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7~2018)(CCIEE智库报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总报告

2017~2018年全球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2017年世界经济企稳向好,国际贸易、金融、制造业的增长态势出现了普遍向好的趋势,但恢复到长期均衡状况可能还需要数年。当前,世界经济呈现了诸多亮点: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推动世界经济再平衡;中美经济关系一波三折,构建超越零和博弈的大国关系在艰难中前行;脱欧背景下的中欧和中英关系稳定发展,但脱欧谈判过程本身有很多不确定性;金砖合作机制日益完善,开启“金砖+”的第二个“黄金十年”; APEC机制下推动东亚经济合作机制不断深化,2018年预计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机制日趋成熟,朋友圈在不断扩大;全球经济治理变革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举世瞩目,助推基于开放包容的全球化向前发展;新工业革命技术和成果正缓慢渗入生产端和供给侧,形成全球生产率增长的新动力;小而美、定制、普惠、绿色、共享正成为新时尚,形成全方位合作新格局。

2018年的世界经济形势总体将继续向好。同时,不确定性仍不容忽视: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预测清单在不断拉长,全球经济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仍很薄弱,贸易保护主义呈上升趋势,全球宏观政策调整的外溢性将加大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国际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的震荡幅度加大,世界不公平和贫富分化在持续扩大,全球劳动生产率减速的态势仍未改变,产能过剩和失业压力矛盾在继续累积,人口结构在一些国家日趋恶化的局面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2018年,中国要在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抬头的国际环境中把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注入新动力。二是研究制定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构建全球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的朋友圈。三是扩大对外开放深度广度,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四是参与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

一 2017年世界经济形势

2017年,世界经济企稳向好。无论是全球贸易、金融、大宗商品、服务贸易和实体经济,还是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都是六年来显著向好的一年。然而,要化解全球产能过剩和失业压力,达到长期均衡状况可能还需数年。

(一)2017年全球经济进入上行通道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警告,市场过于乐观,全球经济将于2018年见顶,2019年回落。OECD预测,2018年全球经济增速达到数年来的高峰3.7%, 2019年将回落至3.6%。

1.全球经济企稳向好

随着2016年下半年全球经济日趋活跃,2017年全球经济向好的趋势得到进一步增强,全年全球经济增长3.7%,进入上行通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下简称“IMF”)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将2018~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都上调至3.9%。

2.主要发达经济体同步回暖

美国经济保持稳步增长。在个人消费和私人库存投资的拉动下,2017年二季度和三季度,美国经济增速分别为3.1%和3.2%,这是美国经济自2014年以来首次实现连续两个季度的GDP增速达到或超过3%,四季度为2.6%。特朗普提出的减税和放松金融监管等政策,获得金融市场积极反应。

欧洲经济也趋于好转,2017年欧元区经济增长2.5%,为2007年以来最快增速。欧元区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维持在60%,接近历史最高水平。2017年以来,欧元区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速为1.5%,远高于2016年0.2%的增速。目前,欧元区失业率为8.7%,为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17年6月英国脱欧谈判正式启动,预计将经历数年艰苦的谈判。

日本通缩压力减缓。三季度日本实际GDP环比增长2.5%,连续7个季度实现增长;出口保持了13个月的正增长(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核心CPI连续12个月为正,扭转了2015年8月以来持续为负或零水平的局面,目前为0.9%。

发达经济体经济结构调整展现成效。全球经济经历了史上最缓慢的一次复苏。金融危机爆发十年后,发达经济体结构调整开始展现成效。IMF数据显示, 2017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率平均为2.3%,其中,美、欧、日、德、英的经济增速将分别达到2.3%、2.4%、1.8%、2.5%和1.7%。

3.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提速,中国仍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

2010~2016年,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从7.4%放缓至4.4%。2017年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开始提速,经济增速为4.7%。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6.9%。印度三季度同比增长6.3%。资源输出国经济状况好转,俄罗斯和巴西从衰退中走出,南非三季度经济增长0.8%。IMF预测,2018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为4.9%,其中,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的经济增速将分别达到6.6%、7.4%、1.7%、1.9%和0.9%。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达到39%。

表1 主要发达经济体宏观经济金融指标

续表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2017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018年2月14日。各经济体相关统计部门及中央银行。

表2 2015~2018年世界经济增长趋势

注:印度的数据和预测按财年列示,2011年以后的GDP基于按市场价格计算的GDP,将2011 ~2012财年作为基年。

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 2018年1月。

(二)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由负转正

1.国际贸易实物量增长加速

世界经济史表明,凡是全球化发展时期,国际贸易都充当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如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国际贸易增速是世界GDP增速的1.5倍;1990~2008年,提高到2倍。然而,2011 ~2016年,全球贸易增速连续五年低于全球经济增速。2017年全球贸易复苏步伐明显加快。9月,世界贸易组织(WTO)将2017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速预测值上调至3.6%,增长区间上调至3.2% ~3.9%,六年来首次与世界经济增速持平。在全球贸易市场回暖的带动下,世界经济和贸易形势趋于好转。

2.国际海运市场呈现明显的回暖趋势

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2017年底为1366点,相比2016年2月10日低点290点大幅上涨了3.7倍。

3.全球制造业加速增长

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的预测,2017年全球制造业将增长3.2%,为过去6年来最高。其中,发达经济体制造业产值将增长1.8%,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将增长5%。中国制造业将增长6.3%。

表3 全球商品贸易量增速

注:2017年和2018年数据为预测值。

资料来源:根据WTO数据整理。

图1 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大幅上涨

(三)全球投资下降

1. 2017年全球投资下降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UNCTAD,简称“贸发组织”)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下降了16%,从2016年的1.81万亿美元下降至约1.52万亿美元。发达经济体FDI流量下降27%是全球FDI减少的主要原因。北美和欧洲的FDI流量分别下降了33%和27%,主要是由于美国和英国的FDI流量在前两年飙升后2017年回调到正常水平。基于全球经济加速增长预期,UNCTAD预测2018年全球FDI将增长至1.8万亿美元,但仍低于国际金融危机前2.0万亿美元的水平。

图2 全球FDI流动趋势

注:2017年为预测值。

资料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联合国网站,2018年1月22日。

2. 2017年流入发展中经济体的FDI保持稳定

2017年流入发展中经济体的FDI规模约为6530亿美元,同比增长2%。发展中亚洲重新成为全球最大的FDI流入地,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

3.全球绿地投资下降

2017年全球绿地投资下降32%,约为5710亿美元,为2003年以来最低水平。尽管流入发达经济体的绿地投资同比上涨11%,约为2820亿美元,但流入发展中经济体的绿地投资大幅下降49%,降至约2610亿美元。

图3 2017年全球十大FDI流入地

资料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联合国网站,2018年1月22日。

表4 2017年全球FDI和绿地投资走势

注:2017年数据为预测初值。

资料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联合国网站,2018年1月22日。

4.新兴市场资本外流压力加大

美联储加息与“缩表”将带动美元持续走强,若新兴市场不加息,新兴市场则面临新一轮资本外流压力,若新兴市场跟风加息,将增加这些国家企业借贷成本,不利于本国企业发展和经济复苏。

(四)全球金融环境改善

1.随着世界经济显著好转,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转向回归正常化

美联储从2014年开始退出QE, 2015年加息一次,2016年加息一次,2017年加息三次,2017年10月启动缩减资产负债表进程,显示出美国经济增长势头转强。加拿大央行7月启动首次加息,并于9月再次加息。欧洲央行从2017年4月开始缩减资产购买规模,11月英国央行宣布加息,这是英国央行10年来首次加息。

2.美元指数小幅走低

自2017年以来,随着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人们对特朗普财政刺激政策失去信心、欧元走强,市场开始修正预期,美元指数小幅走弱,但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从中长期来看,基于美国经济长期预期向好,美元仍是一个强势的货币。欧元大幅升值。2017年欧元累计升值12%,欧元兑美元汇率为1.18。随着欧元区经济增长稳健、欧央行开始紧缩货币,市场预期欧元可能继续走强。日元相对稳定。2017年底,美元兑日元汇率为114.9。然而由于美联储持续加息,而日本央行维持利率-0.1%不变,美日利差持续扩大,日元短期或呈现震荡偏弱走势。新兴经济体汇率波动加大。新兴市场经济体方面,截至2017年底,人民币、印度卢比、墨西哥比索和俄罗斯卢布兑美元汇率较1月分别升值4.6%、5.9%、11.5%和4.4%;巴西雷亚尔兑美元汇率保持相对稳定;菲律宾比索兑美元汇率贬值1.3%,土耳其里拉贬值2.9%。随着新兴经济体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和国际资本回流发达国家的压力加大,以及受美元走势影响,新兴经济体货币波动将明显加剧。

3.主要经济体国债收益率走势继续分化

截至2017年底,美国和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收于2.40%和1.25%,较上年末分别下降5个和3个基点;德国和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收于0.48%和0.05%,较上年末分别增加26个和1个基点。

4.主要经济体股市普遍回暖

截至2017年底,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日本东京日经225指数、德国法兰克福DAX指数、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较2016年底分别上涨了25.1%、19.1%、22.1%和7.6%。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西股市分别较2016年底上涨6.6%、27.9%、26.9%、20.0%。

图4 名义美元指数和实际美元指数

图5 主要经济体国债收益率走势继续分化

5.全球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呈现分化

2017年,伦敦同业拆借市场美元隔夜Libor在美联储加息预期下震荡走高, 2017年底收于1.43%,较上年末上升74个基点。受欧央行宽松货币政策和英国脱欧等因素影响,欧元隔夜Libor收于-0.44%,较上年末下跌1个基点。欧元区隔夜Euribor继续下行,收于-0.35%,较上年末下跌2个基点。

(五)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回升

截至2017年底,涵盖全球主要大宗商品的美国商品调查局(CRB)现货综合指数报收432点。国际油价震荡回升,报收60美元/桶。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17年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约为54.6美元/桶;2018年为57.2美元/桶。全球天然气供给大幅上升。美国“页岩气革命”之后,全球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IEA预测,未来五年(2017~2022年),美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天然气需求增长的90%来自发展中国家,其中中国占40%。工业用气需求是天然气需求增长的最大来源,约占一半。

图6 主要经济体股市普遍回暖

图7 全球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呈现分化

图8 大宗商品价格指数

图9 国际油价震荡

(六)服务贸易较快发展推动全球贸易结构转型

1.服务贸易较快发展推动全球贸易结构转型

随着全球经济服务化进程加快,服务贸易推进全球贸易结构转型的作用日益显现。2005~2015年十年间,全球服务贸易年均增长速度快于同期货物贸易增长速度。服务贸易规模快速扩大,2015年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23%。新兴经济体产业结构调整,将进一步促进释放服务贸易的发展潜力。

2.服务贸易发展有利于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进程

一是服务贸易正成为多边、诸边和双边贸易协定的重要内容,最新区域贸易协定谈判,相当一部分内容都涉及服务贸易。二是自由贸易进程越来越依赖于服务业市场开放。当前自由贸易主要障碍已不是或者主要不是货物贸易领域的关税和非关税措施,而是服务贸易领域的监管、非关税壁垒以及市场准入,这将直接影响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进程。三是当前服务贸易谈判的核心问题是服务业市场准入。其中,难点之一是服务领域对等开放还是平等开放、公平贸易还是自由贸易等问题的分歧。

3.中国服务贸易需求大幅上升

世界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洲和亚洲三大地区,发达经济体服务贸易顺差与发展中经济体服务贸易逆差逐年扩大,双方比较优势差距有扩大趋势。特别是中国服务贸易需求大幅上升。一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蕴藏了巨大的服务贸易需求。二是中国社会发展主要矛盾演变带来对现代服务跨境需求倍增。到2020年,保守估计中国服务贸易总额至少将达到1万亿美元以上,占全球服务贸易比重达到10%左右;到2030年,中国会成为全球最大的服务进口国。三是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将成为推动全球贸易转型的重要力量。未来5~10年,中国服务贸易的较快发展,不仅将直接带动国内服务业市场开放,而且将会对全球贸易治理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图10 全球服务贸易占全部贸易的比重

资料来源:根据Wind资讯和资料数据整理。

图11 全球服务贸易顺差和逆差区域

二 2017年世界经济特点和亮点

2017年,世界经济呈现诸多特点和亮点,如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推动全球经济再平衡;中美构建超越零和博弈的大国关系在艰难中前行;脱欧背景下的中欧和中英进一步趋向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金砖合作机制开启“金砖+”的第二个“黄金十年”; APEC机制下的开放地区主义和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深化;“一带一路”峰会和合作机制正在打造最广泛的朋友圈;全球治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助推基于开放包容的新全球化;新工业革命技术和成果正在逐步渗入生产端,供给侧形成生产率增长新动力;小而美、定制、普惠、绿色、共享正在从微观跨境网络层面构建全方位国际合作新格局。

(一)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推动全球经济再平衡

1.新兴经济体地位持续上升

自1990年现代全球化迅速发展以来,新兴经济体GDP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持续上升,发达国家的比重相对下降,这是全球经济格局演变的一个重要特征。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发生了此消彼长的变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GDP占世界经济的比重由2007年的28.4%上升到2016年的38.72%,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按汇率法计算) 2016年为65%,明显高于发达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

2.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促进了全球经济再平衡

2016年G20杭州峰会把三个重要议题摆在全球经济治理的框架内,一是发展议题,二是联合国2030年全面脱贫的可持续发展议程实施,三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战略问题。对新兴经济体而言,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假设新兴经济体以每年3.8%的速度增长,20年后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将翻一番。2017年,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取得新成就,对促进世界经济多元化、推动解决世界财富分配失衡等问题起着重要作用,促进了全球经济再平衡。

3.中国经验为解决人类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过近40年的努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巨大进步,使七亿人摆脱了贫困,这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参考的发展经验。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可借鉴的现代化道路选择。

图12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GDP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上升

(二)中美经济关系一波三折,构建超越零和博弈的大国关系在艰难中前行

1.当前中美关系依旧是世界上最重要也最复杂的双边关系

美国目前采取的加息、缩表、减税等宏观政策的外溢性将给未来中美经贸关系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影响。美国在朝核、中东等地所采取的政策将给东亚、西亚地区乃至全球经济格局带来重大影响。中美之间如何构建超越零和博弈的大国关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中美元首互访为改善两国关系带来新契机

2017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双方高度评价中美关系取得的历史性进展,同意在新起点上推动中美关系取得更大发展,更好惠及两国人民和各国人民。11月,特朗普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大闭幕之后访华,在增进战略互信和加强经贸合作上取得新进展。双方签署合作项目34个,金额达2535亿美元,中美寻求务实合作,促进两国经贸关系的改善。

3.中美贸易摩擦形势严峻

近年来,中美贸易不平衡有所改善,但前景仍不乐观。尤其是当美国采取加息、缩表、减税、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等政策,美元将继续走强,美国财政赤字和经常项目赤字将进一步扩大,中美贸易不平衡将进一步扩大。按照美国贸易统计口径,2016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为3470亿美元,占美国贸易逆差的47%中美贸易逆差的原因,有观点认为主要是中国操纵汇率导致人民币汇率低估。但实际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从2005年7月汇改之前的8.28元/美元升值到目前(2017年11月底)的6.60元/美元,然而中美贸易逆差并未得到有效改善。。2017年1~11月,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累计3543亿美元源自美国商务部贸易数据统计。。美国长期限制对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收紧外资安全审查程序,对中国开展“301调查”,扩大了中美贸易逆差,造成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特朗普访华后,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仍会存在。

(三)脱欧背景下的中欧和中英关系稳定发展

1.英国脱欧谈判本身的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增加

2017年6月19日,英国脱欧谈判正式启动。谈判最终期限在2019年3月29日,全部谈判计划在2018年10月前完成,英国设置了3年过渡期(2019~2022年), 2022年英国彻底离开欧盟,双方关系进入新的模式。2017年12月,英国和欧盟就脱欧谈判达成第一阶段协议。第二阶段的谈判预计更为艰难。

2.英国脱欧背景下中欧和中英关系稳定发展

中欧、中英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合作伙伴。但在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上升的背景下,双方存在的各方面差异,很容易引发经济贸易冲突最明显的案例是欧盟以“市场扭曲”为由正在制定“新15条”,对中国实施不公平贸易行动;德法意在新制定外资审查条例,并将推向整个欧盟层面;欧洲强调“对等开放”而不是平等开放,这些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正在欧洲大陆抬头,应引起中国和整个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由于英国脱欧,欧盟可能不再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鉴于中英经贸之间的连续性,英国脱欧对中英经贸经济关系将可能带来新的改善契机。金融方面,英国脱欧对于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会有较大影响,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对伦敦而言重要性明显上升。当欧洲大陆国际金融中心崛起和形成激烈竞争态势时,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对伦敦的意义将更加凸显。

3.中欧、中英合作机会将明显增多

随着全球不确定性的上升,中欧、中英深化双边经济合作显得更为重要。中国、欧盟作为世界上第三大和第二大经济体,英国作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国际金融中心,中欧、中英有必要在维护基于规则的自由贸易体系、多边体制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中欧双方将进一步增进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能源环境、气候变化、技术创新、产业合作、金融服务、人员交流及全球治理等领域的合作,带动世界经济强劲、平衡、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

中英直接金融和教育合作成为重点领域。英国有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直接融资体系、世界一流法治建设,这些领域都是中国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此外,英国的全球化产业布局重点之一是在东亚,在英国脱欧背景下,英国可能会更加注重东亚市场,中国与英国的合作不仅机会将增多,而且合作领域将增多,质量也将提升。中国很多金融企业在英国开展全球和欧洲业务,伦敦人民币离岸市场将继续推进。2010~2015年,英国对中国出口增长63%,英国吸引中国投资超过其他欧洲主要国家,中国访英游客数量过去5年增长超过2倍,伦敦是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外国城市《中英共同举办庆祝中英大使级外交关系45周年招待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使馆网站,2017年3月30日。。中英关系“黄金时代”在继续推进。

(四)金砖合作机制日益完善,开启“金砖+”的第二个“黄金十年”

1.金砖合作机制取得巨大成就

10年来金砖机制性合作取得巨大成就,金砖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十年前的12%提升到13%,贸易比重从11%提高到16%,对外投资比重从7%提高到12%,吸引外资的比重上升了10个百分点,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

2.金砖合作机制开启第二个“黄金十年”

2017年厦门金砖峰会推出了“金砖 +”的新合作机制,开启了第二个“黄金十年”,建立了首次外长正式会晤机制以及常驻联合国代表的定期磋商机制,推动建立了电子口岸示范网络、电子商务工作组、博物馆联盟、美术馆联盟、图书馆联盟等合作平台,为金砖国家深化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合作提供有力保障。金砖国家将继续开展经贸市场、金融流通、基础设施联通和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务实合作,继续开展同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对话合作,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金砖国家继续深化南南合作,打造“金砖 +”的模式,建立广泛伙伴关系,打造开放多元的发展伙伴网络,携手走出一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实现各国共同发展注入更多的正能量《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记者会上的讲话》,国际在线网站,2017年9月5日。

(五)APEC机制下推动东亚经济合作机制不断深化

1.区域经济一体化在艰难中前行

多哈回合陷入僵局以来,区域性贸易协定出现了两个不同的发展路径。一是美国在改变区域经济合作的前行方向。奥巴马任总统时,主推TPP超大规模的高标准自贸区,用美国标准为全球经贸规则建章立制。特朗普任总统后,从区域经济合作退回到双边合作,退出TPP,并且重新谈判北美等已经实施的自由贸易协定。美国退出后的TPP,于2017年11月更名为“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二是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相比欧洲和北美地区起步较晚,但同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目前,东亚区域合作继续向前推进,预计2018年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

2. APEC机制主推开放地区主义

东亚地区长期以来一直秉承开放地区主义,是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重要力量。APEC作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努力构建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在推动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区域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在APEC机制下,东亚经济体大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秉承开放地区主义,形成了东盟机制、“10 +3”(东盟-中日韩首脑会议)、“10 +1”(东盟分别与中日韩合作)、“中日韩”等合作机制,2017年都取得了程度不同的进展,预计2018年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

(六)“一带一路”峰会取得巨大成功

1.“一带一路”峰会构建国际合作平台

2017年5月14日,中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成为各方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合作的盛会。来自29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与会,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1500多名代表参会,覆盖了五大洲各大区域《杨洁篪就“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接受媒体采访》,新华网,2017年5月18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开幕式并做《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峰会最后取得了5大类、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新华网,2017年5月16日。

2.“一带一路”已建立起多层次国际合作交流框架

一是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目前,中国与相关国家和区域合作组织发布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联合声明,签署了4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与20多个国家开展了机制化的国际产能合作。同时,还签署了中哈《“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合作规划》、《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等。此外,中国也在积极探索利用双边联合工作机制,完善和发挥现有联委会、混委会、协委会、指导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等多边及双边机制,协调推动“一带一路”合作项目。二是推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贸易投资合作。目前,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11个国家以及新西兰、澳大利亚和韩国签署了自贸协定,与56个相关国家签署了双边投资协定,有力地推动了与这些国家的贸易投资合作。三是推动相关国家人文交流。目前中国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建立了11个文化中心张燕生、王海峰、杨坤峰:《“一带一路”是多彩之路:机遇和前景》, CCIEE内部报告,2017年4月。

3.“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7年,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9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43.6亿美元,同比下降1.2%,主要投向新加坡、马来西亚、老挝、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越南、俄罗斯、阿联酋和柬埔寨等国家商务部合作司:《2017年我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情况》,商务部网站,2018年1月16日。

(七)全球经济治理变革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举世瞩目

1.全球治理改革面临困境

2017年,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继续甚嚣尘上,全球治理改革陷入困境。在逆全球化浪潮下,美国推进全球治理改革的合作意愿明显下降,转向奉行孤立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英国脱欧明显削弱欧盟应对全球治理问题的能力,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主要决策资源更多转向脱欧谈判、反恐、防止极右势力上台。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获得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支持和响应,但中国真正成为全球负责任大国、开放型大国、包容性大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17年,全球治理赤字增大。另外,长期主导全球治理执行、完善和变革的国际组织,像WTO、IMF、世行在重塑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作用正在缩小。如何解决全球治理的赤字、全球治理的民主化和全球治理的发展缺位等问题将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G20汉堡峰会存在的合作与分歧,反映出战后世界秩序正在出现最明显的裂痕。

2.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当前全球治理改革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核心是合作共赢,基本原则是责任共担与利益共享,目标是实现包容与可持续发展,原则上更加注重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公正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共同努力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建设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建设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人民网,2017年12月1日。,将世界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在全球治理陷入困境之际,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一项重要公共产品。

(八)全球新工业革命趋于“小而美”

1.全球新工业革命趋于“小而美”

新工业革命技术和成果正缓慢渗入各国生产端和供给侧,有望在未来形成全球生产率增长的新动力。与IT革命以及以往新工业革命不同,这次新工业革命更有利于“小而美”、个性化、分散化的新业态发展。

2.中国数字经济引领全球新趋势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全球领先力量》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拥有全球最活跃的数字化投资与创业生态系统,拥有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成为塑造全球数字化格局的重要力量,将从产业投资、商业模式和全球治理等多个领域引领全球新趋势。

3. eWTP促进全球普惠贸易发展

中国在G20杭州峰会上提出打造全球电子商务平台(eWTP)建议,这个平台将为全球小企业、年轻人和普通民众带来了更多参与全球贸易的机会,使其充分享受普惠贸易发展带来的红利。通过互联网基础设施,在信息时代提供个性化、智能化、定制化的“小而美”的服务,满足不同群体和个人的需要eWTP的建议,还可能成为自由贸易和公平贸易之间的交换。它可能为发达经济体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换得这些国家提供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条件。

4.全球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率创五年新高

2017年,全球制造业快速发展。其中,自动化、机器人和数字产品等先进制造业正在全球稳步扩张。新技术的发展和许多行业自动化发展趋势正在促进全球制造业总产量增长。UNIDO数据显示,2017年二季度,全球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率为5.3%,是过去5年的最高增幅;中等技术制造业增长约2%;低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3%。经验研究表明,中高技术制成品的生产过程通常会拆分成不同的环节,由不同的国家分工完成,因而,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更有利于带动相应中间品贸易增长。

图13 全球分行业制造业产出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UNIDO。

三 2018年世界经济展望:增长不确定性加大

2018年世界经济、贸易、投资、生产向好的趋势将继续。IMF预测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3.9%,高于2017年3.7%的经济增速,但达到长期均衡状态可能还需要4~5年持续恢复性增长。WTO预测2018年全球贸易量增速为3.6%,增长区间为1.4% ~4.4%。然而,全球不确定性仍不容忽视,预测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清单在拉长。

(一)全球经济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仍很薄弱

1.全球经济恢复性增长状态仍低于长期均衡水平

IMF预测未来五年(2018 ~2022年)全球经济平均增速将达到3.7%。然而,目前的全球经济增长水平仍低于国际金融危机前十年(1998 ~2007年)年均4.2%的增速。2018年全球货物贸易出口将依然低于1998 ~2007年的全球出口量年均增速5.9%。2018年全球投资规模也低于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全球经济增长态势并不平衡。

2.全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减速,削弱了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和长期潜力

当前,世界经济存在新工业革命加速与全球劳动生产率减速并存的局面。前者主要反映新工业革命眼花缭乱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层出不穷,后者则反映在全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减速。2008~2016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值呈现下降甚至负增长态势,降低了全球长期增长潜力,这种趋势在2017年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这种新工业革命的“悖论”,本质上反映的是新技术革命主要发生在需求侧而不是供给侧,影响的是消费端而不是生产端,其效应更多是替代而不是创造。我们仍处于新科技革命的初始阶段,其技术进步和技术革命的影响显现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

3.全球化进入调整期

习近平主席指出,“历史上的兴盛期和开放期往往是重合的”。事实上,历史上的风险期和开放期也往往是重合的。这就是习近平主席多次谈到的全球化是把双刃剑。然而,历史上全球化往往会因逆全球化趋势而进入调整期,进入全球不确定性增大的时期。在世界近现代经济史上,曾有过两次不确定性增大的时代:一次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上发生了大萧条,政治上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另一次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上发生了“滞胀”,两次石油危机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破产,政治上导致苏联解体。在这样的时期,无论英美,还是中国、印度及苏联地区,都经历过剧烈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动荡。第一个不确定时期,经济理论上产生了凯恩斯革命和宏观经济学,经济政策上产生了罗斯福新政。第二个不确定时期,经济理论上出现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上转向严格反通胀的政策组合。当前这一轮不确定时期会发生什么,我们很难预测,但可以确定的是,当今世界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和孤立主义在上升,目前仍有25%左右的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态势不容乐观,全球经济要恢复到均衡水平以上可能仍需4~5年。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经济仍承受全球产能过剩和失业压力,这些压力仍将可能引发或加剧内部经济社会不稳定性和外部贸易保护主义。未来逆全球化的走向、全球劳动生产率减速对增长的影响、世界金融和经济结构性调整存在巨大不确定性风险张燕生:《全球经济尚未到乐观的时候》,《环球时报》2017年10月13日。

(二)贸易保护主义威胁着世界经济前景

1.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日益凸显

当前,发达国家由于收入分配失衡、贫富差距加大,助长了保守主义、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泛滥。在2017年G20汉堡财长会上,G20首次未承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2017年G20汉堡峰会最后发表的声明,在自由贸易和公平贸易之间做出妥协。。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升级,损害了国际交换和分工参与国的共同利益,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风险。

图14 IMF预测全球经济增长趋于稳定

2.美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将增大全球不确定性

过去十年,中国一方面是对世界经济复苏贡献最大的国家2009年,中国GDP占世界GDP的比重约为10%,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达50%。一直到2017年,中国GDP占世界GDP的比重约为15%,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达30%以上。;另一方面,却成为全球受贸易保护措施伤害最重的国家。比如,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对中国投资进行国家安全审查,拒绝履行《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5条,美国对华发起“301调查”等。特朗普任总统以来,以“美国优先”为准则执行各项贸易保护性措施,以期促进实现制造业回流、增加就业等国内经济目标。

3.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呈现新特点

一是贸易保护的实施主体以发达经济体为主。英国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公布的《全球贸易预警》报告显示,2008 ~2016年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最多的是美国,共计采取了600多项措施,是德国、英国和中国的两倍多。2017年这个贸易保护趋势仍在继续。二是贸易保护从传统货物贸易领域向投资领域扩散。联合国贸发组织的《2017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各国加强了对外资的监管和限制。2016年,约有58个国家和经济体采取了至少124项投资政策措施,大部分的措施都以投资促进和自由化为目标,但1/5的措施引入了新的投资限制。三是WTO框架下的多边贸易谈判受阻。四是贸易保护性措施从传统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转向知识产权和其他隐蔽措施。

4.全球贸易摩擦高发态势短期内难以缓解

尽管WTO、IMF、世行、G20等国际组织明确表示反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支持自由贸易,但是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出现了机制化、法治化、高端化趋势,全球贸易摩擦高发态势短期内难以缓解。如欧美出台或收紧外资安全审查条例,要求对等开放;欧美依据国内法出台“市场扭曲”或其他形式贸易救济措施;美国以贸易不平衡为由推行所谓的公平贸易措施等。这些措施有可能引发贸易摩擦、贸易冲突、贸易战、货币战、税收战,因而随时可能恶化甚至逆转全球经济和贸易恢复性增长的基本态势。

(三)全球宏观政策调整的外溢性加大国际金融市场的脆弱性

1.全球宏观政策调整的外溢效应在显著增大,全球金融体系脆弱性没有根本缓解

随着世界经济普遍好转,主要国家刺激性宏观经济政策将发生调整,如撤出量化宽松、加息、缩表、减税等,其外溢性将是2018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重大风险点。2017年是美联储加快启动加息和缩表进程的一年。美联储采取货币政策正常化措施,对全球资本流向、货币走向、各国资产负债状况、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方向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加大了新兴经济体资本外流的压力。美联储加息、缩表,美国财政部采取减税措施,都将进一步促进美元升值,提高新兴经济体的美元负债成本;加剧新兴经济体资本外流和国内金融市场的脆弱性。

2.全球债务风险加大

IMF《全球财政监测》报告显示,2017~2018年全球政府财政赤字率将继续恶化,预计全球政府财政赤字率分别为3.4%和3.1%,相比2016年分别恶化0.2个和0.4个百分点,仍高出3%的国际安全警戒线。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债务风险在加大,债务累积将加剧资产价格泡沫膨胀,最终可能引爆金融危机。下一步美元趋于坚挺,也加大了全球债务风险。

3.金融监管在放松和收紧之间徘徊增加了长期不确定性风险

这场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之一,是简单相信行为人自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放松了金融有效监管。然而,过度金融监管也严重抑制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和金融创新。目前,美国等国再次出现放松金融监管的政策取向。在宏观政策调整和退出的外溢性显著增大的阶段,放松金融有效监管,有可能增大全球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造成历史教训的再次重演。因此,2018年全球金融监管的放松,可能为今后埋下金融风险的隐患。

4.地缘冲突风险加大国际金融市场的脆弱性

在全球化的调整期,地缘政治风险和冲突会明显加大,特别是中东、北非和东亚地区,随时可能爆发影响和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事件,掌控不好,随时可能成为引发更大范围内冲突的导火索。全球政治和安全格局的重新调整,无疑会进一步加大国际金融市场的脆弱性。

图15 全球债务风险加大

(四)国际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向好基础不牢固

1.供需不平衡是影响国际油价波动的主要因素

尽管2016年OPEC减产协议开启了新一轮油价上涨趋势,但由于OPEC减产协调力度不够,新能源开发、化石能源效率提升、美国和利比亚原油产量不断增加、市场份额之争等因素,导致国际石油供给依然过剩,从基本面抑制国际油价上涨前景。

2.美元走势是影响国际油价波动的货币因素

由于国际油价决定机制受美元汇率波动的影响很大,各国刺激性宏观政策撤出的外溢性,可能造成美元持续升值,对国际油价将产生持续下跌的压力。2018年国际油价的走势,一方面受全球需求持续增长、美国页岩油气供给增长的基本面双重拉升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全球资本流向调整和美元汇率持续走强伴随着美国财政赤字、经常项目赤字攀升的货币因素多重打压的影响。最终的结果看哪种力量处于主导地位,将直接影响国际油价波动的未来方向。

(五)全球不公平和贫富分化趋势仍在加剧

1.全球不公平和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

在全球化时代,开放、市场化、科技创新所创造的巨大财富和福利,被华尔街、伦敦城的金融寡头以及房地产、建筑等相关部门所瓜分,不仅普通百姓、小企业未能从增长中得到公平参与和分享成果的机会,就是大跨国公司的实体部门、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和公共部门人员从中获取的利益也很有限,全球不公平和贫富分化加剧。联合国调查结果显示,全世界1%的人占有了50%以上的世界财富。2017~2018年,这种趋势仍将继续。

2.基于西方规则的全球化缺乏普惠机制

基于西方规则的全球化基于西方规则的全球化包括1870~1913年、1950~1973年、1990~2007年三个阶段。其特征是基于西方自由贸易制度,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后牙买加货币体系,华盛顿共识的自由市场制度等。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开放期、兴盛期,同时也带来了世界经济的风险期、调整期,但内生的制度弊病无法解决全球化贫富不均日益扩大、不公平日益严重的问题。从表象来看,全球化总会伴随反全球化运动,比如德国爆发的反对TTIP的数十万人大游行,英国脱欧,特朗普现象。本质上,这些事件都反映了全球化无法解决利益分配的不平衡性,制度上注定会进入全球化调整期,进入全球系统性风险高发期,最终建立新的相对平衡。

3.未来全球化应走向开放包容共享道路

全球化发展应让发展成果惠及处于全球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不同位置上的国家,共享发展机遇,其未来趋势应走向普惠贸易和共享经济,而不是过度资本化、虚拟化,应努力缩小贫富差距。然而,在全球化过程中,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只有有限参与机会。为此,一方面,国际社会应更加重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资源用于经济和技术援助,增强发展的能力建设。另一方面,全球治理结构改革和全球规则重构应体现更多的包容、共享、可持续的内容,提高发展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六)全球劳动生产率减速的态势仍未改变

1.全球全要素生产率减速的矛盾凸显

目前来看,新一轮工业革命并未有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并未扩大有效需求,尚未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动力陈长缨:《全球生产率“减速”与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 CCIEE内部报告,2017年10月。。美国大企业联合会研究显示,国际金融危机初期的2008年和2009年,全球全要素生产率分别出现了-1.0%和-2.4%的大幅度下降,此后在2010年和2011年出现了恢复性增长,但2012年之后又出现了停滞和下降,尤其是2015年和2016年,又连续出现-0.7%和-0.5%的负增长。据此测算,2016年全球全要素生产率仅相当于2007年的96.9%,远未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从全球五年平均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看,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5年经历了一个上升周期,2005年达到最高值1.1%,此后进入一个下降周期, 2007年之后近十年的时间基本处于负增长的状态,2008~2016年,全球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为-0.4%,与1999~2007年年均0.9%的增长率形成鲜明反差。

2.全球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可能存在低估

持全要素生产率减速存在低估观点的论据如下。一是统计原因。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兴起,新经济、新业态等经济发展新模式不断涌现,原有的统计方法不能统计或不能准确统计出其经济产出和服务价值。二是由新一轮产业革命的现阶段特征决定。现阶段,全球“创新加速”尚未出现引领全局的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很多科技创新仍处于孕育期和导入期,对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有限。三是目前新经济是以线上替代线下、机器替代人的替代效应为主,对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有限。预计新一轮科技革命进入成熟期后将大幅提升全球全要素生产率。

(七)全球产能过剩和失业压力矛盾在继续累积

1.全球性产能过剩问题还将持续数年

2008年9月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需求长期萎缩,2002~2007年全球非理性繁荣造成全球很多行业出现严重过剩。比如,全球的汽车市场、美国页岩气、澳大利亚铁矿石等制造业和大宗商品领域出现了产能过剩。消化全球性产能过剩,还需要全球恢复性增长持续,预计在2022年左右全球供求关系将达到新的平衡。在此期间,全球产能过剩会加大贸易摩擦,导致以邻为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将会引发贸易战、货币战,使疲弱的全球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

图16 1990年以来全球全要素生产率变化

资料来源:美国大企业联合会。

2.全球结构性失业问题凸显

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以下简称“ILO”)发布的《2017年世界就业与社会展望》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失业率将从5.7%增长到5.8%,全球新增失业人口将达到340万人,失业总人口将超过2.01亿人,创历史新高。2018年将新增失业人口270万人。由于劳动力市场条件恶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失业率将大幅攀升,特别是拉丁美洲政治经济动荡将进一步增加失业率。南亚半数劳动者、撒哈拉以南非洲2/3劳动者处于极度贫困或适度贫困中。在欧美,约有半数的欧洲失业者及1/4的美国失业者已经6个月以上未能找到工作。与此同时,全球薪资增长却停滞不前。在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云计算迅速发展的环境下,“机器换人”将大幅减少传统制造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解决全球结构性失业问题是当今世界头等大事之一。

(八)全球人口结构在一些国家日趋恶化的局面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困境之一,是人口日益老龄化、生育率日趋降低和严重少子化,导致全球人口结构的扭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时,为“老龄化社会”,达到14%为“老龄社会”,达到20%时为“超老龄社会”。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全球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从1960年的5.0%上升到2000年的6.8%,标志着在21世纪伊始全球人口已接近老龄化社会水平, 2016年该比例上升到8.5%,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16.2%。即使是最不发达国家的老龄化比重也从1960年的2.8%上升至2016年的3.6%。

图17 全球失业人口超过2亿人

另外,全球少子化程度加剧,0~14岁人口比重不同程度出现下降。全球性的人口困局削弱了经济发展动力,制约了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老龄少子化将造成劳动力供给不足,弱化社会创新能力,降低社会劳动生产率,制约消费能力和内需增长,加大养老压力和财政负担,降低社会总储蓄和总投资,弱化经济增长动力。

图18 世界老龄人口比重

四 中国的战略选择

2018年,全球经济复苏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挑战,同时也是中国的战略机遇期。中国经济的战略选择包括:一是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注入新动力;二是研究制定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构建全球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的朋友圈;三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四是参与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主动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注入新动力

习近平主席指出,当前,世界经济领域的三大突出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全球增长动能不足,难以支撑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全球经济治理滞后,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全球发展失衡,难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全文)》,新华网,2017年1月18日。。“一带一路”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一带一路”建设跨越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明,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合作平台,是各方共同打造的全球公共产品。它以亚欧大陆为重点,向所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开放,不排除,也不针对任何一方《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的开幕辞》,新华网,2017年5月15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中国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在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习近平: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习近平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社网站,2016年8月17日。

(二)研究制定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构建全球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的朋友圈

1.构建全球新型合作伙伴关系朋友圈

新时代,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的进程。围绕全球负责任大国、开放型大国、包容性大国的目标,建立最广泛国际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交朋友,与欧美日和其他发达国家搞合作,完善金砖合作机制,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2.构建面向未来的经济外交顶层设计

“一带一路”建设的定位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对外开放和对外合作的管总规划,也是我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主动作为《习近平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6年8月17日;《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八),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6月。。新时代,经济外交要围绕“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推进。设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续联络机制,成立“一带一路”财经发展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同多边开发银行共同设立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合作建立能力建设中心《习近平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新华网,2017年5月14日。

3.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中共十九大开幕,习近平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报告(直播全文)》,中国网,2017年10月18日。

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中国而言,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跨越修昔底德陷阱,核心应对策略是有效实施超越零和博弈战略构建中美大国关系,中国的核心利益是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成现代化强国的既定目标,实现路径是筑牢中美经贸关系这个压舱石,做好地方、政党和民间的外交工作,打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包容对话和交流机制,真正构建中美大国关系,赢得未来30年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4.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

中欧、中日、中俄、中印等大国关系,是当今世界的重要战略力量,关系到世界和平、发展和合作前景以及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方向。中国与这些大国之间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不是竞争对手,要推动与这些国家经济外交的全方位合作。一是创新对话机制,努力进行沟通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二是有效掌控分歧和风险。比如,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背景下,要有理、有利、有节掌控中欧分歧,把分歧掌控在经贸领域。三是充分利用经济贸易关系作为改善大国关系的压舱石。比如,中俄两国积极开展经济外交,有效地推动了两国经贸的深入发展,加强了两国的战略依存度。四是通过经济外交加强政治互信和战略互信。政治互信和战略互信是大国之间经贸合作的基础。比如,中日之间政治信任关系薄弱,制约了两国经贸合作的深化。可以通过经济外交手段及时进行沟通与协调,增减彼此间的信任,为两国经贸合作提供政治支撑。

(三)扩大对外开放深度广度,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1.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创造有利于开放发展的国际环境

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要求,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2.为世界经济增长发掘新动力

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态势,这是近十年来世界经济始终难以真正走出困境的根本原因。因此,加强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创新全方位合作,重视跨境创新网络建设,提升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的能力,是世界经济进入强劲、平衡、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的关键。

3.使世界经济增长模式更加包容

当今世界,之所以主要发达国家内部民众对现有经济的分配格局不满意;主要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对现有经济的治理结构不满意,广大青年人、小企业和边远地区民众对现有世界经济的增长模式不满意;原因在于这个世界的经济增长模式缺少包容、共享和可持续性发展机制。因此,中国大力推动基于开放包容、共商共享、平衡协调的世界经济增长模式,是为世界提供的一项重要的公共产品。

(四)参与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

1.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为人类社会做出的重要贡献

打造富有活力的世界经济增长模式,打造开放共赢的国际社会合作模式,打造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模式,打造平衡普惠的人类包容发展模式,牢牢把握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大方向不动摇。

2.继续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

一是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维护WTO多边贸易体制,积极推动多边贸易体系谈判进程,促进全球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二是大力推动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积极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商签自由贸易区,加快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海合会、中日韩自贸区等谈判,推动与以色列、加拿大、欧亚经济联盟和欧盟等建立自贸关系以及亚太自贸区相关工作。全面落实中韩、中澳等自由贸易协定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继续推进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新华网,2016年3月18日。。三是积极推动eWTP等跨境电商贸易、普惠贸易、绿色贸易等新贸易业态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3.继续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维护“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

首先,要维护和平的发展环境,加强全球安全、反恐合作,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其次,构建开放的、基于规则的、有利于发展合作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传统的基于西方规则的全球化一而再再而三地屡次受挫,其核心矛盾是在市场机制和发展机制之间没有达到平衡。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就是希望构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在效率和发展之间达到某种平衡。最后,构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合作机制。在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的“地球村”,协调解决财政货币政策的外溢性、贸易投资政策的外溢性、结构性和社会性政策的外溢性,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4.继续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统筹解决好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问题

当美国不愿意承担更多全球公共产品供给责任的时候,公共产品赤字将会上升,中国的国际责任将会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到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更多人一道,推动全球经济和社会开放,推动全球反恐和安全保障,推动全球合作与可持续发展,是中国要担当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充分发挥G20等全球经济治理平台的作用,发挥WTO、IMF、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作用,发挥国际社会尤其是民间的作用,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我们美好家园的共同责任。


参考文献


IMF:《全球金融稳定报告》, IMF网站,2017年4月。

IMF:《世界经济展望》, IMF网站,2017年10月。

《“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新华网,2016年3月18日。

陈长缨:《全球生产率“减速”与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 CCIEE内部报告,2017年10月。

李向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全球治理改革方向》,《人民日报》2017年3月8日。

联合国贸发会议:《2017年世界投资报告》,联合国网站,2017年6月7日。

逯新红:《哪些不确定因素导致全球经济走势难测》,《中国证券报》2017年4月14日。

逯新红:《全球不确定条件下的亚洲经济前景》,《金融与经济》2017年第4期。

逯新红:《中欧金融合作》,《中国金融》2017年第14期。

商务部:《保持进出口回稳向好势头任务艰巨》,中国证券网,2017年7月31日。

《脱欧谈判正式开启三大变数可能让英国“离婚不成”》,第一财经网站,2017年6月20日。

《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记者会上的讲话》,国际在线网站,2017年9月5日。

新华社:《“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新华网,2017年5月16日。

新华社:《习近平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新华网,2017年5月14日。

新华社:《杨洁篪就“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接受媒体采访》,新华网,2017年5月18日。

张二、戴翔:《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新趋势》,人民网,2017年3月16日。

张燕生:《“一带一路”:建设有挑战,专家来支招》,新华社,2017年5月16日。

张燕生:《全球经济尚未到乐观的时候》,《环球时报》2017年10月13日。

张燕生:《转换增长动力是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一环》,《全球化》杂志2018年第1期。

张燕生、王海峰、杨坤峰:《“一带一路”是多彩之路:机遇和前景》, CCIEE内部报告,2017年4月。

中国人民银行:《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国人民银行网站,2017年11月17日。

中国日报记者:《商务部:保持进出口回稳向好势头任务艰巨》,中国证券网,2017年7月31日。

《中金策略:就职半年,特朗普政策进展如何,未来有什么可以期待?》,新浪财经, 2017年7月31日。

《中英共同举办庆祝中英大使级外交关系45周年招待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使馆网站,2017年3月30日。

(执笔人:张燕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逯新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