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中暑
百科知识
2013年极端高温
2013年全球多个国家出现极端高温气候。我国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等地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强度大、影响重,部分地区高温持续的时间和强度都突破了历史纪录。中国气象局宣布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高温)Ⅱ级应急响应。这是自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制定以来气象部门首次启动高温应急响应。
中暑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系统受损的一种疾病。从病因上来说,中暑是一种物理条件致病的疾病,即高温。因此中暑有特定的发病季节和环境,最常见发病的季节就是夏季,最常见的发病环境是各种高温环境,例如炼钢炉等。不要小看中暑,中暑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因此了解中暑有助于及时识别、帮助中暑者,使他们脱离危险。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温度为36~37℃。
人体的温度是相对恒定的,正常人在24小时内体温略有波动,一般相差不超过1℃。生理状态下,早晨体温略低,下午略高。运动、进食后、妇女月经期前或妊娠期体温稍高,而老年人体温偏低。
人体的体温必须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人体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能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当环境温度为21℃时,大部分的体热(71%)靠辐射、传导和对流的方式散热,少部分的体热(29%)则由蒸发散热;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皮肤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变小,辐射、传导和对流的散热量减小,而蒸发的散热作用则增强;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辐射、传导和对流的散热方式就不起作用,此时蒸发就成为机体唯一的散热方式。
人体蒸发有两种形式:即不感蒸发和发汗。
人体即使处在低温中,没有汗液分泌时,皮肤和呼吸道都不断有水分渗出,然后蒸发掉,这种水分蒸发称为不感蒸发,其中皮肤的水分蒸发不为人们所察觉,又称为不显汗。人体24小时的不感蒸发量为400~600ml。婴幼儿不感蒸发的速率比成人大,因此,在缺水时婴幼儿更容易造成严重脱水。不感蒸发是一种很有成效的散热途径。
发汗是可以察觉的汗液分泌,又称为可感蒸发。人在安静状态下,当环境温度达30℃左右时便开始发汗。如果空气湿度大,而且着衣较多时,气温达25℃便可引起人体发汗。
汗液中水分占99%,而固体成分不到1%,在固体成分中,大部分为氯化钠,也有少量氯化钾、尿素等。
中暑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症,若不及时处理,可引起抽搐,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当人体的中心体温达41℃时,会产生不可逆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