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装结构与缝制要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男装制图符号及成衣规格

一、服装结构制图符号和代号

见表1-8、表1-9。

表1-8 服装结构制图符号

表1-9 服装结构制图代号

二、专业术语解读

(一)服装专业术语

(1)直丝 一般与布边平行方向的丝缕为经纱向,裁剪中直丝与衣片长度方向平行。

(2)横丝 一般与布边垂直方向的丝缕为纬纱向,裁剪中横丝与衣片围度方向平行。

(3)斜丝 一般与布边呈45°角的裁剪方向。具有很强的拉伸性,常用于服装的包边及装饰等部位。

(4)门幅 指面料门幅的宽度,有宽幅、窄幅之分。

(5)验色差 检查原料、辅料的色泽差,按色泽的差异级别分别归类。

(6)查疵点 检查原料、辅料的疵点。

(7)查纬斜 检查原料的纱线垂直度。

(8)复米(码) 复查每匹面料、辅料的长度。

(9)(表层)画样 用样板或漏画板按不同规格在原料上画出衣片裁剪线条。

(10)复查画样 复查表层画样的数量和质量。

(11)排料 在裁剪前,按照面料用量定额,有计划地进行样板排序操作。

(12)铺料 按照排料的长度、件数等要求,将面料平铺在裁床上。

(13)缝份(缝头) 指两层裁片缝合后被封住的预留的余缝。

(14)净缝 将具有所得规格按比例绘出的衣片轮廓线。

(15)毛缝 实际裁剪面料时要在净缝的外侧加上适当的外放量,用作缝合成衣的缝份。

(16)电动开剪 服装生产线裁剪中按画样线条用电动裁剪工具裁片。

(17)钻眼(扎眼) 用电钻在衣片上做出缝制标记。

(18)打粉印 用画粉在裁片上做出缝制标记,一般作为暂时标记用。

(19)编号 将裁好的各种衣片按其裁床的顺序、铺层的顺序、规格号型、颜色等编印上相应的号码,同一件衣服的号码必须保持一致。

(20)配零料 配齐一件衣服的零部件材料。

(21)钉标签 将有顺序号的标签钉在衣服上。

(22)验片 检查裁片的质量。

(23)分片 将裁片分开整理,按序号配齐或按部件的种类配齐。

(24)段耗 指坯布经过铺料后断料所产生的损耗。

(25)裁耗 铺料后坯布在画样开裁中所产生的损耗。

(26)成衣坯布制成率 制成衣服的坯布重量与投料重量之比。

(27)缝合、合、缉 均指缝合两层或以上的裁片,俗称缉缝、缉线。为了使用方便,一般将“缝合”“合”称为暗缝,即在产品正面无线迹,“合”则是缝合的缩略词;“缉”称为明缝,即在成品正面有整齐的线迹。

(28)绱 亦称装,一般指部件安装在主件上的缝合过程,如绱领、绱袖、绱腰头、绱拉链、上松紧带等。

(29)打刀口 亦称打剪口、打眼刀、剪切口,“打”即剪的意思。例如在绱袖、绱领等工艺中,为了使袖、领与衣片吻合准确,而在规定的裁片边缘剪0.3cm深的小三角缺口作为定位标记。

(30)包缝 亦称锁边、拷边、码边,指用包缝线迹将裁片毛边包光,使织物纱线不易脱散。

(31)手针工艺 运用手工缝制衣料的各种工艺技术。

(32)装饰手针工艺 兼有功能性和艺术性,并以艺术性为主的手针工艺。

(33)针迹 织缝针刺穿缝料时在面料上形成的针眼。

(34)线距 缝合衣片时相邻缝线之间的缝线距离。

(35)线迹 指缝制物上两个相邻针眼之间的缝线形式。

(36)缝型(缝子) 指缝纫机缝合衣片的不同缝纫形式。

(二)结构制图术语

(1)基础线 在制图中控制长度和宽度尺寸所使用的横向线和纵向线。

(2)轮廓线 指部件或服装外部造型线条。

(3)辅助线 协助轮廓线绘制所采用的线条。辅助线在制图时要比轮廓线细。

(4)省道 简称省,依据需要将衣片折叠后,按省的造型及位置缉缝起来,以使衣片具有立体感,满足人体立体曲线的要求:例如,女衬衫和旗袍的胸省,西裤和一步裙的腰省等。

(5)褶裥 根据造型需要,把衣片的折叠处缝合起来,且下端开放不合,上端缝合在一起。例如,裤子前片的左右褶裥、裙子的腰部褶裥、男衬衫后片过肩处的褶裥等。

(6)叠(搭)门 衣片门襟左右两边重叠在一起的部位,是锁扣眼和钉扣的位置。锁扣眼的一面叫门襟,钉纽扣的一面叫里襟。此处男女装有别,女装衣片右片为门襟、左片为里襟;男子衣片左片为门襟、右片为里襟。叠门的宽度随着扣子的大小而变化。

(7)挂面 衣片门襟内侧另有一层比叠门宽很多的贴边,有助于增加前门襟挺括度,由于挂在衣服的前面又称前襟贴边。

(8)贴边 亦称折边,是服装翻折的部分。如上衣的下摆折边、袖口折边、袋口折边、裤子的脚口折边等。

(9)止口 门襟、领子、腰头、兜盖等结构的外边缘处。

(10)覆肩 衬衫肩部前后分割后相拼形成的部分,也称过肩。

(11)复势 又称复肩,指某些款式在肩部覆盖一层,形成肩部双层的效果,如衬衫背部。

(12)克夫 袖口或底摆处的双层的接缝部分。

(13)育克 指服装上端,如胸部或背部上端做出分割造型的部分。由于风衣、雨衣的育克做法还有挡雨的作用,故又有雨挡之称。

(14)袖窿深 指肩点到腋下的直线距离。

(15)挂肩长度 一指肩端点到胸宽点的直线长度;二指前后袖窿弧的长度。

(16)大开门 袖衩上层有宝剑头的部位,一般宽度为2.2~2.5cm左右,用于锁眼。

(17)小开门 指袖衩下层部位,一般宽度为1~1.2cm,用于钉纽扣。

(18)起翘 指线条的延伸,主要指裤子后腰、上衣底边等与基础线拉伸的距离。

(19)胖势 亦称凸势,指为适应人体凸出的部位,服装相应做出凸出的曲线造型,使之服装整体圆顺、饱满,满足人体形体需求。例如,上衣的胸部、裤子的臀部等,都需要有适当的胖势。

(20)胁势 亦称凹势,指为适应人体凹陷的部位,服装相应做出凹陷的曲线造型,使之服装整体圆顺、饱满,满足人体形体需求。例如,西服上衣腰围处、裤子后裆以下的大腿根部位等,都需要有适当的胁势。

(21)困势 裤子后片裆缝比前片裆缝倾斜的程度,倾斜程度的大小影响着困势的大小。

(22)弯势 轮廓曲线与绘制该曲线所做的辅助线的弯曲程度称之为弯势。

(23)窜高 制图时上衣后片的上平线比前片的上平线高出的部分。窜高的大小通常与人体背部的厚度有关。

(24)驳头 衣服领子上部随衣片向外翻转,挂面上段裸露在外的部分,如西装领向外翻折的部分。

(25)驳口线 也称翻折线或翻驳线,指的是驳头翻折部分的直线。绘图时注意要用双点画线绘制。

(26)串口线 与领子原型相切,与驳口线相交的一条直线。

(三)缝制操作术语

(1)烫原料 将要裁剪的面料熨烫其面料上出现的褶皱。

(2)刷花 在裁剪绣花部位上印刷花印。

(3)修片 按标准样板修剪毛坯裁片。

(4)打线钉 一般制作高档服装(如毛呢服装),在服装对位部分(兜位、省位、纽扣位等)用白棉纱线在裁片上做出缝制标记。

(5)剪省缝 将毛呢服装上因缝制后的厚度影响衣服外观的省缝剪开。

(6)环缝 将毛呢服装剪开的省缝,用环形针法绕缝,以防止出现纱线脱散现象。

(7)缉省缝 将省缝折合并按省的造型缉缝在一起。

(8)烫省缝 将省缝倒向一面熨烫,或劈开熨烫。

(9)归拔 运用高温定型,通过拉伸和归拢的手法使平整的面料变得立体起来。

(10)缉衬 将衬布缉缝在衣片上。

(11)烫衬 熨烫缉缝好的胸衬,使其符合人体胸部造型。

(12)敷(胸)衬 在前衣片上敷胸衬,使衣片与衬布贴合一致,且衣片布纹处于平衡状态。

(13)纳驳头 亦称扎驳头,用手工或机扎驳头。

(14)敷止口牵条 将牵条用手针工艺或高温熨烫粘贴在止口部位。

(15)敷驳口牵条 将牵条用手针工艺或高温熨烫粘贴在驳口部位。

(16)敷挂面 将挂面敷在前衣片止口部位。

(17)合止口 将衣片和挂面在门里襟止口处机缉缝合。

(18)扳止口 将止口毛边与前衬布用斜针扳牢。

(19)扎止口 在翻出的止口上,手工或机扎一道临时固定线。

(20)叠暗门襟 暗门襟扣眼之间用暗针缝牢。

(21)定眼位 按衣服长度和造型要求画准扣眼位置。

(22)锁扣眼 在指定的位置上,将扣眼毛边用扣眼线锁光。一般分机锁和手工锁眼。

(23)开袋口 将已缉好袋嵌线的袋口中间部分剪开。

(24)封袋口 将已开好的袋口两端缉倒回针封口,也可用专业的缝结机封口。

(25)敷背衩牵条 将牵条布缝在后背衩的边缘部位。

(26)封背衩 将背衩上端封结,一般有明封与暗封两种方法。

(27)扣烫底边 将底边折光或折转熨烫。

(28)缲底边 将底边与大身缲牢,有明缲与暗缲两种方法。

(29)敷袖窿牵条 将牵条布缝在后衣片的袖窿部位。

(30)缲袖衩 将袖衩边与袖口边缲牢固定。

(31)倒钩袖窿 沿袖窿用倒钩针法缝扎,使袖窿牢固。

(32)叠袖里缝 将袖子面、里缉缝对齐扎牢。

(33)收袖山 抽缩袖山上的松度或缝吃头。抽缩时以袖山顶点两侧居多。

(34)滚袖窿 用滚条将袖窿毛边包光,增加袖窿的牢度和挺度。

(35)缲袖窿 将袖窿里布固定于袖窿上,然后将袖子里布固定于袖窿里布上。

(36)叠肩缝 将肩缝份与衬布扎牢。

(37)做垫肩 用布和棉花或中空纤维等做成衣服垫肩。

(38)装垫肩 将垫肩装在袖窿肩头部位,使其最厚部位位于人体肩线上。

(39)包底领 底领四边包光后缉缝。

(40)包领里 将西服、大衣领面外口包转,用三角针与领里绷牢。

(41)倒钩领窝 沿领窝用倒钩针法缝制。

(42)拼领衬 在领衬拼缝处机缉缝合。

(43)拼领里 在领里拼缝处机缉缝合。

(44)敷领面 将领面敷上领里,使领面、领里复合在一起,领角处的领面要宽松些。

(45)缲领钩 将底领领钩开口处用手工缲牢。

(46)翻门襻 门襻缉好后将正面翻出。

(47)绱门襻 将门襻安装在裤片门襟上。

(48)绱里襟 将里襟安装在里襟上。

(49)绱腰头 将腰头安装在裤片腰口处。

(50)绱拉链 将拉链装在门里襟或侧缝等服装需要安装的部位。

(51)绱松紧带(橡皮筋) 将松紧带装在袖口底边等服装需要安装的部位。

(52)封小裆 将小裆开口机缉或手工封口,增加前门襟开口的牢度。

(53)钩后裆缝 在后裆缝弯处用粗线做倒钩针缝,增加后裆缝的穿着牢度。

(54)抽褶 又称收细裥,是缝纫制作中一种常用工艺。用缝线抽缩成不规则的细褶。

(55)里外匀 亦称里外容,是服装缝纫工艺常用的技艺手法,将两片外层大、里层小的部件或部位均匀地合成等大,会由于外层松、里层紧而形成自然卷曲状态。其缝制加工的过程称为里外匀工艺,如钩缝袋盖、驳头、领子等。

(56)吃势 亦称层势。吃指缝合时使衣片缩短,吃势指缩短的程度,多用在里外匀工艺上。

(57)回势 指被拔开部位的边缘处呈现荷叶边形状,亦称还势。

(58)借势 借势是指在两层衣片的缝纫过程中,发现有长短不齐的现象时,需要采取一些工艺措施来把它借平或借齐。措施有:将长出的一层做稍微的放松层进,或将缩短的一层做适当的拉紧。

(59)耳朵皮 指西服或大衣的挂面上部有像耳朵形状的结构,可有圆弧形和方角形两类。方角耳朵皮须与衣里拼缝后再与挂面拼缝;圆弧耳朵皮则与挂面连裁,滚边后搭缝在衣里上。西服上衣里袋开在耳朵皮上。

(60)定型 结合面料特征,采用一定的工艺手法使裁片或成衣形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的工艺过程。

(61)塑形 指将裁片加工成所需要的形态。

(四)成品质检术语

(1)起壳 指服装的面料与衬料不贴合,即里外层不相融。

2)反翘 在服装缝制过程中,由于里外匀未处理好,产生里松外紧的现象,造成起翘。根据服装缝制的工艺要求,不论是衣领的领角或袋盖、门襟止口等,只能略向里弯曲,成圆弧的窝势,不能向外上翘弯曲,向外弯曲即称反翘,这是不合质量要求的。

(3)起皱 又称起绺。在缝纫过程中,由于上下两层衣片的松紧没有掌握好,造成一层紧一层松,松的部位就会出现皱起不平服的现象。不论是衣片起皱还是衣缝起皱,都是缝纫时出现的弊病,都有损服装的外形美观。一般起皱指衣片或衣缝的横向皱起,起绺指衣片或衣缝的斜向皱起。

(4)极光 熨烫时裁片或成衣下面的垫布太硬或无垫布盖烫而产生的亮光。如华达呢、哔叽较容易产生极光。如想消除极光需在有极光处盖水布,用高温熨斗快速轻轻熨烫,趁水分未干时揭去水布自然晾干,此种方法称为起烫。

(5)起吊 指使衣缝皱缩、上提,或成品上衣面、里不符,里子偏短引起的衣面上吊、不平服。常见的有裤子裆缝起吊、上衣的背缝起吊、袖缝起吊等。对某些有夹里的服装,由于夹里太短或过紧,也会引起面料起吊。

(6)止口反吐 指将两层裁片缝合并翻出后,里层止口超出面层止口。

7)座势 指两层衣片缝合翻出时,衣缝没有翻足,还有一部分卷缩在里面。

(8)不匀 是指在缝纫过程中,对衣片和缝纫机的速度控制不当,造成衣片的缝纫速度忽快忽慢、轻重不一,导致衣片的吃势不匀、波浪不匀、针码不匀等。

(9)翘势 主要指小肩宽外端略向上翘。

(10)双轨线 又称接线不齐。在缝纫时由于断线等原因导致需要重新接线,如线迹接不好,原先只需一道针迹缝线的变成双道缝线针迹,俗称“双轨线”。

(11)眼皮 亦称掩皮,指衣片里子边缘缝合后,为避免里层不外露,将里层向内均匀收紧,尺寸控制在0.1~0.2cm。如带夹里的衣服下摆、袖口等处都应留眼皮,但如在衣面缝接部位出现眼皮则是弊病。

12)水渍印 指烫熨时熨斗漏出的水点或盖水布熨烫不匀而出现水渍。

(13)对称 是指服装成品的左右衣片、造型、线缝、衣料的条格、图案纹样等都是对应一致的,这种对称是所有中开襟服装(包括裤和裙)的主要质量要求之一。

(14)圆顺 不论是服装成品的外形轮廓,还是具体的衣缝线条,都要求自然、流畅。如对女士服装来讲,造型要求彰显服装的飘逸、舒展感,忌生硬、呆板或出现打煞凹(即突然地伸出或凹进)的现象。

(15)平服 是指成衣平整,不起翘,不会出现因缝纫后而出现的起吊、起皱现象。

(16)窝势 又称窝服。当两层或两层以上面料缝合时,表层面料不可露出止口缝合线,且要有立体感,呈现正面略凸、反面凹进的卷曲的弧状。

17)戤势 在正规西服或各类男式上衣的后衣片和袖窿的交合部位,应有一定余量的宽出,形成起伏的波浪,称“戤势”。宽出的余量越多戤势就越足。戤势一般在1cm左右。

(18)方整 就男式服装而言,要求服装成品的外形轮廓或衣缝线条平直挺括、整齐端庄、气派。

(19)登立 与瘪含义相反,即要求服装成品具有立体感,如上衣的后背要求登立,登立不能成为曲形。

(20)平薄 各类毛呢服装的止口如门襟止口、领止口等在缝制时要求平薄。有时因毛呢衣料较厚,在缝制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如用熨斗熨烫等,使之做薄。

(21)饱满 西式毛呢外衣,前胸部位都附有衬料,因此在做衬和敷衬时,应通过一定的工艺处理,使胸部圆顺有立体感。

(22)回口 衣服的横向边缘或斜向衣片边沿,由于没敷粘合衬或是缝制的时候拉伸过大,使得部位出现松弛现象。如领子弧度是否平顺,斜插袋是否平整等,均是服装检查的重点。

三、服装号型与规格

服装规格尺寸,除了有量体裁衣外还有国家标准的服装号型规格,服装规格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对制作基础样板是不可缺少的,更重要的是成衣生产中需要在基础样板上,获得从小到大尺码齐全的规格尺寸,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这就必须要参考国家或各地区所制定的号型标准。标准号型规格是通过测量我国人口的大多数及各种体态特征人群而得来的具有代表性和准确性的统一的规格型号。它是服装工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消费者选购服装尺码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我国第一部国家统一号型标准是在1981年制定的。经过十多年的运用,体现出它的不足,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次更为标准化的修订。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7年重新颁布了最新的GB/T 1335—1997《服装号型》标准,并于1998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它改变了过去我国服装规格和标准尺寸只注重成衣号型而不注重人体尺寸的弊端。号型分为成年男体、成年女体和童体三大类。

(一)号型的定义

(1)“号” 人体的身高,以厘米为单位表示,是设计和选购服装长短的依据。它控制着长度方向的各种数值,如颈椎点高、坐姿颈椎点高、腰围高、全臂长等,它们会随着“号”的变化而变化。

(2)“型” 指人体上体胸围或下体腰围,以厘米为单位表示,是设计和选购服装肥瘦的依据。它控制着围度方向的各种数值,如臀围、颈围、肩宽等,它们会随着“型”的变化而变化。

(3)号型表示方法 如上装170/88A、下装170/74A。其中170就为“号”,88和74就为“型”。此处提到的“A”为标准体的代码,后面将会给大家详细介绍人体体型的分类。

(4)号型应用 如170/88A适合身高168~172cm、胸围86~89cm、胸腰12~16cm之间的人穿着。

(二)人体体型的分类

为了更标准地区分体型,服装号型还以人体的胸围和腰围的差额为依据进行区分,将人体划分为Y型、A型、B型、C型四大体型。我国人体男子体型分类见表1-10。全国及分地区男子各体型所占比例见表1-11。

表1-10 我国人体男子体型分类

表1-11 全国及分地区男子各体型所占比例

(三)号型系列

(1)5·4系列 按身高5cm跳档,胸围或腰围按4cm跳档。

(2)5·2系列 按身高5cm跳档,腰围按2cm跳档。5·2系列,一般只适用于下装。

(3)档差 跳档数值又称为档差。以中间体为中心,向两边按照档差依次递增或递减,从而形成不同的号和型,号与型进行合理的组合与搭配形成不同的号型,号型标准给出了可以采用的号型系列。表1-12~表1-17是男装常用的号型系列。

表1-12 男子服装号型系列分档数值(一)

表1-13 男子服装号型系列分档数值(二)

表1-14 5·4、5·2男子Y号型系列

表1-15 5·4、5·2男子A号型系列

表1-16 5·4、5·2男子B号型系列

表1-17 5·4、5·2男子C号型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