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章 收兵权
赵匡胤登基当了皇帝以后,仍维系原来官职设置,一些边陲重镇,仍然封节度使。节度使掌管地方军政大权,掌握重兵,随时都可以拥兵自立为王为帝,对汴京政权是莫大威胁。
建隆二年农历闰三月,赵匡胤任慕容延钊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在这之前,慕容延钊任殿前都点检,率领重兵驻扎在镇州和定州两处,部将韩令坤原先奉命巡边,率兵防外患。后来因为没有外患,便将慕容延钊封为山南东道节度使。韩令坤因为去镇压了叛将李重进,得胜班师回朝,便封为节度使。因为赵匡胤当过殿前都点检,从此再不封人为殿前都点检这个官。
赵匡胤觉得兵权四散和一些以前留在朝中跟他地位、名气差不多的武官,都是隐患,为此听了赵普的建议后选择了一个下午,在他的皇宫后面御花园内一座式样玲珑的木阁里摆酒设宴,请了许多武臣高官赴宴。落座以后上酒上菜,桌案上马上罗列了许多美味珍馐,酒过三巡,赵匡胤想到他原以为这些高官宿将都是他的老同僚,不会背叛他,可是赵普却认为即使这些老同僚不背叛他,可是他们的下属也不可靠,而且他们是管束不住他们的下属的。为此,他便照丞相赵普的话策划,把这些武官请来赴宴,赵匡胤放下酒杯,环顾众人一眼,叹口气,愀然说:
“唐代以来,数十年间,天下换了八个姓,十二个君主,僭伪相继,打仗不停,老百姓遭殃,天下生灵涂炭,朕想停止天下叛乱,众卿可有什么办法呀?”
“陛下现在提到这件事,真是天地神人的福气。如今边陲镇守武臣兵权太重,夺去他们的兵权也很有必要,这样会使天下百姓安心,觉得不会打仗了。”赵普建议。
“爱卿别说了,朕明白。”赵匡胤说。
第二天早朝散后,赵匡胤令御膳房设宴席,又把众武臣邀来坐席。席间,酒过三巡,赵匡胤屏去左右侍者,用诚恳的声音微笑着说:
“朕完全相信众爱卿不会背叛朕,然而天下事也很艰难,还不如做节度使省心省力,朕为此天天不得安枕。”
在座的人都叩问原因,赵匡胤淡淡一笑,从容说:
“这还用说吗,谁不愿意当皇帝呀!”
众人一听都大惊失色,一起站起来跪在地上磕头,有人惊慌地叩问:
“陛下何出此言,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
“爱卿们固然这样想,但是爱卿们麾下将官想要自己得到富贵,一旦给爱卿来个黄袍加身,众爱卿不依从行吗?”赵匡胤一笑。
跪在地上的众武臣一听,都感到万分惶恐,想到赵匡胤对众武臣如此猜忌,还能有活路吗?一定会为赵匡胤一一翦除掉。石守信一面哭一面说:
“微臣至愚,没有想到这些,唯有希望陛下哀怜臣等,指示一条生路。”
“人生如白驹过隙,之所以想要得到富贵,不过是为了多攒金银,将来让子孙不受穷苦,众爱卿不如释去兵权,不出守藩镇,回家给子孙买些大宅田地,买些歌童舞女,天天早晚听歌观舞,君臣间有婚约往来,相互间没有猜忌,以终天年,不是很好吗?”赵匡胤徐徐说。
宴上跪在地上的武臣一听,都站起来谢恩,回到席上。石守信宽了心说道:
“陛下对臣下如此关怀,真情同骨肉。”
翌日,这些有功有地位的旧臣都一一上奏疏请求告老还乡,颐养天年。赵匡胤便都批准,去了心中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