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大葱、洋葱病害
大葱 学名Allium fistulosum L. var. giganteum Makino,是百合科葱属中以叶鞘组成肥大假茎和嫩叶为产品的二、三年生草本植物。现在大葱经过施用一种特别研制的含硒营养液后,含硒量高,安全又营养,成为富硒蔬菜,具有抗癌保健功能,很受欢迎。
洋葱 学名Allium cepa L.,别名葱头、圆葱,是百合科葱属中以肉质鳞片和鳞芽构成鳞茎的二年生草本植物。
大葱、洋葱苗期立枯病
症状 多发生在发芽之后半个月之内。1~2叶期幼苗近地面的部位软化、凹陷缢缩,白色至浅黄色,病株枯死。严重的幼苗成片倒伏而死亡。湿度大时,病部及附近地面长出稀疏的蛛丝状褐色菌丝,即病原菌菌丝体。
大葱立枯病病苗
病原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称立枯丝核菌,属真菌界担子菌门无性型丝核菌属。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主要靠病株及病残体上的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春季气温升高,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侵染幼苗,借雨水或浇水传播。土壤温度大易发病。
防治方法 ①加强管理。秋葱在芒种定植最好,葱苗130天苗龄才行。每667m2施用优质肥5000kg、过磷酸钙50kg、复合肥30~40kg,施入沟内深翻20~30cm。定植深度7~10cm。每667m2栽1.3万~1.6万株,行距65~80cm,株距5~8cm。②种子消毒。用0.2%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5min后用清水冲净。③苗床每100m2用多宁200g均匀拌土撒施防止苗床带菌,出苗后发病初期喷洒72.2%霜霉威水剂600倍液或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或1%申嗪霉素水剂800倍液喷淋根部,隔7天1次,连喷2次。
大葱、洋葱霜霉病
症状 大葱霜霉病主要为害叶及花梗。花梗上初生黄白色或乳黄色较大侵染斑,纺锤形或椭圆形,其上产生白霉,后期变为淡黄色或暗紫色。中下部叶片染病,病部以上渐干枯下垂。假茎染病,多破裂,弯曲。鳞茎染病,可引致系统性侵染,这类病株矮缩,叶片畸形或扭曲,湿度大时,表面长出大量白霉。
大葱霜霉病典型症状
葱霜霉
1—孢子囊;2—孢囊梗
洋葱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轻的病斑呈苍白绿色,长椭圆形,严重时波及上半叶,植株发黄或枯死,病叶呈倒“V”字形。花梗染病,同叶部症状,易由病部折断枯死。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至紫灰色霉层,即病菌的孢囊梗及孢子囊。鳞茎染病后变软,外部的鳞片表面粗糙或皱缩,植株矮化,叶片扭曲畸形。
病原 Peronospora destructor(Berk. )Casp. ex Berkeley,称葱霜霉,属假菌界卵菌门霜霉属。为害大葱、洋葱、冬葱、韭菜及薤头等。孢子囊形成温度13~18℃,15℃最适,10℃以下、20℃以上则显著减少;孢子囊萌发适温11℃,3℃以下、27℃以上不萌发。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北方大葱霜霉病以卵孢子在寄主或种子上或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天萌发,从植株的气孔侵入。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孢子囊,借风、雨、昆虫等传播,进行再侵染。一般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重茬地发病重,阴凉多雨或常有大雾的天气易流行。在河北、山东以南洋葱种植区,如山东菏泽洋葱多在9月下旬播种育苗,苗期60~70天,11月底~12月上旬定植,翌年5月中旬收获,近年洋葱霜霉病日趋严重。育苗期洋葱霜霉病发生不重,但发病株是第2年的初侵染源。翌年春季2月底到3月上旬始见发病,进入3月中旬系统侵染病株,产生大量孢子囊,通过气流进行再侵染,产生2个明显发病盛期,即一是系统侵染发病盛期,多在3月上中旬,二是进行再侵染植株发病盛期,多在3月下~4月中旬,从底部叶片向上部叶片扩展。减产30%以上。
防治方法 ①选择地势高、易排水的地块种植,并与葱类以外的作物实行2~3年轮作。②选用抗病品种。红皮、黄皮品种较抗病,如掖辐1号、紫皮洋葱、港葱3号、牧童、黄皮02、富农等。③洋葱霜霉病防治上除定期剔除病苗外,栽培上应采取做畦栽培,畦面宽160cm,高10~15cm,种植洋葱7行,株距18~20cm,两畦间沟宽25~30cm,畦面和沟中均覆地膜,干旱时膜下小水沟灌,涝时及时通过畦间沟排水,有效降低地表湿度。在洋葱霜霉病发生始期,即2月底~3月上旬拔除系统病株。④大葱、洋葱发病初期喷洒500g/L氟啶胺悬浮剂1500~2000倍液或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乳油1000倍液、40%精甲·百菌清悬浮剂800倍液、32.5%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剂15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锰锌·氟吗啉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00倍液的硕丰481,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大葱、洋葱锈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花梗及绿色茎部。发病初期表皮上产生椭圆形稍隆起的橙黄色疱斑,后表皮破裂向外翻,散出橙黄色粉末,即病菌夏孢子堆及夏孢子。秋后疱斑变为黑褐色,破裂时散出暗褐色粉末,即冬孢子堆和冬孢子。
病原 Puccinia allii(DC.)Rudolphi,称葱柄锈菌,异名P. porri(Saw.)Winter,称香葱柄锈菌,均属真菌界担子菌门。形态特征同韭菜锈病病菌柄锈菌属。
大葱锈病夏孢子堆红褐色疱状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北方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南方则以夏孢子在葱、蒜、韭菜等寄主上辗转为害,或在活体上越冬。翌年夏孢子随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夏孢子萌发后从寄主表皮或气孔侵入,萌发适温9~18℃,高于24℃萌发率明显下降,潜育期10天左右。气温低的年份、肥料不足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寄主抗病力。②发病初期喷洒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800倍液、5%己环唑乳油2000倍液,隔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大葱、洋葱匍柄霉紫斑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上病斑近圆形、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初为红褐色,后变成褐色至暗褐色,上生明显轮纹。
洋葱匍柄霉紫斑病病叶
大葱匍柄霉紫斑病病菌匍柄霉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李宝聚摄)
病原 Stemphylium botryosum Wallroth,称匍柄霉,属真菌界子囊菌门无性型匍柄霉属。分生孢子梗直立,单生,偶有1个分枝,直或弯曲,顶端产孢细胞囊状膨大,浅褐色至青褐色,产孢孔颜色最深,具1~4个隔膜,大小(80~100)mm×(4.5~5.5)mm。分生孢子阔卵圆形至近筒形,青褐色,有1~4个横隔膜,0~4个纵斜隔膜,中横隔膜处明显缢缩,表面具微疣或小刺,大小(22.5~35)mm×(20.5~26)mm。有性态为Pleospora herbarum,称枯叶格孢腔菌,属子囊菌门。子囊座内生,单个或多个子囊腔,又称假囊壳。子座后期突破基物,黑色。子囊棍棒状,拟侧丝明显。子囊孢子圆形或长圆形,砖格状,无色或黄褐色。生长期为害葱等叶片的主要是分生孢子阶段,只有在枯死的组织上才能找到它们的有性阶段。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在寒冷地区,病菌以子囊座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以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靠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借气流传播蔓延。在温暖地区,病菌有性阶段不常见,靠分生孢子辗转为害。该菌是弱寄生菌,长势弱的植株及冻害或管理不善易发病。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喷洒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1.5%咪鲜胺乳油1500倍液、20%松脂酸铜·咪鲜胺乳油750~1000倍液。
大葱、洋葱链格孢叶斑病
症状 叶上病斑长椭圆形,褐色至暗褐色,有时与匍柄霉(Stemphylium botryosum Wallr.)混生,病斑表面生暗褐色霉层。
洋葱链格孢叶斑病
葱叶上的葱链格孢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 Alternaria porri(Ellis)Ciferri,称葱链格孢,属真菌界子囊菌门无性型链格孢属。为害大葱、洋葱、大蒜、韭菜等。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温暖地区靠分生孢子辗转传播进行为害;北方则以菌丝体在葱上或病残体上或土壤里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②种子用50%异菌脲1000倍液浸种6h,带药液直播。③发病初期喷洒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葱姜蒜三元杀菌王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隔10天1次,防治2~3次。
大葱、洋葱灰霉病
症状 初在叶上生白色斑点,椭圆或近圆形,直径1~3mm,多由叶尖向下扩展,逐渐连成片,使葱叶卷曲枯死。湿度大时,在枯叶上生出大量灰霉。
病原 Botrytis squamosa Walker,称葱鳞葡萄孢;Botrytis porri Buchw.,称大蒜盲种葡萄孢,均属真菌界子囊菌门无性型葡萄孢属。后者是国内新记录种。葱鳞葡萄孢形态特征参见韭菜灰霉病。大蒜盲种葡萄孢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茎(PDA)上菌落灰色,气生菌丝不发达,分生孢子梗较多,分生孢子椭圆形至倒卵形,群体亮灰色,单个,浅褐色,大小(7.5~11.5)mm×(5.8~8.5)mm,其特征是在PDA或其他培养基上形成大型不规则菌核,直径20~30mm。此外,在大葱上发生的灰霉病病原还有灰葡萄孢(B. cinerea Pers.:Fr.)和B.byssoidea Walker等。
大葱灰霉病
洋葱灰霉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菌随发病大葱、洋葱越冬或越夏,也可以菌丝体或菌核在田间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或越夏,成为侵染下一季寄主的主要菌源。冷凉、高湿有利于灰霉病的发生。气温15~21℃、相对湿度高于80%很易流行成灾。菌核和病株带菌残屑多混杂在种子里,随种子调运传播,生长季节病株产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灌溉水及农事操作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大葱秋苗期即可被侵染,冬季病情发展很慢,春季温湿度适宜时再度扩展或达高峰。河南4~5月雨天多少、持续时间长短是决定能否大流行的关键所在。
防治方法 ①清洁田园,轮作、及时清除病残体。②选用抗病品种。如掖辅1号、新葱2号、铁杆大葱、日本元藏、元宝等抗灰霉病品种。③合理施肥,控制浇水。④合理密植,行株距50cm×3cm。⑤发病初期喷洒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水分散粒剂600倍液、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800倍液。
大葱、洋葱疫病
症状 叶片、花梗染病,初现青白色不明显斑点,扩大后成灰白色斑,致叶片枯萎。阴雨连绵或湿度大,病部长出白色棉毛状霉;天气干燥时,白霉消失,撕开表皮可见棉毛状白色菌丝体。
洋葱白色疫病
烟草疫霉菌
1—孢子囊;2—游动孢子;3—藏卵器
病原 Phytophthora nicotianae van. Breda de Hann,称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porri Foister,称葱疫霉,均属假菌界卵菌门疫霉属。烟草疫霉孢囊梗由气孔伸出,梗长多为100mm。梗上孢子囊单生,长椭圆形,顶端乳头状突起明显,大小(28.8~67.5)mm×(12.5~30)mm。卵孢子淡黄色,球形,直径20~22.5mm。厚垣孢子微黄色,圆球形,直径20~40mm。发育温限12~36℃,25~32℃最适,菌丝50℃经5min致死。除侵染葱外,还可侵染韭菜、洋葱等。葱疫霉形态特征参见后文“大蒜疫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卵孢子、厚垣孢子或菌丝体在病残体内越冬。翌春产生孢子囊及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孢子萌发后产出芽管,穿透寄主表皮直接侵入,后病部又产出孢子囊进行再侵染,扩大为害。阴雨连绵的雨季易发病。种植密度大、地势低洼、田间积水、植株徒长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彻底清除病残体,减少田间菌源;与非葱、蒜类蔬菜实行2年以上轮作。②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栽植。南方采用高厢深沟,北方采用高畦或垄作。雨后及时排水,做到合理密植,通风良好。采用配方施肥,增强寄主抗病力。③发病初期喷洒75%丙森锌·霜脲氰水分散粒剂700倍液或500g/L氟啶胺悬浮剂1500倍液或52.5%恶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687.5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600~800倍液、60%锰锌·氟吗啉可湿性粉剂700倍液、66.8%丙森·缬霉威可湿性粉剂7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大葱、洋葱白腐病
症状 又称大葱、洋葱、大蒜黑腐小核菌病。初发病时叶片从顶尖开始向下变黄后枯死,幼株发病通常枯萎,成熟的植株数周后衰弱、枯萎。湿度大时,葱头和不定根上长出许多茸毛状白色菌丝体,后菌丝减退而露出黑色球形菌核。根或鳞茎在田间即腐烂,呈水浸状。储藏期鳞茎可继续腐烂。
病原 Sclerotium cepivorum Berk.,称白腐小核菌,属真菌界子囊菌门小核菌属。其生活史中以菌核和菌丝为主。菌核球形或扁球形,外表黑色,由1~2层厚壁暗色细胞组成,内部为紧密的浅红色长形细胞,大小(0.3~1.0)mm×(0.3~1.4)mm。菌核萌发时表面凸起,外皮破裂后细密的菌丝自由融合后伸出,在其上生小瓶梗,瓶梗上链生小型分生孢子。孢子透明,球形,直径1.6~2.0mm。
大葱白腐病病株典型症状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存活越冬。遇根分泌物刺激萌发,长出菌丝侵染植株的根或茎。其营养菌丝在无寄主的土中不能存活,在株间辗转传播。侵染和扩展的最适温度为15~20℃,在5~10℃或高于25℃病害扩展减缓。此外,土壤含水量对菌核的萌发有较大影响。一般在春末夏初多雨季节病势扩展快,夏季高温不利该病扩展。长期连作,排水不良,土壤肥力不足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提倡施用腐熟有机肥或生物有机复合肥;实行3~4年轮作,发病田避免连作。②加强田间检查,发现病株及时挖除深埋。③播前用种子重量0.3%的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拌种。④病田在播种后约5周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8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淋根茎。储藏期可用上述杀菌剂喷洒,其中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效果好。此外,也可喷淋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或40%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
大葱、洋葱小粒菌核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和花梗。初时仅叶或花梗先端变色,逐渐向下扩展,致葱株局部或全部枯死,仅残留新叶。剥开病叶,里面产生白色棉絮状气生菌丝,病部表皮下散生黄褐色或黑色小菌核,直径0.5~7mm。
病原 Ciborinia allii(Sawada)L.M.Kohn,称葱叶杯菌,异名Sclerotinia allii Sawada,称大蒜核盘菌,均属真菌界子囊菌门核盘菌属。菌核形成于寄主表皮下,片状至不规则形或近椭圆形,萌发时产生4~5个子囊盘。子囊筒状,大小(184~212)mm×(12~18)mm,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长椭圆形,单胞,无色,大小(17~21)mm×(7~11)mm。病菌发育适温25℃。
洋葱小粒菌核病病茎上的小菌核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春、秋两季形成子囊盘,产生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借气流弹射传播或直接产生菌丝进行传播蔓延。气温14℃、高湿或雨季易发病。
防治方法 ①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②与非葱类作物实行2~3年轮作。③雨后及时排水、降低湿度。④发病初期喷洒450g/L咪鲜胺乳油3000倍液或40%嘧霉胺悬浮剂10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井冈霉素水剂500~10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大葱、洋葱枯萎病
症状 苗期至定植后15~60天易发病。苗期染病,呈立枯状。稍后发病时,茎盘侧根变褐向一侧弯曲。定植后2~4周发病时,病株地上部的下叶弯曲、黄化、萎蔫,地下叶鞘侧部腐烂。纵向剖开,可见茎盘已变褐。茎盘外侧有1~2片鳞片褐变,上现白色霉层,白色霉层从根盘向四周扩展,病株易拔出。储藏期架藏的洋葱也发病,根盘变成灰褐色,鳞片基部呈灰褐色至浅黄色水渍状或干腐状腐烂,最后病鳞茎只剩下2~3片外皮也腐烂。
大葱枯萎病下位叶呈条状黄变
大葱枯萎病病菌
大型分生孢子和小型分生孢子
病原 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 f. sp. cepae(Hanz.)Snyd. et Hans.,称尖镰孢菌洋葱专化型,属真菌界子囊菌门镰刀菌属。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厚垣孢子残存在土壤中。土壤菌量高,种子也可带菌。病菌在葱茎盘附近死组织及枯死根中繁殖,后经鳞茎伤口侵入葱株体内,引起发病。气温23~28℃、土壤pH值小的沙质土易发病。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防治方法 ①实行轮作。测定土壤pH值,如土壤偏酸时,可通过施入适量生石灰,把土壤pH值调到6.5~7。②选用对枯萎病抗性强的品种。③育苗及栽植后要加强管理,避免过度干燥及高湿。④发病重的地区喷淋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
大葱、洋葱枝孢叶枯病
症状 又称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生在洋葱生长中后期,初在叶片上生苍白色小点,后扩展成近椭圆形至梭状斑,中间枯黄色,边缘红褐色,外围具黄白色晕,向上下扩展,向上扩展很快,造成叶尖扭曲干枯。湿度大时病斑中央生深榄褐色茸毛状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气候干燥时霉点不明显。大流行时或雨后霉丛密密麻麻分布在枯黄的葱叶上,病斑融合时致叶片迅速干枯,别于链格孢叶斑病稀疏的黑霉。
大葱枝孢叶枯病
葱枝孢菌
1—分生孢子梗;2—分生孢子
病原 Cladosporium allii(Ell. &martin)P.m. Kirk. et J. G.Cromptom,称葱枝孢,属真菌界子囊菌门枝孢属。分生孢子梗单生或2~7根簇生,屈膝状、不分枝,平滑,有隔膜,顶部褐色,有孢痕,0~4个隔,大小(54~135)mm×(4.7~7.6)mm或(30~102)mm×(5~10.2)mm。分生孢子单生或偶有2~3个链生,圆柱形,暗褐色,有刺细疣,0~3个隔膜,孢脐明显,大小(18.9~48.6)mm×(10.8~17.6)mm。除为害大葱、洋葱外,还为害大蒜等。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病残体上的休眠菌丝和分生孢子在干燥的地方越冬或越夏,播种时随肥料进入田间成为初侵染源。也可在高海拔地区生长着的大蒜、大葱、洋葱植株上越夏,随风传播,从气孔侵入,在维管束四周扩展,发病后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该菌生长和孢子萌发温限0~30℃,10~20℃最快,孢子萌发对湿度要求高于90%,相对湿度达100%或有水滴萌发最好。洋葱生长不良、雨日多持续时间长或时晴时雨易发病。
防治方法 ①收获后特别注意剔除病落叶,直到全部烧毁。施用的有机肥或堆肥要求充分腐熟,最好选用氮、磷、钾全效性有机肥或有机活性肥,适时追肥,提高洋葱抗病力。②选用抗病良种,合理密植,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过大,浇水安排在上午,防止叶上结露,及时锄草。③发病初期喷洒60%多菌灵盐酸盐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戊唑醇水乳剂30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5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5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3次。
洋葱颈腐病
症状 为害洋葱的鳞茎和叶片。通常在鳞茎的颈部首先发病,产生圆形大斑,黑褐色,湿度大或冬储时产生白色絮状菌丝,称为菌丝型颈腐。后期在外层鳞茎内产生肾形菌核。
病原 Botrytis byssoidea Walker,称葱细丝葡萄孢或絮丝葡萄孢;Botrytis allii Munn.,称葱腐葡萄孢,均属真菌界子囊菌门葡萄孢属。侵染葱、洋葱、蒜、韭菜等。
洋葱颈腐病
洋葱颈腐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菌多以菌丝体或菌核潜伏在鳞茎或病残体上越冬。由菌丝或菌核上产生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病菌从叶片的伤口或枯死部位侵入、扩展,引起鳞茎或颈部发病。生长后期遇连阴雨或储藏时湿度大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选用黄皮或红皮较抗病品种。②实行与非葱类2年以上轮作。③采用垄作或高畦栽培,避免积水,雨后及时排水,严禁大水漫灌。④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切忌氮肥过多,以免贪青徒长而染病。⑤适时采收,及时晾晒。⑥科学储藏。储藏温度0℃,相对湿度65%为适。⑦药剂防治。参见大葱、洋葱灰霉病。
大葱、洋葱黑粉病
症状 洋葱黑粉病主要发生在2~3叶期的小苗上。染病葱苗长到17cm高时,叶初微黄,1~2叶萎缩扭曲,叶和鳞茎上产生稍隆起的银灰色条斑,严重的条斑变为疱状、肿瘤状,表皮开裂后散出黑褐色粉末,即病原菌的孢子团。病株生长缓慢,发病早的多全部枯死。
病原 Urocystis cepulae Frost.,称洋葱条黑粉菌,属真菌界担子菌门条黑粉菌属。寄生在葱叶、叶鞘、茎等各部位的冬孢子堆,深褐色至黑色粉状孢子团,由1至数个孢子紧密结合形成。孢子团球形或近球形,暗红褐色,直径16~27mm,内含厚垣孢子1个,也有2个的,厚垣孢子球形,红褐色,直径11~16mm,周围具一层浅黄色或黄褐色、球形至扁球形的无性细胞(不孕细胞),直径4~8mm,寄生于洋葱和葱上。
大葱黑粉病
洋葱条黑粉菌冬孢子球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附着在病残体上或散落在土壤中的厚垣孢子越冬,成为该病的初侵染源。种子发芽后20天内,病菌从子叶基部等处的幼嫩组织侵入,经一段时间潜育即显症,以后病部产生的厚垣孢子借风雨或灌溉水传播蔓延。播种后气温10~25℃可发病,最适发病温度18~20℃,高于29℃则不发病。播种过深、发芽出土迟、与病菌接触时间长或土壤湿度大发病重。由于该病是系统侵染,田间健株仍保持无病,当叶长到10~20cm后,一般不再发病。
防治方法 ①选择没有栽植过葱类的地块育苗,以防葱苗带菌。②葱苗长到15cm,病菌停止侵染,选无病苗栽植。③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④重病区或重病地应与非葱类作物进行2~3年轮作。⑤对带菌种子可用种子重量0.2%的50%福美双或40%拌种双粉剂拌种。⑥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并注意把手洗净,工具应消毒,以防人为传播,病穴撒1∶2石灰硫黄混合粉消毒,每667m2用量10kg,也可把50%福美双1kg对细干土80~100kg,充分拌匀后撒施消毒。
洋葱、大葱干腐病
我国洋葱、大葱、细香葱、韭葱等葱属植物整个生育期及储藏期常年发病,田间损失3%~35%,21世纪甘肃酒泉呈上升态势,2008年发病率2%~5%,重病地高达30%~50%,失去了生产价值,对产量影响很大,储藏期损失更大。
症状 地上部出现症状时,往往地下部已染病而腐烂。洋葱、大葱各生育期植株各个部位,根、茎、叶、鳞茎基盘均可受害,地上部首先出现叶片退绿黄化致植株萎蔫,叶尖坏死,后向下扩展造成根部产生黄褐色至粉红色腐烂。典型症状是根、茎交界处鳞茎基盘的组织腐烂,根部、鳞茎分离,有时产生白色至粉红色霉层。储藏期染病也会产生干腐。
病原 主要为Fusarium oxysporum Schltdl. ex Snyder et Hansen f. sp. cepae(H. N. Hans.)W. C. Snyder & H. N. Hans. 称尖镰孢洋葱专化型;其次是F. proliferatum(Matsush.)Nirenberg,称层出镰孢,F.culmorum (W. G. Smith)Sacc,称黄色镰孢,均属子囊菌门无性型镰刀菌属。
洋葱干腐病症状
尖镰孢洋葱专化型大分生孢子(于金风)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尖镰孢菌洋葱专化型是土壤习居菌、厚垣孢子可在土中存活5~6年或越冬,是传播菌原,也可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及土壤中越冬。带菌种苗也是初侵染来源之一,是远距离传播主要途径,也有可能是种子带菌传播。在田间,葱蝇、灰地种蝇为害造成的伤口有利病菌入侵,葱粉红根腐病也会使干腐病从根部侵入。
防治方法 ①葱、蒜类蔬菜可与茄科蔬菜进行4年以上轮作。②选用抗病品种。③及时清洁田园。前茬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毀或深埋,也可用威百亩对土壤进行消毒。④加强管理。深翻土壤,科学施肥,雨后及时排水,杜绝大水漫灌,注意适时防治地蛆。⑤储运时控制温度在0~4℃,相对湿度65%左右,注意剔除有病的葱头,减少干腐病发生。⑥种子处理。用4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2%~0.4%,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h。⑦菌床及田间土壤处理。种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浇施土壤进行消毒,以5~10cm表土浇湿,然后再种植,以后每月1次效果好。生长期发现病株及时喷洒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灭虫均有良效。⑧提倡喷施已商品化的哈茨木霉生防菌,每千克种子用生防菌8g,包被种子表面,不但减少发病率,而且促进洋葱、大葱等增产。
洋葱黑曲霉病
症状 洋葱收获后至储藏期,在球茎表面生褐色至黑色斑,病菌在球茎表面扩展,有的侵入1~2个鳞片,初呈褐色水渍状,后干燥,长出黑霉,即病原菌子实体。影响食用和商品价值。
病原 Aspergillus niger van Tiegh.,称黑曲霉,属真菌界子囊菌门曲霉属。黑曲霉分生孢子穗灰黑色至黑色,圆形,放射状,直径0.3~1mm;分生孢子梗大小(200~400)mm×(7~10)mm;顶囊球形至近球形,表生两层小梗;分生孢子球形,初光滑,后变粗糙或生细刺,有色物质沉积成环状或瘤状,直径2.5~4mm,有时产生菌核。寄生于多汁的果实、鳞茎等植物器官上,引起腐烂。
洋葱黑曲霉病(松尾绫男原图)
黑曲霉
1—孢囊,在它上面产生梗茎;2—孢囊,在它上面有瓶梗和梗茎;3—分生孢子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存活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从伤口或穿透表皮直接侵入。高温、高湿条件或土温变化激烈时易发病。
防治方法 发病期喷洒20%辣根素水剂5L/667m2。
洋葱核盘菌菌核病
症状 病株的叶和花梗先端变黄,逐渐向下扩展,后枯死下垂,后期病部变为灰白色,管状叶和根部长出白色至黑色不规则形菌核,有时数个菌核黏合成一片。
洋葱核盘菌菌核病
病原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ert)de Bary,称核盘菌,属真菌界子囊菌门核盘菌属。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防治方法参见大葱、洋葱小粒菌核病。
菟丝子为害大葱
症状 菟丝子缠绕大葱茎及地上部,其吸器伸入寄主茎叶组织,吸收水分和养分,致洋葱叶变黄或凋萎。
菟丝子为害大葱
病原 Cuscuta chinensis Lamb.,称中国菟丝子。茎细弱,黄化,无叶绿素,茎与寄主的茎接触后产生吸器,附着在寄主表面吸收营养,花白色,花柱2条,头状,萼片具脊,脊纵行,萼片现出棱角,萼片背面具纵脊,雄蕊与花冠裂开互生,蒴果成熟后被花冠全部包住,破裂时呈周裂。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菟丝子种子可混杂在寄主种子内及随有机肥在土壤中越冬。其种子外壳坚硬,经1~3年才发芽,在田间可沿畦埂地边蔓延,遇合适寄主即缠茎寄生为害。
防治方法 ①精选种子,防止菟丝子种子混入。②深翻土地21cm,以抑制菟丝子种子萌发。③摘除菟丝子藤蔓,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④锄地,掌握在菟丝子幼苗未长出缠绕茎之前锄灭。⑤推行厩肥经高温发酵处理,使菟丝子种子失去发芽力或沤烂。⑥生物防治。喷洒鲁保1号生物制剂,使用浓度要求每毫升水中含活孢子数不少于3000万个,每667m2用2~2.5L,于雨后或傍晚及阴天喷洒,隔7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大葱、洋葱炭疽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花茎和鳞茎。叶初生近纺锤形,不规则淡灰褐色至褐色病斑,上生许多小黑点,严重的上部叶片枯死。鳞茎染病,外层鳞片生出圆形暗绿色或黑色斑纹,扩大后连片,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
大葱炭疽病
生在葱上的洋葱炭疽菌分生孢子盘、刚毛和分生孢子
病原 Colletotrichum circinans(Berk.)Vogl.,称洋葱炭疽菌,属真菌界子囊菌门无性型炭疽菌属。病原菌形态特征参见后文“细香葱、分葱炭疽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子座或分生孢子盘或菌丝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染病的鳞茎上越冬。翌年分生孢子盘产生分生孢子,靠雨水飞溅传播蔓延。10~32℃均可发病,26℃最适。该菌产出分生孢子要求高湿条件。因此,多雨年份,尤其是鳞茎生长期遇阴雨连绵或排水不良、低洼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提倡施用有机活性肥或生物有机复合肥。②与非葱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③种植抗病品种。④发病初期喷洒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250g/L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或450g/L咪鲜胺乳油2000倍液、70%丙森锌水分散粒剂550倍液,隔10天1次,防治1~2次。
大葱、洋葱软腐病
症状 田间鳞茎膨大期,在1~2片外叶的下部产生半透明灰白色斑,叶鞘基部软化腐败,致外叶倒折,病斑向下扩展。鳞茎部染病,初呈水浸状,后内部开始腐烂,散发出恶臭。
病原 Pectobacterium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Jones)Berg.et al.,称胡萝卜果胶杆菌胡萝卜致病型,属细菌界薄壁菌门果胶杆菌属。
洋葱叶上发生软腐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鳞茎中越冬,也可在土壤中腐生。通过肥料、雨水或灌溉水传播蔓延。经伤口侵入,蓟马、种蝇也可传病。低洼连作地或植株徒长易发病。
防治方法 ①选择中性土壤育苗,培育壮苗。适期早栽,勤中耕,浅浇水,防止氮肥过多。②及时防治葱蓟马、葱蛾或地蛆等。③发病初期喷洒27%碱式硫酸铜悬浮剂500倍液或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000倍液、20%噻森铜悬浮剂400倍液,视病情隔7~10天1次,防治1次或2次。
洋葱球茎软腐病
症状 洋葱球茎软腐病主要为害球茎和叶片。球茎染病,球茎内部鳞片腐烂,从外部不容易发现,发病后期整个球茎变软,且有大量细菌。叶片染病,多在叶部产生坏死斑。
洋葱球茎软腐病
病原 Pseudomonas gladioli pv. alliicola(Burkholder)Young et al.,称唐菖蒲假单胞菌洋葱致病变种(洋葱球茎软腐病假单胞菌),属细菌界薄壁菌门。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细菌在病组织中越冬。翌春经风雨、昆虫或流水传播,从伤口或气孔、皮孔侵入,病菌深入内部组织引起发病。高温多雨季节、地势低洼、土壤板结易发病。伤口多、偏施氮肥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多施河泥等腐熟有机活性肥。②加强田间管理,地势低洼多湿的葱田,雨后及时排水。③及时防止葱田害虫,减少虫伤,田间操作要小心从事,避免造成人为伤口,可降低发病株率。④发病初期喷洒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0%噻菌铜悬浮剂6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大葱、洋葱黄矮病
症状 大葱染病,叶生长受抑,叶片扭曲变细,致叶面凹凸不平,叶尖逐渐黄化,有时产出长短不一的黄绿色斑驳或黄色长条斑。葱管扭曲,生长停滞,蜡质减少,叶下垂变黄。严重的全株矮化或萎缩。
洋葱黄矮病多始于育苗期。病株生长速度变缓或停止生长,明显矮缩。叶片波状或扁平,叶上出现黄绿色花斑或黄色长条斑。
大葱黄矮病病株
洋葱黄矮病病株
病原 Onion yellow dwarf virus(OYDV),称洋葱黄矮病毒,属马铃薯Y病毒科马铃薯Y病毒属。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毒在田间主要靠韭菜蚜虫[Neotoxoptera formosana(Takahashi)]等多种蚜虫以非持久性方式或汁液摩擦接种传毒。高温干旱、管理条件差、蚜量大、与葱属植物邻作的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选用辽葱1号等抗病毒病品种。及时防除传毒蚜虫。②精选葱秧,剔除病株,不要在葱类采种田或栽植地附近育苗及邻作。春季育苗应适当提早。育苗如与蚜虫迁飞期吻合,应在苗床上覆盖银灰色防虫网或尼龙纱。③增施有机活性肥,适时追肥,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强抗病力。④管理过程中尽量避免接触病株,防止人为传播。⑤发病初期喷洒1%香菇多糖水剂500倍液或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吗啉胍·羟烯腺·烯腺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
大葱倒伏
症状 大葱生长过旺,叶片向外倒卧,严重的叶片杂乱无章覆满地面,人无法下脚,倒伏持续时间长的,下面叶片变黄或腐烂。严重减产。
大葱倒伏
病因 一是栽植过密。二是夏、秋两季雨天多或浇水过大,再加上基肥充足,叶片生长迅速而繁茂,造成叶片头重脚轻,致叶片向外倒伏。
防治方法 ①栽植大葱,密度不宜过大。②基肥要按配方施肥,不可偏施氮肥,追肥要适时适量,不可过多。③进入雨季,要尽量控制浇水,雨后及时排水,不追肥,高培垄。
洋葱球茎酸皮病
症状 主要侵染鳞球茎外部鳞片。染病的球茎不呈水渍状,而表现为变黏和发黄,上部易干缩,在球茎的外表面有坏死斑。叶片染病时在洋葱颈部形成湿腐,变为浅棕色。
洋葱球茎酸皮病球茎纵切面症状
病原 Burkholderia cepacia(ex Burkholder)Yabuuchi et al,异名Pseudomonas cepacia Palleroni & Holmes,称洋葱伯克氏菌,属细菌界薄壁菌门洋葱伯克氏菌属。菌体杆状,极生1~3根鞭毛,无芽胞,单生或对生,大小(1~2.8)mm×0.9mm,革兰阴性。最高生长温度42℃,最适生长温度30℃,最低生长温度9℃。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靠带菌葱头的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在田间采用喷水器灌溉的发病重于深沟灌溉的,洋葱球茎形成后进入感病阶段。
防治方法 ①严格检疫。②洋葱生产田采用常规或深沟灌溉法。③洋葱球茎形成时或发病初期喷洒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5%波尔·霜脲氰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500倍液、40%波尔多精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大葱、洋葱根结线虫病
症状 为害大葱、洋葱、大蒜、韭菜等根部。幼嫩的须根染病,造成根部及根尖膨胀肿大,现瘤状根结。根结初为白色,表面光滑,后变成褐色,粗糙。剖开根结可见洋梨状白色至乳白色雌线虫。受害植株生长缓慢,叶尖枯死。须根少,有扭曲。
洋葱根结线虫病
病原 Meloidogyne sp.,称一种根结线虫,属动物界线虫门。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葱类根结线虫以2龄幼虫和卵在病部或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侵入根部,产生根结。
防治方法 ①培育无虫苗。②播种或定植时,每667m2施入氰氨化钙100kg进行土壤消毒。③药剂处理土壤。播前半个月每667m2用0.5%阿维菌素颗粒剂2kg,加细土40kg混匀后撒在地面,深翻25cm,防效好。应急时也可喷洒1.8%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
洋葱鳞球茎茎线虫病
症状 病株地上部瘦弱矮化,新生叶有淡黄色斑,鳞茎基部或顶部变软,逐渐变成苍白色,外部鳞片脱落,易并发真菌或细菌病害。
洋葱鳞球茎茎线虫病受害状
病原 Ditylenchus dipsaci(Kühn)Filipjev,称鳞球茎茎线虫,旧称起绒草茎线虫,属动物界线虫门。雌、雄虫体细长,尾端尖细,雄虫大小(0.9~1.6)mm×(0.03~0.04)mm,雌虫大小(0.9~1.86)mm×(0.04~0.06)mm,侧线4~6条。每头雌虫产卵200粒左右。4龄幼虫抗逆性强,在植物组织内或土壤内长期存活,内寄生。19~25天完成1代,在洋葱组织内常可见到各龄虫态。鳞球茎茎线虫除为害洋葱、大蒜外,还为害芹菜、马铃薯、胡萝卜、草莓、起绒草、菜豆、甜菜、玉米、郁金香、风信子等500多种植物。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由于鳞球茎茎线虫可以侵染寄主植物的不同部位,因此可随寄主植物的种子、鳞茎、块茎、根以及任何被侵染的植物材料及组织碎片传播,此外还可借流水、土壤及农具传播。
防治方法 ①严格检疫,防止该线虫疫区扩大。②实行水旱轮作,可减轻为害,注意选择肥沃的土壤,避免在沙性重的地块种植。③药剂防治法参见大葱、洋葱根结线虫病。
大葱干尖
大葱干尖是生产上的老大难问题,直接影响大葱的品质和产量下降。
症状 大葱干尖有两种,一是病理性干尖,二是生理性干尖。病理性干尖是由病原真菌引起的,生产上分为“青干”和“白干”两种。所称的“青干”是灰霉病引起的,该病遇有夜温低、湿度大发病重。初发时叶上生白色斑近圆形至椭圆形,直径1~3mm,从叶尖向下扩展至连成片,造成葱叶卷曲枯死。至于“白干”是葱疫病引发,高温高湿或阴雨天引发,病部初呈暗绿色,水渍状,扩展后形成灰白色斑,周缘不明显,造成叶片枯萎乃至田间一片枯白。至于生理性干尖是由土壤干旱缺水引起干尖或土壤酸化,当有机肥施用不足或大量施用硫酸铵、过磷酸钙等肥料时常引起土壤酸化,造成葱叶生长细弱缓慢,外叶干枯或缺少微量元素,大葱缺钙引发叶尖黄化,缺镁引发外叶尖黄化。或药害引起干尖等。
大葱病理性干尖
病因 病理性干尖由灰霉菌、疫病菌侵染引起。生理性干尖分别由土壤干旱缺水引起或土壤酸化或缺乏微量元素或施药造成药害引起。
防治方法 ①防治灰霉病可喷洒50%腐霉利或50%异菌脲或50%啶酰菌胺1000~1500倍液。防治疫病可选用72.2%霜霉威水剂600倍液,或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700倍液,或69%烯酰吗啉·代森锰锌700倍液,或75%丙森锌·霜脲氰水分散粒剂700倍液。由于葱叶表面有螨质层,喷药时添加有机硅助剂可提高药剂黏着性,提高防效。②防治生理性干尖要对症防治。苗期不干不浇,15~20天浇1次小水,营养生长期结合追肥、培土要及时浇水,保证供水充足。收获前10~15天控水,田间持水量以60%~70%为宜。防止土壤酸化,每667m2葱田施足够有机肥+150kg氧化钙可缓解土壤酸化。防止缺镁、缺钙,可施0.1%~0.3%的硝酸钙和0.1%的氯化镁进行根外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