。
尤其是当你心绪混乱时,读过再多的心灵启迪和智慧书籍,听过再多的智慧大师的开示,还是会摇摆失向,或者堕进混淆的思想陷阱,用似是而非的所谓“觉悟”来解释事情,或故意或无知地混淆是非黑白。
譬如你认同这个道理: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言行和情绪负责任。
但假如你只是利用了这个道理来扭曲是非,让自己好过的话,你便是虚伪。如你是制造伤害的元凶,利用这大道理来替自己推卸责任的话,你不过是个利用道德和道理来占便宜的伪君子。
假如你并不是刻意自私或自保,你便是个只参悟了一半的大笨蛋,看不到全面的事态,分不清楚虽然处理目前的情绪是对方的责任,但同时也是勾起他的情绪的你要负的责任。
我们不能抽离特定的语境(context)和事态来定案,为立伟论而立论。我们容易用伟论当借口,推卸应负的责任,这就是虚伪。
我在《爱在136.1》的第五章《你混乱了》仔细分析了这个问题。对于所谓能开启心性的论述或道理,我们不能要求单一的定义或解释,因为这些道理的目的是训练开放的阅读,反对单一的诠释,助你打开更多视野和心胸的度向。因此在不同的情况下,它是可以有不同的诠释和道德标准的,并非自相矛盾,反而是互相补足,增加开发智慧的深度。
开启心性的道理跟一般的是非式逻辑句义不一样,前者会因其特定的语境和旨意而改变意义,后者却有固定的定义。看这两个貌似矛盾的道理:
道理1:生命到最后没有谁欠谁。
道理2:当你浪费别人的感情和时间时,你能如何偿还欠他的债?
就语义上,这两个立论是自相矛盾的。不过,我们要注意一点:两个道理都是正确的,因为它们分别指向特定的语境。
道理1,是开启心胸的说法,对象是太执着于计较的人。当你老是觉得别人欠了你,或者你欠了别人,你的一生也活在自困的内疚或不甘中,无法解脱。
道理2,是提点式的说法,从具体的情况敲醒你别再逃避责任,别再因为自私或贪念剥削别人为你付出的感情和时间。这句话的重点在责任,不在欠债。
我们现在应该看穿一个道理能有多重层面,别笃信非A则B这种绝对性的信念方向。深层次的道理都不可能只给你一个绝对的诠释,就如说:“做人要诚实。”假如你无法按不同的场景或语境做出适当的调节,譬如被一直骗你的情人问还有多少钱可以借给他时,你本着做人要诚实的原则坦白告诉他你还藏有哪些财产的话,你便是没救的大蠢材,只懂得守戒,不懂变通,无法从道理中提升智慧。别委屈地自怜,问为何你做人那么诚实、那么好,上天还要这样亏待你,它自有公平的时候。
所有事态都有其对立面,不要抽离语境去理解和实践任何道理,不然只会令你脱离事态,越想越混乱,善恶不分,摇摆不定,最后什么都不敢认同和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