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谋华社会工作研究文集(全2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本书集卢谋华一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理论联系实际,对社会工作进行探索研究的成果,有助于我们清楚地看到在中国社会工作曲折发展的历程中,卢谋华所坚持的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工作的学术思想对构建中国社会工作学的重要意义,以及卢谋华对构建中国社会工作学做出的重要贡献。

卢谋华过去从事教育工作,自1951年转入国家机关工作以来,一直在民政工作岗位上和民政干部教育培训的岗位上,结合救济福利业务,从事理论研究。他对社会工作的研究,较长时期是在民政工作实践中进行的。中国的社会工作与专业化发展曲折,他以自己几十年实际工作的切身体会,将其总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至1976年,是新型的社会工作蓬勃发展时期,但未形成专业,处于胚胎阶段、萌芽阶段,专业化之苗在方生未长之间枯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民政工作在荡涤旧社会污泥浊水,稳定社会秩序,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的过程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它在服务群众、造福人民、管理社会、稳定发展社会的功能和作用方面,具有社会性和人民不可或缺的群众性。民政工作实际上是和社会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民政工作的很多内容属于社会工作范围。许多民政工作就是社会工作。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内务部响应党中央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为总结城市救济福利工作中的成就和经验,探求民政工作的理论归属,成立了由卢谋华牵头的写作小组,访问了杨献珍、艾思奇、陈达、李景汉等老哲学家和老社会学家,他们认为专业要在实践中开花结果,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研究才能成长。1957年,卢谋华应邀为法国《人道报》撰写《新中国是怎样取缔娼妓、改造流氓的》,向国际社会介绍新中国解决旧社会和资本主义国家所没有解决的社会问题的经验,这是研究中国社会问题的开始。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一开始就与解决社会问题密切联系,是一个专业研究的良好开端。眼看专业化萌芽有成长的希望,但是由于客观原因社会学被取消,社会工作中断了二十余年。虽然实际工作没有停顿,而且蓬勃开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民政工作专业学科的问题并未解决。专业化之苗在方生未长之间枯萎了,但留下了一条断不了的根。民政工作是一种社会工作的研究意识,一直保持和活跃在卢谋华的不断思考中。

第二阶段:1978年至1987年,改革开放之后,社会工作专业化萌芽形成,酝酿成长,展开新的局面。

改革开放之后,民政工作如何实现专业化,如何寻找专业归属,成为重要的议题。民政部领导重视以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1982年6月,部领导将卢谋华撰写的《残疾人就业的意义和方向》一文,以简报的形式发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部门,并加按语指出:“这是我们进行理论研究工作的良好开端,值得欣喜。要认真学习理论,把我们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然后再指导实践,使工作有个飞跃。”这是新时期民政业务在实践中应用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学科的知识理论,总结经验,改进工作的开端,也是社会工作专业学科为社会工作的开展发挥明显作用的开端。

随着社会学(包括社会工作)恢复与重建,民政工作有了明确的专业归属。雷洁琼在1983年第一次全国民政工作理论讨论会上明确指出,民政工作是社会工作。费孝通在《社会学概论》一书中有专门的“社会工作”一章,提到民政工作是一项十分广泛且非常重要的社会工作。两位老社会学家为民政工作的科学化和民政干部的专业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大大激发了民政干部从民政工作的实际出发开展社会工作研究的信心和兴趣,掀起专业化研究的热潮。学习、研究、写文章、办班、办校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人人追求专业化,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卢谋华在这个时期更是夜以继日地忙于写书、写文章,并为中央党校举办的全国省委组织部长、纪检书记、大学校长、地市领导、部队军以上高中级党政干部及其后备干部班、党校系统社会学师资进修班、大学程度以上专业研究生班讲“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问题”,反响很好;为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央团校、中国政法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学院、“中国社会学函授大学”、各省市民政干校,以及一些院校的训练班、学习班开设课程、举办讲座、做报告等,努力推进社会工作的学术研究、教育培训与宣传普及。

1984年,卢谋华主编的《民政概论》出版,这是中国民政高等教育的第一部试用教材。此书在概述构建体系的过程中采用了大量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方法,使这部教材成为中国现代民政理论建设的一块里程碑。

1984年9月,卢谋华应邀率团考察香港社会福利情况,这是我国最早的,也是第一次被派赴香港的关于社会福利的考察团队,受到香港各界的高度重视。香港报纸报道了考察团的活动情况,9月18日,卢谋华应邀做了题为《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和社会工作》的公开讲话,《香港社会工作学报》全文刊登。香港学者关恒生在《纵论近十年来的中国社会福利服务》一文中说:“较详细和有系统地解释社会福利和社会工作及其在实行社会主义的中国所扮演的角色,相信只有中国民政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卢谋华最近发表的一篇名为《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和社会工作》的文章中才可见。”美国密苏里州大学堪萨斯校区社会学系主任菲里浦·奥尔森教授在著作中多次引用此文观点。

赴香港的考察交流沟通了香港与内地的社会福利和社会工作,在增进了解和合作的同时,卢谋华对尽快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工作专业学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也有一种现实的紧迫感。但是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在部门工作中和学术界对社会工作仍然缺乏深入的理解,包括社会工作概念的形成、变化,大多数人不能理解和了解,以致专业的建立和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1985年教育部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设立了社会学系建立社会学科的南开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等几所大学会议,会议呼吁,社会学系恢复重建已六年,可是社会工作尽管有民政工作在社会实践中支撑,但作为一门学科,至今没有得到真正的恢复,更谈不上重建,希望教育部予以重视,认真研究。

1985年,中国社会学函授大学创立,决定开设由卢谋华讲授的“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课程,这是中国社会工作教育走向专业化、学科化的一个标志。《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应该说是第一部专业教材,起了推广的作用,学员遍布全国。这本教材的主要思想观点有:中国社会工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中的一项具体的制度,其对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的解决,以及社会服务的设施和社会管理的实行,直接作用于经济建设,成为经济建设的支撑,并归结为社会建设的成果内容之一。社会主义中国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推动社会稳定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管理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多维的社会管理系统中,社会工作是其中一个方面。但是因为这个专业还没有得到权威肯定,就一直不说是专业教材,只说是函大教材。(1988年才正式确定为“社会工作”)

1986年卢谋华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本科生四年级讲授“民政概论”(必修课),作为一学期的专业课程。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袁方说,民政概论应该叫民政学概论。不过对社会工作来说,专业位置没有得到相关部门认可,也不能不说是个问题。1990年,这门课程被确定为“社会工作概论”。

社会工作专业学科地位确立是从1986年《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专门成立“社会工作”分支开始的。卢谋华受聘为社会学卷编辑委员会委员,担任社会工作分支主编。这是卢谋华真正地直接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效力,社会工作被列入专业体系,标志萌芽已经形成,社会工作从此进入一个新的正规的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1987年以后,专业形成与发展阶段。

1987年9月,民政部在北京召开“社会工作教育发展论证会”,主要论证创办中国社会工作学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会议一致认为,我国创办社会工作学院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现实可行的。这说明在社会学恢复重建八年后,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地位终于得到了确认和确立。在这次会议上,商定民政部与北京大学联合办学,民政部拨出专款支持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举办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卢谋华作为部委派的代表参加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的活动。北大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正式办起来了,这是专业化形成的一个标志。

1988年,国家教委批准吉林大学和厦门大学组建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批准北京大学组建社会工作专业并招收硕士研究生。

为了把社会工作专业建立起来,更好地发展这门专业学科,民政部于1987年11月成立了社会工作教育研究中心,卢谋华为研究中心教授。中心成立之后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有力地促进了这门专业的发展。

面临社会工作迅速发展的新形势,卢谋华感到普及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使民政工作具有更多的社会管理功能,以回应社会现实需要的迫切性。1988年,卢谋华的著作《民政工作专论》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民政干部专业性教材。书中的文章大都是卢谋华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经研究而写出来的。50年代中期,卢谋华在游民改造工作中,因需要界说游民的定义而研究逻辑,积研究之心得,写出了《关于形式逻辑和辩证法、辩证逻辑的关系问题的几个基本观点》一文(载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编的《哲学研究》1956年第2期),为研究中国社会问题奠下一块方法论的基石。时逢法国《人道报》要求了解我国改造妓女、流氓的成就,卢谋华因此写了《新中国是怎样取缔娼妓、改造流氓的》一文,从此开始了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研究中国社会问题和社会救济福利问题的历程。这篇文章为我国解决旧社会和资本主义所不能解决的社会问题留下了历史足迹。书中还着重论述社会学与民政工作、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文明建设、民政工作与社会管理等方面内容,指出民政理论的研究方向与方法。1989年卢谋华主持编纂《当代中国的民政》(全书分上下卷,70余万字。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总结了新中国成立40年以来民政工作基本的历史经验。他在亲自撰写的“绪论”中说:“当代中国的民政,在彻底完成民主革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社会服务、社会改造、社会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明确提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政工作是具有鲜明的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社会工作。卢谋华主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社会工作分支》对“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形成”“历史发展”“性质和特点”“内容、形式、方法和实施”“社会工作教育”“展望”等几个部分,做出了全面系统的权威的阐述。

1991年2月,卢谋华出版《中国社会工作》(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社会工作专著。该著作比较完整系统地论述了中国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内容、形式和工作方法,总结了中国社会工作解决社会问题的经验,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社会工作”的观点,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科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学术基础,也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专业培训教材。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社会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一是开创了社会主义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学科化的道路,逐步进入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发展历程;二是实现了社会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统一与结合。这两个方面成果的获得,显示了社会工作研究发展的方向。

卢谋华对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三个阶段的划分,充分显示出他扎根于工作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的卓越见解。可以看出,卢谋华在每一个阶段,都取得了重要的成绩,做出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贡献。

进入90年代,国家对如何推动社会工作在世纪末的发展十分重视,卢谋华继续全身心地以他的学术研究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1992年在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和民政部社会工作教育研究中心联合召开的“九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工作理论讨论会”上,卢谋华的论文《九十年代中国社会工作的任务和特色》被评为一等奖;1992年他应邀到香港参加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举办的“华人社区的社会工作教育会议”,发表论文《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特色和前景》,并做大会发言;1994年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和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社会工作教育协会联合召开的“华人社区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研讨会”上,发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跨世纪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提纲); 1999年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第二届年会暨“面向21世纪的社会工作教育研讨会”上,发表论文《21世纪中国社会工作教育走向》; 2000年在民政部民政管理干部学院和多伦多大学社会工作学院联合召开的“21世纪中国社会工作发展中的几个重要议题”国际研讨会上,发表《中国社会工作21世纪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纲要)。

为了取得多方面的支持,加快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进程,卢谋华在《社会工作》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如《社会工作——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业》《时代呼唤:社会工作专业崛起》《世纪之交的呼唤:亟待提高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为开创社会工作新局面服务》《社会工作教育要走创新发展的道路》等。1998年,香港理工大学阮曾媛琪等人来北京访问卢谋华,他们想把中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起来的历史资料加以收集整理,趁有关的主要人物还健在,抓紧做这项工作。卢谋华为他们介绍了所接触到的社会工作专业在内地发展的情况,并回答了他们提出的一些问题。

卢谋华是新时期社会工作教育和专业化研究最早的探索者、推动者、引领者,学术研究的倡导者、践行者之一,是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历史的见证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他对社会工作进行探索研究。80年代,社会工作理念在中国的倡导和社会主义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本土化”推进,到今天社会工作出现大发展的局面,卢谋华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工作理论进行创新和发展。他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工作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果,奠定了新时期社会工作的基础,被学术界誉为“中国社会工作理论的开拓者”“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领路人”。

2006年,中共中央在《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卢谋华看后,十分兴奋。这正是他几十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于是欣然命笔写就《关于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几个理论问题》。在该文编入新著《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时,他意犹未尽,在该文末尾又补写了这样一段文字:“尤其是中国的社会工作,因其社会主义性质,而蕴藏有丰富的以消除不合理差别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特色的内容,并有广泛适应社会底层的合理要求,和解决广大人民群众中的矛盾问题的一些独特作用,成为一门应用性广、科学性强而有优越发展远景的专业学科,其实践作用的辐射力和学术理论的渗透度,对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建设与发展的显著作用和潜在能量,将在广大社会工作理论、教育和实际工作者的努力奋斗下,获得充分的发挥和释放,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进入新世纪以后,社会工作专业学科发展出现空前的大好形势。2006年,全国已有近200所高等院校设立社会工作专业,看到社会工作的发展广阔无垠,阳光灿烂,卢谋华感到无比欣慰。

卢谋华对事业执着真诚,几十年来,他的思想、欢乐与忧愁,紧密地与工作交织在一起。多少个夜晚,他都在灯下苦苦思索,埋头写作,直至天明。他是一个把事业视作生命的人,就在离世前数个月,他还怀着灼热的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感,就“关于在全国民政干部中建设一个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而实现民政工作专业化的基础工程问题”给民政部领导写了建议书。2009年6月25日,他走了,怀着对事业深厚的感情,依依不舍地走了。

本书共分上下两册共8万字。编印此书的目的,是将卢谋华的一生心血和结晶——他一生发表的文章、出版的专著、在高等院校讲课的教材和他个人所接触到的社会工作活动纪事,按年代汇编成册,有助于读者了解在各个时期对社会工作探索研究的成果。本书选登的文章理论结合实际,具有总结性、应用性和前瞻性,奉献给社会工作者、民政工作者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老师和学生研究参考,也为传承后世留作纪念。书中编印有错误疏漏之处,请谅解。


刘云黛

201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