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猪细小病毒病
一、概念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PV)引起的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胎儿和胚胎的感染死亡,而母体通常并不表现任何临诊症状。
猪细小病毒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其血清型单一,很少发生变异。本病毒对热具有强大抵抗力,56℃ 30分钟不影响其感染性和血凝活性,70℃ 2小时仍不使其丧失感染性和血凝活性,但是80℃ 5分钟可使其丧失感染性和血凝活性。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有抵抗力,对酸、甲醛蒸汽和紫外线也有一定抵抗力;但0.5%漂白粉或氢氧化钠溶液5分钟即可杀死该病毒。
本病常见于初产母猪,多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哺乳仔猪可以从免疫母猪初乳中获得高滴度的抗体,但抗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在3~6月龄时通常下降到血凝抑制试验法检不出的水平。多数9月龄以上的母猪会通过自然感染产生主动免疫。
污染的圈舍是猪细小病毒主要的传染源。在急性传染期,病毒能以各种途径排出,其中包括精液。不管猪的免疫状态如何,公猪在敏感的母猪群中都是猪细小病毒的机械传播者。
二、临诊特征与诊断
1.临诊症状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主要特征和仅有的临诊反应是母猪的繁殖障碍。母猪有可能再度发情,或既不发情,也不产仔,或每窝只产很少的几个仔,或者产出的一部分为木乃伊胎儿。其他表现还有不孕、流产、产死胎、新生仔猪死亡和产弱仔(图2-21、图2-22)等。不管这些胎儿是否受到感染,都可能导致同窝健康胎儿的死亡。
图2-21 母猪流产
图2-22 所产弱仔猪
2.病理变化
(1)眼观病变 母猪子宫内膜有轻度的炎症反应,胎盘部分钙化,胎儿在子宫内有被溶解吸收的现象。受感染胎儿表现不同程度的发育障碍和生长不良,或见胎重减轻、木乃伊胎、畸形胎、骨质溶解的腐败黑化胎儿等。胎儿可见充血、水肿、出血、体腔积液、脱水(木乃伊胎)及死亡等症状。
(2)组织学变化 子宫上皮组织和固有层有局灶性或弥散性单核细胞浸润。胎儿各种组织和器官有广泛的细胞坏死、炎症和核内包涵体。大脑灰质、白质和软脑膜有以增生的外膜细胞、组织细胞和浆细胞形成的血管套为特征的脑膜炎变化。
3.诊断
(1)临诊诊断 只要出现胚胎或胎儿死亡或两者并存,在鉴别诊断猪的繁殖障碍综合征时,就应考虑到猪细小病毒。如果只有青年母猪出问题,而老母猪没有问题时,妊娠期间不表现临诊症状,也不出现流产或胎儿发育异常;而有迹象表明这是一种传染病,可暂时认为是由猪细小病毒诱发的繁殖障碍。通过临诊症状与流行病学,可以把猪细小病毒和其他繁殖障碍性疾病区别开,然而最终确诊还有赖于实验室诊断。
(2)实验室诊断 如果确实出现了木乃伊胎,长度小于16厘米,应将其胎儿或其肺脏送交实验室进行诊断。
① 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测。用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测猪细小病毒抗原,是一种可靠而敏感的诊断方法。将胎儿肺组织冰冻切片与标准诊断试剂反应,在几个小时内即可作出诊断。
② 检测病毒血凝素。该实验所需设备少,在没有抗体的情况下很有效,是一种较理想的诊断方法。首先把待检组织在稀释液中研磨碎,离心取上清,用豚鼠红细胞做血凝素检查。
③ 血清学试验。血凝抑制实验最早可在猪细小病毒感染猪的第5天就可以检查到抗体,而且可以持续数年,是经常用于检测或定量分析猪细小病毒体液抗体的一种方法。
④ 病毒中和试验(VN)。通常是通过检查细胞核内包涵体、荧光细胞和细胞培养液中病毒血凝素是否消失或减少,来确定感染性是否被中和。
三、预防与控制
1.预防
(1)严防病毒引入 采用综合性防制措施,防止带毒猪引入等途径将病毒带入。
(2)免疫接种 在本病流行地区,可采用自然感染或人工接种的方法,使初产母猪在配种前获得主动免疫。猪细小病毒病的免疫最好选用灭活疫苗。健康猪、假定健康猪在配种前1个月接种灭活疫苗。新生仔猪免疫接种可以选择在20日龄左右,后备种猪要在配种前20小时以前接种;经产母猪应在产后15天进行,每年接种2次,连续3年;种公猪每年春秋两季分别进行免疫。曾发生过细小病毒病的猪,大多数获得免疫力,体内已产生抗体,可以获得良好的保护。
2.防控
除采取传染病的常规措施外,猪细小病毒病控制需尤其注意妥善处理感染猪的排泄物、分泌物及其污染的器具、场所和环境等。由于该病毒对外界理化因素有很强的抵抗力,环境消毒时要采用0.5%漂白粉或氢氧化钠等敏感的消毒剂。
四、中西兽医结合治疗
(1)抗感染 猪细小病毒病尚无特效药物进行治疗。本病治疗主要是加强护理和消炎,以防并发症,同时可配合肌内注射黄芪多糖注射液,2次/天,连用3~5天,以提高免疫力。流产后若发生产道感染,可肌内注射青霉素160万~240万国际单位、链霉素100万国际单位,2次/天,连用3天。
(2)对症治疗 对延时分娩的病猪,应及时注射前列腺烯醇注射液进行引产,以防止胎儿腐败与滞留子宫引起母猪子宫内膜炎及不孕。对心功能衰竭的可使用强心药,机体脱水的要静脉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