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最公正的上帝,为什么也有肤色歧视
刻板印象错觉:以固定印象作为评价他人的依据
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包达列夫在一次实验中,将一个人的照片分别给两组人看,照片的特征是眼睛深凹,下巴外翘。包达列夫向两组人提供了截然相反的介绍,他告诉甲组“此人是个罪犯”,对乙组则说:“此人是位著名学者”,然后,请两组人分别对此人的特征进行评价。
此时,出现了非常有趣的现象。甲组人认为,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凶狠、狡猾,下巴外翘反映其顽固不化的性格;乙组人则认为,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具有深邃的思想,下巴外翘反映他具有探索真理的顽强精神。
针对同一张照片的面部特征,为什么会出现如此迥然有异的评价呢?包达列夫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认为这是因为人们对社会各类人有着一定的定型认知——把他当罪犯来看时,自然就把其眼睛、下巴的特征归类为凶狠、狡猾和顽固不化,而把他当学者来看时,便把相同的特征归为思想的深邃性和意志的坚忍性。
上述实验揭示了人们在待人接物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心理误解——刻板印象偏见。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习惯用刻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个人、某类人的固定印象,作为判断和评价他人的依据。
刻板印象偏见的例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
一对年轻人,彼此感情很好,爱得好好的。但女方父母对这个小伙子有成见,总认为他华而不实,硬是左挑右挑。结果,好端端的一对被拆散了。
某员工工作能力强,业务突出,提拔应不成问题。但领导对他抱有偏见,一直受不到重用。最后也只能做一匹拉拉小货的千里马。
当一个仪表堂堂、衣着潇洒的人开口骂人时,你会感到吃惊,难以接受这一现实。
爱吃水果的朋友,也许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他们爱买黄皮橘子而不乐意买青皮橘子,尽管这两种橘子一样甜、一样好吃。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青皮橘子是未成熟的和酸的,等等。
人们普遍认为男性是有抱负的、有独立精神的、富有竞争性的;女性是依赖性强的、温柔的、软弱的;老年人是保守的,年轻人是爱冲动的;北方人是豪爽的,南方人是善于经商的;农民是质朴的,商人是精明的;英国人是保守的,美国人是热情的,等等。
探究刻板印象的本质,可以发现其实它来自人们的认知偏见,人们对不同的人进行分类,然后产生了不同的固化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对不同的人群产生了不同的态度和行为倾向。
一天,一个白人小朋友不幸去世了。他在天堂见到上帝后,上帝说:“小朋友,你真可爱,给你一双翅膀去当天使吧!”随之一个黄人小朋友也来到了天堂,上帝说:“小朋友,你真可爱,给你一双翅膀去当天使吧!”后来有一个黑人小朋友去世了。他到了上帝面前,上帝说:“小朋友,你真可爱,给你一双翅膀去当蝙蝠吧!”
从社会地位的角度来看,天使的地位比蝙蝠的更高一些。上帝为白皮肤小朋友和黄皮肤小朋友安排了天使的角色,对于黑皮肤小朋友,则安排了蝙蝠的角色,这自然与上帝的刻板印象有关:黑色人种不如白色人种和黄色人种更高贵、更具备较高的智力水平。被视为最公正的上帝为不同肤色的小朋友安排不同的命运,其实也是犯了刻板印象偏见的错误。我们也常会受限于既有的刻板印象,从而用刻板印象的信息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由于刻板印象建立在对某类成员个性品质抽象概括认识的基础上,反映了这类成员的共性,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信度,所以它可以简化人们的认知过程,有助于对人迅速作出判断,增强人们在沟通中的适应性。但它也容易阻碍人们对于某类成员新特性的认识,使人认识僵化、保守,一旦形成不正确的刻板印象,用这种定型去衡量一切,就会造成认知上的偏差,如同戴上有色眼镜去看人。
但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刻板印象毕竟只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并不能代替活生生的个体,因而“以偏概全”的错误总是在所难免。因此我们不能仅凭刻板印象去评判一个人,要避免刻板印象的影响,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认识和评判他人,才能作出对他人的正确而公允的评价。
要消除刻板印象所造成的认知偏见,一是要善于用“眼见之实”去核对“偏听之辞”,有意识地重视和寻求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二是深入到群体中去,与群体中的成员广泛接触,并重点加强与群体中有典型化、代表性的成员的沟通,不断地检索验证原来刻板印象中与现实相悖的信息,最终克服刻板印象的负面影响而获得准确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