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经济:探索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在湾区整体架构下推进产城融合

湾区产业布局影响因素如表4-2所示。

表4-2 湾区产业布局影响因素

与传统都市圈或城市群相比,湾区经济活动在地理上更集中,一体化更强,有利于产业群发展以及各中心发挥比较优势,从而整体上提升湾区运行效率。基于此,湾区产城关系调整,应将湾区城市群或都市圈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突破单一城市行政区划的限制,在更大更优的空间尺度下,促进产业和城市发展的共生共利。

(一)推进湾区产城一体化发展

把握湾区整体产业发展趋势,促进产城互动,避免城市单个板块空心化,突破单一城市化弊端。按照“以产兴城、以城兴产、产城一体”的要求,推进产业区与城市功能融合,依托产业区推动新城区发展。为中心城区配置适度的产业空间,吸纳绿色环保、就业力强的城市友好型产业。对于城市之间的远郊及各大城市难以连片衔接的开发区,推进特色小(城)镇融合发展,完善开发区自身生活功能。对湾区内港口群发展,在促进专业化功能分工基础上,应加强推动港产联动,从单个的港城融合逐步实现湾区整体性的港城融合发展。

(二)推动城市功能和产业规划同步

在湾区多中心网络型空间架构下,定位好符合湾区持续发展的产业、城市规划和城市功能配套,实施好城市功能规划与产业发展定位的“同步原则”。推动港口中心城市主城区的多余功能向次中心城区以及邻近城市疏解,推动大中城市部分产业功能向中小城镇疏解,增强中小城镇专业化产业功能,将其培育成为现代化小城市。在此过程中做好新老产业接续,防止因产业衰退引发“衰城”问题。

湾区产城空间结构见表4-3。

表4-3 湾区产城空间结构

(三)在湾区总体框架下统筹职住平衡

实施产城融合的多尺度策略,将工业园区、工业新城、新市镇建设放置于湾区整个城市功能体系中,或湾区整体空间结构中统筹考虑。将湾区不同城市看作湾区发展彼此联系的空间网络单元,构建起产业相符、规模适当、服务配套的组织方式,促进不同功能区的有机联系和良性互动。

在湾区整体城市网络体系中,纵向与横向经济整合,以及网络外部效应可成为构建城市空间组织的主角。城市功能级别及城市网络体系的整合则成为城市规模形成的重要因素,即便在小城市(镇),这些因素也可助其获得适当的规模经济。因此,提高湾区内部的居住供应能力,培育完善中小城镇的城市功能,可增强其竞争力,也可减少向心通勤量,促进职住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