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生产技术(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工作内容

工作内容一 选择猪场场址

养猪场场址选择的正确与否,与猪群的健康状况、生产性能以及生产效率等密切相关。因此,场址选择应根据猪场的性质、规模和生产任务,对供选场地的地形地势、水文地质、气候、饲料与能源供应、交通运输、产品销售、与周围环境(工厂、居民点及其他畜牧场)的距离、当地农业生产布局、猪场粪尿污水处理和防疫灭病等自然和社会条件进行全面调查,综合分析后再作决定。

一、选择土地

猪场用地应进行严格的选择,既要求符合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和村镇建设发展规划,又满足建设工程需要的水文和工程地质条件。做到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在丘陵山地建场时应尽量选择阳坡,坡度不超过20°。

二、考虑地势条件

猪场地势应选择高燥、平坦,土壤要求透气性好,易渗水,热容量大,以沙壤土为宜。土壤一旦被污染则多年具有危害性,所以选择场址时应避免在旧猪场或其他畜牧场场地上重建或改扩建。

三、考虑水源、电力及交通条件

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并易于净化和消毒。水源的建设还要给猪场今后的生产发展留有余地。一个万头猪场日用水量达150~250t,猪只参考需水量见表1-1-1,供选择水源时参考。

表1-1-1 猪只所需水量和流速

机械化猪场有成套的机电设备,包括供水、保温、通风、饲料加工、饲料运输、饲料输送、清洁、消毒、冲洗等设备,用电量较大,加上生活用电,一个万头猪场的用电负荷(除饲料加工外)达70~100kW。当电网供电不稳定时,猪场应自备小型发电机组,应付临时停电。

养猪场的饲料、产品、粪污、废弃物等运输量很大,为了减少运输成本,在防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场址应保证便利的交通条件,并保证饲料的就近供应、产品的就近销售及粪污和废弃物的就地利用和处理,以降低生产成本和防止污染周围环境。

四、考虑卫生防疫条件

为了保持良好的卫生防疫和安静的环境,猪场应远离居民区、兽医机构、屠宰场、公路、铁路干线(1000m以上),并根据当地常年主导风向,使猪场位于居民点的下风向和地势较低处。与其他养殖场应保持足够的距离,一般距离中小型牧场应不少于150~300m、距大型牧场应不少于1000~1500m。另外猪场会产生大量的粪便及污水,如果能把养猪与养鱼、种蔬菜、水果或其他农作物结合起来,则会变废为宝,综合利用,保持生态平衡,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

五、考虑土地面积

猪场生产区面积一般可按存栏繁殖母猪45~50m2/头或年出栏商品育肥猪3~4m2/头规划,并根据猪场发展规划留有发展余地。猪场生活区、行政管理区、隔离区另行考虑,一般可按生产区土地面积的1%~10%考虑。一个万头猪场占地面积约为30000m2为宜。

工作内容二 设计与定位猪场规模

在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资源优势等具体情况,确定养猪场的经营类型与生产规模。

一、选择猪场专业类型

规模化养猪场类型的划分因采用的划分标准不同而异。根据养猪场年出栏商品肉猪的生产规模,规模化猪场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年出栏10000头以上商品肉猪的为大型规模化猪场;年出栏3000~5000头商品肉猪的为中型规模化猪场;年出栏3000头以下的为小型规模化猪场。根据猪场的生产任务和经营性质的不同,又可分为种猪专业场、商品肉猪专业场、自繁自养专业场、公猪站。确定养猪场的经营类型,应以提高养猪场的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充分发挥本地区的资源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和本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1.选择种猪场

有条件的可以选择建设种猪场。种猪场根据级别不同一般可分为:县级种猪场、省级种猪场和国家级种猪场;根据种质不同又可分为曾祖代场、祖代场和父母代场。种猪场必须有对应政府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方可经营。种猪场的主要任务是生产良种为其他猪场提供后备种猪。

种猪场的技术要求、设备要求相对较高。饲养的种猪在繁殖力、产肉力及肉的品质等各方面均具有较高的品质。

2.选择商品肉猪场

条件相对不足的可以选择建设商品肉主场。商品肉猪场专门从事肉猪肥育,是以生产肉猪为经营目的。目前,我国商品肉猪场包括两种形式,也是代表两种技术水平,反映了商品肉猪专业场的发展过程。

一种是以专业户为代表的数量扩张型,此类型是规模化养殖的初级类型,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这种类型仅仅是养猪数量的增加,而无真正具有规模经营的实质内涵。从本质上讲,饲养管理技术与我国传统养猪无多大差别,饲养的仍然是含地方猪种血缘的杂种一代肉猪,生产水平低,市场竞争力薄弱,经济较脆弱,生产者仅凭个人经验经营,只有朴素的市场观念和盈利思想,当市场行情好时,农户纷纷饲养,一旦价格回落,又纷纷停产,稳定性极差。

另一种类型是拥有较大规模的资金、技术和设备的养猪经营形式,是规模化养猪的最高形式,这种形式有的称为现代化密集型,它改变了传统的饲养方式,饲养的是优质瘦肉型猪,采用的是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具备现代营销手段,并能根据市场变化规律合理组织生产;猪场生产不仅规模扩大,而且产品质量也明显提高,并采用了一定机械设备;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高,生产稳定,竞争力强。

3.选择自繁自养场

选择建设自繁自养的比较多。自繁自养场即母猪和肉猪在同一个猪场集约饲养,自己解决仔猪来源,以生产商品猪为主,在一个生产区培育仔猪,在另一个生产区进行肥育,我国大型、中型规模化商品猪场大多采取这种经营方式。种猪应是繁殖性能优良、符合杂交方案要求的纯种或杂种,如培育品种(系)或外种猪及其杂种,来源于经过严格选育的种猪繁殖场;杂交用的种公猪,最好来源于育种场核心群或者种猪性能测定中心经测定的优秀个体。仔猪来源于本场种猪,不受仔猪市场的影响,稳定性好;在严格的疾病控制措施和标准化饲养条件下,仔猪不易发病,规格整齐,为实现“全进全出”的生产工艺管理提供了有效保证,产品规范。

4.选择公猪站

公猪站专门从事种公猪的饲养,目的在于为养猪生产提供量多质优的精液。公猪饲养场往往与人工授精站联系在一起,由于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进一步扩大了种公猪的影响面。种公猪精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猪生产的水平,为此种公猪必须性能优良,必须来源于种猪性能测定站经性能测定的优秀个体或育种场核心群(没有种猪性能测定站的地区)优秀个体。饲养的种公猪包括长白猪、大约克夏猪、杜洛克猪等主要引进品种和培育品种(系),饲养数量取决于当地繁殖母猪的数量,如繁殖母猪数量为50000头,按每头公猪年承担300头母猪的配种任务,则需种公猪167头;公猪年淘汰更新率如为30%,还需饲养后备公猪50头,因此该地区公猪的饲养规模为217头。如人工授精技术水平高,母猪的配种分娩率高,则可斟酌少量减少饲养公猪数。建场数量既要考虑方便配种,又要避免种公猪饲养数量过多而导致浪费。

二、确定养猪规模

确定养猪规模的方法有很多,现在介绍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量、本、利分析法。此法又称为盈亏平衡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养猪生产中的产量、成本、利润等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来寻求达到预期经营目的的经营规模的一种方法。

在量、本、利分析法下,把养猪生产的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其中:数额相对固定、不随生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如猪舍圈栏及附属建筑、设备设施等的折旧费等)是固定成本;数额不固定、要随生产量变动而变动的(如饲料费、医药费、人工工资等)是变动成本。利用量、本、利分析法可求得养猪场为达到目标盈利R时的经营规模和处于不亏不盈时的经营规模。

设养猪场的年固定成本为A,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为B,单位产品的售价为P,则养猪场处于不亏不盈时的经营规模(年生产数量)N0为:

N0=A/(P-B

达到目标盈利R时的经营规模(年生产数量)NR为:

NR=(A+R)/(P-B

例:某猪场修建猪舍圈栏及附属建筑设施、设备等的投入为800万元,按10年折旧;每千克肉猪增重的变动成本为4.20元;购入仔猪的平均体重为20kg,购入成本及所有杂费平均每头为160元;准备喂养到100kg体重时出栏销售,售价为每千克6.20元,求养猪场处于不亏不盈时的经营规模(年出栏头数)和达到目标盈利20万元时的经营规模(年出栏头数)。

根据以上资料,A=8000000÷10=800000;B=4.20×(100-20)+160=496;P=6.20×100=620;R=200000,则养猪场处于不亏不盈时的经营规模(年出栏头数)N0为:

N0=A/(P-B)=800000÷(620-496)=6452(头)

达到目标盈利200000元时的经营规模(年出栏头数)NR为:

NR=(A+R)/(P-B)=(800000+200000)÷(620-496)=8065(头)

计算结果表明,该养猪场出栏100kg体重肉猪6452头时不亏不盈;若要达到年盈利20万元,需年出栏100kg体重肉猪8065头。

量、本、利分析法的优点是分析过程直观,计算简单,容易理解和运用。缺点是在一个具体的生产单位中,有时很难完全把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划分开,也就难以进一步分析计算;同时,计算公式对数量关系的描述都是作直线处理,也与实际情况不完全相符,因而计算结果只能是一定范围内的近似值。

三、我国主要猪舍类型及优缺点分析

1.我国猪舍的主要形式

我国养猪历史悠久,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根据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猪舍种类和建筑形式。不同猪场应综合考虑各自的具体条件,选择适用的猪舍类型和建筑形式。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猪舍有很多种类型。习惯上可根据屋顶的结构形式、墙壁结构及窗户有无、猪栏排列形式和用途等进行选择。

(1)根据猪舍屋顶结构形式进行选择 按猪舍屋顶的结构形式可分为单坡式、双坡式、联合式、平顶式、拱顶式、钟楼式、半钟楼式等猪舍类型(图1-2-1)。

图1-2-1 不同形式的猪舍屋顶

①单坡式 单坡式猪舍的屋顶只有一个坡向,跨度较小,结构简单,用材较少,可就地取材,施工简单,造价低廉,因前面敞开无坡,采光充分,舍内阳光充足、干燥、通风良好;缺点是保温隔热性能差,土地及建筑面积利用率低,舍内净高低,不便于舍内操作。适合于跨度较小的单列式猪舍和小规模养猪场。

②双坡式 双坡式猪舍的屋顶有前后两个近乎等长的坡,是最基本的猪舍屋顶形式,目前在我国使用最为广泛,可用于各种跨度的猪舍。易于修建,造价较低,舍内通风、保温良好,若设吊顶(天棚)则保温隔热性能更好,可节约土地和建筑面积;缺点是对建筑材料的要求较高,投资也略大。适用于跨度较大的双列或多列式猪舍和规模较大的养猪场。

③联合式 联合式猪舍的屋顶有前后两个不等长的坡,一般前坡短,后坡长,因此又称为不对称坡式。与单坡式猪舍相比,前坡可遮风挡雨雪,采光略差,但保温性能大大提高,特点介于单坡式和双坡式猪舍之间,适合于跨度较小的猪舍和较小规模的养猪场。

④平顶式 平顶式猪舍的屋顶近乎水平,多为预制板或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板,随着建材工业的发展,平顶式的使用逐渐增多。优点是可充分利用屋顶平台,节省木材,不需重设天棚,只要做好屋顶的保温和防水,保温隔热性能良好,使用年限长,使用效果好;但是存在着造价较高、屋面防水问题较难解决的缺点。

⑤拱顶式 拱顶式猪舍的屋顶呈圆拱形,也称圆顶坡式。优点是节省木料,造价较低,坚固耐用,吊设顶棚后保温隔热性能较好;缺点是屋顶本身的保温隔热较差,不便于安装天窗,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等。

⑥钟楼式和半钟楼式 钟楼式和半钟楼式猪舍的屋顶是在双坡式猪舍屋顶上安装天窗,如只在阳面安装天窗即为半钟楼式,在两面或多面安装天窗称为钟楼式。优点是天窗通风、换气好,有利于采光,夏季凉爽,防暑效果好;缺点是不利于保温和防寒,屋架结构复杂,用木料较多,投资较大。此种屋顶适用于炎热地区和跨度较大的猪舍,一般猪舍建筑中较少采用。

(2)根据墙壁结构和窗户有无进行选择 按猪舍墙壁的结构即密封程度可分为开放式、半开放式和密闭式猪舍。其中密闭式猪舍按窗户有无又可分为有窗式和无窗式密闭猪舍。

①开放式猪舍 开放式猪舍三面设墙,一面无墙,通常是在南面不设墙。开放式猪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通风采光均好,但是受外界环境影响大,尤其是冬季的防寒难于解决。开放式猪舍适用于农村小型养猪场和专业户,如在冬季加设塑料薄膜可改善保温效果(图1-2-2)。

图1-2-2 开放式猪舍

②半开放式猪舍 半开放式猪舍三面设墙,一面设半截墙。其优缺点及使用效果与开放式猪舍接近,只是保温性能略好,冬季在开敞部分加设草帘或塑料薄膜等遮挡物形成密封状态,能明显提高保温性能。

③有窗密闭式猪舍 猪舍四面设墙,多在纵墙上设窗,窗的大小、数量和结构可依当地气候条件来定。寒冷地区可适当少设窗户,而且南窗宜大,北窗宜小,以利保温。夏季炎热地区可在两纵墙上设地窗,屋顶设通风管或天窗。这种猪舍的优点是猪舍与外界环境隔绝程度较高,猪舍保温隔热性能较好,不同季节可根据环境温度启闭窗户以调节通风量和保温,使用效果较好,特别是防寒效果较好;缺点是造价较高。适合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北方地区以及分娩舍、保育舍和幼猪舍(图1-2-3)。

图1-2-3 密闭式猪舍

④无窗密闭式猪舍 猪舍四面设墙,与有窗猪舍不同的是墙上只设应急窗,仅供停电时急用,不作采光和通风之用。该种猪舍与外界自然环境隔绝程度较高,舍内的通风、光照、采暖等全靠人工设备调控,能给猪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猪的生长发育,能够充分发挥猪的生长潜力,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劳动生产率。缺点是猪舍建筑、设备等投资大,能耗和设备维修费用高。因而在我国还不十分适用,主要用于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的猪,如产房、仔猪培育舍等。

(3)根据猪栏排列方式进行选择 按猪栏的排列方式又可分为单列式、双列式和多列式猪舍(图1-2-4)。

图1-2-4 单列式、双列式及多列式猪舍示意图

①单列式猪舍 单列式猪舍的跨度较小,猪栏排成一列,一般靠北墙设饲喂走道,舍外可设或不设运动场。优点是结构简单,对建筑材料要求较低,通风采光良好,空气清新;缺点是土地及建筑面积利用率低,冬季保温能力差。这种猪舍适合于专业户养猪和饲养种猪。

②双列式猪舍 双列式猪舍的猪栏排成两列,中间设一走道,有的还在两边再各设一条清粪通道,优点是保温性能好,土地及建筑面积利用率较高,管理方便,便于机械化作业,但是北侧猪栏自然采光差,圈舍易潮湿,建造比较复杂,投资较大。适用于规模化养猪场和饲养肥育猪。

③多列式猪舍 多列式猪舍的跨度较大,一般在10m以上,猪栏排列成三列、四列或更多列。多列式猪舍的猪栏集中,管理方便,土地及建筑面积利用率高,保温性能好;缺点是构造复杂,采光通风差,圈舍阴暗潮湿,空气差,容易传染疾病,一般应辅以机械强制通风,投资和运行费用较高。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主要用于大群饲养肥育猪。

(4)根据猪舍的用途进行选择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生理阶段的猪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根据猪的生理特点和生物学特性,设计建造了不同用途的猪舍,大体可有五种选择,即公猪舍、空怀与妊娠母猪舍、泌乳母猪舍(分娩舍、产房)、仔猪保育舍和生长育肥猪舍。不同猪舍的结构、样式、大小以及保温隔热性能等都有所不同。

①公猪舍 公猪必须单圈饲养,采用带运动场的单列式为多。公猪隔栏高度为1.2~1.4m,每栏面积一般为7~9m2。公猪舍应配置运动场,以保证公猪有充足的运动,防止公猪过肥,保证健康,从而提高精液品质,延长利用年限。

②空怀及妊娠母猪舍 空怀和妊娠母猪舍可设计成单列式、双列式或多列式,一般小规模猪场可采用带运动场的单列式,现代化猪场则多采用成双列式或多列式。空怀和妊娠母猪可采用群养,也可单养。群养时,通常每圈饲养空怀母猪4~5头或妊娠母猪2~4头。群养可提高猪舍的利用率,使空怀母猪之间相互诱导发情,但母猪发情不容易检查,妊娠母猪还会因争食、咬架而导致死胎、流产等。单养(单体限位栏饲养,每个限位栏长2.1~2.3m、内空宽0.65~0.68m)便于发情鉴定、配种和定量饲喂,但母猪的运动量小,受胎率有下降的趋向,难产和肢蹄病增多,降低母猪的利用年限。妊娠母猪亦可采用隔栏定位采食,采食时猪只进入小隔栏,平时则在大栏内自由活动,这样可以增加活动量,减少肢蹄病和难产,延长母猪利用年限。

③泌乳母猪舍 泌乳母猪舍(也称产房)供母猪分娩、哺育仔猪用,其设计既要满足母猪需要,也要兼顾仔猪的要求。常采用三走道双列式的有窗密闭猪舍,舍内配置分娩栏,分设母猪限位区和仔猪活动栏两个部分。

④仔猪保育舍 仔猪保育舍也称仔猪培育舍,常采用密闭式猪舍。仔猪断奶后就原窝转入仔猪保育舍。仔猪因身体功能发育不完全,怕冷,抵抗力、免疫力差,易感染疾病,因此,保育舍要提供温暖、清洁的环境,配备专门的供暖设备。仔猪培育常采用地面或网上群养,每群8~12头。

⑤生长育肥猪舍 生长育肥猪身体功能发育日趋完善,对不良环境条件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因此,可采用多种形式的圈舍饲养。生长肥育猪舍可设计成单列式、双列式或多列式。生长育肥猪可划分为育成和肥育两个阶段,生产中为了减少猪群的转群次数,往往把这两个阶段合并成一个阶段饲养,多采用实体地面、部分漏缝地板或全部漏缝地板的地面群养,每群10~20头,每头猪占地面(栏底)面积0.8~1.0m2,采食宽度35~40cm。

2.猪舍的基本结构

一个猪舍的基本结构包括地基与基础、地面、墙壁、屋顶、门窗等,其中地面、墙壁、屋顶、门窗等又统称为猪舍的外围护结构。猪舍的小气候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猪舍基本结构尤其是外围护结构的性能(图1-2-5)。

图1-2-5 畜舍的主要结构

1—屋架;2—屋面;3—圈梁;4—吊顶;5—墙裙;6—钢筋砖过梁;7—勒角;8—地面;9—踢脚;10—散水;11—地基;12—基础

(1)地基与基础 猪舍的坚固性、耐久性和安全性与地基和基础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求地基与基础必须具备足够大的强度和稳定性,以防止猪舍因沉降(下沉)过大或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引起裂缝和倾斜,导致猪舍的整体结构受到影响。

①地基 支持整个建筑物的土层叫地基,可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一般猪舍多直接建筑于天然地基上。天然地基的土层要求结实、土质一致、有足够的厚度、压缩性小、地下水位在2m以下。通常以一定厚度的沙壤土层或碎石土层较好。黏土,黄土,沙土,富含有机质和水分、膨胀性大的土层不宜用作地基。

②基础 基础是指猪舍墙壁埋入地下的部分。它直接承受猪舍的各种荷载并将荷载传给地基。墙壁和整个猪舍的坚固与稳定状况都取决于基础,因此基础应具备坚固、耐久、适当抗机械作用能力及防潮、抗震和抗冻能力。基础一般比墙宽10~20cm,并成梯形或阶梯形,以减少建筑物对地基的压力。基础埋深一般为50~70cm,要求埋置在土层最大冻结深度之下,同时还要加强基础的防潮和防水能力。实践证明,加强基础的防潮和保温,对改善舍内小气候具有重要意义。

(2)地面 地面是猪活动、采食、休息和排泄的主要场所,与猪及猪舍内小气候和卫生状况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要求地面坚实、致密、平整、不滑、不硬、有弹性,不透水、便于清扫和清洗消毒,导热性小、具有较高的保温性能,同时地面一般应保持一定坡度(3%~4%),以利于保持地面干燥。土质地面、三合土地面和砖地面保温性能好,但不坚固、易渗水,不便于清洗和清毒。水泥地面坚固耐用、平整,易于清洗消毒,但保温性能差。目前大多数猪舍地面为水泥地面,为增加保温,可在地面下层铺设孔隙较大的材料如炉灰渣、空心砖等;如经济条件允许,可以铺地暖设施(水暖或电暖)。为防止雨水倒灌入舍内,一般舍内地面高出舍外30cm左右。

(3)墙壁 墙是基础以上露出地面的、将猪舍与外界隔开的外围护结构,是猪舍的主要结构,可分为内墙与外墙、承重墙与隔断墙、纵墙与山墙等。猪舍墙壁要求具备坚固、耐久、抗震、耐水、防火、抗冻、结构简单、便于清扫消毒、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墙壁的保温隔热能力取决于建材的特性、墙体厚度以及墙壁的防潮防水措施。

(4)屋顶与天棚

①屋顶 屋顶是猪舍顶部的承重构件和外围护结构,主要作用是承重、保温隔热、遮风挡雨和防太阳辐射。屋顶是猪舍冬季散热最多的部位,也是夏季吸收太阳能最多的部位。要求坚固、耐久、结构简单,有一定的承重能力和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光滑、有一定的坡度、不漏水、不透风,并能满足消防安全要求。

②天棚 天棚又称顶棚或天花板,是将猪舍与屋顶下空间隔开的结构。主要作用是使天棚与屋顶下的空间形成一个不流动的空气缓冲层,对猪舍的保温隔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猪舍的通风换气。天棚必须具备保温、隔热、不透水、不透风、坚固、耐久、防潮、防火、光滑、结构简单轻便等的特点。生产中关于天棚的保温隔热性能常有两个问题被忽视,一是天棚本身的导热性;二是天棚的严密性,前者是天棚能否起到保温隔热作用的关键,后者是天棚保温隔热的重要保证。

(5)门窗

①门 猪舍的门属非承重的建筑配件,主要作用是交通和分割房间,有时兼具通风和采光的作用。可分为内门和外门。舍内分间的门和附属建筑通向舍内的门称为内门,猪舍通向舍外的门称为外门。内门可根据需要设置,但外门一般每栋猪舍在两山墙或纵墙两端各设一洞,若在纵墙上设外门,应设在向阳背风的一侧。门必须具备坚固、结实、易于出入、向外开。门的宽度一般为1.0~1.5m、高度2.0~2.4m。在寒冷地区,为加强门的保温,防止冷空气直接侵袭,通常增设门斗。其深度不应小于2.0m,宽度比门应大1.0~1.2m。

②窗 窗户的主要作用是保证猪舍的自然采光和通风,同时还具有围护作用。窗户一般开在封闭式猪舍的两纵墙上,有的在屋顶上开天窗。窗户与猪舍的保温隔热、采光通风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窗户的大小(面积)、数量、形状、位置等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不同生理阶段猪的需求进行合理设计,尤其是寒冷地区,必须兼顾采光、通风和保温。一般原则是在满足采光和夏季通风的基础上,尽量少设窗户。窗户的大小以有效采光面积对舍内地面面积之比即采光系数来计算,一般种猪舍为(1:10)~(1:12),肥猪舍为(1:12)~(1:15)。窗底距地面1.1~1.3m,窗顶距屋檐0.2~0.5m为宜。炎热地区南北窗的面积之比应保持在(1:1)~(2:1),寒冷地区则保持在(2:1)~(4:1)。

3.猪舍类型的选择

猪舍的作用是为猪只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不同类型的猪舍,一方面影响舍内小气候,如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另一方面影响猪舍环境改善的程度和控制能力,如开放式猪舍的小环境条件受到舍外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很大,不利于采用环境控制设施和手段。因此,根据猪的需求和当地的气候条件,同时考虑场内外其他因素,来确定适宜的猪舍类型十分重要。

猪舍的类型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划分为许多种,如果从猪舍环境控制和改善的角度,根据人工对猪舍环境的调控程度分类,可将猪舍分为开放式和密闭式两种类型。生产中选择开放式还是密闭式猪舍最为重要。猪舍类型的选择可参考表1-2-1。

表1-2-1 中国畜舍建筑气候分区

工作内容三 猪场规划布局

养猪场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可以减少建场投资、方便生产管理、利于卫生防疫、降低生产运行成本。

一、猪场布局规划的基本原则

(1)场内总体布局应体现建场方针、任务,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做到节约用地。

(2)大型猪场应根据各区域的功能进行区域划分,分别规划。

(3)按全年主导风向由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排列种公猪舍、空怀母猪舍、妊娠母猪舍、分娩哺乳舍(产房)、断奶仔猪舍、生长(后备)猪舍、肥育猪舍等各类猪舍。

(4)场内清洁(净)道和污道必须严格分开,不得交叉。

(5)猪舍朝向和间距必须满足日照、通风、防火、防疫和排污的要求,猪舍朝向以南向或南向偏东30°以内为宜;同一列相邻两猪舍纵墙间距控制在8~12m为宜、同一排相邻两猪舍端墙间距以不少于15m为宜。

(6)建筑布局要紧凑,在满足当前生产的同时,适当考虑将来的技术提高和改扩建的可能性。

二、规划猪场场地

猪场场地规划要考虑的因素较多,主要应有利于卫生防疫和饲养管理。猪场场地主要包括生产区、生产管理区、隔离区、生活区、绿化区、场内道路及排水等。为便于防疫和安全生产,应根据当地全年主风向和场址地势,有序安排以上各区。

1.生活区

生活区包括文化娱乐室、职工宿舍、食堂等。此区应设在猪场大门外面。生活区设在上风向或偏风向和地势较高的地方,同时其位置应便于与外界联系。

2.生产管理区

生产管理区又叫生产辅助区,包括行政和技术办公室、接待室、饲料加工调配车间(如采购饲料,则不用设)、饲料贮存库、办公室、水电供应设施、车库、杂品库、消毒池、更衣清毒和洗澡间等。该区与日常饲养工作关系密切,距生产区距离不宜远。

3.生产区

生产区包括各类猪舍和生产设施(各种生产猪舍、隔离舍、消毒室、兽医室、药房、值班室、饲料间),也是猪场的最主要区域,严禁外来车辆进入生产区,也禁止生产区车辆外出。

生产区应独立、封闭和隔离,与生活区和管理区应保持一定距离(最好超过100m),并用围墙或铁丝网封闭起来,围墙外最好用鱼塘、水沟或果林绿化带与生活区和管理区隔离。为了严禁来往人员、车辆、物料等未经消毒、净化就进入生产区,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生产区最好只设一个大门,并设车辆消毒室、人员清洗消毒室和值班室等。

(2)出猪台和集粪池应设置在围墙边,外来运猪车、运粪车等外来车辆不必进入生产区即可操作。

(3)若饲料厂不在生产区,可在生产区围墙边设饲料间,外来饲料车在生产区外将饲料卸到饲料间,再由生产区自用饲料车将饲料从饲料间送至各栋猪舍。饲料厂与生产区相连,则只允许饲料厂的成品仓库一端与生产区相通,以便于区内自用饲料车运料。

4.隔离区

隔离区包括兽医室和隔离猪舍、尸体剖检和处理设施、粪污处理及贮存设施等。该区应尽量远离生产猪舍,设在整个猪场的下风或偏风方向、地势较低处,以避免疫病传播和环境污染,该区是卫生防疫和环境保护的重点。

5.场内道路和排水

场内道路应分设净道、污道、互不交叉。净道专用于运送饲料、猪及饲养员行走等,污道则专运粪污、病猪、死猪等。生产区不宜设直通场外的道路,以利于卫生防疫,而生产管理区和隔离区应分别设置通向场外的道路。

猪场内排水应设置明道与暗道,注意把雨水和污水严格分开,尽量减少污水处理量,保持污水处理工程正常运转。如果有足够面积,应充分考虑高效利用雨水和污水的远期发展规划。

6.场区绿化

绿化可以美化环境、吸尘灭菌、降低噪声、净化空气、防疫隔离、防暑防寒。但也有争议,树木也会把鸟吸引过来,而不利于疾病的防疫。

三、场区布局

猪场建筑物布局时需考虑各建筑物间的功能关系、卫生防疫、通风、采光、防火、节约占地等。

生活区和生产管理区与场外联系密切,为保障猪群防疫,宜设在猪场大门附近,门口分别设置行人、车辆消毒池,两侧设值班室和更衣室。生产区各猪舍的位置需考虑配种、转群等联系方便,并注意卫生防疫,种猪舍、仔猪舍应置于上风向和地势较高处。繁殖猪舍、分娩舍应设置在位置较好的地方,分娩舍要靠近繁殖猪舍,又要接近仔猪培育舍,育成猪舍靠近育肥猪舍,育肥猪舍设在下风向。商品猪置于离场门或围墙靠近处,围墙内侧设装猪台,运输车辆停在墙外装车。

病猪隔离舍和粪污处理区应置于全场最下风向和地势最低处,距生产区宜保持至少50m的距离。

炎热地区,应根据当地夏季主风向安排猪舍朝向,以加强通风效果,避免太阳辐射。寒冷地区,应根据当地冬季主导风向确定朝向,减少冷风渗透量,增加热辐射,一般以冬或夏季主风与猪舍长轴有30°~60°夹角为宜,应避免主风方向与猪舍长轴垂直或平行。

工作内容四 选择机械设备

养猪场的设备延伸了人类的管理能力,是合理提高饲养密度、调控舍内环境、搞好卫生防疫和防止环境污染的重要保证。合理配置养猪设备,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猪只福利、提高生产性能和产品的质量,从而直接影响到养猪场的效益。

养猪场的主要设备包括各种限位饲养栏,漏缝地板,供水系统,饲料加工、贮存、运送及饲养设备,供暖通风设备,粪尿处理设备,卫生防疫、检测器具和运输工具等。

一、设计猪栏

猪栏是限制猪的活动范围和防护的设施(备),为猪只的活动、生长发育提供了场所,也便于饲养人员的管理。猪栏一般分为公猪栏、配种栏、妊娠栏、分娩栏、保育栏、生长育肥栏等。猪栏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参数应符合GB/T17824.3的规定。

1.公猪栏

公猪栏面积一般为7~9m2,栏高1.2~1.4m,每栏饲养1头公猪,栅栏可以是金属结构,也可以是混凝土结构,栏门均采用金属结构。最低要求是足够牢固、易于人的离开。

2.配种栏

配种栏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公猪栏,将公、母猪驱赶到栏中进行配种;另一种是由4个饲养空怀待配母猪的单体限位栏与1个公猪栏组成的一个配种单元,公猪饲养在空怀母猪后面的栏中。这种配种栏公、母猪饲养在一起,具有利用公猪诱导空怀母猪提前发情,缩短空怀期,便于配种,不必专设配种栏的优点。

3.母猪栏

集约化和工厂化养猪多采用母猪单体限位栏,一般用镀锌管焊接而成,由两侧栏架和前门、后门组成,前门处安装食槽和饮水器,栏长2.1m、宽0.6m、高0.96m。饲养空怀及妊娠母猪,与群养相比,优点是便于观察发情,及时配种,避免母猪采食争斗,易掌握饲喂量,控制膘情,预防流产。缺点是限制母猪运动,容易出现四肢软弱或肢蹄病,繁殖性能有降低的趋势。母猪的单体限位栏见图1-4-1。

图1-4-1 普通型母猪单体限位栏

4.分娩栏

分娩栏是一种单体栏,是母猪分娩、哺乳和仔猪活动的场所。分娩栏的中间为母猪限位架,母猪限位架一般采用圆钢管和铝合金制成,长2.0~2.1m、宽0.55~0.65m、高1.0m。两侧是仔猪围栏,用于隔离仔猪,仔猪在围栏内采食、饮水、取暖和活动。分娩栏一般长2.0~2.1m,宽1.65~2.0m。

高床分娩栏是将金属编织漏缝地板铺设在粪沟的上面,再在金属地板网上安装母猪限位架、仔猪围栏、仔猪保温箱等(图1-4-2)。

图1-4-2 高床分娩栏

1—保温箱;2—仔猪围栏;3—分娩栏;4—钢筋编织板网;5—支腿;6—粪沟

5.仔猪保育栏

现代化猪场多采用高床网上保育栏,主要由金属编织漏缝地板网、围栏、自动食槽、连接卡、支腿等部分组成,相邻两栏在间隔处设有一个双面自动食槽,供两栏仔猪自由采食。根据每栏仔猪的头数,合理安排饮水器的数量(10头/个饮水器),而且要有高低(见图1-4-3和表1-4-1)。常用仔猪保育栏长2m、宽1.7m、高0.7m,离地面高度0.25~0.30m,可饲养10~25kg体重的仔猪10~12头(图1-4-4)。

表1-4-1 安装乳头式饮水器的建议高度

图1-4-3 饮水器的合理高度

图1-4-4 仔猪保育栏

1—连接杆;2—钢筋编织地板;3—自动食槽;4—粪沟;5—支腿

6.生长育肥猪栏

生长育肥猪栏常用的有以下两种:一种是采用全金属栅栏加水泥漏缝地板条,也就是全金属栅栏架安装在钢筋混凝土板条地面上,相邻两栏在间隔栏处设有一个双面自动饲槽,供两栏内的猪自由采食,根据每栏猪的头数,合理安排饮水器的数量(8~10头/个饮水器),也要有高低。另一种是采用实体隔墙加金属栏门,地面为水泥地面,后部设有0.8~1.0m宽的水泥漏缝地板,下面为粪尿沟。实体隔墙可采用水泥抹面的砖砌结构,也可采用混凝土预制件,高度一般为1.0~1.2m。几种猪栏(栏栅式)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4-2。

表1-4-2 几种猪栏(栏栅式)的主要技术参数

注:在采用小群饲养的情况下,空怀母猪、妊娠母猪栏的结构与尺寸和后备母猪栏相同。

二、设计饲喂设备

猪场喂料方式可分为机械喂料和人工喂料两种。机械喂料是经饲料加工厂加工好的全价配合饲料,用饲料散装运输车直接送到猪场的饲料贮存塔中,然后用输送带送到猪舍内的自动饲槽或限量饲槽内进行饲喂。这种饲喂方法,饲料新鲜,不受污染,减少包装、装卸和散漏损失,还实现机械化、自动化,节省劳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但设备造价高,成本大,对电的依赖性大。因此,在现代化的规模猪场采用较多。

目前,大多数猪场以人工喂料为主,由人工将饲料投到自动饲槽或限量饲槽。人工喂料劳动强度大,劳动生产率低,饲料装卸、运送损失大,又易污染,但所需设备较少,投资小,适宜运送各种形态的饲料;不需要电力,任何地方都可采用。

无论采用哪种喂料方式,都必须使用饲槽。根据饲喂制度(自由采食和限量饲喂)的不同,把饲槽分为自动食槽和限量饲槽两种。

1.自动饲槽

自动饲槽就是在饲槽的顶部装有饲料贮存箱,贮存一定量的饲料,当猪吃完饲槽中的饲料时,贮料箱中的饲料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落入饲槽内。自动饲槽有成品的自动干湿饲槽,也有用钢板制造的饲槽,也有用水泥预制件拼装而成的饲槽(有双面和单面两种形式)。双面自动饲槽供两个猪栏共用,单面自动饲槽供一个猪栏用(图1-4-5)。自动饲槽适用于培育、生长和肥育阶段的猪。猪各类自动饲槽的主要结构参数见表1-4-3。

图1-4-5 自动饲槽

表1-4-3 猪各类自动饲槽的主要结构参数

2.限量饲槽

限量饲槽(图1-4-6)用于公猪、母猪等需要限量饲喂的猪群,一般用水泥制成,造价低廉,坚固耐用,也可用钢板或其他材料制成。每头猪所需要的饲槽长度大约等于猪肩部的宽度。每头猪采食所需饲槽长度见表1-4-4。

表1-4-4 每头猪采食所需要的饲槽长度

图1-4-6 限量饲槽

三、设计供水饮水设备

供水饮水设备是现代化猪场必不可少的设备,主要包括供水设备、供水管道和自动饮水器等。

1.供水设备

猪场供水设备主要包括水的提取、贮存、调节、输送、分配等部分。现代化猪场的供水一般都是采用压力供水,水塔或无塔供水设备是供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有适当的容积和压力,容积应能保证猪场2d左右的用水量。

2.供水管道

供水管道的设计施工应符合给排水规范要求,可选择PVC或PPR等塑料供水管材,也可使用铁质管材,但应做好防腐处理。室外给水管应埋至冻土层以下,防止冬季冻结。

3.自动饮水器

猪用自动饮水器的种类很多,有鸭嘴式、乳头式、杯式等,应用最为普遍的是鸭嘴式自动饮水器(图1-4-7)。鸭嘴式自动饮水器结构简单,耐腐蚀,寿命长,密封性能好,不漏水,流速较低,符合猪饮水要求。

图1-4-7 猪用鸭嘴式自动饮水器

1—塞盖;2—弹簧;3—密封胶圈;4—阀体;5—阀杆

除上述猪栏、饲喂设备和供水饮水设备外,现代化养猪场的设备还有供热保温与通风降温设备、清洗消毒设备、粪便处理设备、运输设备、检测仪器以及标记用具与套口器等。

工作内容五 确定生产工艺流程

一、现代化猪场工艺流程

现代养猪生产工艺可以划分为两种:即一点一线式生产工艺和多点(两点或三点)式生产工艺。前者的特点是各阶段的猪群饲养在同一个地点,优点是管理方便,转群简单,猪群应激小,适合规模小、资金少的猪场,是目前我国养猪业中最常用的方式;后者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工艺,它通过猪群的远距离隔离,达到控制各种特异性疾病、提高各个阶段猪群生产性能的目的,但因需要额外的场地,在小型的猪场很难实现。

1.一点一线式生产工艺

一点一线式生产工艺是指在同一个地方、一个生产场内按配种、妊娠、分娩、保育、生长、肥育生产流程组成一条生产线。根据商品猪生长发育不同阶段饲养管理方式的差异,又分成5种常用的生产工艺。

(1)两段式生产工艺 其工艺流程如图1-5-1所示。

图1-5-1 两段式生产工艺流程

该生产工艺的特点是猪在断奶后直接进入生产肥育舍一直养到上市,饲养过程中转群次数少,应激比较小。但由于较小的生长猪和较大的肥育猪饲养在同一类猪舍内,增加了疾病防疫的难度,也不利于机械化操作,而且这种方式比其他方式需要更大的建筑面积。所以,这种方式只适合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或完全依赖人工饲养管理的猪场。

(2)三段式生产工艺 其工艺流程如图1-5-2所示。

图1-5-2 三段式生产工艺流程图

这种生产工艺的主要特点是哺乳期和保育期分开,加上生长肥育期共分为三个阶段饲养,国内多数规模化猪场多采用这种生产工艺。采用此工艺的猪群应激比较小,同时可根据仔猪不同阶段的生理需要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技术措施。

(3)四段式生产工艺 其工艺流程如图1-5-3所示。

图1-5-3 四段式生产工艺流程(A)

以万头猪场为例,每周有24头母猪配上种,妊娠16周,产前提前1周进入分娩舍,分娩后哺乳4周断奶,仔猪可继续留在原圈饲养1周。24头哺乳母猪断奶后同时转至配种舍,24窝仔猪5周后转入保育舍,分娩栏空栏清洁清毒1周,仔猪在保育舍饲养5周后转入生长舍饲养5周,然后转入肥育舍饲养11周,体重95~114kg上市。

该工艺的主要特点是:①妊娠母猪单栏限位密集饲养,便于饲养管理,母猪不会争吃打斗,避免损伤和其他应激,减少流产,而且比妊娠母猪小群饲养节约猪舍建筑面积500~600m2(以万头猪场计);②产仔栏按7周设计,妊娠母猪可在产前1周进入产仔哺乳舍,仔猪4周断奶后,立即转走母猪,而仔猪再留养1周后转入保育舍,即可对产仔栏进行彻底清洁消毒,空栏1周,有利于卫生防疫;③保育栏也按6周设计,饲养5周,空栏清洁消毒1周,给生产周转留有一定余地;④仔猪出生后按哺乳、保育、生长和肥育四段饲养,比三段(生长和肥育合二为一)饲养可节约猪舍建筑面积300m2左右(以万头猪场计)。

四段式生产工艺还有一种形式叫半限位生产工艺,其工艺流程如图1-5-4所示。它的特点是空怀和早期妊娠母猪采用每栏4~5头的小群饲养,产前5周为了便于喂料和避免打斗流产,又转入单栏限位饲养。采用这种工艺,哺乳母猪断奶后回到配种妊娠舍内小群饲养,母猪活动增加,对增强母猪体质和延长母猪利用年限有一定好处,设计投资可减少一些,所以有些猪场也采用这种饲养工艺。缺点是小群饲养期饲养管理比较麻烦,有时母猪争食打斗会增加应激,猪舍面积也有所增加。

图1-5-4 四段式生产工艺流程(B)

(4)五段式生产工艺 其工艺流程如图1-5-5所示。

图1-5-5 五段式生产工艺流程

五段式生产工艺与四段式相比,主要差别是从生长到肥育分为三个阶段,优点是可减少猪舍面积,一个万头猪场可减少300m2左右。缺点是猪群多次转栏,应激增加。

一点一线的生产工艺最大的优点是地点集中,转群、管理方便,主要问题是由于仔猪和公母猪、大猪在同一生产线上,容易受到垂直和水平的疾病传染,对仔猪健康和生长带来较为严重的威胁和影响。

2.多点(两点或三点)式生产工艺

鉴于一点一线生产工艺存在的卫生防疫问题及其对猪生产性能的限制,1993年以后,美国养猪界开始采用了一种新的养猪工艺,英文名为Segregated Early Weaning,简称SEW,即早期隔离断奶。这种生产工艺是指仔猪在较小的日龄即实施断奶,然后转到较远的另一个猪场中饲养。它的最大特点是防止病原的积累和传染,实行仔猪早期断奶和隔离饲养相结合。它又可分为两点式生产和三点式生产。

(1)两点式生产工艺 其工艺流程如图1-5-6所示。

图1-5-6 两点式生产工艺流程

(2)三点式生产工艺 其工艺流程如图1-5-7所示。

图1-5-7 三点式生产工艺流程

早期断奶隔离饲养工艺的主要优点是:仔猪出生后21d内,其体内来自于母乳的特殊疾病的抗体还没有消失以前,就将仔猪进行断乳,然后转移到远离原生产区的清洁干净的保育舍进行饲养。由于仔猪健康无病,不受病原体的干扰,免疫系统没有激活,减少了抗病的消耗,因此不仅成活率很高,而且生长非常快,到10周龄时体重可达30~35kg,比一点一线法高10kg左右。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在77日龄时,早期隔离断奶仔猪(5~10日龄断奶后被运到远离的保育场)比传统方法养的仔猪多增重16.8kg。

两点或三点的隔离距离最好尽可能远些,理想的距离应为3~5km,100~500m的距离可视为合理。如果条件允许,猪场中猪舍的间距也应当设计得大一些。有些猪场由于地盘不够或相邻猪场太近,不适合多点生产。

二、确定各阶段猪舍数量

确定猪舍的种类和数量,是养猪场规划设计的基本程序。可根据生产工艺流程、饲养方式、饲养密度、猪栏占用时间、劳动定额,并综合考虑场地、设备等情况确定猪舍的种类和数量。

1.确定各阶段的工艺参数

为了准确计算场内各期、各生产群的猪只存栏数量,据此再计算出各猪舍所需的猪栏位数量,就必须首先确定各阶段的工艺参数。应根据当地(或本场猪群)的遗传基础、生产力水平、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和物质保证条件以及已有的历史生产记录和各项信息资料,实事求是地确定生产工艺参数。表1-5-1所列工艺参数仅供参考。

表1-5-1 猪场工艺参数参考值

注:1.母猪年产胎次:目前的水平达到2.1胎左右。

2.母猪窝均总产和窝均产活都在上升的趋势。

3.公母比例:如果考虑人工授精,可放到(1:50)~(1:100)。

2.确定各类猪舍中的猪只存栏量

确定生产工艺流程后就确定了需要建设的猪舍种类。各类猪舍中的猪只存栏量可依据生产规模和采用的饲养工艺进行估测。下面以年出栏1万头商品猪场采用六阶段饲养工艺、各阶段工艺参数按表1-5-1执行为例说明估算方法。

(1)所需猪舍的种类 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可知,所需猪舍的种类有种公猪舍、空怀母猪舍、妊娠母猪舍、分娩哺乳舍、断奶仔猪保育舍、生长猪舍、肉猪肥育舍。

(2)各类猪舍中的猪只存栏量 各类猪舍中猪只存栏量计算如下。

3.确定各类猪舍的栋数

(1)确定繁殖节律 组建起哺乳母猪群的时间间隔(天数)叫作繁殖节律。严格合理的繁殖节律是实现流水式生产工艺的前提,也是均衡生产商品肉猪、有计划利用猪舍和合理组织劳动管理的保证。繁殖节律按间隔天数可分为1日制、2日制、7日制或14日制等,视集约化程度和饲养规模而定。一般年产3万头以上商品肉猪的大型猪场多实行1日制或2日制,即每日(或每2日)有一批猪配种、产仔、断奶、仔猪育成和肉猪出栏;年产5千~3万头商品肉猪的猪场多实行7日制,规模较小的养猪场所采用的繁殖节律较长。本例采用7天制。

(2)确定生产群的群数 用各生产群的猪只在每个工艺阶段的饲养日数除以繁殖节律即为应组建的生产群的群数,再用每个工艺阶段猪群的总头数除以群数即可得到每群的头数。本例计算结果见表1-5-2。

表1-5-2 应组建的猪生产群数及每群的头数

(3)估算各类猪舍的栋数

①分娩哺乳猪舍 按繁殖节律组建的分娩哺乳母猪群各占一栋猪舍,再加上猪舍的冲洗消毒时间(一般为7d),则分娩哺乳母猪舍的栋数为:

②断奶仔猪保育舍 按繁殖节律组建的断奶仔猪群各占一栋猪舍,再加上猪舍的冲洗消毒时间(一般为7d),则断奶仔猪保育猪舍的栋数为:

③生长猪舍 如果按每一个生产群占一栋猪舍来计算,再加上冲洗消毒的时间,则需要9栋,为了便于管理,减少猪舍栋数,生产上多将几个生产猪群占用同一栋猪舍。本例中如果4个生产群占一栋猪舍,则栋数为8÷4=2(栋),考虑消毒需要再加1栋,则建造3栋生长猪舍即可满足生产需要。

④育肥猪 同生长猪舍一样,共需建造3栋肉猪肥育舍才能满足生产需要。

⑤妊娠母猪舍 与生长猪舍相同,也是4个生产群共同占用一栋猪舍,考虑冲洗消毒再加一栋,共建4栋妊娠母猪舍就能保证生产。

⑥空怀待配母猪舍 按照以上思路,如果将5个生产群占一栋猪数,考虑消毒需要加1栋,则空怀母猪舍的总栋数为2栋。

⑦公猪舍 如采用自然交配,需要养24头种公猪,建1栋公猪舍就能满足需要。如采用人工授精,从外单位购买精液,则可不必饲养公猪,也就不用建造种公猪舍。

工作内容六 控制猪舍内环境

根据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和养猪场具体情况,通过建造有利于猪只生存和生产的不同类型猪舍及环境设施,克服自然气候因素对养猪生产的不良影响,称为猪舍的环境控制。猪舍的环境控制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控制猪舍内温度

猪舍内的温度控制主要通过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猪舍的防暑降温与防寒保温来实现。

1.猪舍的保温隔热

通过保温隔热设计,选用热阻大的建筑材料建设猪舍,通过猪舍的外围护结构,在寒冷季节,将猪舍内的热能保存下来,防止向舍外散失;在炎热的季节,隔断太阳辐射热传入舍内,防止舍内温度升高,从而形成冬暖夏凉的猪舍小环境条件。

在猪舍的外围护结构中,屋顶面积大,冬季散热和夏季吸热最多,因此,必须选用导热性小的材料建造屋顶,并且要求有一定的厚度。在屋顶铺设保温层和进行吊顶,可明显增强保温隔热效果。

墙壁应选用热阻大的建筑材料,如用空心砖或空心墙体,并在其中填充隔热材料(如玻璃丝),可明显提高墙壁的热阻,取得更好的保温隔热效果。

在寒冷地区应在能满足采光或夏季通风的前提下,尽量少设门窗,尤其是地窗和北窗,加设门斗,窗户设双层,气温低的月份挂草帘或棉帘保暖。

在冬季,地面的散热也很大,可在猪舍不同部位采用不同材料的地面增加保温。猪床用保温性能好、富有弹性、质地柔软的材料,其他部位用坚实、不透水、易消毒、导热性小的材料。

减小外围护结构的表面积,可明显提高保温效果。在以防寒为主的地区,在不影响饲养管理的前提下,应适当降低猪舍的高度,以檐高2.2~2.5m为宜。在炎热地区,应适当增加猪舍的高度,采用钟楼式屋顶有利于防暑。

2.猪舍的防暑降温

炎热夏季,太阳辐射强度大,气温高,昼夜温差小,持续时间长,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降低猪舍的温度十分重要。防暑降温方法很多,采用机械制冷的方法效果最好,但设备和运行费用高,经济上不合算,一般不采用。常用的防暑降温方法如下。

(1)通风降温 通风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夏季多开门窗,增设地窗,使猪舍内形成穿堂风。炎热气候和跨度较大的猪舍,应采用机械通风,形成较强气流,增强降温效果。

(2)蒸发降温 向屋顶、地面、猪体上喷洒冷水,靠水分蒸发吸热而降低舍内温度。但会使舍内的湿度增大,应间歇喷洒。在高湿气候条件下,水分蒸发有限,故降温效果不佳。

(3)湿帘-风机降温系统 一种生产性降温设备,由湿帘、风机、循环水路及控制装置组成。主要靠蒸发降温,也有通风降温的作用,降温效果十分明显,是目前规模化猪场采用最为普遍的降温方式。

另外常用的其他降温措施还有在猪舍外搭设遮阳棚、屋顶墙壁涂白、搞好场区绿化、降低饲养密度以及供应清凉、洁净、充足的饮水等。

3.猪舍的防寒保温

寒冷季节,通过猪舍外围护结构的保温不能使舍内温度达到要求时,就应该采取人工供热措施,尤其是仔猪舍和产房。人工供热可分为集中采暖和局部采暖两种形式,集中采暖是用同一热源,采用暖气、热风炉、火炉、火墙等供暖设备来提高整个猪舍的温度,目前规模化猪场多采用热风炉或地暖供暖方式;局部采暖是用红外线灯、电热板、火炕、保育箱、热水袋等局部采暖设备对舍内局部区域供暖,主要应用在产仔母猪舍的仔猪活动区。

二、控制猪舍内湿度、通风与有害气体

猪舍内的湿度与有害气体可通过通风来控制。湿度很少出现较低的情况,此时可通过地面洒水或结合带喷雾消毒来提高湿度。湿度高时通过通风可排出多余的水汽,同时排出有害气体。通风分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方式。

1.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是靠舍内外的温差和气压差实现的。猪舍内气温高于舍外,舍外空气从猪舍下部的窗户、通风口和墙壁缝隙进入舍内,舍内的热空气上升,从猪舍上部的通风口、窗户和缝隙排出舍外,这称为“热压通风”。舍外刮风时,风从迎风面的门、窗户、洞口和墙壁缝隙进入舍内,从背风面和两侧墙的门、窗或洞口排出,这称为“风压通风”。

2.机械通风

猪舍的机械通风分为以下三种方式。

(1)负压通风 用风机把猪舍内污浊的空气抽到舍外,使舍内的气压低于舍外而形成负压,舍外的空气从门窗或进风口进入舍内。

(2)正压通风 用风机将风强制送入猪舍内,使舍内气压高于舍外,从而使舍内污浊空气被压出舍外。

(3)联合通风 同时利用风机送风和利用风机排风。

冬季通风与保温是互相矛盾的,不能因为保温而忽视通风。一般情况下,冬季通风以舍温下降不超过2℃为宜。

三、控制猪舍内光照

光照按光源分为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自然光照是利用阳光照射采光,节约能源,但光照时间、强度和照度均匀度难于控制,特别是在跨度较大的猪舍。当自然光照不能满足需要时,或者是在无窗猪舍,必须采用人工光照。

自然采光猪舍设计建造时,应保证适宜的采光系数(门窗等透光构件的有效透光面积与猪舍地面面积之比),一般成年母猪舍和肥育猪舍为1:(12~15),哺乳母猪舍、种公猪舍和哺乳仔猪舍为1:(10~12),培育仔猪舍为1:10;还要保证入射角不小于45°,透光角不小于25°(图1-6-1)。人工光照多采用白炽灯或荧光灯作光源,要求照度均匀,能满足猪只对光照的需求。

图1-6-1 猪舍入射角和透光角

四、控制有害生物

养猪场有害生物控制的有效方法是建立生物安全体系。生物安全体系是指采取必要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致病因子对动物造成危害的一种动物生产体系。其总体目标是防止有害生物以任何方式侵袭动物,保持动物处于最佳的生产状态,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生物安全体系是目前最经济、最有效的传染病控制方法,同时也是所有传染病预防的前提。它将疾病的综合性防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空间上重视整个生产系统中各部分的联系,在时间上将最佳的饲养管理条件和传染病综合防治措施贯彻于动物养殖生产的全过程,强调了不同生产环节之间的联系及其对动物健康的影响。该体系集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为一体,通过阻止各种致病因子的侵入,防止动物群受到疾病的危害,不仅对疾病的综合性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提高动物的生长性能,保证其处于最佳生长状态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它是动物传染病综合防治措施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的发展和完善。

生物安全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动物及其养殖环境的隔离、人员物品流动控制以及疫病控制等,即用以切断病原体传入途径的所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