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日本学界对区域经济合作的认知
日本学者关于区域合作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日本区域合作政策的制定过程、日本学界对区域合作政策的理论探讨、政官学各界对该问题的不同见解与争论以及日本东亚区域合作政策的制约因素等。尽管对诸领域已多有研究,但联系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最新发展,做出全面深层次的分析还有待进一步实现。同时,日本学界以及国外其他研究机构和学者对日本区域合作政策的研究也存在与中国国内研究相似的情况。正因为日本是最早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进行探讨的国家,所以研究成果也最为丰富。但鉴于东亚地区主义起步较晚,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开展初期,国内对该领域的介绍相对不多或不够全面。
日本学界关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以及实现“东亚共同体”目标存在不同的见解与主张。研究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日本著名学者、立命馆大学西口清胜教授总结了日本对于东亚区域合作政策即构建“东亚共同体”的几种主要见解:一是重新审视日美同盟基轴论,主张强化与中国的合作,在中日和解与合作基础上,构筑东亚共同体,代表人物是岩手大学校长、曾任OECD事务局次长的谷口诚教授。二是坚持日美基轴论。认为由于中日政治制度、价值观念不同,中日联手推动东亚区域合作存在困难与不现实性。东亚地区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中日韩三国政治见解各异,已成为阻碍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与构建“东亚共同体”的关键因素。同时该见解认为,中国有意通过区域合作谋求地区霸权,代表人物为日本拓殖大学校长、经济学家渡边利夫教授,前日本贸易振兴会理事长田山襄以及前日本驻美大使栗山尚一等。三是相对“中庸”的见解,认为既要坚持传统的日美同盟,又要加强与中国合作共同推动东亚区域合作的主张。在日本前首相、著名政治家中曾根康弘为会长的“日本东亚共同体评议会”发表的政策报告中,阐述了日本的战略原则以及日本的基本理念。支持该见解的日本学界代表人物是东京大学田中明彦教授及日本国际论坛理事长伊藤宪一教授等。
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早稻田大学天儿慧教授从中、日、美三国互动的角度出发,曾经对东亚区域合作的前景做了两种推演。第一种推演是所谓“零和”游戏型的地区权力政治。认为无论“中国崛起”,还是北美(NAFTA)+欧盟(EU)+东亚共同体(EAC)三个区域中心的结构,本质上都会对美、日甚至亚太地区秩序产生威胁。因此,美国和日本都期待东亚共同体能够成为一个牵制中国的组织;中国自然也相当清楚美日的这些猜疑。在同样的考量下,中国对于日美同盟的安全防卫体制也倍感威胁。第二种可能是,接受“零和”政治的现实,认识到现今潮流就是国际社会的相互依存,“新东亚秩序”才是重要的议题,因此现在的“东亚共同体”也要放在这样的现实中来理解。经济上的趋势已经越来越走向相互依存的结构。然而,在安全防卫上,除了现有的如朝鲜核武器问题六方会谈、日中印等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之外,诸如反恐、能源、粮食、环境等生活空间的安全保障也都需要缔结新的合作机制。中国从不讳言“美国的威胁”,对美日安保自然也心存芥蒂,因此第一项推演的可能性将会一直存在;目前可见的则是中国对第二项推演“东亚共同体”展现出强烈促成的意愿。显而易见,“和平崛起”的说法是在努力拂拭“中国威胁论”,一再重申中国无论如何不会成为政治军事上的威胁。
尽管日本学界乃至政界因为角度不同,对东亚区域合作的见解各异,但总的来说,学界对东亚区域合作持支持的态度,同时,日本也在积极探索最大程度符合日本国家利益的区域经济合作途径。
关于地区主义与东亚区域合作较早期的日方研究成果主要有:山本吉宣(1987)的《国际相互依存》,小林进(1992)编著的《寻求世界新秩序:崛起的地区主义》,山极晃(1999)编撰的《冷战后的国际政治与区域合作》,名古屋大学国际经济动态研究中心(1999)的《亚洲的区域合作与日本》,皮特·史密斯和西岛章次(1995)的《环太平洋圈:走向开放的地区主义》,大内秀明(1998)的《东亚区域一体化与日本》,等等。
进入21世纪以来的研究成果,笔者参考的著述有:寺田贵的《东亚地区主义与日本》,中村民雄的《东亚共同体宪章草案:为开拓可能实现的未来而论》,马田启一和木村福成的《检证东亚地区主义与日本》,伊藤之雄的《20世纪日本与东亚的形成:1867~2006年》,山影进的《东亚地区主义与日本》,添谷芳秀的《日本的东亚构想》,石川幸一和清水一史的《东盟经济共同体:会成为东亚一体化的内核吗》,等等。另有大量论文与报告发表,显示了日本学界对区域合作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参与热情,而最新的研究成果也将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相关各国和地区理论研究与政策制定的参考。(笔者参考的其他相关日文成果详见脚注)另外,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最多。尤其是近几年来,东亚区域合作进程加快,区域经济合作中的自由贸易区建设与金融合作迅速推进,使相关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近年来日本在东亚区域合作方面的部分研究成果见引文注释。)