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的宗庆后
在带领娃哈哈发展的30多年间,宗庆后身上绽放出夺人的光芒:低调务实的常人、大智若愚和大隐于市的智者、倔强不服输的战斗英雄、富有责任感和爱心的家长。
宗庆后为人非常朴实无华。他不讲究吃穿,也不喜欢形式主义。他的饮食十分简单,喜欢白水煮鸡蛋、酸辣土豆丝、花生米、酸辣汤。《钱江晚报》的一篇报道称他是“布鞋首富”,一年200多天跑市场,穿布鞋已成为宗庆后的一个习惯。曾经有人问他:“你身上哪件是名牌?”宗庆后说:“我身上没什么名牌,这件是厂服,这件也是厂服。”他常年在现场,即便出国,随行人员也背着打印机,以便随时快速做决策。娃哈哈的第一位大学生、现任娃哈哈集团党委书记的吴建林回忆道:“我刚毕业时还像个小孩子一样,见了宗总就要跑,觉得老板很严肃。”娃哈哈销售公司前总经理丁培玲说:“做不好事情,他(宗庆后)要骂人的。”
宗庆后有着“英雄主义”情结,仿佛从他出生那一刻起就奠定了这个人今后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他出生于1945年10月12日,那时候还没有国庆节,是双十节,所以就叫“庆后”。“后”也是家谱里面按字辈排下来的,家谱里面是“继、往、开、来、承、前、启、后”。刚好到他这里是“后”字辈,所以,他家几兄弟都是“后”字辈的。娃哈哈的每一步发展都体现出宗庆后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这跟宗庆后自身的成长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宗庆后的基因中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他多次在不同场合讲过一个故事:最初娃哈哈还是校办工厂的时候,规模比较小,天冷了要生炉子烧水,发现引火用的刨花没了,就去隔壁借一点刨花,结果去借的人没多久就回来了,说隔壁不肯借,还翻了个白眼。宗庆后始终记得这件事情,那时校办工厂不受人待见。在他心里,企业想要发展,国家想要强大,就要靠励精图治、艰苦奋斗。与大部分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一样,那时娃哈哈的艰苦奋斗随时可见,从踏三轮车到搬货,再到娃哈哈人的奋斗。宗庆后说,如今我们经历过了体力艰苦奋斗的阶段,未来更需要用脑力去艰苦奋斗。
在与达能打官司的时候,当时达能在中国已经做出了妥协的姿态,但宗庆后认为,一定要在斯德哥尔摩赢得这场官司。他打包了整整两箱梅干菜蒸肉、盐水鸭等爱吃的熟食,带着团队上了飞机,做好了在那里打持久战的准备。在斯德哥尔摩,娃哈哈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宗庆后很开心。后来有一次他到法国出差考察,素来对法国本土企业有着崇拜感的法国当地人,朝宗庆后投去了赞美的眼光,并称赞说:“He's a hero! ”
宗庆后富有家国情怀,他对中国有着一种无比骄傲的情怀。1945年出生的人,经历了中国最艰难困苦的岁月,经济建设匮乏,还有一些战乱的影响。经历过那一段艰难岁月的企业家,对国家的情怀在今天是无人可比拟的。宗庆后常说,只要企业有一点点能力,就要为国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当看到国家欣欣向荣的时候,他会有发自内心的激动。2017年,在十九大开幕式结束后,杭州电视台的记者采访他,宗庆后就讲,听了习主席的报告后,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他觉得特别有感触,讲到这里的时候整个人热泪盈眶。
在娃哈哈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有太多的举措是家国情怀使然,打破体制束缚,勇于开拓创新,拯救国营亏损企业,将工厂建在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等老少边穷地区。这一方面是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有企业战略布局的考量,另一方面更是对实现国家富强的强烈使命感。宗庆后的大格局体现在这些布局并不只是着眼于自身的发展,而是把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融为一体。所以,他把自己的小家和企业的大家乃至国家这三者之间的命运有机地融合到一起。一直跟着党指引的方向不断向前走,国家不断发展,娃哈哈也在不断发展。
2012年,娃哈哈25周年庆,宗庆后让筹建小组拟定主题,听了大家的很多思路后,他挥笔写下“紧随祖国,从辉煌走向更辉煌”。这就成了娃哈哈25周年的主题。2017年,娃哈哈迎来30岁生日,宗庆后提了一句话:“秉初心、怀壮志、再弄潮。”他说:“娃哈哈要不忘初心,再创辉煌,娃哈哈的发展是党指引的道路,娃哈哈是党给的。”
时代的变化没有改变宗庆后的性格和行事风格。2018年,宗庆后73岁,精神状态很好,依然从早上七点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保持实干的作风。在他的办公室里面,常年摆放着一张卧床,他吃住在企业,心在国家。在他身上,见不到岁月的沧桑与懈怠的步伐。
当我们结束对他的采访时问他:“您觉得娃哈哈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他说:“还不算成功吧。”
“如果让您用一个词来形容娃哈哈和您本人,您选择哪个词?”
他思考片段,言语细弱绵针,却铿锵有力地说道:“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