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发展为主线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本章小结

第一章和第二章对以发展为主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进行回顾,本章的文献梳理范围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发展理论。尽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并没有将发展经济学作为一个分支独立出来,但是,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可以清晰地梳理出有关经济发展的各种论述。本章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济发展思想、计划经济的非均衡经济发展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发展思想。文献呈现的主要特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经典作家的经济发展思想更多的是从价值观和理念层面进行阐述。人的全面发展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经济学重要的价值观标准,这一标准超越了西方发展经济学的目标指向,将发展的真谛从外化的物质财富转向人本身的发展,实现了人本质的伟大复归,可以说,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天才构想,也成为构建发展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重要指导原则。第二,经典作家对欠发达经济体跨越式发展的分析为革命和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于理论批判任务的需要和所处环境的限制,经典作家对欠发达经济体的发展更多的是从唯物史观出发进行理论预言,这些分析和预测集中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精髓。欠发达经济体能够跨越所处的历史阶段,通过社会革命和制度改革跨越“卡夫丁峡谷”,苏联、中国、东欧国家等大批发展中国家正是在这一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这表明,不应把历史唯物主义看作“生产力—生产关系”之间简单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发展环境中,生产关系变革可能是先动并且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力量。第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和西方经济发展理论都具有悠久的非均衡发展和结构分析传统。列宁从经典作家提出的再生产模型中就已经推导出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非结构结论,这一结论被应用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中,表现为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规律性事实。而在西方经济发展理论中,学者们尤为重视欠发达经济体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型问题,同时也提出了对重点部门进行重点投资,通过形成主导产业推动经济起飞的理论和政策思路。可以说,在非均衡发展和结构分析方面,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和西方经济发展理论具有明显的相通之处。此外,以依附论、不平等交换、边缘化和世界体系理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学者,将全球范围内的“发达—不发达”界定为一种二元结构状态,在此基础上展开了一系列理论探讨,笔者将其归纳为马克思主义的结构性发展理论。第四,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具有鲜明的区域特点。总体来说,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在区域上分为发达经济体学者、东欧学者、非洲学者、拉美学者四个阵营,这些理论阵营在具体的理论观点和分析方法上都有着鲜明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