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经典导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7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摘录】

这一事实无非是表明: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劳动的产品就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现实化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在国民经济的实际状况中,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

……

这一切后果包含在这样一个规定中:工人对自己的劳动的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因为根据这个前提,很明显,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自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宗教方面的情况也是如此。人奉献给上帝的越多,他留给自身的就越少。工人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对象;但现在这个生命已不再属于他而属于对象了。因此,这种活动越多,工人就越丧失对象。凡是成为他的劳动的产品的东西,就不再是他自身的东西。因此,这个产品越多,他自身的东西就越少。工人在他的产品中的外化,不仅意味着他的劳动成为对象,成为外部的存在,而且意味着他的劳动作为一种与他相异的东西不依赖于他而在他之外存在,并成为同他对立的独立力量;意味着他给予对象的生命是作为敌对的和相异的东西同他相对立。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第156~157页

【导读】

写作背景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26岁)流亡在巴黎时写下这批手稿,所以又称“巴黎手稿”。当时的马克思认为,人的现实存在于政治经济学中,同时,国家、市民社会、法的基础也都在现实政治经济中,所以他转向了政治经济学研究。手稿实际上是马克思为研究政治经济学所做的准备。尽管在一些问题的表述中还留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痕迹,但是《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第一次从生产劳动实践的观点来阐述经济和经济学的起源,为经济学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应该说《手稿》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光辉起点。

历史地位

《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初创过程中一份独特的文献,是一部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著作,但在马克思生前未发表,直至1932年在苏联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第一次全文发表,成为20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史上的一件大事,一度出现了“《手稿》热”,《手稿》的解释成为流行于西方的各种“马克思主义”流派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时至今日,它还是马克思文献中被引用最多,同时又最难懂的文本之一。

主要内容

《手稿》虽不是一部完整的著作,但内容极为丰富,尤其“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两个部分里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经济学思想。《手稿》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工资”“资本的利润”“地租”,主要摘录了亚当·斯密等人的著作,并做了批判性的分析,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对共产主义进行了哲学和经济学的探讨,初步论证了实践范畴,探讨了唯物史观的一些问题和辩证法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二部分“异化劳动”,主要是马克思自己的研究心得。比较系统地涉及了关于人的理解,它以复归人性、全面占有人的本质为尺度,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人的劳动异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批判,剖析了劳动异化形成的原因及其后果,阐释了扬弃异化的途径和目标,开启了对人的哲学层面的思考,包括对人性、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解放及其途径等问题的探究。第三部分包括对第二部分的补充,以及对黑格尔的批判和关于货币的论述。

【案例】

富士康员工跳楼

·案例简介·

2018年1月8日,据雅虎财经的报道,一家位于美国的中国劳工权力组织称,周六在中国一家生产苹果iPhone手机的工厂内,一名工人跳楼身亡。中国劳工观察(CLW)称,31岁的李明(音译)从位于中国中东部河南省郑州市的一栋楼房上跳下自杀身亡,跳楼前李明在富士康工作。2010年和2011年,中国的富士康工厂也发生了多起自杀事件。此次李明的死不由得让人们把这起事件和2010年和2011年的自杀事件相比较,引发了人们对富士康工人工作环境的忧虑。中国劳工观察称,李明通过一家代理进入富士康工作。此次发布的视频是从附近的一座高楼上拍摄的,视频中李明的尸体躺在积雪覆盖的地上,附近有四个人站着。

中国劳工观察的消息很可能会重新引发人们对富士康这家台湾工厂工人工作条件的争议。据悉,富士康是中国私营行业最大的雇主,雇佣的工人数超过了120万人。

早在2010年,富士康就面临着来自社会的指责,称富士康强迫工人忍受“血汗工厂”一样的工作条件。这导致当年富士康出现了一连串的自杀事件。

——摘自《英媒:富士康再现员工跳楼 其工作条件引发全球担忧》,凤凰网,2018年1月8日

·案例说明·

富士康企业发展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让员工动作标准化。富士康生产流水线上的每一项程序动作都被分解,尽可能地使员工工作效率达到最高。员工就像富士康流水线上的电脑主板,也成了精确动作的“零件”或机器人。他们融入生产流程,也为生产线所奴役,他们从劳动中没有获得力量感,甚至于,他们为了维持没有内容的生活,不得不以精神与肉体的双重付出为代价,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异化。

【思考】

1.信息时代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是劳动异化吗?

2.我们对待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和繁荣现象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