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之父”的“历史”
有关希罗多德本人的履历,至今尚无定论。根据目前有限的资料信息以及《历史》中的零碎暗示,研究者大致能够确定他生活在公元前484年至前424年左右,即公元前5世纪希腊世界的两次大战之间的年代。希罗多德生前肯定目睹了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的战争,有研究者甚至推测他可能活到雅典西西里远征那年,即公元前415年。希罗多德生于雅典帝国治下的伊奥尼亚地区的哈利卡纳苏斯(Halicarnassus,即今天位于土耳其的博德鲁姆[Bodrum])城邦,这一地区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干戈扰攘,城邦内讧不断,该地区之前曾先后隶属于吕底亚帝国和波斯帝国。希罗多德出身哈利卡纳苏斯名门,父母有希腊和卡里亚血统。在希罗多德早年,哈利卡纳苏斯正值僭主吕戈达米斯(Lygdamis)在位,吕戈达米斯正是参与薛西斯远征希腊的女僭主阿尔特密西娅(Artemisia)之孙;这位女僭主果敢勇武且足智多谋,她参加了萨拉米斯海战,深得波斯国王薛西斯的器重,希罗多德在书中对她有仔细的描绘。据载,希罗多德曾参与母邦推翻僭主的密谋,在母邦短暂逗留后辗转移居雅典。公元前444/前443年左右,希罗多德受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之托,代表雅典前往南意大利殖民,参与图里(Thurium)城的创建;据说当时接受委托的殖民团队成员还包括:占卜师兰蓬(Lampon)、负责宪法制定的智术师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负责城市规划的来自米利都的希普达摩(Hippodamus)。因此,希罗多德有时自称“哈利卡纳苏斯人希罗多德”,有时则以“图里人希罗多德”自称。公元前432年,也就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前夕,希罗多德据称还回到过雅典。研究者们依据书中以及其他零碎信息的比对,大致断定希罗多德去世时间为公元前424年。
图2-1 希罗多德(约前484—前424)
其实希罗多德个人生平最多只能作为读者理解其文本的外围参考,并不能直接拿来做解释指南:例如,你总不能因为希罗多德生前参与了反对僭主的政变而认定他从观念上一概反对僭政,更不能简单推断,正是由于他出身贵族才对民主政治颇多微词甚至嘲讽……
因此,要真正理解希罗多德,还是要回到其文本本身。
希罗多德行走天下,足迹几乎遍及自己笔下的整个世界,他采择逸闻,访问事件当事者,走访古战场,将不同的说法彼此比照对勘,寻绎事实真相,决是非,不虚美,不隐恶,既述且作。《历史》堪称书写艺术之典范,其结构之精致、主题之深邃,令众多后来者望尘莫及;从天地物理到自然人文,强烈的好奇心促使希罗多德探索邦国兴衰之原理,考察战争与和平之间的纠结,揭示欲念(eros)与人伦(nomos)之间的张力。
西塞罗将希罗多德奉为“patrem historiae”(历史之父),其意在突显希罗多德所代表的新的文学精神,即实证主义的科学精神、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据统计,在希罗多德的文本中,“historie”(探究)一词以不同形式总计出现过23次,但该词绝非希罗多德首先使用,荷马和赫西俄德都曾使用过“histor”,意为关于某事的“良好的判断”“丰富的知识”“深入的见识”;与希罗多德同时代的毕达哥拉斯用“historie”特指自己从事的数学研究,希罗多德之后的原子论创立者德谟克利特的《论历史》索性将“historie”作为其著作名称,指称对物质本性的研究,悲剧家欧里庇得斯则用“historie”指代一切形式的知识研究。
现代人脑海中的“历史”概念虽然发端于“historie”,但在意涵上,两者相去甚远。另外,作为读者,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希罗多德的著作本来并无标题,现有标题“历史”(Historia,英译Histories)是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里亚的学者添加的,他们把全书分编九卷,对应九位缪斯女神,并分别冠之以女神的名字,后世因此称《历史》为“缪斯书”,应该说深得希罗多德著述之意蕴。
职是之故,读者不妨将希罗多德的《历史》作为一部广义上的文学创作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