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西行漫记2.0

“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史记·六国年表》这句话,虽然不能直接套用于今天,但喻义颇多:改革开放主要向西方国家开放,尤其自东南方向向美国开放,但随着美国重返亚太,传统开放模式考验重重,开放重点从东南沿海转至西北内陆省份,乃至于欧亚大陆的西北,这就是古丝绸之路的终点站——欧洲。

中国与欧洲,是欧亚大陆这一条绳子上拴着的两只蚂蚱。连接欧亚大陆东西端的在古代是丝绸之路,今天就是“一带一路”。

“在当今这个互联互通的世界,欧洲和亚洲之间的人为划分是难以为继的。……欧洲只有一条摆脱地缘政治陷阱的途径:它也必须拥抱欧亚的天命。”《我们都是“欧亚人”》,《金融时报》中文网,2015年11月27日。葡萄牙欧洲事务国务秘书布鲁诺·马萨斯的看法,代表了欧洲精英对“一带一路”所开创的欧洲振兴时代的欢迎。

三大原因,使中国改革开放收功于西北——“一带一路”,与西方关系收功于西北——欧洲。

一是深厚的历史基础,提升中欧文明伙伴:丝绸之路的复兴,昭示出中欧文化、商业交流远溯至两千多年前。从汉帝国到罗马帝国,中欧所代表的东西方文明交流与合作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18世纪法国等欧洲国家的中国热,近代中国先贤赴欧求知,更使得欧洲成为与中国感情最密切的洲。中欧间没有悬而未决的历史遗留问题,意识形态在现实利益突显的今天日益淡化,这与中日、中美关系形成鲜明对照。

二是强烈的现实需求,催生中欧增长与改革伙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欧均面临着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改革发展模式与治理体系的繁重任务。与此同时,中欧各自也面临着全面深化改革、欧元区改革的艰巨挑战。为引导合作,规避竞争,中欧相互借力以完成自身改革,借鉴对方改革经验,探寻出产能合作新模式,引领其他大国关系的时代发展趋势。随着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深入,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欧盟的“容克计划”对接,必将奏出中欧务实合作的最强音。欧洲先进的技术、中国成熟的市场化经验,使得处于再工业化、后工业化阶段的欧洲,与处于快速工业化的中国,构成国际产能合作的天然伙伴关系,去共同开拓非洲、拉美第三方市场,开创南北、南南合作新模式。

三是共同的未来期盼,引领中欧和平伙伴:中欧占据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的三个席位,对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肩负特殊使命。中欧达成气候减排协议,为确保2015年底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世界与地区和平与安全挑战,期盼“中欧方案”。中欧人民对美好生活与和平安宁的向往,引领了中欧和平伙伴关系的发展。

一句话,历史、现实、未来的三位一体,推动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迎来史上最紧密合作的时期,也使得欧洲成为西方发展对华关系的引领者,这是中国对西方外交收功于欧洲的应有逻辑。

在中国与欧洲之间,是俄罗斯、中亚、西亚、中东,组成了“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从世界地图看,“一带一路” 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作为21世纪的长征,“一带一路”倡议是在至少65个国家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宣言书,宣扬中国和平发展理念的宣传队,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播种机,突显中国模式的吸引力、辐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