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经济:探索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区域增长极理论解释

增长极理论认为,增长极是一给定环境下的产业推进型单元,或是与周边环境相结合的一种成长性城镇推进型单元,该单元具有强大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推动了区域经济增长。

一般认为,在工业时代,低运输成本促使大型制造业集中在港口,推动了贸易与制造业的繁荣稳定,港口城市由此蕴含了不断增强的上行力量,促进了资本融通和人员自由流动。大规模的贸易和制造创造出银行、保险等综合金融优势,高度的产业与人口集聚推动了教育科研机构的集聚和信息高密度的集聚,从而催生了创新要素的发展和壮大。随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度的上升,行业间形成稳定的互补结构,公共资源的单位成本随之下降,资源集聚带来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又进一步促进了湾区内城镇群的集聚,中心城市人口集聚不仅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而且人口的异质性也促进了经济交流在频繁接触中呈几何级数增加,对经济活动中的创新和创业提供了强烈的刺激。

在离心力和向心力的相互作用下,湾区内的港口城市只与相邻城市表现出多核分化竞争和跨境集聚整合的发展态势,在集中的同时也不断分化,这种分化并没有造成港口城市的衰落,而是使得各港口城市比较优势更易发挥,从而形成更加相互依存的区域城市体系。

过去70年,全球贸易出口货物量增长33倍,价值量增长155倍,沿海具有港口优势、国际航运发达的湾区城市作为世界贸易的核心主体,由此获得不断增强的上行力量。从增长极角度剖析,湾区港口城市因其天然的区位及资源优势,较早形成了港口运输、贸易及加工等主导产业,其快速增长促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效益导致生产成本下降,从而获得更低的商品价格,诱导相关产业进一步发展,并向湾区核心地域集中。生产的集聚带来了高素质人口、高科技信息、服务性配套产业的集聚,以及多部门之间的合作,从而产生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这种向心式极化、等级式极化或波状圈层式极化效应,促进港口中心城市更易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最终形成了较为发达成熟的湾区经济。

根据区域经济增长极相关解释,可以认为,湾区经济的集聚主要源于规模报酬递增、外部性和空间竞争,其扩散主要源于土地租金的上升、纯粹外部不经济和企业间的竞争。湾区经济空间的形成便是这些离心力和向心力之间的较量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