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大花袍
——记来自田野的穿衣震撼
2014年的夏天,我在埃及做调查,恰逢当地局势动荡,所以每天出门前都会特地请胖房东来帮我看看着装是否得体。每每此时,他都一本正经地用阿式英语手舞足蹈地说:“你今天的裙子没过膝!不安全!”“你不能这样光着脚(穿拖鞋)!不好!”“你的袜子露脚踝了,不行!”……
默默地按照房东的建议逐一整改,满以为当我在拖鞋里套了棉袜、膝盖上罩了第二条裙子之后,就可以安然出门了。却发现他还是一副“这身装扮怎么能出门!”的表情。然后,这位认真的胖房东打量着我的脖颈又一脸严肃地指出:“你这件衣服的领子实在是太低了!必须遮住!”
我委屈地低头看着那件已经遮住了锁骨的衣服暗自嘀咕:“我不是外国人么?!也要包得这么严实么?!”百思不得解,但还是遵从智者言,围起能遮住锁骨和半张脸的围巾,摆出一副准备被热死的样子。
为了抵挡埃及热情得让人难以招架的阳光,外出时我总会戴一顶大帽子——这个举动让房东十分满意。据说,在许多阿拉伯人的潜意识里,出门不戴头巾的女人就像舞娘,不能够被视为良家妇女。为了给调查对象一个好印象,我总是极尽能事地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最终,我在阿拉伯世界的打扮就成了这般模样:头戴硕大遮阳帽,脸上戴着大口罩,围一条完全遮住脖子的围巾,下半身纯属补救地套着两条长短、颜色都不同的“双截裙”……
我心中思忖,这是站在45℃高温下的撒哈拉该有的打扮么?想想那些游泳都要穿着黑袍的阿拉伯女人们,就也不再怀疑和犹豫。
想起在锡瓦小镇做调查时遇到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寻人启事,照片上走失的女子披着黑色的遮面盖头(类似中国人结婚时新娘子的红盖头),只露出两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当地向导说,寻人启事上的文字大致意思是:XXX,女,本人妻子,月初在撒哈拉走失,至今未归,如有线索请与穆罕默德联系,当面酬谢一只骆驼。
每每提到这个寻人启事,我心里都会泛起两个疑惑。第一,这样“黑纱遮面”的照片,除了深藏在黑色面纱里的眼睛,没有任何的区别性,这怎么帮助穆罕默德找到自己的妻子?第二,在阿拉伯世界,很多男人都喜欢与他们的先知穆罕默德(Mohammed)同名。那么,就算有人找到这位女子,又怎么联系到这个穆罕默德呢?
揣着对神秘面纱深深的疑惑,我想起以前在网上看到一个叫“What Style of Dress is Appropriate”的帖子,专门调侃阿拉伯女性的着装。人们总结出突尼斯、埃及、土耳其、伊拉克、黎巴嫩、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等中东国家的女性头巾的特色。大致可以概括为:看黑“头套”猜猜我是谁,看眼睛猜猜我是谁,看五官猜、看脸蛋猜、看额头猜、看整个脑袋猜。皮尤研究中心(Pew Value Survey)依据这个妙趣横生的帖子绘制出一张阿拉伯世界女性着装图(原图可以通过谷歌搜索)。这个形象和我们在《一千零一夜》中读到的穿着抹胸灯笼裤、头戴透明面纱的性感阿拉伯女郎的形象相去甚远,但它确实是当今阿拉伯世界女性穿戴的真实写照。
与这些图片比较,我在埃及的大花袍就一点也不足为奇了。关于面纱的用处,《古兰经》中提示女子要“遮蔽美貌,不以色视人”。也有人将阿拉伯世界女性的面纱作为阿拉伯世界战争与和平的晴雨表。此外,戴面纱不仅可以体现出对男性的尊敬,同时也可以保护自己。据说,穿着黑袍的女性会让男人们肃然起敬,不敢胡思乱想。为了更好、更安全地接近访谈对象,我的大花袍装扮似乎除了坚持也别无他法。
由于这身可以保平安的大花袍是“拼凑”来的,这使我看起来十分滑稽。很担心潜在的访谈对象会避我唯恐不及,拒绝访谈!可是万万没想到花袍居然在异邦“大受欢迎”!以至于几乎不用担心如何去寻找访谈对象,就可以傍着这身“花衣裳”被他们围观,开始我那有一搭没一搭的无结构访谈。
初尝大花袍的甜头后,忽然欣喜地发现它还能带给我其他的福利:在密不透风的花袍包裹下,我在埃及的日子一直是随心所欲、素面朝天的,每天出门可以大胆地抛弃隔离、防晒、美白,也不用擦眼影、唇膏和腮红……想着它带给我的这些简洁与舒适,内心时常欣喜得忘乎所以。
在只身融入阿拉伯世界的田野经历里,我始终傍着花袍,不惧艰险地融着阿拉伯世界的神秘风情,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访谈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